03.04 在农村,春节期间怎么过好?

老村好农


尊重继承传统习俗,杜绝不良的风气,比如喝酒赌博。多和亲戚朋友走动,加强亲情联系。


宋珂乐


答:农村是乡愁的浓缩,春节是美妙童年的摇篮,充满回忆故事。春节怎么过好?当然回农村好,我的家乡出门能见山,门前有溪水”。福建寿宁犀溪,风景很美,是廊桥水乡状元故里,(大家可以搜索..)现在一到春节期间,各景点人山人海,停车场爆棚,饭店酒店爆满,除了拥堵,全是吵杂,春节已是索然无味!我个人观点春节自己过的好不好没事,要让家人和乡亲,老人小孩过得好玩才有意义。

小时候,我们老早就期盼春节到来,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有了零钱小伙伴们结伴去邻村买连炮然后拆开一个个燃放,那时觉得邻村炮子会比本村响。大年三十晚,我们叔叔姑姑、伯伯婶婶就会来给我们分发压岁钱,1元2元5元接到压岁钱心里瞬间充满幸福感。钱可以私存也可以交大人保管。

正月初一,穿上新衣,起早开门并大声说“开大门放大炮,大家喝一杯甜甜的冰糖茶,吃一份长寿面,跟着大人去村里社主神坛烧柱香给家人祈福许愿求一年平安,接着挨家给本村亲戚办寿户祝寿,还有红包领。可以拿很多糖果回家,会跟随舞龙舞狮队给全村人拜年,跑半天也不觉得累,这些都是童年回忆。那时春节好玩热闹。

我曾在2013、14、15、16年连续四年带头为我们村策划实施了多项春节全村群众性文艺活动,有踩街、祠堂戏、龙狮拜年、猜谜语等,我家乡是千年古镇,被誉为闽浙边陲明珠,我们童年开始春节就在祠堂和小伙伴练习舞狮,童年春节期间美好回忆一直没有散去,后来我辞去公益性质的业务,专心去做我的农业,这几年村里也没有什么群众性春节活动,大家无非是打牌、麻将、全家结队出游等,大吃大喝,总之,很多农村春节已失去传统年味了。








乡村阿莲阿全


小时候盼过年是因为有好吃的好喝的,有压岁钱,还有新衣服穿,现在盼望过年是可以回家和亲人聚一聚,因为家是游子的港湾。现在长大了,都要开始准备年货,接下来就是我们这边湖南永州的习俗,分享一下我们这边过年人人都会喝的名句。

农历12月21日就要打主意,22日上街克(去),把家里要备的年货准备好,该买的都买好,23日送灶饭,意思就要进贡家里的先辈,24日家里开始大扫除,把家里的灰尘都扫干净,25日磨豆腐,26日杀撸撸(猪),27日杀现鸡(阉鸡),28日打粑粑,29日酿干酒,过年好有酒喝,30日夜晚,过大年。大年初一去拜年,我们这边的拜年是男人都到家家户户去拜年,手里拿着鞭炮,女人们就在家里接待来家里拜年的男人们,桌上摆好糖果,烟,茶,大年初二开始就要走亲戚了,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亲戚多的能到大年初八初九左右才算结束

春节期间农村是走门串户的最旺季节,去亲戚家不能空着手,要带礼物等等东西去,这样才显得有礼貌,尊重,孝敬长辈。

基本上我们这边过年期间就是这样啦






毓秀杨大云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还是怀念以前的过年。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在外务工上学的都回来了,开始准备年货,大包小包买拜年的礼物,鞭炮,菜等,过年的气氛俞渐俞浓。

年前炸丸子,鱼块,酥肉,做年糕忙里忙外,大人们忙里偷闲串串门,聊天,喝茶烤火,唠唠家常,小孩子到别人家喊一声都跑出去集合,买火柴炮到处乱窜,逢别人家炸东西还能“蹭吃蹭喝”家家如此,欢声笑语

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吃年饭,因为我们是早上的年饭,吃完饭收拾好那些妯娌们又聚在一起唠嗑晒太阳嗑瓜子,中午在炉子上面煮一大锅粥,熬着咸菜猪皮一大家人挤在炉子边有站着有坐着喝粥,小孩子也玩饿了匆匆忙忙吃几口立马跑出去和小伙伴儿玩,大概一年到头这个时候是最放松最快乐最温暖的~

初一穿上新衣服家家户户出门村里面拜年,小孩子拿着袋子去装乡亲们给的零食糖果,一上午下来收获满满~

到了晚上还要聚在一起玩火柴炮,烟花,不亦乐乎

小时候也会去河里面炸鱼🐠,偶尔会掉水里面一身湿不敢回家,去小伙伴家里面捂干再回去,奇怪的是也不会感冒……

初二之后就是拿着礼物去亲戚家拜年

十五上山送灯

整个春节忙里忙外,热闹非凡,更多的是欢声笑语








娟子h


小时候盼过年是因为有好吃的好喝的,有压岁钱,还有新衣服穿,现在盼望过年是可以回家和亲人聚一聚。

从腊月初八就开始慢慢的有了年味儿,因为“腊八吉兆,年下来到”,腊八要吃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大米粥之类的粥,吉兆是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我们这里叫吉兆,吃麻糖棍儿。预示来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过了吉兆在最后一个镇上的集会上要把年货备齐,各种肉各种菜,鞭炮对联门画。还有走亲戚用的礼物,腊月二十八左右就要贴春联,剁饺子馅,还要蒸馒头把一切准备妥当迎接新年的到来。

接下来就是年头年尾了,年尾是腊月三十,叫除夕夜,年头就是大年初一啦,除夕夜要包饺子,吃饺子,一家人边吃边聊边看春晚,吃完饺子到大街上跟邻居在东扯西扯的瞎聊一会儿,也看看各种各样的烟花,听听远处近处的鞭炮声。等到该睡觉了差不多也就十二点了,就是新的一年了。

除夕夜睡觉前还要放关门炮,放完关门炮就不出门了,躺在床上等待新的一年。

除夕折腾到了十二点感觉刚睡一会儿老爸就叫起床了,大年初一天不亮就要起床下饺子吃,当然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预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新婚的小夫妻要亲自下饺子给父母端饺子拿,然后父母给压岁钱。

给父母敬过饺子之后还要给家里所有的长辈送饺子,大伯,叔叔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弟弟哥哥,都要送饺子。饺子送完后天大亮了,整个村子到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聚在一起聊家常,大年初一就这样过去了。

大年初二开始就要走亲戚了,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亲戚多的能到大年初八初九左右才算结束。


我的农业梦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大家都不急不慢的等待春节的到来。

过年的时候,农村显得比城里热闹了许多。一方面是因为过年了,在外的游子都回家过年了。二是因为农村的传统习俗比较多,所以,过年的时候会显得更加的热闹。

那么,在农村,春节这段时间怎么过好呢?

1. 一家团圆吃年夜饭

记得有一年,那时大学刚毕业没多久,那年过年的时候,就想着这么多年一直在家里过年,今年,就在广州过年吧。

但是,过了大年30晚上后,突然,很想很想家。于是,初一的时候,还是买了火车票回家了。

感觉中,过年了没有和家人团聚,没有吃年夜饭,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所以,过年了,最有意义的事情还是跟家里人吃团圆饭。


2. 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

虽然,现在有微信了,发个短信很方便。不过呢,在我们农村这里,大年初一的时候,大家还是会到亲戚、邻居家里拜年。大家也都住得不远。

有的骑个摩托车,有的走路过去就到了。大家见了面高高兴兴的,互相祝福,很有过年的气氛。

而且,因为农村有些地方比较空旷,还可以放鞭炮。有的还组织了打锣鼓、舞狮子,到各家各户门口拜年,很是热闹。

以前呢,我是比较喜欢清净,觉得这些吵吵闹闹的,但是,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且,因为打锣鼓,舞狮成了一种文化习俗。现在,好像挺喜欢看这些东西了。

3. 找个野外安静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

过年放假回到乡下了,乡下有着大都市里没有的天然氧吧。乘着休息这几天,到郊外,田间里走一走,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间。净化自己的内心。

最好找人比较少的,有山有水的地方,听一听水流的声音,还有大自然中鸟叫的声音,看一看青山绿水,呼吸清新的空气。

以上,这些都是过年可以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韩文茶语


作为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山东人,我小时候印象中的过年就是,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虽然小时候很穷,可是每到过年父母都会给我们兄妹三个每人买件新衣服,发点压岁钱,买上肉,鸡,鱼让我们解馋,虽然不富裕但是过得很开心。大年初一约上一起玩的好的兄弟去给老年长辈磕头,挨家挨户去捡没有点燃的鞭炮。初二开始跟着父母骑着自行车去走亲戚。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虽然富裕了,不缺吃穿了,但是回家就是待个几天就出门工作了。


山东二朋子


小时候盼过年是因为有好吃的好喝的,有压岁钱,还有新衣服穿,现在盼望过年是可以回家和亲人聚一聚。

从腊月初八就开始慢慢的有了年味儿,因为“腊八吉兆,年下来到”,腊八要吃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大米粥之类的粥,吉兆是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我们这里叫吉兆,吃麻糖棍儿。预示来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过了吉兆在最后一个镇上的集会上要把年货备齐,各种肉各种菜,鞭炮对联门画。还有走亲戚用的礼物,腊月二十八左右就要贴春联,剁饺子馅,还要蒸馒头把一切准备妥当迎接新年的到来。

接下来就是年头年尾了,年尾是腊月三十,叫除夕夜,年头就是大年初一啦,除夕夜要包饺子,吃饺子,一家人边吃边聊边看春晚,吃完饺子到大街上跟邻居在东扯西扯的瞎聊一会儿,也看看各种各样的烟花,听听远处近处的鞭炮声。等到该睡觉了差不多也就十二点了,就是新的一年了。

除夕夜睡觉前还要放关门炮,放完关门炮就不出门了,躺在床上等待新的一年。

除夕折腾到了十二点感觉刚睡一会儿老爸就叫起床了,大年初一天不亮就要起床下饺子吃,当然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预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新婚的小夫妻要亲自下饺子给父母端饺子拿,然后父母给压岁钱。

给父母敬过饺子之后还要给家里所有的长辈送饺子,大伯,叔叔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弟弟哥哥,都要送饺子。饺子送完后天大亮了,整个村子到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聚在一起聊家常,大年初一就这样过去了。

大年初二开始就要走亲戚了,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亲戚多的能到大年初八初九左右才算结束。


渝湘小丽


我们家是甘肃天水农村的,80后。现在过年似乎已经没有小时候那种气氛了。因为新媒体,网络的兴起,人们已经习惯于躺在炕上,或者围着炉子看电视,玩手机了。没有人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走出去玩耍了。

现在回味一下小时候过年,还是那时候年味浓。虽然物质上没有现在富裕,但精神上是现在没有办法比拟的,那种过年的幸福感只有我们这些80后能体会。谈到过年那不仅仅是正月的事情了,腊月大伙已经就忙起来了,在我们农村腊月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宰🐷了。平时粗茶淡饭的猪猪经过冬天几个月的精粮喂养已经臀肥大耳的,进入腊月天已经冷了,就可以宰它了,那时候宰猪都是邻居各家互相帮忙,烧水,烫猪,拔毛,老辈们都有经验一气呵成。我们这些小孩乐此不疲的一件事情就是捡猪膀胱,我们叫猪尿泡,那东西还得眼疾手快,不然就被别的小孩抢走了,抢过来就是最吃力的一件事情了,揉尿泡,一边揉,一边在口子上戳个竹竿吹,这时候肺活量决定你的尿泡大小,肺活量小最后就是在拿着你小小的尿泡玩的时候被伙伴嘲笑了。

宰完猪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最好的肉和新鲜压的土豆粉条炒好分享给附近邻居了,尤其那些孤寡老人(那时候人情味比现在浓)。然后就是炒肉腌肉,那个肉香真的飘半里路。

腊月快结束,年货也备好了,到了年三十这天就是家家户户贴对年,接故去先人牌位的时候,那时候家里长辈们都很隆重严肃,小孩们当然还是凑热闹。

到了晚上一家人都要凑在一起陪故去的先人度过一个晚上,大人们就喝酒,聊天。小孩们就跑出跑进,嬉闹玩耍,偶尔回屋看见桌上的香火快少了,插棵香,给先人磕个头。到了晚上十二点,有些人就去上庙上香祈福去了,有时候为了烧个头香,早早就过去排队。

到了正月初一陪家人,初二去丈母娘家,初三就开始送先人。到了初四就开始起社会,村里锣鼓震天,家家户户都出来串门走亲戚聊天 。社火练好以后就是各村互相表演,然后到了十五十六就是本村一种类似赶瘟疫一样的仪式了。总之那个年代虽然穷,过年真的都很期盼,如今生活好了,反而好多人怕过年。








老庙梁


在农村,春节期间怎么过好?

因为我本身就在农村工作生活,我来谈谈我们这里是怎么过得吧。

其实我觉得现在好多人说过年没意思,那是因为心中少了小时候对过年的那种期盼,小时候喜欢过年是因为都放假了,人多热闹,有新衣服,有好吃的,还有红包拿。

在过年前差不多二十天左右小孩子基本都放假了,大人在家里要准备买猪肉、青菜、豆沙糖、萝卜剥成丝等等,这些事为做馒头准备的;猪肉是必备的,要灌香肠、大年三十要敬菩萨,其他就是自家要吃的;做豆腐;做年糕;买对联、

鞭炮、烟花、福娃娃等等;
最后还要大扫除。

而准备这些东西的时候孩子都是很高兴的,因为有的玩,有的吃的。

年初一,一大早,有些人可能看联欢晚会的半夜12点去庙里敬头柱香,我家基本都是早上起床去的,回来之后就是本组的比较熟的乡里乡亲拜年,每家每户都会拿很多的糖果瓜子啊啥的零食放在外面,到哪家吃哪家,基本走到家就开始做午饭了,下午可以走亲家或者是认的干亲啊,都要走动,还有自己家族的一些长辈,都要过去拜年。

年初二开始就要开始拜年了,现在都是提前约好,老公跟我家的两边的亲戚都要走一遍,有时候一天可以走两家,后面还有亲戚也要来我家拜年的,基本这么多家走下来也就该上班了。

现在长大了,结婚生子,大家平时都在上班,也没时间聚,就是想过年的时候聚聚,打打牌,唠唠嗑,拉拉感情,妈妈一辈的他们玩一起,年轻的跟年轻的玩,小孩子跟小孩子玩。

要怎么才有年味呢,就是在过年的日子里,大家玩的开心,吃的开心,聊得开心,过年就有意思,年味就出来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