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自己不舍得吃喝的人,对亲人却很大方,是一种什么样的人?你们身边有吗?

一切82缘


我过去是这样的人,记得刚结婚那一年,身上只有一万块,当时我还有孕辞职在家待家,没有经济收入,平时生活算计着花,每周的伙食严格按照预算来,婚后第一年过年回娘家,我给我妈六千块。


这六千块给过以后,我还剩下五千不到,当时还没有收入,在外地生活还要花费,其实经济还是蛮紧张的,可是我妈话里话外的意思却觉得,我既然能给她六千,那我身上肯定有更多,说实话,当时我挺伤心的,因为我掏心掏肺的对我妈,在她心里总觉得我肯定有所保留。

从那件事以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觉得还是应该以自己为主,要不连亲妈都不相信我能把她放在首位。


但是我潜意识里面对自己还是舍不得,比如偶尔想在外面想吃个啥东西,我都会在心里想,太不划算,不如回家吃实惠,经常忍着馋到家里再吃。

我出行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哪种方式最便宜,给我自己买车票优先考虑硬座和硬卧,给家里人买票都是高铁二等座,这些行为都是潜意识里就决定了。

如果我在家吃饭,我炒一个菜,下点面条就够了,可是有人来的时候,哪怕明知会浪费,也会买很多菜,宁可吃不完,也不能忍受别人吃不好。


像我这样的人,对自己挺狠的,有时候看到老公那么随意的花钱,我心里觉得挺不公平的,但我就是做不到对自己大方,花钱太多心里就会难受,必须得用最经济的方式心里才能舒服。

所以我们这种人,对自己够狠,在家庭里面特别适合管钱,钱在我们手上,绝对不会在自己身上乱花一分,要么存着,要么花给家人。


阿川说情


我身边就有,我闺蜜她公公!

闺蜜她公公是某私人医院的股东之一,起码有个几百万吧,退休以后,又被医院返聘,每月相当于双倍工资到手!

他一双袜子,能破了缝,缝了破,然后继续穿,一直穿那几件已经很过时的衣服。但是他觉得花钱,舍不得。

有一次去她婆婆在炒菜,家里没酱油了,让她老伴去买,因为菜已经入锅,他急急忙忙跑去买,都到楼下了,发现小卖部给他少找了五毛钱!然后,又跑回去要了回来,才上楼回家。

要不是她婆婆骂他是不是找人聊天耽误了,她也不知道因为五毛钱又返回了!

但是对于他老伴来说,买衣服到我们当地最大的商场,就那种贵妇装。

给他媳妇,儿子买车全款,自己骑一辆摩托车!

有时候冬天冻得手上腱鞘炎……


悦书淇


我家在农村县城,身边很多这样的亲人,我父母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家是卖早餐的,从我读初一开始我们家就在卖早餐,快二十年了。父母一直都还在开那个早餐店,怎么劝都不听,看得就让人心疼。

当初父母会选择开早餐店是因为父亲下岗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思来想去只有做早餐投资最小见效最快,就借钱开了这家早餐店,没想到一做就做了二十年了。

每天早上4点父亲就会起来准备炸油条的工具,母亲随后也会起来,帮着父亲一起。两人配合默契,父亲把揉好的面团放入油锅,母亲用长筷翻滚着油条。炸完油条后父亲就揉做包子的面团,母亲则拌包子的馅料。

两位老人日复一日,天天如此,只有过年后的几天歇业。南方冬天的早晨特别阴冷,因为泡多了冷水,父母的手一到冬天就会开裂,长冻仓,手又红又肿,太阳一出来又痒得不行。

最近几年家乡的脐橙非常火,两位老人不顾我们的反对,又买了一片山种脐橙去了。早上起来做早点卖,下午休息一会又去山上干活,一天到晚忙得就跟陀螺似的。山上的路不平,母亲有几次从山上摔了下来,伤好了又去。看得我们好心疼但又怎么劝都不听。

和父母讲过很多次,人就这么一辈子,没必要这么辛苦,何况我们都成家立业了,从来不奢望要父母的一分钱,只希望他们自己能够过好自己的日子,安享晚年。我们的话父母根本不听,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就这样辛苦了一辈子。

父母对自己很节俭,甚至吝啬,但对家里人非常大方。刚结婚的时候,父母要了我10万彩礼钱,当时我对他们有些怨恨,没想到婚后不久在我妈房时,母亲主动给了我15万。

当时我就哭了,真为自己当初对父母的误解感到羞愧。女儿出生后,我辞职在家,父母怕我没钱用,借着女儿满月,偷偷给我包了2万块钱红包,让我安心在家带孩子。每次回娘家都是带着孩子拎点水果去,结果大包小包的回家。小弟买房买车的钱就更不用说了,都是父母给的血汗钱,想想就惭愧,太愧对父母了。

那年奶奶生病住院了,二叔和三叔都支吾着说没钱,父亲二话不说就把医药费给交了。奶奶出院后更是每个月给她买营养品,每次去看奶奶都要给她塞钱,生怕她受苦。

家里哪个亲戚生病或是遇到困难,都会来找父亲借钱,父亲都会多少借一点,这些年借出去的钱有很多都没有还回来,我们常替父母不值,毕竟他们赚得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父母总是笑着说亲戚一场,能帮就多少帮点。


汝小鱼


我妈就是这样的人,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哎,只要老家的亲戚一来,你就看把她忙的不行不行的,焖大米饭都焖可多了,就怕亲戚吃不饱。做菜更是邪乎,差不多都是拿盆上菜,左一筷子,右一筷子往亲戚碗里夹菜,怕亲戚吃不好!我说:妈,你自己也吃啊!她说:吃呢!其实她都没怎么吃,净给别人夹菜了!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评价这样的人,反正我感觉我妈就是为别人着想的太多,为儿女着想的太多,很少为自己着想!我妈说:自己差不多就行,没有太多的想法!

这就是我妈,一个永远都在为别人着想的人!


瑞驰小贺哥


我老公就是这样的,自己几年都舍不得买件衣服,即使买衣服也不买太贵的,所有的衣服都是穿到洗的褪色实在不好看了才扔。吃剩的菜从来舍不得倒掉,都是下顿再吃,生活的像五六十年代似的。但是给他哥就舍得,每次他哥看病或者交话费,甚至借钱都不让他哥还,就觉得他哥挣钱少(其实他打工不少挣钱),老是觉得他可怜,有时回老家也偷摸给个百儿八十的让他买菜。


一帆风顺55893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比如我三姐。

我以前没认为三姐有多好,我感觉她像个老好人,对谁都是乐呵呵的,给兄弟姐妹们花钱大方,对父母公婆孝顺,对邻居也是有求必应。

三姐比我大13岁,我记得我小时候去三姐家,她住在农村老房里,房子上面漏雨,四面透风,吃得不好,穿得还旧。

我在三姐家,她去县城买不多的鱼呀肉呀,做熟了给婆婆送一盘,再给邻居孩子盛一碗,给我挑一份,到自己嘴边就剩下一碗汤里有星点肉味。

我埋怨三姐傻,三姐说:“大家都穷,人家邻居总帮我,我不能让别人吃亏,我也没什么能力帮人,这一点东西算什么,我是大人,少吃点没事。”

近几年三姐富裕了,盖上几层小楼。我日子不好过时,只要三姐知道,就给我转些钱。家里兄弟姐妹,谁有困难求三姐,三姐总是有求必应。

去年夏天,我和三姐聊天。我才发现我小时候认为傻的三姐,原本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三姐,每次谁求你,你几乎没让人失望过?你每回都这么帮大家,对我们这些人大方,你自己不知道钱多好呀?你自己吃喝不好吗?你怎么做到的,你有为难的时候吗?”我看着一天到晚,无忧无虑的三姐问。

“有啊,我最难时,是你三姐夫得肝炎,治病都是找邻居朋友借钱。那时穷呀,孩子十几块的学费都没有,旧帐没还,不好意思再找朋友,去你哥家借钱,你哥和嫂子都说没有。其实,那时,他帮我借十几元,没准都比我好借。那时,我穷得死的心都有。”

我知道三姐夫生病,我那时还小,根本不懂,也不理解穷。

“那你现在记恨哥嫂吗?”其实我问完后,就感觉自己傻,三姐现在帮哥哥的,给父母买的东西,三姐不说,谁都看不出有这个插曲呢。

“说实在的,我有时也不舍得吃喝,我也知道吃喝自己肚子里舒服,但是,一想到我难时,别人帮我,我就想尽力回报点。过去的,都过去了,你哥估计那时也真穷。我是苦过的人,知道别人的难,我能帮就帮呗。”三姐说得云淡风轻,我没从三姐脸上看出一点苦难留下的痕迹。

三姐连小学都没上完,却活得很通透,不是每个人都能以德报怨,三姐做到了。

有人说,自己都不心疼自己的人,怎能对别人好。我想说的是,当自己能力有限,当自己知道感恩时,把自己放在最后的,大有人在。

珍惜对自己好的人,别人给你的,可能是他仅有的。您说呢?



卿本娘娘命


对自己很节省对别人很大方,这是一种非常重感情,内心很有爱、很真诚、很善良的人。

我身边就有一个,她是我妹妹,作为姐姐和家人还需要她这么宠爱着,真的很幸福,她一个月工资五千,平时也没啥别的爱好,就是一年会出去玩两次,平时每月会和朋友聚聚,生活费都用的很少,衣服基本不买,夏天的很多衣服都是穿了四年的,很少布置新的,冬天的棉袄,羽绒服都是我给买的,她自己都没见她买过,用我的话她对待自己真的很抠……但是我每年生日她就送化妆品给我,化妆品也价值一千多,去香港还给我迪奥口红、面膜、眼霜,对于一个自己口红用Mac,护肤品用AHC来说却舍得给我买价值近两倍多的迪奥和护肤品来说,她就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都先给我了,这种人真的是无私付出,不仅这些她还给我弟他们买手机,买家里用的各种电器,电脑,给我妈妈也买了金项链,每次看外公外婆也是大包小包的吃的,过年红包没少过,家里弟弟大学学费都是她付,她平时自己不舍得用大钱,却总想着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家人,我们家里人常说以后谁娶到她有福气啦…愿她的善良能被温柔以待!

要珍惜身边对我们好的人,人生路上遇到对我们好的人,要懂感恩,更何况亲人她是不求回报的对我们好,更要懂得惜福呀!



ai分享小Jely


看着这个提问,一下就想到姥姥!姥姥就一直就教育我们“望人好,自己才好”。

姥姥是个烈属,妈妈刚刚一岁多,姥爷就当兵走了,几年后在东北四平街战役牺牲!刚刚不到30的姥姥,带着不到两岁的妈妈过日子。

生活的艰苦可想而知,但是对人特别大方。只要她有的东西,别人需要,她都不说个二字。

那时候,都很穷,没有东西吃,一小酒盅油,姥姥娘俩都能吃一个月。可是她几个妯娌,家的孩子多。都是半大孩子,饿的快,孩子都知道姥姥人善良,只要去,姥姥都会给卷煎饼吃。煎饼里没有东西卷,姥姥就给抹上一点油,放一点盐。对于没有东西吃的孩子来说,就是美味啦!这些都是吃姥姥煎饼的表舅舅们说的。后来的舅舅们都记着姥姥的好。

后来姥姥一直跟着结婚了女儿,也就是我妈妈。爸妈上班,姥姥持家,照顾我们,并做饭。

那年头,粮油都是定量供应。别人家都不够吃的,我们家孩子多,但是姥姥自己省吃俭用,但是经常让我们,给东家送碗地瓜粥,西家送碗小渣腐。

要是遇上节日,姥姥一定得先给周围邻居分送节日自己做的食品。比如端午节,包粽子。从头一天下午煮上粽子,姥姥就会算要给谁,给谁,送粽子,鸡蛋。

第二天早上,我们几个早早被叫起来,给张奶奶,刘爷爷,胡伯伯...送粽子。看着一锅粽子渐渐少了,把我们几个馋的,不想送了。但是平时慈祥的老人,这时候是绝不让步的,情愿自己不吃,也必须给周围邻居送。然后我们每人只剩下一个。如果不够分的,姥姥就自己不吃。

现在,对于这些东西都不稀罕,那个年月,物质匮乏,这也是姥姥唯一能拿出来的东西!

姥姥常说的话就是:自己吃填了黑窟窿,别人吃了扬了名。

其实一个老太太,还有什么名利,不过是图个邻里和睦!

我亲爱的姥姥,一辈子只为了别人的姥姥,离开我们已经六年的姥姥,真想你[祈祷][祈祷][祈祷]



小果子妈妈


自己不舍得吃喝,对亲人却很大方。这种人,多数都是实心的、真诚的。同时,也是值得尊重和敬重的。

我自己身边曾经就有过这么一个人,确实自己从不舍得吃喝,对亲人却很大方。这人就是我的堂伯父。只是在四、五年前,堂伯父就已经过世了,去世时年龄并不算很老,才70多点。

印记里,打我能记事起,就一直觉得堂伯父很严肃、很认真。当我们孩子们做错事情的时候,他经常会非常严厉地批评我们,尤其是对堂哥、堂弟,那更是如此。为此,孩子们个个都很怕他。

另外,堂伯父还有一个很大的与众不同的特点:非常地克扣自己,一辈子生活都非常节约。平日里,好东西总也舍不得买、舍不得吃,但家里有客人时,却大鱼大肉,宰鸡宰鸭,丝毫也不吝啬。

对于这一点,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七、八年前。

记得那一次,是我带着家人和父母亲一起回乡下老家。回去之前,我打电话告诉堂伯父,说准备去看看他和堂伯母,堂伯父一听很高兴,交待说务必在家里吃午饭。

第二天上午,我们一家人准时去到堂伯父家,一进门,就发现满大桌的菜已经准备妥当。土鸡、家鸭、大鱼、扣肉、香肉、牛排等等,炒的、蒸的、煎的、炸的,一应俱全,摆得个大园桌都满满的,活脱脱就象是农村版的“满汉全席”。

说实话,我已经很多年没这样嗨吃过了。尽管自己平时上酒楼吃饭也不少,但无论怎么样的山珍海味,却似乎都比不过堂伯父家里这桌莱的味道。那顿饭,吃得还真叫人回味。而与此同时,我们再一次地体会到了堂伯父待人的大方、大气。

令人遗憾的是,接下来几年没回家,堂伯父突然就走了,再也没能见上一面。

后来再次回家,在堂伯母的陪同下,去堂伯父坟前拜祭。一路上,堂伯母不停地自顾自细诉着——你就是一辈子吝啬,自己从来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但家里并不是穷,也并不是没有钱。

未了,堂伯母还告诉我们,堂伯父身上长期带着几千上万块钱,可就是从来不舍得为自己花钱。甚至就在他过世后,入敛前给他换衣服时,还在他身上清出两万多块钱。

那一年,堂伯母也已经是七十五六岁的老人。就在她一路说着堂伯父的时候,泪花顺着她眼角的皱纹,慢慢地渗将出来。我们也不好言语,只有心里默默地祝愿:堂伯父一路走好,堂伯母多多保重。


深秋曲豆


这种人有。我表哥今年40岁了,每年40-50万稳定收入,在我们这里也算不错了。但他只是开十来万的车,前两年才买房子。身边的兄弟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早早就买车买房了。原因就是这个表哥太大方了,大家都来借钱做生意、买房子,从不还。经常请朋友吃喝,或者被朋友抓去做冤大头。表嫂非常生气,说他也不听。后来,表哥需要周转叫大家还钱、帮忙的时候才算看清这些人的嘴脸。人还是要对自己好点,于是才为自己换车买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