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競技釣手的這些垂釣習慣你可能不知道,盲目模仿只會害了自己

如果說淡水懸墜釣魚最高水平的代表,我想淡水池釣的競技比賽可以做到完美的闡釋了。而那些被評級的,常年奔波在釣魚賽場上,熱愛釣魚的人,無疑就是掌握這些高超的釣魚技巧的人。但這些喜愛釣魚的人,都有著自己獨有的釣魚習慣,如果盲目學習和模仿他們,更多的會給自己釣魚體驗帶來困擾,今天就來分享一下競技釣手有哪些固定的釣魚習慣?其目的又是什麼?

競技釣手的這些垂釣習慣你可能不知道,盲目模仿只會害了自己


子線長度固定

記得自己剛開始參加競技比賽的時候,問起有經驗的人。混養該用多長的子線時,給出的答案是八十釐米對摺。而當時心想的是這位有經驗的釣魚人,是因為由於對那次比賽魚情瞭解才會使用這麼長的子線,但到了後來卻不是這樣。

隨著自己參加的競技比賽次數增多,積累的經驗和麵對的魚情也有所增多後,卻發現每個人的釣混養的子線長度大概都是在七十五到八十五釐米對摺,垂釣小鯽魚也有固定的子線長度,普遍都是在五十五到六十釐米之間。

競技釣手的這些垂釣習慣你可能不知道,盲目模仿只會害了自己


常用鉤型固定

在競技垂釣中,追求的第一個要素一定是“穩”,競技的思路也是穩中求勝,沒有很多人會通過非常大的跳躍性取得勝利,並且有非常大跳躍性取得好成績的釣手,其競技釣魚成績也不會太穩定。

所以在鉤型的選擇上,大部分的競技釣手只會選擇二到三種鉤型,這其中兩種是自己常用的鉤型,一種是備用鉤型。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小鯽魚常用的袖鉤,混養常用的海夕,關東和角鯉鉤,備用的鉤型也大多數為粗鉤條應對快魚情準備的。

競技釣手的這些垂釣習慣你可能不知道,盲目模仿只會害了自己


常用浮漂固定

很多有接觸過競技釣手的朋友,看過其漂盒後的第一印象肯定這麼多漂,能用的過來嘛!然後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肯定是用不過來的。這其中很多的浮漂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競技釣手出於全面考慮,用來備用的。

其實在比賽中常用的浮漂,也都是自己使用較為熟悉或者較為了解的浮漂。不會有那個競技釣手這場比賽用這支浮漂,這場比賽用那支浮漂。在這其中比較有證明能力的就是,往往競技釣手在針對混養浮漂的選擇上不會超過兩套。

競技釣手的這些垂釣習慣你可能不知道,盲目模仿只會害了自己


常用配件固定

在競技釣手常用的配件裡,所選用的8字環都是極為固定的,因為8字環作為線組上帶有重量的一部分,如果更換不同的8字環就會導致浮漂調目發生變化,影響做釣效果。並且所使用的的鉛皮座也是如此,要不都是塑料的要不都是金屬,不會有一個競技釣手會去隨意更換線組配件的。

常用釣竿固定

競技釣手在經歷過了很多的比賽洗禮後,對釣竿的使用和認識都會趨於完美,從而形成的影響就是所使用的釣竿從之前的十幾支到最後的四五支,並且能夠完全熟悉每支釣竿的性能,知道那支釣竿應對那種魚情。

競技釣手的這些垂釣習慣你可能不知道,盲目模仿只會害了自己


競技釣手的釣竿硬度,於平常不同的是,往往最常用的釣竿硬度都不會超過5H。普遍都是在3.5H,4H,4.5H,5H這四種型號,所對應的魚情也都是從慢到快,並且可以發揮出等硬度條件下,釣竿的優勢。

固定習慣的目的

在競技比賽中,所垂釣的水域大都是人工修建,人工形成的水域,並且魚情條件大多數都是較快的魚情,在固定子線長度,常用鉤型,常用配件時,其目的都是為了在更換這些東西時,可以不改變浮漂的調目和釣目。

另外在浮漂和釣竿的固定上,就是為了維持較好的漂感,對浮漂的感受。另外在釣竿上也是為了,保證對釣竿的手竿,保證在垂釣過程中,操作方式不變形。

競技釣手的這些垂釣習慣你可能不知道,盲目模仿只會害了自己


不能盲目模仿的原因

由於競技釣手長年累月的在使用這些東西,從而對釣魚過程中發生的認知,多多少少的都會建立在這上面的。比如說子線長度,相對來說長度在八十釐米對摺的子線就容易出現接口,但短的就不可以。如果當競技釣手給您說這個魚釣接口不錯,但你用的子線短,那麼所傳遞的信息就是不正確的。

再比如浮漂調目問題,競技釣手浮漂的吃鉛,大小都要小於野釣和黑坑,其目的也都是為了在釣魚過程中不丟口。在比賽中魚情快的時候,在浮漂較小的情況下,有的釣手會選擇調全目來應對魚情條件,如果這個時候盲目的模仿調高目,而自己浮漂本身吃鉛大,漂型也大的時候同樣也是不適合的。

競技釣手的這些垂釣習慣你可能不知道,盲目模仿只會害了自己


最後總結

當釣友們向競技釣手請教問題後,用到自己的垂釣過程中,往往不起作用的原因就是使用習慣不同,使用器具不對等造成的。而並不是競技釣手過多的隱瞞和藏匿,所以說很多時候面對問題時,都要有這較為清晰的思路去對待。

我是書嶽釣魚,一位熱愛釣魚,喜愛分享,有點二但卻真實的釣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