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口口声声说自己饵料具备穿透性,你敢把其中核心道理透露出来吗?

最近在西瓜视频里直播时有钓友问我一个问题:许多商家饵料里都宣扬其具备穿透性,那么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对于这位钓友的提问我深表感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件事情!何为穿透性?又有物质是可以被穿透的!好了,带着疑问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吧!

口口声声说自己饵料具备穿透性,你敢把其中核心道理透露出来吗?

  • 穿透性是什么?,同时饵料中哪些物质具备穿透性!
  • 窝料中的诱鱼成分,到底是什么?
  • 因地制宜,窝饵分家。频率至上,习性养成!

首先在这里希望商家免开尊口,我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最近许多钓友的提问让我为饵料广告感到深深的担忧,我希望钓友们得到的是最真实的效果。而非虚假和夸张的广告,这不仅仅有损公司形象更是让钓鱼人寒心的事!

穿透性是什么?,同时饵料中哪些物质具备穿透性!

口口声声说自己饵料具备穿透性,你敢把其中核心道理透露出来吗?

我给饵料穿透性的定义是:能够无视水分子结构从而传达到更远地方的物质或特性!那么饵料中有哪些可以无视水的阻力从而扩散到更远地方呢?很负责任的说任何饵料中有型的物质都不可能具备水中穿透性,饵料中唯一可以无视水阻力的就是味道!对,您没看错就是味道!对了,我说的可不是麝香酒哦!很多人说酒具备穿透性,其实我多年野钓得出的结论是。酒只是帮助味道扩散而非其具备穿透性!

以下说明中都是处于同一温度,同一时间,无走水情况!

十里飘香说的是空气,可水中即使味道能够穿透水分子但也不可能像空气中那样传播的很远!密度决定了不同物质的传播范围,而水密度要远远大于空气!这就意味着气味分子想要扩散到远处需要付出比空气中更多的动能和时间才能做到,更何况越扩散气味浓度也就越低!这就导致我们将窝子打入水中后,包括气味的扩散范围也就不过10米半径的范围而已!

那么有没有一种物质可以增加饵料味道的扩散范围呢?很抱歉,我认为是没有的!如果仅仅单独靠气味分子之间的震动传播,是不可能有任何物质能帮其传播!当然许多时候野外环境的水底都藏有暗流,水流的作用可以将气味分子带到较远的地方。只是别期望太高,仅仅是相对较远而已!

鱼类虽然嗅觉很灵敏,但貌似它们还无法跟狗相比吧!所以不要以为它们可以从几百米甚至一公里外能够闻到饵料的气味,这已经不是鱼能够做到的了!您未必有点强鱼所难了!所以商家所说的穿透性也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将空气中的气味穿透与水中气味穿透所混淆让我们产生穿透性=诱鱼性的假象!

窝料中的诱鱼成分,到底是什么?

口口声声说自己饵料具备穿透性,你敢把其中核心道理透露出来吗?

前文咱们聊过饵料中并没有可以扩散太远的物质,那么为何我们能够把几百米甚至一公里外的鱼诱过来呢?答案是:声音!没错,虽然味道无法在水中穿透太远的范围,但声音的传播却是空气中的好几倍。水分子之间的结构紧实这就导致声音震动时的损耗降低,从而一点点的声音都可以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鱼能够瞬间改变路线从而躲避从水面而来的伤害也是倚靠身体两侧的侧线,而侧线的作用就是为了感知水中的震动!鱼在水中可以清楚的听到很远地方上其他鱼类觅食的声音,这会引导它们前往声音来源进行觅食!而窝料的作用就是让其他小鱼啄食,从而利用其吃食声音吸引来远处的鱼!

看到此刻的朋友是不是有所顿悟了?没错,窝料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让小鱼吃,等大鱼来到的时候窝点内仅仅剩下颗粒较大的饲料从而迫使大鱼前去觅食鱼钩上的饵料!那么有钓友会问:这意思是不是说窝料的味道其实什么都可以?原则上来说是的,只是我们为了能更好的吸引鱼进窝从而选择其喜爱的味道而已!

口口声声说自己饵料具备穿透性,你敢把其中核心道理透露出来吗?

这是当日钓鱼伞最后一张照片,随后就被风追落水中!

给大家举例吧:2019年夏天我去往北京十三陵水库进行作钓,其中我的窝料选用的是几种剩余饵料混合而成!本身具体是什么味型已经无从考证,而我的手食则是味道最淡的谷物本味!我之所以如此打窝除了我比较“简朴”外,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十三陵水域内鱼密度很大。只要把鱼吸引过来,你开什么饵料都吃!而我靠的就是声音诱鱼,其他人没有打窝或者打窝时间晚。这就导致他们窝点下的小鱼数量完全无法与我相比,这就影响了其他鱼的觅食路径!这才是我爆护的原因!

因地制宜,窝饵分家。频率至上,习性养成!

口口声声说自己饵料具备穿透性,你敢把其中核心道理透露出来吗?

首先我并不说我们可以随意打窝,只有当我们确定垂钓水域内鱼密度过大时才可以随意打窝!普遍来说我们垂钓水域内鱼密度都比较稀,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想要打窝就需要考虑水质的影响!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相同月份下,不同水质需要用不同味型的窝料进行打窝!

口口声声说自己饵料具备穿透性,你敢把其中核心道理透露出来吗?

淡窝,浓饵

上图为我在红枫湖进行作钓,当时水质极其透彻大概能够1米~~1.2米左右!我们管这种水叫瘦证明水中无机物和微生物较少,再加上水中白条众多可鲤鱼数量较少因此我采用淡窝浓饵。目的很明确淡窝是为了降低鱼的警惕性更容易进窝觅食,当它们吃到窝边饵料时会误认为此饵料安全!那么随之它们将会放心大胆的前往窝中寻找更感兴趣的饵料进行觅食,而我们此时的浓饵则成为鲤鱼最优先选择的食物!

口口声声说自己饵料具备穿透性,你敢把其中核心道理透露出来吗?

浓窝,淡饵

上图为我在龙塘路公园进行作钓,从图片中也能看出水中无机物和微生物非常多,俗称的水肥!这种情况下水中本身就会掺有各种味道,而且水中密度也会随之加大!我们需要用大味道来刺激鱼前往此地觅食,随后我们使用淡饵进行作钓!这就好比吃惯了山珍海味,突然给你一碗白米粥你也会觉得很舒服一样!

至于具体的味型,我反而觉得野钓不讲究!不信?那您可以尝试一下,当然大味型不能违背!春腥,夏淡,秋香,冬浓!春天不管是藻腥还是虾粉都属于腥,夏天不管是大麦红薯,还是黑糖药酒也都是属于大味型当中的一类!所以奉劝大家饵料尤其是窝料的选择并无太多讲究,只要不逃出基础范围内都是可以选择的!

总结:不要过于听从商家广告所说其功效,我并不是说全无效果但一定是最适合某种鱼情!而野钓时我们很难找到特别适合某种饵料的特定鱼情,所以我们大可因地制宜利用自己所学来应对眼前的情况!我们要了解的是鱼而不是如何钓鱼,只有我们了解鱼的习性后才能够更好的钓获它们!座右铭:不讲鱼情的言论,都是无稽之谈!我是柯南小饵,一名热爱钓鱼的钓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