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上善若水”有多少人能明白它的真正意思?

全村最靚的仔


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期待,學習《道德經》,不僅僅是要了解《道德經》的內容含義。更重要的是要掌握《道德經》的智慧,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明確的指導 ,並能有效的改善我們的生活。


“上善若水”,是《道德經》自問世以來。一直被世人所熟知,並喜愛的一句話。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上善若水 能夠詮釋《道德經》的智慧。且對人們的現實生活 ,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上善若水”。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天之道 ,利而無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下面就我個人對“上善若水”的理解,分析如下:


利萬物之“利”

天下之事,皆為利來利往。而利的前提是不害。如果有害之利,這個利是不可能得到得,也不會常久。

比如,為了發展經濟。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這樣的經濟不可能持續發展。往往是,用這種經濟發展所獲得到利,回過來用於修復和彌補,因環境破壞,給人們所帶來的傷害。

再比如,前段時間報道的,山西喬家大院,國家5A級風景區疏於管理,忘義為利的損害遊客利益的行為,直接被國家取消了5A級景點 ,遊客也大大減少。

還有一些人。為了掙錢,年輕時透支自己的身體。落下一身的病痛。最後用掙來的錢去保命等等。這些都充分說明,利的前提,必須是不害。更不用說靠坑蒙拐騙等違法亂紀獲利了。


何謂“不爭”

一.如何“為”之

不爭的前提是要有所作為,有所作為才能不爭。

“為”是利而不害的行動。包括《道德經》裡所講的無為、無不為等行為。”為”不能為了不爭,消極的不敢作為,做事縮手縮腳,或者什麼都不做。也不是盲目的忘為。而是積極的盡己所能為社會服務。

二、不爭

不爭是指人們在社會上為人處世中,不要去爭名奪利。《道德經》中教導世人,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致虛極,守靜篤等等。更多的是要加強個人心態的修養。首先做到在內心中不要跟自己去爭。

如果人們在為人處世中,為了爭名奪利去“爭”,就會忘為,忘為就是利而有害,就違背天之道。

上善

《道德經》中的上善,不是上等的善良。而是指人處事要符合: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符合: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的行為就是“德”。上善就是高尚的品德。

上善若水

水運育生命,水流經的地方都生命旺盛,人們居善地離不開水;水能洗滌汙垢,靜能自清等品性。但為什麼能不爭呢?

水是我們人類所居住地球上,意志最堅定,目標最明確的。 按現在最勵志的話說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崇山峻嶺,萬丈懸崖無法阻止水流向大海,決心和行動。 人類有能力在大江大河上築壩修提阻擋水的前行。但無法改變不改初心,水還會改道繼續奔向大海。

水最難能可貴的是,縱然蒸發成水汽,化作浮雲。通過雨雪,回到大地。依然不改初心。從露珠彙集到小溪、小河,再到大江大河,最後還是直奔大海。

正因為水有自己堅定使命,明確的目標。能做到榮辱不驚,不與萬物相爭。所以水是最能踐行: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上善若水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所以千百年來,人們總是用“上善若水”時刻警醒自己。


東一兒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道德經》裡的“上善若水”該怎麼理解?

晨曦小荷可能有理解偏差,這裡就不避諱自己的淺陋來試著解答一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點不同的見解或者啟迪。萬望海涵。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這就提出了上善的核心:利萬物而不爭。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專門利人,淡泊名利。這是人生境界。是一種最高境界,達到水之本性,利它而不爭名利。上善對應著中善和下善。中善伐謀、下善伐力。無論你伐謀還是伐力都已經是動了心思,而非本性,而沒有達到無為而為的境界。水無孔不入,水不怕低陋,水不怕剛強,水潤物無聲。

若水,迴歸本性,雖然可能淹溺動物,但更多的是養育萬物。不因小惡而忘大善不為,也不因小善而忘大惡為之。為與不為,在於“道”心,道心一視同仁。恰如水,千萬滴水滴不分彼此。若己若人。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紅字“關注”我,謝謝!


晨曦小荷


,“上”是施行的意思,“善”是善心,“若“是如同的意思,“水”指水清無雜質,“水”能供萬物享用全無私心,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施行善心待人的人,他的心如同水一樣純清,毫無私心雜念地樂意為他人著想,並樂意幫助他人。


廣東東莞市虎門麥樹河


很多人認為“上善若水”是這樣讀的:上善、若水。其實不然,正確的讀法是:上、善若水。“上善若水”這一詞出自於《道德經》。原文如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幼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全句的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停留在眾人討厭的低窪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正因為猶如水一樣與世無爭,所以才不會招惹怨恨。


“上善若水”一詞中的“善”,指的是做什麼事情要符合公道,品性接近於德,而非簡單的善良的意思。老子曾經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是沒有情感的,視萬物如草扎的狗,任期自我發展,自我生滅。道的行事方式與善良、愛心、助人為樂這些詞是根本不沾邊的。天地不仁,聖人不仁,天地和聖人都靠不住,人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就是道。依道而行,所做之事才“符合道”。


大家尊崇道義和珍視德行修養還在於他們不去幹涉萬物生長而是順其自然的緣故。所以道生萬物,德養育萬物,陪伴萬物從出生到發育、到挺拔到衰老、到休養到死立。在這個過程中,道生出萬物卻不據為己有了,成就萬物卻不操縱把持,處於高位卻不任意主宰。這也只有水做到了。

水除了符合“道”和“德”,水之善還有其他幾個方面特徵,老子的原文是: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幼善時。”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居住之處是否良好,在於地。居住在地上,能穩得住腿腳,才是安穩;居住在空中容易動盪;居住在高峰,則有傾倒之危。一顆心,是否善良,在於是否淵博。


有些人的心,是狹隘的,因為他的心不是往四周擴散變得開闊,而是往中間收攏,越擠越小。相交之善,在於是否講誠信。有些人是不講誠信的,他們言行不一,表裡不一,讓人難以相信。中正之善,在於治。人們取水平線為準,以之為正,用來蓋房子,做傢俱,用來觀照自身。正是因為它的均平、中正的特性才讓人有準則可依。水總是會選擇恰當的時機來發動,時候不到,積蓄不滿,它就不會動作。它的行動,追隨地勢;它的盈虛,順應天時。這就是水之善。

怎樣才能做到“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讓我們做人要像水一樣。“上”的意思指的是最好的、最高的。做人要做到“上善若水”,第一點我們要做的就是擺正自己的位置。第二點就是要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水淨化萬物,也吞吐泥沙。“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說的就是我們要做一個心胸寬廣之人。不因周圍環境而抱怨,自生自滅,而是自己奮力掙扎,不因環境使自己受困,這也是心胸寬廣。


第三點就是要與人為善。有一句話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就是這麼個理兒。第四點就是要講誠信。中國人認為“信是萬事之本”,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誠實守信,這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如果沒有誠信,別人不會信任他,就會失去很多東西。


第五點就是人要有適應變化的能力。水可以在大海里波濤洶湧,也可以在小溪中緩緩徐行,更可以在水杯的方寸之地中靜若處子。所以人應該像水一樣有強大的適應能力,無論處在何種境地,都能安然處之,不慌不亂。


最後一點就是要學會把握好時機。“冬凝春水,涸溢不失節,善時也”。這句話是《道德經》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水在冬天凝固,在春天結冰,涸溢不失時節,能夠很好地把握時機。人應該向水學習,做任何事情都要審視奪度,把握好時機,順勢而為。


以上就是我對“上善若水”一詞的理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妙摘


中華傳統文化裡佛儒道三教文化裡對“水”都極為推崇,儒家孔子說水有其性德,故有智者樂水。

子曰:“夫水大,遍與諸生而無為,似德”,即為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性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即是隨物賦形,謙卑的性德;

“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它即是生生不息,威武不屈的性德;

“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它是勇而無懼的性德。



《道德經》更是指明瞭“上善若水”的精神,也闡述了水有“七善”的智慧性德

一曰:“居善地”,象水一樣的找到合適自己的定位 二曰:“心善淵”,心象水一樣的平靜,心靜如水,無慾則靜,靜則明朗。 三曰:“與善仁” 水揭示了我們要心存善念 四曰:“言善信”,借水比喻人處於世的立身之本是誠信 五曰:“正善治”,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學會掌控局勢 六曰:“事善能”,善於發揮自己的才能處事 七曰“動善時”善於把握時機 道家老子借水比喻,揭示了為人處世的七種智慧


佛教更是講了水的八種殊勝的功德

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餓、長養諸根。

水柔潤光澤,甘甜淨美,安詳和氣,解飢渴,能令眼、耳、鼻、舌、身、意等諸根的清淨,用之不傷體,沐浴清香。


淨而無念


上善若水,講的是一種做人的境界,讓心在修道時,能達到一種無為,無慾,忘我的高貴品德,如何能達到這種高貴的品德呢?


老子用水做了比喻,因為水不求回報,默默無聞的為任何物種服務,不問貴賤,不問善惡,誰都可以用水,喜歡我拿去,不喜歡扔了,水從不記仇抱怨,水只有付出,不求回報,水無慾無求,無處不再的等待服務,老子看到了水的大德,用水悟道人生。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沒有水生命不復存在,老子把水定為上德,希望我們從中悟德,與天地共鳴,達到天人合一,悟道修德,無愧一生。

有人說,水不善,水也有發怒的時候,其實大江,大浪,不是水的本意,而是風在後面搗蛋,無風不起浪,所以不能怪水,人在江湖打拼,遇到大浪,一定要弄清,是誰在背後颳大風。

老子發現了水的魂,悟道明善的境界,把德定為上德和下德,讓人從中學道,逐步走向修德的步伐,從無德走向有德,再從下德修道守德,才能打開上德之門,看到上善若水的境界。

純屬個人感悟,謝友賞閱。祝友健康快樂,平安幸福。


劉成繼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

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55460514055


“上善若水”最好寓意是說,水的善良毫無貪圖地奉養萬物——這種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值得人們去讚賞和借鑑。


(1)做人要有像水一樣,具有無私奉獻的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老子《道德經》所說的水有“七善”,其概括起來說,就是一個善良的品德和情操。它容納百川、善養萬物,不求回報,是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道德標準。人的品德要像水一樣,修養為道、磨鍊成仁、厚德載物,奉獻與人。

(2)人要有像水一樣的秉性。冷時雪花翩翩飛舞,暖時細雨滴滴澆楊柳,靜時一池清水漾魚舟,動時狂風暴雨振山河。隨時隨勢智慧地改變自己,隨和自然,奉獻己力。


總之,“上善樂水”寓意就是,其水的性格和品德,值得人們去學習和借鑑。修養磨鍊,不為得失而煩惱,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方風子19091072


上善若水,即水利萬物而不爭。水有滋潤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於萬物發生矛盾。

上善若人,人的品格應當像水一樣,做事行雲流水,靜止於水,人的最高境界像水一樣,能屈能伸。

上善若水,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象流水一般。改變自己去適應社會,能用包容的態度去理解人,寬容人,卻又不強求別人做什麼,不強求別人理解自己。喜怒哀樂不困於心,大起大落波瀾不驚。

上善若水,即心胸善於保持沉靜,待人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無怨無悔。

上善若水,是一種大度,海納百川,淡泊明志,謙和若水,天下最大的善性莫若水也。


春風化雨168609502



我在研究自己的企業管理專業之餘,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讀書,在我所讀過的數以萬計的書卷中,《道德經》是我最尊崇的經典,沒有之一。很多人都把上善若水的善解釋為善良,在我看來,這真是大錯特錯。


把上善若水的善解釋成善良,上善就是最高的善,那麼上善若水的含義就變成了:最高明、最高尚、最上等的善要像水一樣,水滋潤、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而且處眾人之所惡。也就是水總是爭著搶著做好事、助人為樂,從來不跟別人爭。別人不願意做的髒活累活,水都願意搶著做。別人不願意吃的虧,水都搶著吃。所以水的行為最接近於道:故幾於道。得道的人即為聖人,所以具有水一樣品質的人就可以成為聖人。


那如果真是這樣,當聖人也太容易了,只要唯唯諾諾、老實巴交,天天做好事,不做壞事,那就可以成為聖人了。


要理解上善若水,就要知道這四個字中“善”字真正的含義和“水”真正的天性。


其實,水利萬物的“利”理解為恩惠、幫助也是錯的,好像水的天性就是願意幫助萬物一樣。那麼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還會有洪水、海嘯呢?為什麼水會經常淹死人呢?水那麼至善至德,為什麼還要大禹治水呢?既然水那麼願意幫助人,那為什麼經常好多地方乾旱、好多地方缺水,水卻沒有去幫助呢?


可見,我們對上善若水的“善”和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利”的理解和解釋存在偏差甚至錯誤,或者說我們誤解了水。


那麼,上善若水的“善”和水利萬物的“利”到底應該怎麼解釋,更為合理?


我的理解(當然不一定正確),上善若水的“善”其實是“善於”、“智慧”和“道”的意思,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最高明、最至高無上的“智慧”(聰明)要像水一樣。


要像水怎樣呢?後面的水利萬物而不爭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


我們要怎麼像水一樣?我們要像水那樣利萬物而不爭。這裡的利不是利益、恩惠和幫助,而是通利、變通、靈活的含義。


最高明的智慧(特別是最高明的生存與生命智慧),要像水一樣,能夠通利萬物,不與萬物爭執和碰撞,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遇到什麼物質,水都能夠做到隨機應變,從容應對而保全自己活下來,並且不失自己的本色。


為了活下來,水可以變成氣態的蒸汽(霧)、液態的水和固態的冰(雪),也可以變成乾淨的水、汙濁的水、有毒的水、甜蜜的水、苦澀的水,水可以跟高山在一起,也可以跟深海在一起,甚至可以跟臭水溝在一起。水自己沒有顏色,沒有形狀,但是水可以變成五顏六色,跟黑色在一起變成黑色、跟紅色在一起變成紅色,水可以跟杯子在一起變成杯子,跟碗在一起變成碗,跟缸在一起變成缸,跟河在一起變成河,跟湖在一起變成湖……不管跟誰在一起,水從來不抱怨、從來不爭執、從來不記恨,這才叫著處眾人之所惡。


正因為,水有這種品性,所以水的為人處世的方式,最接近於道,無為而無不為,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



因此,水既不利他,也不害他,水只是按照自己的天性做自己而已(中庸:天命謂之性、率性謂之道),天下萬物的生命跟水一點關係都沒有,幹嘛要去利幹嘛要去害,幹嘛要去幹涉、左右、控制、揹負、掌握、決定別人的命運呢?水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而且不影響、不干預別人做最好的別人,這就是上善若水。


如果我們人世間,每個人都像水一樣,那該多麼美好啊?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天性,都可以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做最好的自己不影響不干預別人做最好的別人。


我的生命像花兒,不影響你的生命像魚兒。我做最好的廚師,不影響你做最好的警察、老師、農民和政客等等。我要創業,我就跟創業合一,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我都不抱怨、不後悔。我要做政治家、思想家我就做最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我要經商我就做最好的經商,同樣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我都不後悔、不抱怨。我是男人,我就要做一個真正自強不息的男人,我要是女人,我就做一個真正厚德載物的女人。這難道不是每個生命本應該活出的狀態嗎?


我們的生命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做到處眾人之所惡,我們就可以做到跟乞丐在一起我們其樂無窮,跟皇帝在一起我們淡定自如。我們的生命遇到魔我們就可以變成魔,遇到佛我們就可以變成佛,遇到小人我們成為小人,遇到君子我們成為君子,但不管怎麼變,都不改變我是我的本質,我還是我,我就是我。


因此,讀懂了水,就讀懂了生命,就讀懂了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