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歲歲年年和和美美,家家戶戶團團圓圓

新年到 | 歲歲年年和和美美,家家戶戶團團圓圓

三月拾花釀春,六月流螢染夏,十月稻陌拾秋,臘月叢中吻雪。

歲月輾轉,又一年春節將至,新的一年即將到來!

願您新年勝舊年!歲歲年年和和美美,家家戶戶團團圓圓!

新年到 | 岁岁年年和和美美,家家户户团团圆圆

春節,又叫“年節”、“大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春節是新的開始,預示著新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春節還是闔家團圓的日子,身處各地的人們都會在這天同家人團聚在一起,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年的源頭已很難考究,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的祭祀活動。《說文解字》中說:“年,谷熟也。”“過年”就是祈盼慶祝五穀豐登糧滿倉。

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春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各類節慶活動卻並不止於這一天。

從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辭舊迎新,至除夕和大年初一達到高潮,歡慶活動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之後才結束,可謂是中國人的新年“嘉年華”。

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家家戶戶最熱鬧最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夜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

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餘)、髮菜(寓發財)、腐竹(寓富足)、蓮藕(寓聰明)、生菜(寓生財)、生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

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燃爆竹

王安石曾寫: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鞭炮齊鳴,以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傳說爆竹是為了驅趕“年獸”所做,古時,年獸每年年底都要來搗亂,後來人們把竹子扔進火裡,噼噼啪啪的聲音嚇走了年獸,所以燃放爆竹成了每年的保留節目。

貼年紅

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福字、橫批、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貼年紅”。

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新年到 | 岁岁年年和和美美,家家户户团团圆圆

發壓歲錢

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由長輩發給晚輩;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枕頭下;有的要孩子們追討到長輩臥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老人家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吃餃子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

新年到 | 岁岁年年和和美美,家家户户团团圆圆

祭祖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有的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順序上香跪拜。

迎財神

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誕辰,所以人們一般在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初五零點後,人們開始燃香點菸花,之後,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歡慶到天亮。

除此之外,拜歲、拜年、舞龍舞獅、逛廟會等等也都是過年的習俗,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春節寄語

春節是一種味道,有了爸媽做的飯菜,才有了濃濃的思念味道。

春節是一種團圓,有了親人的陪伴,才有你在外堅強的理由。

春節是一種記憶,有了過年的熱鬧,才會明白回家的期盼心情。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它對我們有著特殊的意義。

正是這一天的存在,讓我們彼此找到心的所在,做回自己,心存溫暖,又增添新的力量,在新的一年裡繼續前行。

幸福生活不會從天降,要想有所收穫,必須先有付出。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的一年,繼續為愛付出,繼續追夢!

請相信,不管未來風雨險阻,只要努力敢拼,新一年的自己就會比去年更好!

最後,祝您全家“福安”,一生“長樂”!鼠年大吉!

新年到 | 岁岁年年和和美美,家家户户团团圆圆

第二批最美守藝人火熱申報中…

歡迎您的推薦或自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