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真明白事理的人,大多曾經犯過更多的錯,有道理嗎?為什麼?

農在天涯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佛家講修行,其實是修感同深受!

人生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看見很多事情在你身邊發生,你會有自己的感受,有些事情,你也許覺得不值一提.

第二個階段,這些你曾經看到過的事情,一一發生在自己身上,你會突然發現,完全不是你以為的那麼輕鬆簡單,有些你曾經覺得無足輕重的事,對你造成的痛苦和傷害如此之大。

普通人只有經歷過,痛過,苦過,掙扎過,絕忘過,才明白人生艱辛。才能真正懂得理解,尊重,愛!


陳眾慕


進入中年,每次晚上洗澡的時候我都喜歡把水溫調的熱一點,有一天還不覺得熱,於是把水溫調成了能夠最大程度接受的那種“燙”,當水從花灑噴出來淋遍全身的時候,我覺得特別舒服,於是忽然想起了一件往事。記得小時候去公共澡堂子,父親就很喜歡到一個水溫最燙的池子裡去泡,那時候特別不理解,人一上了歲數幹嘛洗澡的時候喜歡那麼燙的水呢?但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兩個字“舒服”。

看了這個問題之後,首先想到了這個故事,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提的不準確,應該改為“真明白事理的人,都曾經經歷過很多的事情”,這樣就全面一些,而如果一個人犯了錯,他當然會從中吸取教訓,變得明白一些道理,但這又何嘗不是他的一種經歷呢。就好比我上面提到洗澡的事情,年輕人,身強力壯火力大,當然不喜歡用太熱的水,而且因年齡段的關係也不會明白為什麼,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身體各方面機能都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而“畏寒”就是其中一種,現在我已經到了中年階段,曾經的那種困惑因為有了體驗和親身經歷而自己找到了答案。

有句話叫“吃一塹 長一智”,這說的也是經歷,當你走過的路多了之後、當你的人生經歷越來越豐富之後,你很自然的就會明白很多道理,要知道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而一個人的成熟以及對待事物捭闔有度的行為舉止,很多都來自於他的經歷。剛剛我還回答了一個問題,而在那個問題中我講的一個故事,也能夠非常精準地印證這一點。我的朋友小宋,因買房而去找朋友借錢,結果他昔日的一幫死黨好友紛紛用言語推搪,倒是一個平時認為關係一般的同事把錢借給了他。買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當經歷過此段波折之後,小宋大為感慨,因為他從中明白了很多事情,一個是人情冷暖世事難料,再一個就是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以及“真正的朋友”這幾個字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可以說從年幼到年老,我們都在隨著各個階段的經歷而不斷獲得知識、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比如孩童時代,夏天媽媽不讓我們吃太多的冰棍,那時候你願意吃、願意一根接著一根的吃,所以你埋怨媽媽,但當你有了孩子之後,你同樣和媽媽的做事方法是相通的,那是因為你已經“懂得”那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再比如上學了,學習成績不好,老師家長都批評自己,那時你還懷有一棵怨恨之心,因為你不喜歡學習;而當你長大成人走入社會之後、當你覺得自己的知識無法支撐你完成工作之後,你會後悔當初為何沒聽老師家長的話,這時候你明白了,因為你的經歷告訴了你這個道理。

所以,我覺得真正明白事理的人,一定是經歷過很多事情的人,而原因,我在上面已經做了表述。


閒暇筆峰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覺得這句話雖不決對,卻有一定的道理。

曾看過一期著名主持人大兵的演講,他說自己是一個反面教材。大學畢業後,他沒有像大多數孩子那樣,聽從父母安排,去考公務員,過那種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日孑,而是去找到一家電視臺,要應聘主持人,他被留了下來,從端茶倒水到編輯劇務,最後終有一天成了真正的主持人。在做主持人的同時,他也是一個業餘歌手,酒吧老闆,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旅遊愛好者。這些不同常人的經歷,在外人眼裡這就是在一次次犯錯,可他卻覺得人生無遺憾,這一次次外人眼中的犯錯,卻是他一生寶貴的財富,讓他真正明白了很多道理,那些是書本上沒有的。


用我自己的例孑來說,有段時間母親常在我耳邊說奶奶當初對她不好,而在我眼裡,奶奶對我和哥哥很好,我不耐煩地打斷了母親的話,跟她鬧得很不愉快。母親很傷心,說我不理解她。過了段時間,我和兒孑因為一件事產生了分歧,兒子情緒激動說了很多傷我心的話,當時的自己傷心極了。等情緒冷靜下來後,我才意識到剛才我也有錯,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他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他其實也沒錯,只是我們都沒有換位思考而已。經過了這件事情,我才明白了人有時雖會犯錯,但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若能將心比心,就會明白別人的不易。我給母親打電話道歉認了錯,我說:其實是我錯了,我沒有站在你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原來,人只有自己真正經歷了,錯過了,才能真正地明白很多道理。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就是一個一直犯錯的過程,經歷了,錯過了,才能在錯誤中成長。

|


什麼也不懂


我覺得這話有道理。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在世,不可能不犯錯誤。一個人在某一單位、某一地方摔過跤、栽過跟頭,很正常,也並不可怕,相反,他會因此記得很清,這些人,一般不會“好了傷疤忘了疼”,而是對自己曾經的“傷疤”會記得更清,甚至會記一輩子,並經常提醒和反省,以便在以後的人生旅程中,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報載,聯合國某機構在面向全球招聘職員時,要求必須在多個單位、多個部門任過職,否則,一概不用。同樣,國內某上市公司在用人時,專挑在工作中曾犯過這樣或那樣錯誤的人,而對於一點錯誤、一次錯誤也沒犯過的人,則不予考慮。

有道是:“吃一塹,長一智。”所以我們說,犯過更多錯誤的人,他們比普通人會更明白事理一些。


代安魁1


真明白整理的人,大多曾經犯過更多的錯。這句話也未必有道理。

因為有一些人的明白可能是眼裡看到的更多,看到後還會思考,我覺得懂得思考且一直保持思考的人都不會是不明整理的人。話不說不透,理不辯不明,遇到事只有反覆思考,從各個角度去看待問題的人,才能算是一個明整理的人。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的多了足不出戶也能知曉天下事,關鍵是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待這些天下事。

誠然犯過錯的人吸取教訓會懂得一些事理,但是愛犯錯的人的思考邏輯是不同的,出於思維慣性下次遇見類似的事他們依然會犯相同的錯的概率很高。所以他們有可能會繼續犯錯。

所以一個人明不明白整理,取決於他用什麼樣的心態與邏輯看待這個世界。


牛團毛絨玩具回收


真正明白事理的人,大多曾經犯過更多的錯,有道理嗎?我給你的答案是,不見得。首先什麼是明白事理?我認為明白事理是明白事物的規律,知道其中的道理。那麼,要做到明白事理,可以有很多途徑:比如上學,學習知識道理;比如,通過閱讀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擴展自己思想的深度和廣度;比如親身經歷,實踐出真知 等等。因此,並不見得必須要自己去犯很多錯才成為明白事理的人。


可欣的口袋


不一定,明事理的人不一定就犯很多錯才明事理,同樣犯了很多錯的人不一定就明事理。

人在生活中會積累很多經驗,自己看書或者和別人接觸,等等,都能學到很多東西,更能讓自己懂得怎麼做人,明白怎麼處事,在這些過程中不一定就犯錯,但接觸了這些形成經歷是真的,所以說人生閱歷豐富,更能讓人活的通透。


再生草c


這個問題問的真好。還真的就是你說的那個樣子。人都是一點一點的成熟,一點一點的長大。慢慢的越來越懂事了。犯了錯越多明白的道理自然也多。經歷越多,明白的道理也會多。不是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嗎?讀萬卷書不如走千里路。其實各有精髓。一個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內心也會變得更堅強。小編不想說了,就這樣吧。


蹦噠


我也感覺是這樣的,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人生路上,我們都會經歷過一些事情,或多或少的犯一些錯誤。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我們只有經歷了,不斷的犯錯,才能鍛鍊我們的心智,使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再遇到此類的事情時,就會有一些經驗,不至於驚慌失措,而且也增長了我們的見識,處理起問題來會更得心應手。

而真正明白事理的人,在遇到大事件時,能夠心平氣和的去處理問題,而不是慌里慌張的不知所措。正是因為以往的經歷,也曾令他們迷茫過,犯過錯,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他們。


晴空132334087


我看不一定,這句話要從人的什麼年歲說起了,不可能小孩犯大人的錯誤,即然有也是極少的,明白事理,多少和犯錯誤不相干,錯誤人人都有,都不完全,犯錯多少,和家庭教育,文化素質,心裡修養有直接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