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企業共有員工不到三百人,中層及以上的領導卻有35人,這正常嗎?

順順162788796


正常!我還見過有的企業,員工300人,中層及以上領導就有100多人的,關鍵是,這樣的企業照樣活得好好的!


企業是否“機構臃腫”或者“管理人員過多”,不是以整個企業管理人員的絕對數目多少來衡量的,而是以同等職責下的管理人員是否過多來決定的!


比如A企業中層及以上領導有80人,是正常的:因為A企業擁有采購、生產、技術研發、銷售、物流、倉儲、全國31省的銷售分部、售後服務及投訴處理等完整的業務鏈,按照業務需求,它就應當配備這麼多的管理人員,否則指揮難度很大!


而B企業中層及以上領導只有50人,卻可能是極其不正常的:因為B企業是單一客戶銷售型公司,根本沒有省區的分部,理論上不需要配備這麼多管理人員;一個總裁辦,正主任1個,光副主任就有8個,B企業的總部機構明顯臃腫。


在管理學裡,有一個“管理幅度”的概念,指的是一位領導能夠直接領導的下屬數量。領導直接管理的下屬過多,管理幅度大,精力根本跟不上,容易顧此失彼;而直接管理的下屬人數少,管理幅度過窄,很大程度上則是可以合併的!


目前大部分企業的管理幅度保持在多少是合適的呢?經典管理學書籍給出的數目是5到13。也就是說,一名領導帶領的直接下屬(注意,是直接下屬)最低5人,最高13人(再多,領導的精力就很難管理過來),才是企業管理架構效率最大化的!


按照題目中的要求,假設該企業最高領導1人,下面直接帶的下屬(副總級)至少應該是5人,而這5名下屬(副總級)又會各自帶數目不等的下屬(總監/部長/經理級),我們假設5名(副總級)平均也帶5名下屬(總監/部長/經理級)。這樣,至少就有31名領導了!而這還是假設“至少”的情況!


實際上,每個領導的管理幅度都會根據實際情況,有很大不同。比如有的領導,可能有14名直接下屬,而有的領導,可能一個直接下屬都沒有。這都是正常的!“管理幅度”說的是一個企業的平均管理幅度。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一家300多人的企業,中層及以上領導有35名,大體是屬於正常範圍的。當然,不排除在某些部門,有些領導的職責重疊度很高,存在“局部臃腫”的可能性!

-END-

點擊上方關注【職場再出發】:世界500強資深經理人,2家管理諮詢公司的創始合夥人,為你深度剖析職場問題,助你職場再出發!

職場再出發


我們是央企化工廠,在職人員1400多人,三班倒的不到600人,上常白的辦公室人員800多人,,我們有什麼辦法,,,


天潮老憤青


我們用一張張的組織架構圖,來說明題主說明的問題,這樣更能清晰地回答題主的問題。看完這些圖的解釋,大家自然會清楚,三百人的公司,有35為中層以上的領導(事實上是管理者)合理還是不合理。

第一張圖

從以上圖中可以看出,管理者(領導)只有一位,看上去領導少,效率高,但會有很多麻煩和問題解決不了。如果公司的組織結構圖是這樣一種佈局,那麼,這300個員工都要直接向總經理彙報工作,這300個員工有些是生產的,有些是研發的,有些是財務的,有些是銷售的,有些是人事的,每個人每天向總經理彙報工作,還要一起解決方方面面的問題,那這個總經理每天做不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只能忙於日常事務,而且還忙不過來。於是,總經理決定,改善一下組織結構。於是,生成了第二張圖。


第二張圖

為了提升總經理的工作效率,總經理聘用或選擇了幾個人分別負責公司的各項專項工作。增加了生產部經理,研發部經理,銷售部經理,財務部經理,人事部經理,加上總經理,管理人員(領導)就變成了6個人。總經理管理5個人,剩餘的294個人要劃分到各個經理下面去管理。平均每個人經理要管理58個人左右。每個人管理五十八個人是天方夜譚,不可能管過來的。於是,出於管理人員激勵和管理幅度的考慮,每個部門各設了一個副經理,這樣,整體的管理人員就變成了11個人。即便是這樣,經理和副經理職位的管理人員平均也要管理29個人左右。這29個人在工作中也會出現方方面面的工作問題。在這些管理人員你的管轄下,還有人員離職、內部調動、轉崗的問題, 每天還要寫工作彙報,收集數據,開會,配合,合作,等等一系列事情要做。於是,公司決定把組織架構圖再變一下,就成了下圖。


第三張圖

這樣,就把原來的各項工作分工再細化,多出了許多主管職位,粗算一下,十幾位,加上原先的經理、副經理,總的管理人員就在25位左右了,總經理的事務性工作要處理,就找一個總經理助理,自己監管不過來,再增加一個審計經理替他監督和審核各項工作。這樣每個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也在十一個左右。按照組織架構管理幅度的原則,每個人管理的幅度在6-7個人,11個人管起來還是有困難,因為這些人出了正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請假、談心、溝通、會議、培訓、帶人等等。所以還需要有一些小組長或者班長。管理人員自然會多起來。這裡還沒有談物流部(運輸部)的問題,也沒有談車間主任的問題。實業公司車間的員工最多,可能還有不同的流水線和車間,四個五個車間再增加五個左右的車間主任;銷售人員可能還要分區域,就有了各城市或區域的城市經理或區域經理,比如5個。這樣,管理人員基本已經在35個左右了。

這裡說的還只是帶職位、帶頭銜的中層以上管理者(領導),還沒有談一個公司的副總經理若干,車間副主任、還有一些副主管之類的職位,加上這些職位,中層以上管理者上40個人都有可能。

前幾年,一直在講扁平化管理,但是扁平化管理對於管理者的要求會更高,他們需要處理不同種類的工作,還要面對更對下屬對工作的抱怨處理,有些公司再加上什麼年度計劃、月度計劃、周計劃,月報、週報,有些還有日計劃和日報,扁平化管理就會成為一種空談。

事實上,管理者的人數不在於多或者少,因為公司的性質不一樣,行業不一樣,所在的地點不一樣,資源關係不一樣,市場情況不一樣,機器設備不一樣,都會給組織結構帶來影響。無論管理者多與寡,都是為了提高效率,管理者少不一定就能提升效率,太多也會出現官僚習慣,所以一定是根據企業自身的一些情況,逐步走向管理人員配比的最佳狀態。

綜上,300人的公司出現三十幾個中層管理是很正常的事情。能不夠優化,要看公司自己的具體情況了。


耕然夫


三百人左右的企業,中層及以上幹部35人,佔比10%左右,這個比例很正常,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這種幹部佔比,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私企,如果是國企和事業單位,遠遠要高於這個比例,“官多兵少”的例子比比皆是。

舉兩個例子。

小公這裡有一家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文化類的。單位職工總人數320多人,下設部門(含二層)近40個,基本上是一正兩副配置,加上享受部門副職正職待遇的,單位副調研員、黨組成員及班子其他成員,大大小小領導加起來差不多佔了一半。有時候開中層幹部會,一個會議室烏央央的一片,好不壯觀,典型的官多兵少。

還有一家國企,旅遊行業的,總公司加子公司一共600多人,中層以上幹部(副經理級以上)總共400多號人,比例超過一半。在收入上,中層幹部比一般職工高1/3以上,越往上差距越大。這家企業佔了小公這裡不少優質旅遊資源,這些資源如果給私企,分分鐘賺錢,可這家國企倒好,年年虧損,箇中緣由,只能呵呵了。


80後小公


不請自來,本人以前就曾經在國企工作過,覺得這種情況還是比較正常的。一個不到三百人的企業,正常運營也需要很多的管理人員。上至公司老總,下至車間主任,還有供應銷售部門,倉庫保管員和財務部門,比較正規的企業還有厂部辦公室和行政科。近三百人的單位,門衛保安還有食堂,還有醫務室。這些配置不光國企有,一些正規的民營企業都有。本人認證的這家民企單位,一共一百來號人,光股東就有十二人,廠裡不但有幾十名管理人員,還有一些輔助工,一線生產工人也只有幾十個,基本上是幹部工人一比一,如此一來,經濟效果就差了些。就是這麼規模的小企業,還保留了醫務室和職工食堂。這家企業是國營改制的,運作模式和國企差不多,單位工資不高,但職工福利還不錯,享受雙休和五險一金,節假日加班是三倍工資,雙休日加班是二倍工資,加班的時候,工作餐是免費的,二葷一素。後來,由於經營不善,公司被公司老總轉手買掉了。本人覺得存在即合理,公司老總比你更聰明,就寫這些.....




千山雪資深金魚玩家


你這算啥啊'我們是國企,全廠2000人左右:生產一線不到500人'後勤加幹部及其它超過1500人。廠長。付廠長:書記,付書記,每一個廠長又有幾個廠長助理廠長,只是廠長級別的就達20多人。那些後勤機構也都很龐大,全都是些有背傍有關係的人員。這是國企的通病。


86581385


我覺得不正常。

我們公司。就拿我們部門來說,算上工人有800多人,1個經理,4個工程師,9個工段長,4個主管。才18箇中層領導。。。你這300人就35箇中層領導是什麼鬼?


靜心思考人生1234


很正常,我退休的企業才叫多,從2017年開始瘦身後,現在的高官管理著兩家分公司(工廠),總計員工不足700人。集團40餘人,在北京某大樓租用的辦公樓,集團財務在哈爾濱租用辦公樓不足10人。工廠<1>:總經理1人,常務總經理1人,財務付總理1人,運營付總理1人,農業付總理1人,農機付總理1人,管控付總理1人,工會主席1人,各部門正付經理一共40多人,還有主管,三個生產車間主任3人,付主任10人,還有工段長……。工廠<2>也是這樣的。這才是正規編制!!


用戶永保青春


太正常不過了,所謂中層幹部不過就是兵頭將尾,現在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你不給人家帽子戴,誰會為你出力?你不設置那麼多官位那個員工會努力工作,爭取上位,我就是從一個國企的中層幹部崗位退休的,我的科室十多個人科長一正兩副,還有幾個科五個職工左右一正一副。其實企業無所謂多少中層幹部,還不是讓你戴上官帽向前衝!


百戰不殆1681


不但正常,而且非常正常。沒有骨骼,那來肌肉,經常好多員工抱怨吃閒飯的人太多,那是他們根本不瞭解企業管理的動脈功能作用,一個部門有一個部門的功能作用,看似閒著沒多大用場,一年兩年根本沒發揮什麼作用,也許有朝一日時機成熟,一時創造的財富遠遠超過你的想象。簡而言之,我曾一個偶然的機會申請一個項目,國家科技部直接投資300萬,有些部門的業績不是立竿見影一下之就能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