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记忆中的漳州古街(一)

芗城始兴路

记忆中的漳州古街(一)

芗城始兴路

始兴路,位于漳州府衙遗址(中山公园)附近,南起修文西路,北至中山公园南门,长仅180多米。漳州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贞元二年(786年)州治设于龙溪县(今芗城区),府衙即设于今天中山公园的位置,至清末为止千年不变。明正统八年(1443年),知府甘瑛认为府衙外门不宜偏出,就在府衙门前开辟一条直道进出,这条向正南辟出的新府路就是今始兴南路。始兴北路则为闻名的府埕,府埕即府衙前的空地。清末民初,这儿还是一片空地。民国初年陈炯明驻漳时,推行市政建设,先在府埕进行示范性建设。在此建设了东西两排的“骑楼”式二层楼房,改府埕旧名,定为新兴路,后又改为始兴北路,沿用至今。始兴南路为漳州目前仅存的石板路。始兴北路自新中国成立后,因为人民政府对中山公园多次进行整修,并举办活动,逐渐成为漳州传统小吃的荟萃之地。现经整修,已成为漳州历史街区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记忆中的漳州古街(一)

始兴路夜色

记忆中的漳州古街(一)

始兴北路上的民俗表演

在漳州的老城中,就数始兴南路的路距最短、路面最原生态。始兴南路的起点是府埕。府埕乃是这座古城食文化的发源地,府埕的骑楼把府前石埕尽可能地拉开,这些修旧如旧的建筑是根据历史定制,恢复到陈炯明主政漳州时期旧市政广场的模样。在民国少有机动车的年代,府埕就是市政广场。府埕的两侧骑楼建筑就是民国初年政府的迎宾馆、招待所兼酒家。在三十余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府埕的夜晚集中了吃宵夜的大部分漳州市民,炸咸棵、面线糊、五香卤面一派热气腾腾。延续着食品脉络,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升级,一夜之间,府埕多了几家酒吧,但那是属于夜晚的,白天则是老年人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