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我要妈妈"的孩子,并非真的无理取闹,合格爸爸需怎样应对?

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永远都要领先于爸爸的付出,因为妈妈给宝宝"十个月的房子"可不是白住的

十个月的差距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但是却足有影响亲子关系的魔力


可能有些爸爸认为"每天都要上班,没有时间去陪伴孩子",但孩子天生的洞察力非常强悍,和爸爸关系好不好主要在于"用不用心"。

作为爸爸,不要嫉妒孩子整日吵着"我要妈妈"的依恋,因为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值得拥有孩子那看似无理取闹的腻歪、依赖。自受精卵开始那一刻,妈妈和胚胎早已形成一体、血液相连,一天天、一月月,妈妈时时刻刻都和胎宝宝心有灵犀,妈妈和孩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依赖和腻歪,都是有着先天性的相处优势,这一点任何人都是没有办法取代的。

唠叨了这么多,可能很多爸爸对孩子依赖妈妈的无理取闹都开始释怀了,妈妈是孩子的安全感、温暖的港湾寄托,遇到"我要妈妈"的孩子,爸爸千万不要去烦躁孩子的无理取闹,因为这是爸爸表现机会的最好时刻,也是增进父子(父女)亲密关系的"绿色通道"。


那么,遇到了"我要妈妈"的孩子,合格的爸爸需要怎样去应对?

01控制情绪、了解孩子内心所需

遇到了"我要妈妈"的孩子,爸爸首先就需要控制情绪,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奶爸的修养要从控制情绪上开始酿造。"我要妈妈"的孩子,多数都是有着见不到妈妈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是来自于对妈妈的依赖,如果妈妈突然离开了孩子的视线,孩子会失去安全感的同时,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脆弱。

如果此时,爸爸企图用严厉的表情和话语去怔住孩子的话,这样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可能爸爸严厉的表情和话语,会暂时性地抑制住孩子的哭闹,但是爸爸却因此失去了了解孩子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爸爸的极端做法,会伤害到孩子的脆弱心灵。如果孩子害怕爸爸的话,那么这类爸爸可不要沾沾自喜了,让孩子害怕自己是一种失败的教育,只有孩子服气的教育才是最终的教育良方,只有了解孩子内心所需,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孩子的无理取闹的闹剧。


02交流谈心、疏解孩子内心所忧

虽然孩子在哭闹找妈妈的时候,无理取闹的大动作会让爸爸们手足无措,但是吵着闹着要妈妈的孩子,也并非是真正的无理取闹,孩子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找回妈妈",找回心中的安全感。这个时候爸爸需要和孩子交流谈心,把孩子内心的担忧疏解。

疏解孩子内心的担忧,爸爸需要和孩子交流谈心,告诉孩子"妈妈有事要出去一会,爸爸负责接下来的照看任务",告诉孩子妈妈是有事牵绊住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内心得到安定,不会因为妈妈暂时性地离开感到焦虑。另外,爸爸还需要告诉孩子:"爸爸的爱不比妈妈少,你愿意给爸爸表现的机会吗"?一句疑问话语,把孩子带入爸爸的浓浓爱意里,教育孩子要拿回主动权来达到止哭目的,不要让哭闹乱了心智、失去了判断的能力。


03分散视线、让孩子学会去解决问题

如果爸爸的交流谈心仍不能让孩子止哭的话,爸爸就需要去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孩子哭闹找妈妈的不安分情绪,和孩子无聊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妈妈经常陪着孩子一起玩耍,没有妈妈的陪伴会觉得无聊、枯燥,如果爸爸能够疏解孩子的寂寞心,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教育方式。缓解孩子内心寂寞的时候,我们可以借此让孩子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

比如说,"你现在除了想妈妈大声哭之外,还想不想做些别的事情呢?"孩子有着天生的探索和好奇心,如果爸爸肯陪孩子玩的话,孩子的内心寂寞就会得到疏解。爸爸们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一堆玩具、几本故事书籍、或者去游乐场……,爸爸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孩子自己去做解决,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暖心,又可以锻炼孩子自主的思想、能力。


04用心陪伴、让孩子感受浓厚的父爱

爸爸们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用心的陪伴,别看孩子的年龄比较小,实际上他们洞察人心的能力特别强大,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相处的感觉,来判断爸爸妈妈的陪伴用不用心。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多数都是同等的级别和深厚,只不过爸爸不善于言语表达,很容易把就的爱意深藏起来,让孩子不能窥探、也不能真正得到爸爸的关心和爱护。

作为爸爸妈妈,爱孩子是天性、责任和力量,我们没必要遮遮掩掩、更没有必要深藏起来。现在有很多"低头族"陪着孩子玩着手机,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候心思却放在手机上,这样的陪伴能达到真正陪伴的爱意诠释吗?爱孩子、就要做到用心陪伴,不要让三心二意成为不负责的理由,更不要让不负责的陪伴错失孩子的成长点滴。


我是家有2岁多宝宝的爸爸,

孩子的成长,爸爸绝不能缺席,

每天爸爸一定要抽出时间陪陪宝宝,和他(她)一起成长,感受着孩子成长的快乐......


欢迎同为爸妈的您,

一同分享养娃的点点滴滴。


养娃,

其实等于我们重新过了一个童年,和孩子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