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現在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說壓力太大?

小鄭嘟嘟


答:生活水平提高屬於物質基礎上的,而壓力往往和物質關係並不是很大,在一個人物質富有的時候,如果精神境界不提高,那麼物質也只是滿足一時的快樂,當物質慾望無法滿足的時候,就會更加痛苦,如騎電動車的羨慕開汽車的,而開汽車的羨慕有私人飛機的,這就是物質慾望,物質慾望是無法滿足的,人一旦進入物質慾望為享受至上時候,內心就會永遠處於焦躁和不知足,物質慾望是痛苦的深淵,唯有精神內守,恬淡虛無,知足感恩,平常心對待一切,才是快樂的,否則內心被物質慾望永遠牽纏,那麼就會很痛苦。


襄陽原始點


周圍很多人都在說著同一句話,真想回到小時候,那時候雖然沒有錢,吃不好穿不好,但我們有快樂。那時候的快樂是單純的,是發自內心的,那時候的人們過得簡單。現在的我們住著高樓,吃著山珍海味,人與人之間卻多了冷漠,住在一起多年的鄰居不知是誰。抑鬱症多了,跳樓自殺的多了,升不了職加不了薪還不了車貸房貸信用卡焦慮,孩子出不了國買不到學區房考不了高分焦慮,每個人都在為了所謂的房子車子票子孩子不停的忙碌,不能停不願停不敢停……人啊,短短几十年別太累了。


月色竹仙


我是一個80後, 04年參加實習工作,那會一個實習工資500,一個月生活費還夠,06年工資全國性質的的提高了1500,,隨著物價也高了,08年工資物價房價飛漲,但還是房價漲的比較多一點,到2020年工資5000左右房價1萬3左右,隨之而來也要結婚,買房,買車,父母年齡也大,父母有退休金或者可以有收入,可以幫襯著我買房買車結婚,但是父母又沒有退休金或收入,只有自己努力買房買車。

我的幾點總結

誰也不能否認,收入有了較大幅度增長。特別是近年來,收入增長速度一直快於經濟增長速度。但是對80/90年輕人來說,卻是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收入增長帶來的幸福感似乎並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呢?

一個既現實,又似乎有點矛盾的問題。因為,收入與感受確實存在著一定差距,收入增長似乎也沒有帶來同步的良好感受。有時候,反而會覺得收入增長了,生活的困難更大了。

我們80後就是收入與購買力的關係問題,對同樣的收入能夠獲得多大的購買力。要知道,收入是一個相對感性的問題,加了工資、發了獎金、多了福利,就可以認為是收入增長了。而且,增加了多少,還可以用數學算出來。

從04年到2020收入增長較快,很多人80和90收入已經由過去的幾百元增長到數千元,甚至更高。但是,反而幸福指數下降了,感受不明顯了,生活的壓力加大了。原因就在於,房價上漲很快,教育、醫療等的費用支出太大,生活成本上漲遠高於收入增長。特別是房價,幾乎剝奪了很多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費權。在這樣的情況下,收入增長就難以帶來幸福指數的同步提高,反而感覺到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活壓力加大了,自然,幸福指數就降低了。

2016年後多少走上各種貸款的路上,我是有過小額貸的經歷!

提高居民的生活指數,要想讓收入增長能夠與幸福指數同步,讓幸福感與收入增長緊密結合,就必須在如何降低生活成本上下功夫。一方面,繼續抓好收入增長問題,確保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速度,使經濟發展的成果能夠更好地反映到居民收入增長之中,讓發展的成果能夠在居民收入增長中得到充分體現;另一方面,必須高度重視生活成本問題,有效控制價格上漲。特別是房價,必須保持穩定,縱然不能下跌,也要防止繼續上漲,讓已經過高的房價能夠在居民收入增長中慢慢消化掉,而不是擴大與居民收入的反差。同時,對教育、醫療方面的支出,也要通過教育體制改革、教育資源配置均衡化、擴大普惠醫療、減輕患者負擔等解決。只要生活成本降低了,收入增長帶來的幸福感才會越來越強




江延傳媒


現在的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但是別忘了人們各方面的需求也提高了。過去生活差一點壓力小是因為什麼呀?幾乎全國都是平均主義,都是在一個點上。我衣服沒釦子,你衣服有補丁,沒有對比。還有一個認知度。過去孩子上學完全憑自願,你愛上不上,家長從來不會管你今天有沒有作業,你能不能考上大學,工作統一分配,幾代人居住幾十平方房子非常正常。幾乎不用自己花錢買房子。小孩兒上學幾乎不花錢。全民公費醫療。哪裡來的壓力?現在我們拿60年代,70年代的人打個比方。他們的孩子幾乎是80後。90後。從上幼兒園開始。找關係花大錢上好的幼兒園。上小學花多少錢不在那個學區你也白搭。每天必須要看著孩子寫作業。生怕考不上好的初中高中。如果考不上大學,家長孩子都被打入失敗的行列。還要好好掙錢。孩子上大學。這可不是小的費用。 孩子開始攀比。拼死拼活掙一個月不一定夠孩子一雙名牌鞋。學費吃飯等等哪樣不花錢?還要準備錢為他將來找工作。女孩兒提前準備嫁妝錢。男孩兒更麻煩。買房彩禮一系列等到這些任務完成了。他們也老了都往60跑了。孩子買車沒錢。孩子生下沒人帶。僱月嫂錢。將來到幼兒園接送,上學接送都是你的事。所以很多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人,如果能穿越回去,多數願意回到從前。生活質量差一點,無拘無束,充滿快樂[靈光一閃]


仙女奇奇


總之只能自我調節了,調整好心態,慢慢適應社會,沒人會為你開綠燈,只有自己能為自己解心寬,大家一起加油吧,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喜勿噴。



花生和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面臨的壓力也是十分大的,很多人為了釋放生活中的壓力會經常抽菸,抽菸可以讓一些人緩解壓力,但是對身體的健康也有著一定的影響。

因此不如給自己偶爾安排一次旅行,通過旅行也可以緩解生活中的壓力。而且在旅途的過程中

還能增長自己的見識,收穫頗豐。

經常去日本旅遊的人會發現日本的香菸其實挺貴的,但是當地人吸幾口就要扔掉了。日本民族文化一直都特別嚴禁為主要精神,一般日本的年輕人生活壓力一點也不比中國大城市生活的壓力少,所以吸菸的行為也是非常普遍的,在他們眼裡吸菸無異於在摧殘自己的健康生命,他們吸菸最多點到為止,吸幾口感覺好一點了,就把煙掐掉了。

很多到日本旅遊的中國遊客會發現日本的香菸比一般的地方要貴很多,難道日本人就這麼有錢嗎,吸幾口香菸就要扔?對日本來說並不是一個奢侈品就像是廉價的零食一樣

,所以他們抽幾口就扔掉也不會覺得非常浪費,來到日本旅遊的話,你會看到垃圾桶裡面有很多,還有一大節香菸的菸頭就跟新的一樣等於一包煙,只抽了三分之一。

而在我們中國吸菸文化非常的盛行,無論是聚會還是普通的聊天,彷彿抽菸能夠顯得非常有氛圍,反而不抽菸的男性在眾多人眼中看來,就像異類一樣,在這種氛圍下自然抽菸也就越來越上癮了,想戒掉是十分困難的,中國互相遞煙,也是尊重對方的行為。

但是在日本敬菸是非常被唾棄的行為m自己不想要擁有健康還要將別人拖下水。在日本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大街上不會吃任何的食物,自然在大街上他們也不會抽菸。在很多公共場所,日本是全面禁菸的,如果被抓到的話,當場要進行罰款,到這裡是不是有很多網友覺得:“難怪他們能夠長壽”。其實在生活上他們這些細節就已經特別注重健康了。

日本香菸雖然貴,但是當地人為了減壓,不得不去吸菸,也就有了親幾口,解解壓就要把煙扔掉,這樣的現象,很多網友來到他們這種行為,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健康,對於這樣的事情網友們是怎樣看待的,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或者說一說您外出旅遊的時候都遇到過哪些國家也像日本一樣禁菸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陝北老四哥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

工業革命前,我們的祖先的時間都是用“一炷香”“一盞茶” 來衡量的。生活速度慢,現在看來可能挺悠閒自在的。

現在生產效率提高了又提高,人能很有效率的造出很多東西了。按說我們該可以花很多時間睡大覺了吧?


No,No, No,。。。

怎麼可以浪費時間呢? 我們其實更加見縫插針了。

有人經常想同時做幾件事來提高效率。現在我們小的等待時間都怕閒著,刷刷手機吧。


為什麼壓力大呢?


答案是: 貪!我們自找的!嘿嘿嘿。

大家學會睡大覺會好很多。


霧中的小樹林


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窮人認為生活水平提高背後沒有什麼過多的代價。事實上,除非你的金錢是大風颳來的,或者來的特別容易。只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通過正常的事業賺來的錢,背後都隱藏著巨大的壓力。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家工廠原來一年賺500萬。後來為了擴大產能,擴大市場進步引進了設備,增加了人工。後來他一年賺了1000萬。一般人只看到了從500萬到1000萬的跨度。但是沒有看到他背後成本的增加。賺500萬和賺1000萬的成本是不一樣的。當他賺1000萬的時候,他的風險自然也增大了,他的壓力也增大了。一旦出貨量降到曾經的程度,他會立刻虧錢。人工和設備不會因為你虧錢就輕易為他省錢。

過去人們都住平房或者很舊的樓房。因為生活條件不好,節省是生活的常態。可是現在人們住的都是商品房。用的都是先進的電器。水電天然氣24小時不間斷供應。這些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背後都是錢。現在有多少住著高檔樓房,但揹負著數百萬貸款的人呢?他們確實享受著很高的生活質量。但是他們的壓力非常大。


身邊有個金可陽


總結起來,造成感覺壓力大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來自於經濟壓力。在計劃經濟時代,每個月30塊錢就能養活一個5口之家,大家的收入都差不多,差距不大,大家過得都很平和。不患貧而患不均,自從改革開放以後,有一部分人先富裕了起來,帶給後面人的不僅僅是羨慕,更多的是焦慮。為什麼人家能行?我卻不行?心態無法再去平和。

其次,來自於健康壓力。以前也得病,但是沒有這麼多的大病,怪病,繁重的生活和工作讓很多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倒下的很多是青壯年。

再次,來自於工作壓力。從前計劃經濟,吃大鍋飯,幹多幹少一個樣兒,如今是聘用制,你能行就用你,不行你就走人,走人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生活水平下降,意味著無法生存。

人之所以感覺到壓力,有的時候來自於精神的內耗,父母贍養、子女升學、就業,這些都會裝在成年人心裡,在成年人心裡反覆煎熬,無形中壓力在升級。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們的精神需求卻沒有真正得到滿足,所以我們更多的時候感覺到精神空虛、壓力山大。所以,有哲人呼籲:現代人慢一點,等一等我們的靈魂。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如有問題,請關注我@作者小明先生,深入探討。


作者小明先生


以前的壓力來自於生存,現在的壓力來自於生活。

以前為了溫飽掙扎,解決生存困境,對於現在,解決基本需求後,根據定律,追求更多的自我實現。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以前是大家一個樣,一起合作共贏。但到現在的社會貧富懸殊,一山還有一山高,哪裡也不是盡頭。

在農村的,看見城裡回來的,層次感覺有所區別,城市的,總有拼不完的房,車,教育,權利,每個分區好像也在告訴您,你還有進取的空間,憑什麼不努力??

像軸輪推著走的每個人,也是社會化的產物。彷彿不進則退,都該拼盡全力。

但通過這次全球疫情,讓全世界的不得已停下來,寧靜下來的時候,世界彷彿用各種聲音告誡我們:您也許真正需要的,沒那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