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中国中铁的“90后”:把中国最好的技术带到雅万高铁和帕德玛大桥

文 蒋勇

【人物档案】

纽彦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现任中国中铁印尼雅万高铁项目部第二分部工程部部长。

在国内修高铁可以说是为人民谋幸福,在海外修高铁就是为民族谋复兴。人生弹指一挥间如白驹过隙,作为一个年轻人,可以参与到印尼雅万高铁的建设,这是值得一辈子回味的荣耀。

——纽彦鑫

王吉杰: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现任中铁四局集团七公司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技术主管。

毕业的时候有好几个选择,一个是留在澳洲继续发展,再一个可以去设计院,但是我自己的想法是既然从事了工程建筑这一行,最好还是去生产第一线。

——王吉杰

两位“90后”青年大学毕业前素未相识,但怀揣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都选择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从事工程施工。

纽彦鑫所在的雅万高铁是中国成套技术整体“走出去”的首条高铁,也是东南亚第一条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王吉杰所在的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被孟加拉国人民称作“梦想之路”。这两个项目对孟加拉国和印尼两个国家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同时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在海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中国中铁的“90后”:把中国最好的技术带到雅万高铁和帕德玛大桥

纽彦鑫说,在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中方施工单位始终以身作则,把中国最好的技术和企业最好的形象展现给印尼合作伙伴。纽彦鑫表示:“修高铁印尼人肯定把中国人当老师来看,所以我们在这里一言一行其实都起到样板作用,无论是现场施工还是技术标准的把控,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都很高。既然我们把中国高铁带出国门,那一定是我们可展示的东西,我们一定会将优点和技术很好地带给印尼。”

中国中铁的“90后”:把中国最好的技术带到雅万高铁和帕德玛大桥

纽彦鑫(左二)在雅万高铁施工现场(中铁四局提供)

在工程质量把控方面,远在孟加拉的王吉杰同样事无巨细、精益求精。王吉杰说:“说实话我们每一次放线,心里压力都挺大的,因为相当于你就是一台转换器,你把图纸上面要求的数据告诉给工人,他们就照着这样干。如果我看错了图纸,道路很可能就修偏了。如果我计算错误,墩柱放歪了10公分,可能整个桥就歪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中国中铁的“90后”:把中国最好的技术带到雅万高铁和帕德玛大桥

王吉杰在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工地(蒋勇 摄)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一条条高铁、一座座大桥竣工验收,中国“基建大神”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其实,“基建大神”这个称呼是无数个中国工程师用休息时间换来的,这一点即便到了海外也不例外。

纽彦鑫告诉记者,起初建设雅万高铁时,印尼员工下班到点就走人,一分钟也不多留,而且节假日从不加班。后来,一点点受中方员工的影响,印尼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有了很大提升。纽彦鑫表示:“我们不仅把中国高铁的技术带进了印尼,我们也把中国人做事的风格、工作态度带到了印尼,也潜移默化影响了他们,很多印尼人可能之前都没有见过这种工作模式。”

说到拼这个字,王吉杰更不服输,他甚至放弃了陪妻子度蜜月的机会。王吉杰说:“当时刚刚结完婚,可能一个多礼拜后又要出国,来不及陪妻子去度蜜月,也没有时间好好陪陪她。这方面我很对不起我妻子,也亏欠了她很多。 ”

中国中铁的“90后”:把中国最好的技术带到雅万高铁和帕德玛大桥

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航拍图

为了弥补对家人的亏欠,王吉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邀请家人参加自己建设的铁路通车仪式。王吉杰说:“我希望在火车开通的那一天能够邀请我妻子还有父母一起坐上这趟列车,到时,他们可以和车厢里的当地旅客拍一些照片,如果能看到他们喜笑颜开的表情,我想这将是对我这三年来在孟加拉所付出的汗水最好的见证。”

中国中铁的“90后”:把中国最好的技术带到雅万高铁和帕德玛大桥

雅万高铁浇筑施工现场

作为雅万高铁的一名中国年轻工程师,纽彦鑫则希望自己青春无悔。纽彦鑫说:“印尼雅万高铁是中国与印尼合作建设,通过示范性效应让中国高铁真正‘走出去’。所以作为年轻人,可以参与印尼雅万高铁建设非常光荣。我们人在海外背井离乡,不辜负祖国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要对得起自己的美好年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无数像纽彦鑫和王吉杰这样的年轻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正是有了他们胸怀天下、放眼全球的责任和担当,“一带一路”倡议才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拥护和支持。

更多精彩详见《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

中国中铁的“90后”:把中国最好的技术带到雅万高铁和帕德玛大桥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1-1788/F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2886

邮发代号:62-625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审核:向雯

主编:邓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