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現在有些醫院總是人滿為患,看病都需要等很長時間,有什麼好辦法嗎?

好火


人滿為患的醫院是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和衛生院不會有這種情況。

基層醫院留不住病人有兩個原因,一是醫方問題,技術差,能人少。二是病人問題,即便基層醫院處理得了,他也不相信,硬往大醫院跑!


大河向西


1.人滿為患的醫院一般為大醫院(三甲醫院或重點專科醫院)。一號難求,排隊要排到地老天荒的是專家號。原因是大醫院有專業的醫生,好的醫療設施。專家醫德及專業性很被認可。也就是說小醫院不具備這些條件,普通醫生不具備這樣的素質技能。

2.我經常和醫院及醫生打交道,從我的看病經驗來看,小醫院的醫生素質及專業和大醫院的醫生相差甚遠(多數來看是這樣,當然小醫院也有素質和技術都好的醫生)。舉幾個普通的例子,拔牙:大醫院的專家拔牙的手法、用藥、愈後都比小醫院的專家好;肺結節:小磨玻璃結節一枚,小醫院醫生直接說建議手術,大醫院專家說變壞的可能性很小,不用擔心,隨訪即可。這種例子還是比較多的,還有不需要用藥的給開了很多藥,後看專家說不需要用藥……

3.國家也在大力改變這種情況,從醫療體制,醫療資源等方面。希望能夠提高醫療隊伍整體素質(這是重點),如果醫生專業水平都很好,素質高,大家肯定願意就近醫療,誰願意跑斷腿兒呢?另外,希望多建一些醫院或診所,分散就醫人群。

4.本人經常和醫院及醫生打交道,知道醫生的辛苦和不易,他們的職業是崇高偉大的,現在存在醫患關係問題,也希望大家更多的理解醫生,互相理解,共創和諧溫暖的醫患關係。

5.最後,醫院人滿為患還有個原因,人們身體素質差,這和時代發展,生活環境,精神環境,食品健康有很大關係,只能希望大家生活作息規律,少在外面吃飯,多運動。


金色陽3881291327340


現在醫院總是人滿為患,您說說的只是一些大醫院,比如說目前我們認為的三甲醫院。實際上在一些小醫院,目前在吃不上飯的情況。因為我最近在下鄉,之所以說對目前的醫療情況給您做一個簡單的普及。目前我只交的鄉鎮衛生院應有40張床位,但是實際上每天平均的住院人數只有1到2人,這就造成了基層醫療浪費,而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現狀。

破解目前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情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

第一個就是需要上級醫院的大夫下沉,目前老百姓不願意就診與基層醫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基礎醫療服務水平不信任造成的。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三甲醫院醫生下沉,跟日本學習通過醫生的上下輪轉,加強基層醫療的建設,從而引導老百姓於當地醫院和基層醫院就診,減緩大醫院的壓力。

第二個也是我們目前需要急需解決的分級診療制度,目前國內的大醫院出現人滿為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小病大治,比如普通的感冒發燒,正常可以在門診解決的疾病,目前多數去了綜合性的三甲醫院進行就診,從而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需要急需就診的重腫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就診,而一些普通疾病卻大量的佔用了優秀的醫療資源。

第三個就是加大醫療人員的培養和全國的醫保資金的投入,這樣才有利利於全民醫療的提高,以及全民健康的提高。


生殖男科仕達


我國人口眾多,表現在方方面面,看病難問題非常普遍,凡是專科醫院,三甲醫院,北京的協和醫院、北大醫院、人民醫院、天壇醫院等都是人滿為患,不過現在開闢了很多掛號平臺,像京醫通、可以在微信上關注一下,然後註冊一下就可以預約掛號了,非常方便,不過要是掛專家號需要提前一週預約掛號。還有114健康app也可以預約掛號,有些醫院的app下載後也可以預約掛號。現在只要是預約掛號後就可以直接去醫院掛號窗口取號看病了。不用在排隊等待很方便。


麼石29189563


要讓三甲醫院不人滿為患,第一作為三甲醫院不應該為健康人群作無聊的體儉,取消低保戶,貧困戶及特殊病人的特殊報銷,把有些有權有錢有勢的人群病復必須出院絕不把三甲醫院當做療養院,禁止醫生在上班時接聽電話,特別是門診專家在看病幾分鐘,接電話半小時現象經常發生。當然要讓三甲醫院不人滿為患還有很多措施,只是看醫院的初衷是以病人為本,還是以經濟效益為目的。


2036林增洪


其實醫生忙與醫生個人素質有關,由於大部分醫生依賴檢查,導致前一天或者更早的患者於當日反覆疊加,患者就多了。假如醫術高明,通過診斷直接用藥,就沒有二次或三次多次求診,患者數量也就下來了。原來醫生患者有個頭疼腦熱,感冒發燒都是直接用藥。現在可好,從頭到尾查起來沒完沒了(這也不完全是醫生的責任。。。。。),還美其名曰對患者負責,說到底就是醫術不精,怕擔責任!


難得糊塗73724628


最好的辦法,就是一方面增加醫務人員的收入,提高醫務人員的待遇,讓更多的人願意去學醫。

另一方面,改革醫院醫生護士的聘任,機制,讓醫院能夠按需引進人才,而不是從一層層的關係,一層層的“選拔”。

再就是要加大對醫務人員的保護力度,嚴防殺醫辱醫的事件發生,讓更多的人敢於去學醫。

重中之重,一定要改革醫院的績效考核等機制,把醫院迴歸公益的本質,讓大夫護士可以潛心於治病救人,而不用擔心生計問題。


小於寶麻麻


現在的情況是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無人問津,所有人不管大病小病都湧向大醫院。

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專家的診療。

要從根因上分析這個問題。

主要原因是人們不信任基層醫院的醫生,普遍認為基層醫院醫療水平較差,我們相比其他醫院少了全科醫生這一步,直接至專科醫生那裡進行就診。

主要是我國目前醫學教育均質化水平尚有差距,好的醫學院校出來的學生都去了好醫院。

留在當地醫院的醫生,普遍來自一般醫學院校,整體水平相比頂級醫院差距較大。

衛生院及診所就更是有很多不是科班出身,當年的赤腳醫生。

我國首先應該讓醫學教育均質化,不論那個醫學院校出身的醫生,水平都大致相同。

才能讓當地醫院留住更多的病人,才會改變現在兩極分化的現象。


一個小醫生的科普


我覺得:

1,普通疾病和慢性疾病可以就近醫院就診,尤其是隻是複診開藥的,沒必要排隊擠著還耗費體力時間。

2,全面鋪開使用電子軟件系統,增加就診效率,優化掛號,繳費,拿藥流程,提升服務效率。

3,增加醫院及醫護人員投入,提高醫患比例。



E者餘生


既然有病都往大醫院跑,那就整合醫療資源,擴充大醫院科室。簡化看病流程。門診專家、醫師開出所有檢查單同時就排上號了,這可減少了很多排隊。患者只是交錢。為了不浪費專家醫師診病時間,每個科設一個患者問答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