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黄的功效有哪些i?

老骥伏枥148505816


大黄又称为”将军“,在临床上是一味应用非常广的药物,被称为中药的四大金刚之一。这里,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黄这味中药。

一 大黄的功效作用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中医认为,大黄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泻下攻积、清热解毒、泻火血、活血化瘀之功。

总的来说,大黄入脾胃大肠,既善通肠泻热、攻积导滞,又能导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促进黄疸消退,故常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大黄入心肝血分,既善泄血中实热火毒而凉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脉而活血化瘀,故常用于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淤血经闭,产后瘀阻腹; 癥瘕积聚,跌打伤痛; 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二 大黄的不同炮制品的功效有所区别

大黄不同的炮制品对其功效也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大黄的炮制品现在临床常用的有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和醋大黄四种。

生大黄性苦寒,泻下作用强,故攻下者应后下; 入汤剂煎煮时间过久,其泻下成份结合性蒽醌被破坏,有止泻作用,熟用止泻止痢。

酒炙大黄泻下作用弱于生大黄,长于活血祛瘀,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头面部血分热毒。

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有止血、止泻的功效,用于大肠积滞的大便下血,以及热伤血络、血不循经之各种出血症。

大黄醋炒后,可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消积化瘀力增强,还可清热利湿活血通腑,且能引药入肝,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阻、脘腹痞满、下痢、泄泻、妇女症瘕癖积、

痛经闭经及产后血瘀腹痛、产后胎衣不下及肝胆胰腺疾病等。

对于不同的临床疾病,往往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炮制品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三 大黄的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用需谨慎

是药三分毒,随着临床应用以及现代药理研究的发现大黄具有以下的毒副作用,在日常应用时需要在专业的人员指导之下使用。

1.肝毒性

肝脏不仅是大黄产生药效的靶器官,也是其毒性反应的潜在靶器官之一。研究发现,大黄具有保护肝脏与肝毒性的双向量-效和( 或) 毒作用。高剂量( 40g /kg) 大黄对正常大鼠表现出肝损伤及诱导肝纤维化作用。低( 2g /kg) 、中剂量( 5.4g/kg) 大黄对肝损伤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但随着大黄剂量的增 加,其治疗作用下降,大剂量( 40g /kg) 大黄反而表现为肝损伤作用,造模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

2.肠毒性

大黄为蒽醌类泻药,长期服用可导致大肠黑变病或称大肠假黑皮病,表现为大肠黏膜表面有褐色素沉着,显微镜下可表现为粘膜下层巨噬细胞包浆中含褐色质颗粒。

有报道称长期使用大黄停药后可能导致继发性便秘,消化道刺激反应,过量服用可引起机体大量脱水,体内电解质平衡破坏,严重者甚至引起虚脱。

3.致突变、致癌和致畸变

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对大黄素进行长达 2 年的动物试验研究发现,大黄素对雄性大鼠无致癌作用,对 雌性大鼠可能诱发Zymmbal 腺癌,对 B6C3F1雄性小鼠可能诱发肾小管肿瘤,而对 B6C3F1 雄性小鼠无致癌作用。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大黄酸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TK 基因的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在非代谢活化条件下大黄酸各剂量组对小鼠淋巴瘤L5178Y 细胞 TK 基因无致突变作用,在肝微粒体酶系 S9 代谢活化条件下,出现了弱致突变性。

此外,用大黄提取物长时间对雄性大鼠灌胃,可对睾丸间质、生精上皮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鉴于大黄存在的以上不良作用,在日常应用中应当遵循中医的辩证论治原则,此外,针对相关病症,应用时应当讲究中病即止,切勿长期过量滥用大黄这味中药。

更多中医药知识,请关注作者!


小叨健康汇


大承气汤是伤寒论里面治疗阳明腑实证的经典方药,能峻下热结,治疗肠燥腑实证。

大承气汤有四味药,大黄泻实通便,芒硝软坚辅助大黄泻下,配合枳实厚朴消痞除满,因此腹部痞满、大便燥结、烦热身热等症状,用大承气汤沟比较合适,能够降胃气,凡是燥郁不通者,用大承气汤能使得胃气下行,大便顺畅,热毒俱下,故取名承气。

大承气汤可以用于肠胃燥热积滞,凡是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数之类的症候都可以使用大承气汤,配合其他方药,也经常用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急性阑尾炎、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病症。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管咽喉的病症比如气管炎、咽喉疼痛、也经常使用大承气汤泻腑通便泄热,实热比较明显的患者,泻下不厌早,大便通畅之后,经常起到热退身凉的作用。

大承气汤去掉芒硝即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去枳实、厚朴,另外加甘草即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相对来讲比较和缓,比较适比较适合燥结轻者。

大承气汤去枳实、厚朴,加丹皮、桃仁,即为大黄牡丹汤,增强了化瘀散结消肿的功效,对下焦郁热瘀热所导致的病症,效果也相当明显,对一些慢性肠炎、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很有用。

当然大承气汤药性峻猛,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中病即止,体弱的人不能过度使用,积滞攻掉即可,要掌握度,以免伤及正气。


中医养生郑芝环


大黄属泻下类攻下药。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大黄的根茎。主产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以干燥根茎入药。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功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活血消瘀,利胆退黄。

民间及传统医药多用于以下疾患:1、阳明腑实。2、便秘。3、症瘕积聚。4、蓄血。5、黄疸。6、疔痈疮疡。7、吐血。8、衄血。9、呕吐。10、痞证。11、神昏癫狂。12、臌胀。13、淋证。14、跌打损伤等。14、急性肝炎。15、急性胆囊炎。16、肠痈。17、烫伤。18、减肥(降血脂、胆固醇)等。

常用量3一9克。入汤剂。外用研末调敷。缓下宜炒用煎服;急下宜生用泡服,不宜久煎;活血消瘀宜酒制;收敛、止血、止泻宜用炒炭。注意!凡年老体虚,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月经期、哺乳期均须慎用。《本草正义》评价:“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

大黄主含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芦荟大黄素、番泻叶甙A等。另含鞣质。有泻下、促肠蠕动、抑菌、利胆、排石、促消化、止血、收敛、降压、降低胆固醇等多种作用。

明白了吗?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点赞。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一叶轻舟85


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欧洲及中东的大黄主要指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属泻下药,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则泻下作用较缓而长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


洋洋的小叶


大黄的功效:川军,生用泻便,熟用止便。主要润肠通便。如:大便坚硬不通,可用大黄三至五片,过江龙少许,芒硝,冰片少许,加黄连,黄柏,黄芩少许蒲公英,鱼腥草,地丁10克。


用户6901488720900郑


晚清时期,民间一直流传这么一个传说,洋人离不开中国的两样东西。一个就是茶叶,还有就是大黄。也有说是土茯苓(民间治疗淋病等性病的特效药)。

为啥呢?

当时老百姓,相信洋人整体大鱼大肉,没有我们的茶叶,他们早被肉给腻死了,至于大黄,还是因为肉吃多了,最易导致便秘。没有大黄泻下,洋人早被憋死!

这虽然是民间的传闻,但由此可见大黄最主要作用在于“泻下攻积”。

很多中老年,喜欢用大黄。无非是用大黄的驱邪能力,来治疗便秘。

不过百晓生要告诫各位的是。

若是习惯性便秘,大黄并不合适。因吃久了大黄,会给肠道带来负担。反倒引起腹泻。

大黄作为中药里头,极为重要的药材,被明朝名医张景岳将其列为“药中四维”之一,所谓药中四维,就是所有中药全都效能范围都没法超出附子、人参、熟地所划定的界限。虽然有些片面,单不可否认,大黄的地位之高。

由于大黄药效猛,能广泛应用于因热邪积滞,或温热病热邪引起的神魂颠语,比如因胃热导致的牙龈肿痛,口齿生疮,或心热盛出而造成的心烦不安等症状。

另外大黄对饮食食滞,消化不良,腹胀或大便失调。大黄都有一定的效果。


本草百晓生


蓼科植物大黄是一味泻下作用非常强大的泻下药,生长于四川的掌叶大黄又被称为“川大黄”,其泻下作用更是登峰造极,一度成为疗效最强的泻下药。

大黄主要采集根茎入药,其根茎红色,嚼之有砂砾感,气味芳香,但味道实在是苦涩异常,由于大黄泻下之力非常强大,人们认为大黄有“推墙倒闭之功,斩关夺将之使”故而人们称这位性烈如火的植物为“将军”,谓之冲关破壁,无所遮拦之气概矣。

大黄苦寒,能够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首先要提到的当然就是川大黄最常用的泻下功能了。川大黄味苦性沉降,又能泄热 ,入肠胃经能荡涤肠胃之火,推陈致新,故对于实热便秘效果最好,《伤寒论》中所介绍到的三承气汤均用到了大黄来通腑泄热,治疗阳明腑实证所导致的诸多疾病。倘使阳明腑实症候不甚明显,而里实热结而正气又十分亏虚,则治疗要点还在于泻里实之余又能够予补虚药物配伍,如《温病条辨》中里实热结而津液又十分亏虚则予增液承气汤治疗津伤热结便秘,效果也不错。

大黄苦寒清热,力擅走行,一身上下,无处不到,其泻下通便的功效又能够在泻里实热结的时候导湿热外出,热痢疾病湿热蕴结,小肠分清泌浊的作用极大受限,予利湿清热的大黄开导肠道积滞,则湿热顿去,而湿热所导致的黄疸痢疾疾病豁然而解。

大黄性苦寒,入肝经血分,酒炒大黄更增强川大黄逐淤泄热通经的治疗作用,苦寒沉降的特性使得大黄有较好的活血逐淤通经的作用,妇女产后瘀血阻腹,产后恶露不尽等各种瘀血不尽症候,予大黄下淤血,清淤热,其治疗效果十分强大。而对于血热吐衄的疾病,凉血止血之功已经不能够治疗严重的出血了,还需在凉血止血的基础上清热降火,大黄苦寒沉降、清热降火,使上炎之火下降,则虚火妄动,灼伤络脉造成的失血疾病多可以治愈。


本草世界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清热解毒、燥湿、破瘀热、导积滞。因其具攻坚散结特性,又名大军,主产四川,又叫川军,生、熟、酒制分别叫生军、熟军、酒军。生大黄清热通脏腑凉血力宏,熟大黄力缓,酒大黄偏重于散结破瘀,大黄炭清热凉血止血,适应瘀热互结、迫血妄行之出血。

大黄功效,须把药性诸方面与归经对应结合起来理解,归脾经清热燥湿活血,归胃、大肠经取其清热解毒导滞凉血,归肝经取其清热破瘀散结,归心包经主要取其清热解毒、凉血之性用。在此基础上,临床上准确把握病机,灵活运用大黄生、熟、酒、炭,应用恰当,常可力挽狂澜,获得事半功倍效果。


魔鬼166515121


药用大黄 又名:南大黄。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前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花果期6~7月。

天山秘果


  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味道清香,食而苦涩

  大黄的功效: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同时,大黄还能抗感染,对于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此外还能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