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评价尉天池的书法?

大成国学堂


如何评价尉天池的书法?

前天已经浅显评论过,纯属于一个爱好者的妄言,深知不去深入了解书家的艺术精神面貌,就难免话说偏颇。率直的分析,有谬论之嫌。

尉天池出版的《书法创作散论》曾经阐释创作的观念,云:“书法创作是以人的精神活动为根本属性的。书法作者在创作中浚发于灵台的纯真精神,是书法艺术生命的根源。因为,书法作品是作者通过,意识、思维、心理状态 等精神活动...。”


可见纯真是他创作的理念,无论是他的技巧性如何,有人评析,缺失阴阳对立的美,即在处理笔画上,墨法上,力究阳刚却温和未及,追求干枯而失却润采。收放自如,用笔自由。

纯真的笔墨,应该高境,属于自然返朴,书法以抽象的线条创造美的空间、气象和风采,在这里就有一个审美的标准,常规的视觉一般中和,即笔墨浓淡适宜,笔画刚柔相济,中国传统的易经最早的阴阳理论,形成了几千年的中庸之度。不可过激过之。所以在书家风格中,有的柔美,有的阳刚,一般没有全然一味阴或阳,只是正偏多少之分。

由此尉天池的书墨,阳气持重,强烈的感情突奔,给人一种视觉雄强之感,由此与观众的传统欣赏观有违。


蔡邕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由此中国书法无形中以此为着重点向不同方面发展,从而阴阳对立统一体与书法艺术笔墨缔结了不解之缘分。与创作者的个性及追求的艺术观有差异。

尉天池属于阳刚秉性之类型。因为艺术家性情中人,自然率真烂漫,则有了自由而外拓,挣扎于绳墨之外。同时用墨上更有独步枯笔形貌。

尉天池的用笔:取笔法方面的中锋而无侧锋之妍美。方笔多于圆笔、藏笔少而尽外露锋芒,提按有度、轻重兼有、有迟有速、疾快与涩重。往复驰聘、纵收自由、垂缩明显、结体方面,疏阔,散简;章法方面,错落、虚实相映、以白计黑;墨法方面的苍而燥。尉天池的书法创作就是从意气风发加之自己的笔法寻找“黄金分割点”,出现了阳刚之气,潇洒驰鹜。玩味笔墨之雷电驰马。

总之笔墨有书境,因水平依然找不到理由来意会其中的神韵。只余感觉豪爽的意性与强烈的感情率真。


狂喜淡墨a


评价一个像尉老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书家的书法,可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有时候境界真的还没达到他那样的高度,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有可能太局限了。但是,不管了,今天就斗胆说两句吧。

评价一个书家的书法,一定要了解一下他的生平。

尉天池,1936年生,安徽砀山县人。1960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9月份就开始任职于南京师范学校(今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书法老师,86年晋升为书法教授。曾任日本文部省1986年度特聘书法教授,执教于国立爱知教育大学书法系。1985年起任硕士学位书法研究生导师、日本书法留学生导师。

而今,尉老在耄耋之年,荣誉满载,亦算是人生赢家。

看了以上关于尉老的介绍,你一定会觉得他的书法一定非常的了不起吧,我们不妨下面看看尉老的作品。

以上是我网上搜来的尉老作品,看了他的作品,你是不是有点开始不淡定了,我相信很多人会大吃一惊:写得这么乱,这么糙的书法,是书法家吗?你也许会感叹:难道书法家的世界,我真的不懂吗?其实有这样的想法真的很能理解,但是不要轻易下结论,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尉老年轻时的书法作品吧。

这是尉老年轻时写给他的老师林散之先生的一封信,怎么样?有没有又大吃一惊啊,是不是怀疑这是一个人写的吗?

上面这两幅是尉老临摹米芾的作品,是尉老三十多岁时的作品,怎么样有没有被雷到。我第一眼看上去的时候,真的以为是米芾的作品,后来百度了好几遍才确信,确实是尉老临摹的。

那么尉老的书法风格为何会转变如此之大呢?其实尉老晚年的作品看起来确实粗糙,但这正是他所追求的一种风格。这样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真情激荡,那复有张力的点画线条在作品中纵横驰骋,给人带来一种疏狂豪放的英迈之气。

而这种书风其实也有渊源,来自明末清初的陈献章和徐渭,当时他们以尚情重势的审美风格作为突破口,有意脱离传统帖学的庸正与典雅,古意追求一种粗头乱服,不计工拙的即兴挥洒。

再加上当时文人受王阳明“心学”影响,他们在艺术上追求“独抒性灵,不拘客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的创作原则。于是乎,一场文艺革新运动就产生了,以徐渭首开其风,黄道周、张瑞图、王铎、傅山紧跟其后,一时之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而今书坛也有很多人学习追求这种以抒发性情为主的书法创作,尉老晚年的作品就是代表。但个人感觉,这种以线条特征,并加以过度的夸张,却使得散锋、拖锋过度的使用,使得很多线条直白外露,虽然多了一份的疏狂,但少了很多的厚实、蕴藉之美。

尉老的草书在很多字的结构处理上给人一种疏放有余而内敛不足之感。一味地纵放张扬,反而失去了对笔的控制,没有达到收放自如、张驰有度之境。就像一个人吃饭,天天都是大鱼大肉,很快就会吃腻,但粗茶淡饭,有时反而会长久一些。

现代书坛很多人,为了追求自身风格的创新,而故意强调对传统书法的叛逆。这种过度的反叛和破坏,也许可能会让你快速形成自身的书风,但这种书风也会因此失去了传统书法的支援。如果没有传统书法的背景,那还是书法吗?


翰墨今香


我眼中的金陵尉公



注册头条,转眼半年光景。尉公风格的榜书作品写了不下500。致使个别道友质疑笔者在尉方面刻意求工,没有取法乎上。

笔者敬畏尉公的书艺,当是发自内心。严格说来,真没有刻意学习尉书。

自初中起接触书法,笔者一直写柳,一写便是二十年。

这期间,笔者悉心钻研老缶的石鼓文,后以篆入隶,篆隶互搏,颇多情趣。

行书以怀仁圣教序为宗,结合曹宝麟高执笔视频,不敢夸好,能看。

章草以《书谱》、《平复》为宗,示人以古拙淡雅。

当今书坛大家,高标独立,雄步阔视。细细思量,总有蛛丝可寻。尉以折钗股自雄,以2000年为分水岭,先前作品胜在正大气象。2000年后名气既大,习气日隆,式微沉沦。

南艺的黄惇导师强调读帖的重要性——读不懂,就临不懂;临不懂,也就写不好。

笔者完全赞成取法乎上的观点。颜柳为上,它是根本,根正则开枝散叶。今人多为小技,偶而为之即可。

小赘数语,附尉书习作20余幅,尚请方家斧正。


春池洗砚


欣赏不来

我只能写这种字,只能赏这种书



井圆格书法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大家在书协。民间人士写得再好,也是枉然。

在这个丑书横行的年代,惟有不忘初心,方能不为旁门左道所左右。


飘摇的炊烟


尉天池年轻时写字临=王米芾很有建树,于是成名,但耻于让人觉得他仿古字就想自成一家,结果不太成功跑偏了而不自知,是所谓的资格老不讨好的反面教材。


Mryang142808816


老百姓不喜欢这样的歪歪扭扭的字体,艺术要有群众基础,因为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不喜欢的东西,就不会有传承!王羲之书法,颜欧柳赵书法,中国传承下来的国粹艺术,都是以美为基础的!


痴迷国粹之中


他的书法实质就是严重的江湖体,没有什么米芾的影子,结体粗糙蓬头垢面,缺乏美感,比沈鹏、王镛、张旭光、言恭达、白砥、何应辉、张胜伟、龙开胜等人差远了。名气地位不知怎么来的。


宠辱不惊159944225


尉氏书法是当代中国书法界最大的笑话!


朔方斋


陈教授认为:有结构无线条之说外行话,线具粗细,粗细皆为线,在认识上不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