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學長進京趕考,臨行對學弟說:“我是忠臣,你是良臣!”果然應驗

明朝建文二年,在科舉殿試發榜那天晚上,南京貢院外的一家客棧外,兩位老鄉正在飲酒。其中一人身穿緋色官袍,另一人則是一身布衣。 穿官袍的人說:“我早就說幼孜賢弟有大才,肯定會高中進士,今天發榜的時候,果然看到賢弟取得二甲第四名,真是可喜可賀!”身穿布衣的後生說:“僥倖中榜而已,我這點才學,遠不及子寧兄當年榜眼及第的風光。”說完,二人哈哈大笑,舉杯痛飲。

學長進京趕考,臨行對學弟說:“我是忠臣,你是良臣!”果然應驗

身穿官袍的這個人,名叫練子寧,50歲,江西臨江人,在15年前,也就是朱元璋洪武十八年的科舉殿試中,喜中榜眼(一甲第二名)。穿布衣的這個人,名叫金幼孜,32歲,也是江西臨江人。在殿試發榜當天,剛剛中了進士(二甲第四)。所以,練子寧特地到金幼孜的客棧慶賀,祝賀金幼孜進士及第。

學長進京趕考,臨行對學弟說:“我是忠臣,你是良臣!”果然應驗

在15年前,練子寧和金幼孜同在江西新淦縣縣學裡讀書,金幼孜敏而好學,他的學長練子寧對他十分照顧,因此二人關係十分親密。練子寧赴京趕考之前,金幼孜十里相送,練子寧對金幼孜說:

子異日必為良臣,我必為忠臣,無相負也。(出自黃佐《革除遺事》)

練子寧的意思是說,我將來必然是個忠臣,你將來肯定是個良臣,希望我們互相不辜負對方的期許。當年,練子寧金榜題名,被朱元璋欽點為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到了15年後,金幼孜金榜題名時,練子寧已經是工部侍郎了。

學長進京趕考,臨行對學弟說:“我是忠臣,你是良臣!”果然應驗

金幼孜中榜之後,作為同鄉和好朋友,練子寧向建文帝推薦金幼孜,但建文帝身邊文臣如雲,只給了金幼孜一個戶科給事中之職(從七品)的職位。兩年後,燕王朱棣的大軍攻破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基,練子寧和金幼孜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朱棣入城那天,金幼孜出城迎接朱棣,給朱棣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但練子寧寧死不屈,被朱棣綁到朝堂之上。練子寧痛罵朱棣篡位,朱棣惱羞成怒,割去練子寧的舌頭,並且對練子寧說:“我只是效仿周公輔佐周成王而已。”朱棣的意思是說:我身為皇帝的叔叔,起兵是為了輔佐自己的侄子。練子寧沒了舌頭,不能說話,用手蘸著血在地上寫:“成王安在?”意思是說:你說你是輔佐侄子,你侄子(建文帝)在哪?朱棣惱羞成怒,將練子寧分屍,並且株連練子寧家族151人。練子寧和方孝孺等人一樣,成了建文帝的“忠臣”。

學長進京趕考,臨行對學弟說:“我是忠臣,你是良臣!”果然應驗

再看金幼孜,他在建文帝時期不受重用,朱棣登基後,發現金幼孜才華出眾,便重用金幼孜。朱棣成立內閣之後,金幼孜成為第一批內閣大臣。不僅如此,金幼孜還被任命為太子朱高熾的老師,常年陪伴朱棣和朱高熾,紅極一時。

金幼孜性格內向,平時非常低調,不像解縉等大臣一樣張揚。金幼孜給自己的書房取名為“退庵”,平時很少與人爭執,但到了關鍵時刻,他總能迅速提出最合理的建議。因此,朱棣非常倚重金幼孜,朱棣五次御駕親征蒙古,都必帶金幼孜。

學長進京趕考,臨行對學弟說:“我是忠臣,你是良臣!”果然應驗

公元1424年,朱棣第五次北伐蒙古,在班師回朝的路上駕崩。金幼孜和楊榮為了防止內亂,一起隱瞞了朱棣的死訊。在運送朱棣的遺體回京的7天時間內,金幼孜模仿朱棣發佈各種詔令,造成朱棣還在世的假象,因此金幼孜被人稱為“七日為君”。金幼孜的這種行為看似大逆不道,卻促成了太子朱高熾的順利繼位,為明朝的皇權交接作出重要貢獻。因此明仁宗、明宣宗對金幼孜都非常倚重。

學長進京趕考,臨行對學弟說:“我是忠臣,你是良臣!”果然應驗

金幼孜歷經建文、永樂、洪熙、宣德四朝,擔任內閣大臣30年,輔佐三位皇帝理政,是明朝一代良臣。金幼孜64歲那年去世後,他的兒子希望金幼孜死前能夠嚮明宣宗求情,為家人帶來恩惠,被金幼孜拒絕。金幼孜臨死最後一句話是“臣死無足惜,但愧無以報朝廷、益生民。

練子寧和金幼孜二人,在朱棣入京時雖然做出不同的選擇,但同樣名留青史。他們的結局,真應了那句“子異日必為良臣,我必為忠臣”的話。但二人的選擇,誰對誰錯呢?

本文參考:《明史》《革除遺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