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2020年杭州本土房企步步回归,从“不拿地”到“拿地”……

2020年杭州本土房企步步回归,从“不拿地”到“拿地”……

现在的媒体真的太厉害了,以前算保本价,现在直接能算出开发商的利润率。看得我一愣一愣的,比如今天出让的几宗地:华丰地块预期利润率是14.2%;金沙湖地块预期利润率是7%;

艮北地块预期利润率是2%;未来科技城地块预期利润率是1.2%;计算方法一点都不复杂,地价、限价、成本,加减乘除一算就有了上面的数字。

总而言之,这么一算结论是:土地行情升温了,但开发商没什么获利空间。在没什么巨大利润面前,杭州本土房企开始陆续回归。今天金沙湖地块,就有由坤和、融创、开元联合拿地。回忆一下,多久没在杭州土地市场看到坤和、开元的身影了?而在一周之前,久未露面的钱江房产也重新出现在土地市场上。而且摘得的还是大热三墩北,溢价率29.17%。

时间再回拨一下,1月2日,中天拿下东湖商住地,当时的是溢价率是23%。这样的溢价率,放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已经远超集团拿地的权限。过去一年,杭州土拍市场上,本土房企频频现身土地市场:广宇、西房、赞成、华元、杭房、德信、保亿……并积极参与拿地。我梳理了部分本土房企所拿的涉宅地块,供大家参考:

2020年杭州本土房企步步回归,从“不拿地”到“拿地”……

滨江和绿城作为杭州本土房企,倒是一直活跃在杭州土地市场,但近一年的活跃度尤为高。尤其是滨江,几乎承包了杭州的高价地,2019年至今拿下了17宗地块。本土房企步步回归之下,让我想到了2017年6月我们曾讨论过相反的话题:“本土房企为啥不怎么拿地了?”

当时的观点是:1、本土房企没有想象空间;2、资金实力不如外来房企。现在的情况反过来了吗?不完全是。双限后的土地市场,本土房企陆续回归,我认为有几个原因:1、热不热情,积不积极是对比而来的。外来房企的拿地理性衬托了本土房企,拿地数据证明,外来房企在杭州的拿地积极性确实变低了。2、外来房企为什么热情不如以前了?一方面,对市场不了解,首要任务是成功拿地,甚至不惜代价,而现在不是“非拿地不可”;另一方面,杭州双限后,土地成本高,未来价格又没想象力。全国性规模房企,风控更为严格,没有非要扎根一座城市的意愿。他们的资金往往去向利润更高的城市,而杭州房地产的利润,已经趋稳,尤其是双限后,利润空间没了悬念,甚至没有博弈的空间。3、经过这几年的养生养息,本土房企的资金实力凸显。而且拿地又不代表需要自己操盘,可以与其他开发商合作。其实不拿地的那几年,本土房企也没闲着,一直以合作方的身份存在。广宇一直在和万科、阳光城合作,绿城和滨江就更不必多举例了。和全国性房企合作之后,本土房企也有很大的变化,互为渗透的关系。比如,今天坤和、开元拿地,牵起了融创的手。4、本土房企对故土更有信心,心态也更平和。虽然媒体在算利润率的时候有点一刀切,但利润率确实大不如前。这就很考验开发商的心态,能不能够安全、平稳地去开发一个项目,企业文化、操盘心态至关重要。

当年多少外来房企不顾一切、虎视眈眈进杭州,我总还是能想起,他们初入杭州时的种种口号。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利润,当利润缩水,在成本线上挣扎,还会继续留守吗?但本土开发商不一样,它们原本就在这里,更爱这里的土地、这里山水……这是一种恋土情结。5、本土房企几年没拿地,需要补仓。之前竞不过外来房企,拿不到地,大部分的本土房企已经缺地已久,正是需要补仓的时候。土地双限,不恰恰是时机?最后再问一句:外来房企不恋战了么?也未必。城市公司都做到了一年几百亿的规模,也很难放弃战场。只能说,行业开始分化,留下来的房企成为集团新的羽翼,难以适应的房企在试水之后留下作品也挺好。新的房企也继续在进入,比如今天的艮北新城牛田单位R21-06地块,由花样年集团竞得,成交价18.19亿元,楼面价27367元/平米,溢价率18.97%。现在看来,什么时候拿地,跟每个房企所处的阶段关系更大。是不是有足够的资金拿地?是不是到了需要补仓的阶段?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优质内容推荐

  • 萧山一条主干道有望南伸!这个镇交通格局有变
  • 肥西沸腾!轨道3号线延伸段征迁春节后将启动
  • 红桥葆节楼及附近三楼没有拆迁旧楼改造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