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加裝電梯、蘇州河兩岸貫通……上海市民關心的,應勇都回答了

加裝電梯、蘇州河兩岸貫通……上海市民關心的,應勇都回答了

陳靖: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在本次市人代會勝利閉幕之際,我們在這裡舉行上海市人民政府記者招待會,很高興應勇市長應邀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現在,我們先歡迎應勇市長講話。

應勇: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第十五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圓滿完成了所有的議程,剛剛結束了,大會批准了《政府工作報告》,我們將切實抓好貫徹落實。會議期間,廣大媒體和記者朋友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報道,大家很辛苦,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對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加装电梯、苏州河两岸贯通……上海市民关心的,应勇都回答了

人民日報記者:應勇市長您好,我的問題是,目前看來,外部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多變,這種情況下,您對今年上海的經濟增長是否仍然持樂觀態度?上海市將採取哪些措施穩增長、穩預期?

應勇:謝謝你的提問。你這個問題很大很重要。2019年上海的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固穩的發展態勢。增長是穩的,在高基數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全市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經濟質量是好的,結構持續優化,現代服務業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2.5%;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業部分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32.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0.8%,這是在大規模減稅降費總額超過2022億、減少地方收入788億、影響地方收入增幅11個百分點的情況下取得的,這包括降低增值稅相關稅率減收1138億,減少個人所得稅523億,降低社保費率減收320億,降低經營服務性收費等減收41億元。財政收入結構也是好的,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是全國各省區市最高的之一,非稅收入佔比為13.2%,是全國各省區市最低的之一。工業投資增長11.3%、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新設外資項目數、合同外資和實到外資在上年“三個同步增長”的基礎上,2019年繼續保持同步增長,分別增長21.5%、7.1%和10.1%。更重要的是,民生持續改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2%和9.3%,新增就業崗位58.9萬個,超額完成了去年初確定的新增50萬個的年度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5%,總體平穩。PM2.5年平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按照十一屆市委八次全會的部署,剛剛閉幕的市人代會確定了今年全市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為6%左右。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付出十分艱苦的努力。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後,2019年上海經濟總量超過3.8萬億元,現在GDP每增長1個點相當於10年前的2.5個點、20年前的9個點。但是,我們對上海經濟發展始終充滿信心,這個信心來自於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來自於全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上海經濟基本面也是好的;還來自於“三大任務、一大平臺”的重大機遇和制度創新紅利正在加速轉化,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有效形成。我們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做到迎難而上,以穩增長的硬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硬道理,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狠抓落實、善作善成,確保上海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奮力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的新奇蹟。謝謝!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應市長您好,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今年政府帶頭過“緊日子”。我們想知道,政府的“緊日子”會不會讓民生保障支出也相應收緊?今年預算報告中強調落實“零基預算”理念,是出於怎樣的考慮,下一步又將怎樣落實?

應勇:正如剛才這位記者提問的,由於大規模減稅降費等因素的影響,今年全市一般性公共預算收入和支出安排與去年基本持平。堅持以收定支,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這不是權宜之計。厲行節約、建設節約型政府,必須長期堅持,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本色。面對財政收支緊平衡,我們要有保有壓,壓的是政府支出,今年部門一般性支出在去年壓減10%的基礎上,再一律壓減10%以上,部門預備經費全部取消,並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特別是專項經費支出結構。要保的是兩個“只增不減”,確保用於社保、醫保、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養老金、低保等保障標準將繼續有所提高;確保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增強城市發展後勁的支出只增不減。謝謝!

路透社記者:我特別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現在聽說北京、深圳已經出現相關病例。我想問一下,上海有沒有確診的病例,現在有什麼特別的應對措施?

應勇:最近國內有城市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例,我們對此高度重視。根據國家有關方面的要求,市委、市政府責成市有關部門採取有力措施,進行針對性的防治。我們目前加強了對可疑病例的甄別和篩選,對與可疑病例人員密切接觸的人員,採取了相應的防治措施。如果發現確診的此類病例,我們將依法依規及時向社會公佈。借今天這個機會說一下,春節期間人員流動性大,希望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公共衛生,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共同做好防治工作。謝謝!

東方衛視、新聞綜合頻道記者: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請問應市長,今年在民生保障方面,上海市民可以有哪些期待?

應勇:上海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體現在更多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也是政府的不懈追求。今年仍要聚焦民生重點、群眾關切,持續用力。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有就業就有穩定的收入。今年新增就業崗位的目標與去年一樣,還是50萬個,在工作中力爭完成得更好。對零就業家庭,繼續做到出現一戶、援助一戶,確保動態清零。小小“菜籃子”裝的是大民生。上海作為經濟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主副食品供應是充足的,有保障的。物價是重要的民生指標。我們注意到,去年以來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漲較快,我們採取了有力措施,效果是明顯的。我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裡強調,要堅持落實“菜籃子”市長、區長負責制,切實保障主副食品供應量足價穩、優質安全、便利惠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這“兩個切實保障”必須抓好落實。“老小舊遠”仍是民生工作的重要著力點。這裡我想重點講一下舊改工作。去年,我們完成了55.3萬平方米,2.9萬戶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今年的目標是完成55萬平方米、2.8萬戶。同時,繼續大力推進舊住房綜合改造,引導支持多層建築加裝電梯。總之,對大大小小的民生實事,我們都要用心用情用力去辦,讓城市更有溫度,讓人民更加幸福。謝謝!

新民晚報記者:請問應市長一個問題,據我們所知,上海市實事項目連續多年新增養老床位以及社區老人助餐點,有些老百姓反映還是供不應求,請問下一步上海在養老保障能力方面如何增強,有效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應勇: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養老服務事關千家萬戶。上海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養老服務。目前,全市已建成養老床位超過15萬張、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268家、社區日間服務中心720家、長者照護之家180家、老人助餐場所1020個、睦鄰點1744個。下一步,我們要持續用力,堅持醫養結合,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繼續推動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融合發展,努力實現養老服務進一步增量提質。今年市政府實事項目已確定,全市還要新建50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200個助餐場所、7000張養老床位,改造2000張認知障礙照護床位。同時,深化長護險試點,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更好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謝謝!

新華社記者:上海去年出臺了支持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的50條特殊政策,請問目前落地情況和實施效果如何?為加快把新片區建成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接下來還將在哪些領域重點推進?

應勇: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1月提出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去年國家制定了臨港新片區建設的總體方案。去年8月新片區掛牌以來,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展開。我們細化落實總體方案,出臺管理辦法,完善體制機制,制定實施50條特殊支持政策,目前基本都已落地。國家層面的相關配套政策制度也正加快推進。5個月來,新片區已累計新設企業4025家,簽約重點項目168個、總投資821.9億元。

今年是新片區全面建設的第一個完整年。我們將圍繞“一個總目標”,按照“五個重要”的要求,加快推進,力爭儘快取得有顯示度、有影響力的實際成效。“一個總目標”,就是建設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五個重要”就是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對臨港新片區提出的要求,即臨港新片區要努力成為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重點是把《總體方案》裡明確的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和信息快捷聯通等政策加快落地,加快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建設,加大人才、資源要素及重大項目的集聚和建設力度,使臨港新片區成為制度創新的高地、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讓這塊寸土寸金之地飛出新的金鳳凰。

澎湃新聞記者:去年上海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工作,這項工作不僅上海市民很關注,全國人民都很關注。請問今年上海垃圾分類工作的著力點是什麼?

應勇:去年,上海的生活垃圾分類取得重大進展,成效明顯,好於預期,基本形成了垃圾全程分類收運體系。居住區垃圾分類達標率由15%提升到90%,全市平均每天分出的可回收物增長4.3倍、溼垃圾增長88.8%、幹垃圾減少17.5%、有害垃圾增長5倍以上,垃圾填埋比例從41.4%下降到20%。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靠的是全市動員、全民參與。這裡,我要再次向全市人民致敬,為上海人民點贊!

今年,我們還要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堅持源頭減量、全程分類、末端無害化處置和功能化利用能力大幅提升的總體思路,還要持續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您講著力點在哪裡?當前的薄弱環節就是我們下一步推進工作的著力點。前端的垃圾分類達標率要繼續提高。現在,機關和社區的達標率總體上要好於高校、醫院、酒店,對相對薄弱的單位,就要加大宣傳動員和管理執法的力度。中端要加快垃圾收運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體系的建設,低價值可回收物的綜合利用是相對薄弱環節。末端,要提升垃圾處置設施和功能化利用能力,這與前端和全程分類的效果直接相關。我多次講,這在上海當下,遠比多建幾幢樓來得重要。我們要加快這些能力的建設和提升,到2022年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去年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運行情況如何?請問如何培育更多優質上市資源,加快把科創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應勇: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要把科創板打造成為服務全國科創企業的重要投融資平臺,著力培育一大批優質上市資源、著力推動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著力優化金融、科創、法治環境。我們全力支持、全面配合證監會和上交所做好相關工作,實施促進科創企業發展的“浦江之光”行動。到去年底,上交所受理205家企業上市申請,70家企業成功上市,融資額達到824億元,其中上海13家,融資額超過150億元。

下一步,我們要全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對科創板提出的要求,進一步發揮好科創板的示範效應、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支持和鼓勵更多的科創企業上市,加快把科創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產業優勢。

鳳凰衛視記者:去年10月世界銀行公佈《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排名提升15位。上海作為樣本城市之一,今年推出一系列的措施,請問這些措施有什麼樣的優勢或者亮點?

應勇: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空氣和水,企業發展須臾不可或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上海瞄準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市委、市政府按照總書記的要求,連續三年在開局之際就突出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助力我國營商環境的國際排名,從原來的第78位,躍升到46位,再到31位。

今年元旦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就召開了全市優化營商環境的推進大會,推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3.0版方案,不僅對標世界銀行評價指標,而且認真借鑑國內外先進政務服務理念和經驗,提出了32大項200多小項改革舉措。方案的特色和亮點是什麼?我想借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同志通俗的比喻,就是政府要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這不是店大欺客的“店小二”,而是體現服務本質屬性的“店小二”,充分激活社會活力、市場活力、微觀主體活力,努力讓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成為上海政務服務的常態。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記者:上海“一網通辦”上線一年多以來,給上海企業和市民辦事帶來很多方便,今年上海在這方面有沒有突破性的舉措?

應勇: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舉措,是政府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金剛鑽”“金招牌”。去年,市委、市政府圍繞政務服務“進一網、能通辦”,提出了“雙減半”“雙一百”的年度目標,已經超額完成,審批事項提交的材料平均減少了52.9%,辦理時限平均縮短了59.8%。新增全市通辦事項177個,業務流程再造項目105個。

今年,我們將繼續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對業務部門的流程進行革命性再造,對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辦事流程進行系統性重構,將職能部門辦理的“單個事”集成為服務企業和群眾的“一件事”。我舉個例子,建築施工許可涉及到政府的各個部門,包括土地規劃、圖紙審核、環保綠化等等。但對企業而言,它就是建築施工許可這一件事。所以,我們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對業務流程和辦事流程進行再造和重構,使這項世行評估指標從原來的172位提升到目前的第33位。我們還深化數據互聯共享,著力推動信息系統上雲應遷盡遷、信息系統和業務專網應並盡並、公共數據應歸盡歸,凡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和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一律免予提交相關紙質材料;還要深化線上線下的融合,強化市民主頁和企業專屬網頁功能,努力推動“一網辦、一窗辦、一次辦”,逐步讓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界面新聞記者:進博會成功舉辦兩屆,上海市民不出家門口就可以買到全世界的商品。能否介紹一下,上海將通過哪些舉措進一步擴大進博會的溢出效應?

應勇:第二屆進博會實現了“越辦越好”的總目標,與首屆相比,規模更大、質量更優、創新更強、層次更高、成效更好。參會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從172個增加到181個,參展企業從3600多家增加到3800多家,展出面積從30萬平方米增加到36.6萬平方米,境內外採購商從40萬增加到50萬家。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比首屆增長23%。

辦好第三屆進博會,我們將進一步夯實進博會“越辦越好”的長效機制,擴大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發揮好進博會國際採購交易、貿易投資促進、人文交流學習、全球經濟治理、世界開放合作這五個平臺的作用。同時,持續放大溢出帶動效應,推動貿易、產業、消費、開放加快升級,加速全球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集聚,進一步加強上海城市推介,讓世界更多地瞭解上海、瞭解中國,讓全球共享上海、共享中國的市場機遇、投資機遇、發展機遇。

東方網記者:請問蘇州河兩岸今年底實現42公里公共空間的貫通開放,這個目標能否按時實現?屆時如何盡最大可能留出公共活動空間,滿足市民的親水需求?

應勇:黃浦江、蘇州河都是上海的母親河。推動“一江一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開放,還水於民、還岸線於民、還景觀於民,是人民的呼聲,也是我們的願望。黃浦江兩岸貫通後,全市人民反響熱烈,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新年賀詞中還特別說到“黃浦江兩岸物阜民豐、流光溢彩”,這是對我們的極大褒獎和鞭策。今年的重頭戲是要在前些年工作的基礎上,實現蘇州河從外白渡橋到外環線42公里岸線基本貫通開放。這段岸線和黃浦江岸線有些不同,它貫穿市區,兩岸有不少單位和居民區,希望這項工作得到社會和群眾更多理解和支持。在貫通的同時,我們將統籌考慮蘇州河防汛、航運等功能,打造更多的親水平臺和空間,同時要注重把濱水區域與縱深的公園、綠地和文創園區等貫通連接起來,希望打造成集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和景觀空間於一體的“生活秀帶”。

文匯報記者:一個月之前上海的大歌劇院正式開工建設,我們非常關注目前上海公共文化設施的推進情況。另外,上海在保護歷史文化遺存方面有哪些特色的做法?

應勇:文化是城市重要的軟實力。文化是無形的,但提升文化軟實力需要有形設施的硬支撐。上海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不僅要有許多大眾化的公共文化設施,還需要有一批有標識度、影響力的高品質公共文化設施。這些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之下,這方面建設力度很大,投入也不少。目前,已建成開放了上交音樂廳、國際舞蹈中心、上音歌劇院、程十發美術館等,相繼開工建設世博文化公園、上博東館、上圖東館、少兒圖書館新館等。我們要讓更多公共文化設施儘早向社會開放,更好滿足群眾的高品質文化生活需要。

歷史風貌是一個城市的獨特印記,我們一直強調城市肌理、歷史建築是可以閱讀的,就是因為老建築見證了城市歷史、鐫刻了城市記憶、延續了城市文脈,我們要倍加珍惜,加強保護。近年來,我們堅持留改拆並舉,把保留保護放在前面,在加快推進舊區改造的同時,將中心城區730萬平方米的里弄建築、街坊肌理保留保護下來,保護歷史風貌,留住城市記憶。我們還為中心城區1827處老建築設置了二維碼,手機掃一掃就能深入瞭解這些老建築的前世今生、傳奇故事。歡迎更多人有空多去“打卡”,這也是對上海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記者:上海正在推行城市運行的“一網統管”。請問,在上海城市治理現代化過程中,“一網統管”將發揮什麼作用?

應勇: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提出的明確要求。市委、市政府遵循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堅持用一流治理鑄就一流城市,敬畏城市,善待城市生命體,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城市,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是上海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牛鼻子”工作。去年,我們啟動建設城市運行管理平臺系統,朝著“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目標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將以高效處置一件事為核心,深化城市運行管理平臺系統建設,構建市、區、街鎮三級平臺,增強觀察、管理、預防、處置四大功能,著力提高快速發現、快速反應、快速處置的能力與合力,努力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

再過幾天就是新春佳節,我借今天這個機會,向全市人民,也向媒體記者朋友們拜個早年,祝大家新春快樂,鼠年吉祥,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闔家幸福、事業進步,謝謝大家!

陳靖:謝謝大家,由於時間關係,今天記者招待會就開到這裡,感謝應市長的精彩回答,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對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祝大家新春愉快,再見!

(本文照片 張春海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