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四川,有个大凉山,一个彝族居住地,古老而贫穷的地方


在四川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彝族居住地:大凉山。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地名或许是那么的陌生。这里居住着230万的彝族同胞,他们多数人常年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上,主要经济作物以玉米、土豆、苦荞为主。至今仍保持着他们那古老的生活习俗。

部分适龄失学孩子在茶场集合,等待爱德公益教育协会给他们发放爱心物资。2500名大凉山迁移过来的彝胞,租下废弃的劳改所房子30年,并在此开展生活。没有土地,靠开垦几分荒山种植玉米和土豆来解决吃饭问题;没有收入来源,只能靠上山采蕨菜和茶叶维持生计;听不懂汉语,无法与外界其他人正常的交流。他们不享受任何的社会福利和保障,贫困、失学正侵蚀着他们的下一代。

大凉山,天真可爱、纯洁朴实的孩子们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许多孩子在家里也是主要劳动力。

彝族人刚刚过完自己的新年“库斯”不久,村落中还洋溢着喜庆气氛。吉伍么色扎、特觉么有扎和吉伍么色格走在特木里村的小道上,装扮和身边其他孩子不太一样。这三个凉山自治州深山里的孩子是同寝室的室友,他们上学的地点在距离家乡1750公里外的武汉市,一所名叫“爱乐音乐学校”的民办中专里。

四川布拖,走在路上的彝族孩子。

四川凉山州昭觉县阿并洛古乡,老人带着孩子到山上捡拾柴火背回家途中。

阿苦石加的孩子都没有上学,他们除了帮助母亲劳作,就和小伙伴们互相玩耍。四川小凉山沙坪茶场,原是废弃的劳教农场,现聚居着2500名左右的来自大凉山的彝胞,其中四分之一没有户口,超过300名适龄失学儿童。他们不享受任何的社会福利和保障,贫困、失学正侵蚀着他们的下一代。

贫穷落后的一个彝族部落,孩子们天真可爱,渴望上学。

阿苦石加一家,他还有一个23岁的大女儿,但嫁人了。在剩下的七个孩子里,只有左边三个大的有户口,右边的四个孩子都没有户口,他们全部都没有上学。

苏洪泽县三河镇一窑厂,来自四川大凉山彝族和贵州苗族的孩子在烤火取暖。当日,社会爱心人士送来了崭新的棉衣、鞋子和儿童读物,希望她们过上温暖的冬天和快乐的生活。

来此已近三年的四川大凉山彝族和贵州苗族的务工者,拖家带口,生活在异乡。他们的孩子很少上学,生活条件也极其艰苦。

大凉山,孩子每天只能在坚苦的环境中戏闹玩耍。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背着弟弟或妹妹在街上玩耍的孩子。

在四川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彝族居住地:大凉山,图为负重赶路的妇女

在四川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彝族居住地:大凉山,图为山里怀抱孩子的妇女。

四川省大凉山,孩子拿到自己家的照片握在手里。

四川布拖,几个割猪草的彝族孩子。

在这里超生情况严重,每户的孩子数量都在3到9个,很多都没有上户口,也没有上学。只有少数孩子在沙坪茶场片区上学,上学的孩子们也只能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到山下的小学。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五谷杂粮来滋养他们的身体,更需要用书籍来滋养他们的灵魂,然而现在贫困和无知却正侵蚀着他们。

在这里超生情况严重,每户的孩子数量都在3到9个,很多都没有上户口,也没有上学。只有少数孩子在沙坪茶场片区上学,上学的孩子们也只能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到山下的小学。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五谷杂粮来滋养他们的身体,更需要用书籍来滋养他们的灵魂,然而现在贫困和无知却正侵蚀着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