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耶律大石是如何帶著遼朝餘部席捲中亞,建立西遼的?

顎慕格尼訥


西遼德宗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原先只是遼國的遼興軍節度使。遼國滅亡以後,他率領200名契丹騎兵遠赴中亞,建立了強盛的西遼政權。《遼史》是我國的24部正史之一,它一共記載著大遼國(916年-1125年)和西遼國(1132年-1218年)一共300多年的歷史,同時表明了西遼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也正是因為耶律大石的西征將漢文化帶到了河中地區,使得中古英語體系一直用“契丹”來稱呼中國北方地區。時至今日,俄羅斯語和烏克蘭語之中關於中國的發音依然還是“契丹”,這些都是耶律大石西征帶來的影響之一。


(西遼前期的疆域)
(西遼後期的疆域)

根據《遼史》記載,這位西遼開國皇帝耶律大石是漢化的契丹貴族之一,曾經鎮守遼國南京城(今天的北京)。12世紀初,正值女真族興起,遼國衰落。女真人建立的金國與長城以南的北宋王朝簽訂了“海上之盟”,約定從南北兩路夾擊遼國。北宋宣和二年,宦官童貫率領19萬宋軍逼近遼國南京,城中只有不到一萬的契丹軍隊,形勢危如累卵。守將耶律大石在求和不成的情況下,毅然主動出擊,擊破童貫19萬宋軍於白溝河。白溝河之戰是耶律大石展露軍事能力的一個起點,然而這並沒有能改變遼國滅亡的定局。


1124年,耶律大石認為遼國滅亡已成定局,於是率領輕騎200人連夜往西逃走。果不其然,就在1125年的夾山之戰中,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國俘虜,大遼就此滅亡。耶律大石經過蒙古草原時,不斷收攏契丹殘部,等到他到達可敦城後,已經擁有精騎萬餘,戰馬十萬。耶律大石以遼國的名義會同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裡、密兒紀、合主、烏古裡、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18個部落起兵,並繼續往西擴張。1132年,耶律大石採用契丹族傳統的習俗,宰殺青牛白馬祭天,宣告稱帝,建立西遼帝國。耶律大石去世以後的廟號為“遼德宗”,不過按照草原民族的習慣,他也有自己的尊號是“菊兒汗”。


西遼建國以後,開始不斷吸收周圍的政權。耶律大石首先通過談判和恐嚇先後兼併了高昌回鶻王國和東喀喇汗王國。高昌回鶻國王畢勒哥與東喀喇的汗王易卜拉欣都因為懼怕西遼的國力,接受了耶律大石的勸降書。1134年,耶律大石將自己的都城遷到了東喀喇汗國原來的都城巴拉沙袞地區,並將之改名為虎思斡耳朵(西遼都城),也就是今天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布拉納城。西遼穩定以後,耶律大石派遣了一支契丹鐵騎東征金國,由於路途遙遠,這支大軍受阻於沙漠而返回。得知西遼來攻的消息,金國人在1135年也組織了一支軍隊西征,同樣還是因為路途遙遠而宣告失敗,這件事在《遼史》和《金史》都有記載。因此,西遼和金國雖然有世仇,但誰也消滅不了誰。


耶律大石看到無法消滅金國,把心一橫,決定要在中亞開創霸業。吞併了東喀喇汗國以後,西遼又在忽氈地區擊潰了西喀喇汗國國王馬赫穆德的伊斯蘭軍隊。這下子算是捅了大婁子了,馬赫穆德立即向當時的中亞霸主賽爾柱突厥帝國(隋唐時期西突厥人後裔)求救。中亞的伊斯蘭國家們紛紛聯合起來抵制西遼。1141年,賽爾柱突厥帝國的蘇丹桑賈爾(蘇丹是伊斯蘭教國家的總督)糾集了呼羅珊王國、西吉斯坦王國、伽茲納王國、馬贊蘭德王國、古爾王朝等國的10多萬伊斯蘭教軍隊,號召他們向西遼皇帝耶律大石發動“聖戰”。


雙方在卡特萬地區大打出手,這是決定西遼國存亡的關鍵戰役。自幼熟讀兵法的耶律大石沉著冷靜,他指揮契丹鐵騎從左右包抄,活捉了桑賈爾的老婆和伊斯蘭教的貴族。在公元1141年發生的這場卡特萬之戰中,耶律大石的軍隊一共殲滅了伊斯蘭教的聯軍3萬多人,徹底奠定了西遼帝國在中亞的霸主地位。此時再加上新奪取的西喀喇汗國,西遼的疆域已經達到極盛,東起蒙古境內的庫拉河,西到中亞鹹海地區,南部與青藏高原接壤,北部與康居人相鄰。


世界人文通史


西遼德宗耶律大石,字重德,乃為契丹族人,是遼太祖耶律億八世孫,不僅精通契丹文,而且還會漢文,善長騎射。

早年的耶魯大石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初年,耶魯大石曾是翰林承旨,在契丹語裡,翰林的意思稱為“林牙”,故名“大石林牙”,並且他還是《遼史》中記載的遼朝唯一一個契丹進士,曾歷任刺史、節度使。

女真族起兵滅遼

天祚帝在公元1122年(保大二年)時自鴛鴦泊敗走夾山,也就是當今的內蒙古薩拉齊西北大青山。其子耶律淳留守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耶律大石與宰相李處溫等在燕京擁立耶律淳為帝,號天錫皇帝。

但是耶律淳稱帝三個月後就病死了,妻蕭德妃權主朝政。

又過了不久,金國舉兵攻陷了南京,蕭德妃西奔天德軍(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北)謁天祚帝,被殺。耶律大石在居庸關抗金之役中為金軍俘獲,保大三年九月逃依天祚帝。天祚帝赦其擅立之罪,耶律大石誠惶誠恐,坐立不安。

自立為王,遁走黑水

保大四年七月,天祚帝自夾山率師東伐,為謀恢復。耶律大石諫阻,不從,乃自立為王,率二百騎遁走,過黑水,得到白達達部(汪古部)長的資助,馳至遼西北重鎮鎮州,這一片地區原本是漠北遼朝治下廣大遊牧部族之地,並未受金兵侵擾。

於是他便在可敦城召集邊境內威武等七州和大黃室韋、烏古、敵烈、達密裡、阻卜、密兒紀等十八部部眾,組成新軍,“有戰馬萬匹”,設置官吏,隨即便建立了新政權,力圖復興遼朝。並向西北發展,在葉密裡河(今額敏河)邊建築了一個城堡。很多突厥部族前來歸順,勢力逐漸增至四萬戶。公元1130年,他再向西發展,行前致書給西州回鶻王畢勒哥,說是要假道西行赴大食,畢勒哥饋送他出境。

耶魯大石稱帝,稱霸中亞

根據波斯、阿拉伯史學家記載,西遼德宗耶魯大石分兵兩路向西挺進,一路攻打喀什噶爾,但未得到成功,其主力向西經伊犁人哈刺汗所轄八刺沙袞境,當時哈刺汗很羸弱,並且因為割錄部和康裡部的叛亂,所以便向西遼德宗納土稱臣。因此西遼德宗耶魯大石便乘機奪取了王位,自稱天佑皇帝,改元延慶,並改年號康國元年。

與此同時採用突厥族稱號曰“古兒汗”(眾汗之汗),這就是中國史上的“西遼”,阿拉伯史學家稱為“哈刺契丹”,康國元年,也就是公元1134年, 西遼德宗耶魯大石以八刺沙袞為首都,這個名字的意思為強有力的宮帳,傍楚河,哈刺汗所轄地區,那地方有很多屯田的契丹人居住,這使得西遼德宗順利地在那地方拓地立國。




lang安然


西遼是契丹人在新疆與中亞地區所建立的一個強盛王朝,其建立者耶律大石是遼朝皇族後裔,本名“哈喇契丹”,號稱“大遼”意思也就是“繼承遼朝”。

遼朝滅亡以後,耶律大石率領一支殘軍逃出金朝的圍攻,前往遼朝西北重鎮“可敦城”。正是在這裡,耶律大石重建了“大遼”。

第一,可敦城,復興大遼之源

可敦城是遼朝的西北重鎮,征服漠北以後,契丹人在漠北築建可敦城,將這裡建設成為西北邊塞重鎮,同時《遼史》記載:可敦城的兩萬騎兵,無論何時都不得輕易南下。

正是因為可敦城的重要,這裡集中了遼朝邊防的大量精銳,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獲得了強大的補給與軍力支持,原本臣服遼朝的各個部落也為耶律大石提供了強盛的力量。

第二,經營得當,重建強國

耶律大石在西北聚集了強大力量之後,並沒有著急“救君父、濟生民”,而是“休養生息按兵不動”。利用漠北、金山、天山南北豐美的水草繼續放牧牛羊,發展經濟,同時與金朝的敵人——西夏、南宋等交好。

當時西遼的實力不足以與金對抗,但是對付中亞等部落小國還是綽綽有餘。耶律大石決定大規模徵西,強大的契丹騎兵席捲了天山南北與葉尼塞河上游等地區。

當時的契丹雖然已經是強弩之末,但對於中亞各部落來說仍舊是個非常強大的存在。

西遼是遊牧民族所建立,契丹人本身崇尚武力,而原本的契丹王朝時代,深受漢文化影響,與傳統的遊牧民族部落等非常不同,有完整而發達的文化、政治等制度傳承,所謂“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西遼征服中亞與新疆地區各部落、小國以後,並不干涉當地內政,也不進行橫徵暴斂,也不強迫當地百姓改變伊斯蘭等信仰,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支持擁護。


澹奕


耶律大石的身份其實是不高的,他是遼太祖阿保機的八世孫,意味著他跟遼朝皇室的關係其實已經很疏遠了。他之所以能夠登上政治遼朝末年的軍事舞臺,是依靠的科舉考士,他考中進士,成為“翰林”,他的綽號“大石林牙”,就是對他文才的表彰(林牙是契丹語學者的意思)。這是他最後能具有非常強的戰略頭腦的關鍵。

1124年7月,在遼朝滅亡前夕(遼亡國在1125年2月),他帶著200鐵騎兵離開遼國的末代皇帝天祚帝,向西發展,不久進抵“可敦城”(前回鶻王城,在今蒙古的巴彥諾爾附近),可敦城是遼朝西北的重鎮,在這裡設置有建安軍節度使司、西北路都招討司等軍政機構,有常駐騎兵2萬人。這是遼朝末年遼國最後的軍事實力所在。

耶律大石以可敦城為中心,經過五、六年的時間,逐漸收服了原遼朝統治下的漠北諸部,到1130年,已具有相當的實力。終於引起金朝方面的注意,金朝在這一年準備調集軍隊進攻可敦城,但因為路遠難走,中間還隔著沙漠,實際上雙方沒有交上手,但這也引起耶律大石的思考,出路在哪裡?。

實際當時金軍強大,金軍僅僅用十多年的時間,就滅亡的遼和北宋,耶律大石知道跟金軍硬拼是不明智,這一點天祚帝就沒有認識到,天祚帝在敵強我弱的時候還主張跟金軍硬拼,最後亡國,當年耶律大石就堅決反對,建議天祚帝“養兵待時”,因為天祚帝堅持要去跟金軍拼命,才離開他的。這時他意識到向南、向東發展,跟金軍硬拼不行,收復遼朝的故土是不現實的,還不如去換個方向“開疆拓土”。

當時的西域和中亞,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分別有高昌回鶻汗國、東、西喀喇汗王朝,而且內部民族、宗教問題複雜,內部鬥爭不斷,難以形成合力,如果向西發展,依靠可敦城的2萬大軍,可以幹一翻大事。1130年2月,耶律大石果斷地離領主力撤出可敦城,向西越過阿爾泰山,抵達新疆北部的額敏縣一帶,修築“葉立密城”作為新的根據地,

耶律大石最終也想用“武力”解決問題,他剛在葉立密城立足腳,就發動了對喀喇汗王朝的戰爭,結果因退路被高昌回鶻截擊而慘敗。之後,耶律大石轉變策略,放棄了“一戰”定天下的想法,以葉立密城為基本,慢慢地招撫西域各部族,他有著遼國進士的出身,具有很高的政治素養,到了西域後很快就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秩序,獲得當地很多不滿喀喇汗王朝統治的部族的歡心,這些部族紛紛歸附他。1132年2月,他在葉立密城正式建國,自稱“菊兒汗”和“天佑皇帝”,然後開始了他的“帝國事業”。

第一步是解決當時統治新疆東部地區的高昌回鶻王國,他率軍突然抵達高昌,然後和逼回鶻王談判,高昌回鶻王最終在他的軍事威脅之下,表示接受西遼帝國的監管,帝國派出“總監”等官員駐守高昌,負責徵集賦稅等事務,同時帝國仍然保留高昌回鶻政權,高昌回鶻作為帝國的附屬國仍然得以保留下來。這是帝國事業的關鍵一步,尊重西域和中亞多民族多文化的現實,開創了一個“加盟店”的帝國擴展模式,這樣帝國的發展和對手之間,就不是你死我活式的而是互惠聯盟式的,大大地降低了帝國擴張的阻力。

第二步是解決當時統治著喀什、和田一帶的東喀喇汗王朝,辦法跟解決高昌回鶻差不多,東喀喇汗王朝內部部族組成複雜,各部族經常不服王朝統治,1134年東喀喇汗王朝治下的葛邏初、康里人發動判亂,東喀喇汗王朝的大汗伊僕拉欣派人和耶律大石談判,結果是由耶律大石率軍進駐東喀喇汗王朝的首都巴拉沙袞,幫助喀喇汗王朝鎮壓叛亂,在西遼的強大軍力面前,東喀喇汗王朝的大汗伊僕拉欣也表示願意接授西遼帝國的監管,西遼於是把東喀喇汗王朝納入到自己的統治之下,同時也保留東喀喇汗王朝原由的政治結構,伊僕拉欣被封土庫曼王,作為帝國的附庸仍然統治自己的人民。

第三步是解決統治中亞河中地區的西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經常跟其統治下的葛邏祿人發生衝突,耶律大石趁機扮演調停人角色,插手西喀喇汗事務,最後在1141年與西喀喇汗王朝發生卡特萬會戰,葛邏祿人全力參戰,幫助西遼帝國擊潰了西喀喇汗王朝的軍隊,事後西喀喇汗王朝也表示向西遼臣服,接受西遼的監管,跟高昌回鶻和東喀喇汗一樣,西喀喇汗原來政權也得以保留,其大汗作為西遼帝國的臣屬仍然統治王朝原來的人民為帝國效力。

所以,總的來說,耶律大石之所以能夠席捲中亞,倒不是因為他特別會打仗,事實可以相反,他一生其實沒打過幾次像樣的勝仗,但他卻特別懂政治,在戰略方向的把控和政治手腕的運用上,具有過人的才幹,最終得以在遼朝滅亡後,率領殘部在西域和中亞新建帝國。


只愛潘多拉


從耶律大石橫掃中亞這一層來看,可以得知遼朝的軍事力量的確是非常強悍的。遼朝滅亡於1125年,遼朝皇室宗親耶律大石因與天祚帝(遼朝末帝)政見不一,在遼朝滅亡的前一年就拉著一去兩百人的隊伍西逃了。這一逃可不得了,耶律大石先是在可敦城稱王,八年之後又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而他建立的國家,史稱西遼。

西遼建國前後戰事頻發。它在東部戰線抵禦住了金國的進攻,並且二度徵金。你沒有看錯,是西遼主張進攻金國,而不是金國西征。第二次東征中,金國大敗,西遼國勢大振,並開始向西擴張,逐漸蠶食、吞併了高昌回鶻、東西喀喇汗等國,並在卡特萬戰役擊敗了塞爾柱帝國。大家對塞爾柱帝國可能不太熟悉——塞爾柱帝國在盛極時期的疆域與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有的一拼,可想而知西遼的戰力是多麼恐怖。

所以,在遼朝滅亡前,北宋與金國結盟共同吞併遼朝,結果金國節節勝利,北宋卻被遼朝殘餘的兵馬打得七零八落……別嘲笑北宋!遼朝的軍隊,的確是非常厲害的。


切割地球


耶律大石,西遼創建者,1094年出生到1143年去世。由於在天慶五年考取了遼朝進士,被封官翰林應奉,而契丹人稱呼翰林為林牙,因此耶律大石也被稱呼為大石林牙。

耶律大石的大石名字,並不是他的漢語名字,而是契丹語的音譯。日本學者彬山正明認為大石是漢語的太師或太子的契丹語發音,和波斯語史料中的“Da-I-shi”的發音相同。

《契丹國志》記錄耶律大石的名字為耶律大實,並認為大石(大實)只是他的小名。清代版本的史料中耶律大石,被記載為耶律達錫、耶律達實、耶律大實等。在蒙古伊爾汗史學家拉施特著作的《史集》中耶律大石被記載為納石大夫。


耶律大石的身世。耶律大石是遼朝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精通契丹語和漢語,擅長騎射。耶律大石的是耶律阿保機八世孫的身份,正是他創建西遼的動力和保障。

天祚帝時期的耶律大石:

1、早期的耶律大石是翰林,後來外任泰州、祥州刺史和遼興軍節度使;

2、1122年天祚帝為了逃避金軍的攻打,逃到夾山後不久,丞相李處溫、和南京(即今天北京)留守都統蕭乾和耶律大石一同擁立秦晉國王耶律淳為皇帝,建立北遼。耶律淳任命耶律大石為太師。

3、北宋和金國在1120年建立海上之盟夾擊遼朝後,在1122年5月,宋徽宗派遣童貫、蔡攸為正副宣撫使,率軍15萬攻打北遼,以收復燕雲十六州。北遼皇帝耶律淳派遣耶律大石為西南路都統率領奚、契丹合計2000騎兵抗擊北宋軍。7月1日,耶律大石2000騎兵在蘭溝甸擊敗北宋楊可世軍。耶律淳得知勝利消息後,增援3萬兵馬給耶律大石。之後,耶律大石和蕭幹先後擊敗种師道和辛興宗兩路北宋軍,耶律大石追擊北宋軍到古城,並派使者責備北宋背叛澶淵之盟。

4、1122年7月29日,耶律淳病死,其妻蕭德妃臨朝稱制。北宋於是認為北遼孤兒寡母的好欺負,於是再次興軍50萬攻打北遼。耶律大石和蕭幹以不到2萬兵在蘆溝河抗擊北宋軍。北宋的郭藥師率領6000軍突襲燕京,攻入外城,但被契丹人堅決抗擊,最後被聞訊回來的耶律大石、蕭幹軍內外夾擊,只逃出了一百多人。而蘆溝河南岸的北宋軍看見北方火起,以為北遼有援軍到,於是50萬軍就這樣慌亂而逃了——一仗未打。


5、雖然北遼擊敗了北宋軍,但金軍的威脅不可忽視。蕭德妃請求為金國藩國,但被完顏阿骨打以和北宋有海上之盟為由拒絕。也許就是運氣不好,完顏阿骨打的金軍剛到北遼重兵防守的居庸關,居庸關城牆居然突然倒塌,大部分士兵都被壓死,致使北遼無險可守,最後耶律大石和蕭德妃出走投奔天祚帝,而蕭幹則回自己的奚族地建立大奚國。

6、1123年耶律大石在攻打金國奉聖州時被金國都統完顏婁室所俘虜,率部投降。完顏宗望用繩子綁著耶律大石,強迫他為嚮導,襲擊天祚帝的大營,俘虜了天祚帝的妻妾子女。因為這個功勞,耶律大石被金太宗完顏阿骨打赦免,並賜予妻子給耶律大石。當年9月,耶律大石在跟隨金軍西征時,帶領家眷從金軍從逃走。

關於耶律大石逃走,在《契丹國志》中有還一段故事:耶律大石投降金朝後,和完顏宗翰(即粘罕)不和,完顏宗翰想要殺死耶律大石,耶律大石和五個兒子逃出,但妻子沒有逃出,被完顏宗翰賜給軍營中地位最卑賤的人為妻。但耶律大石妻子堅決不從,最後被完顏宗翰射殺。

7、1124年,因為有耶律大石和陰山室韋首領毛割石的支援,天祚帝決定反攻金國的兗州和靈州。在多方勸阻無效後,耶律大石殺死蕭乙薛和坡裡括而自立為王,率領200鐵騎出走。

關於耶律大石自立為王出走時所率領的人數:

1、志費尼的《世界征服者史》記錄為80人;

2、《西遼史》記錄為60人。

3、《遼史》記錄為200人。

自立為王的耶律大石:

1、耶律大石200人從夾山出發,北上渡過黑水(愛畢哈河),途中得到白韃靼首領床古兒的援助:400匹馬、20頭駱駝、若干羊。耶律大石一路向西北,在1124年到達可敦城。

2、可敦稱王。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召集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七個軍州的長官和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裡、密兒紀、合主、烏古裡、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十八個部族的首領舉行大會。耶律大石說:

“我祖宗艱難創業,歷世九主,歷年二百。金以臣屬,逼我國家,殘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塵於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義而西,欲借力諸蕃,翦我仇敵,復我疆宇,惟爾眾亦有軫我國家,憂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濟生民於難者乎?”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獲得了1萬多精兵,和幾十萬匹戰馬,並在可敦城設置官職,建立自己的根據地。

2、耶律大石的救遼國努力。1125年,耶律大石和白韃靼、西夏、北宋進來聯絡,以孤立金朝。1125年夏,西夏和耶律大石共同攻打山西(《金史 完顏希尹傳》。1125年年末,耶律大石派使者到北宋的宋欽宗,建議共同夾擊金朝(三朝背盟彙編 卷58)。1127年白韃靼因和耶律大石結盟,拒絕賣馬給金朝(建年以來系年要錄 卷181)。1129年,耶律大石奪取金朝的北方二營。1130年金朝派遣耶律餘睹、石家奴等征討耶律大石,但因為北方部落不同意出兵而半途而止。當年天祚帝被金朝擒獲。

3、1130年3月,耶律大石祭祀天地祖先,決定西征。耶律大石要求高昌回鶻首領畢勒哥借道去攻打大食。畢勒哥同意了,並贈送馬匹、駱駝、牛羊等禮物,併成為耶律大石的附庸國。

4、耶律大石離開高昌,進入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最後到達葉密立,征服了當地的遊牧民族。雖然和高昌回鶻發生過摩擦,但耶律大石得到了突厥部落的支持,使得耶律大石人數大增,達到4萬戶。

5、1131年春,金朝的完顏宗翰和耶律餘睹率領雲中、燕州、靈州的金、漢合計1萬軍攻打耶律大石的根據地可敦城,但由於距離太遠而失敗。


6、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正式稱菊兒汗,漢號為天佑皇帝,建元延慶。西遼正式建國。

7、1132年,耶律大石向南擴張,先是再次征服高昌回鶻,然後翻過天山,沿著塔里木盤地向西推進,和東喀喇汗國發生衝突。西遼軍被東喀喇汗國阿爾斯蘭汗阿赫馬德·伊本·哈桑軍擊敗,主將阿勒 阿瓦爾被俘虜。在受挫後,耶律大石撤軍而去征服七河地區,收編當地的契丹人和突厥人,合計1.6萬帳。

當年阿赫馬德·伊本·哈桑去世,其兒子伊卜拉欣二世即位王位後,國內發生內亂而無力控制。最後伊卜拉欣二世請求耶律大石進駐東喀喇汗國國都八剌沙袞(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東)接管他的國家。就這樣耶律大石輕輕鬆鬆就征服了東喀喇汗國,讓其成為附屬國。

由於八剌沙袞是可耕種的肥沃地區,於是耶律大石決定在此建都,並改八剌沙袞為虎思翰耳朵(意思是強有力的宮帳),並改年號為康國。隨後,耶律大石又征服了別失八里和原先反叛東喀喇汗國的康里人。

8、1134年4月,耶律大石任命蕭翰裡刺為兵馬都元帥、蕭查刺阿不為副元帥、耶律燕山為都部署、耶律鐵哥為都監,率領7萬人攻打金朝。耶律大石如此祭師:

“我大遼自太祖、太宗艱難而成帝業,其後嗣君耽樂無厭,不恤國政,盜賊蜂起,天下土崩。朕率爾眾,遠至朔漠,期復大業,以光中興。此非朕與爾世居之地。”

最後因為路途太遠加上水草不足,最終不得不班師回去。

根據《三朝背盟彙編》記載,1135年,耶律大石再次進攻金朝,完顏宗翰迎戰。由於金軍後援支持太遠,加上金軍中的契丹人反叛,在激戰三日三夜後金軍戰敗。

9、1137年,耶律大石進行第二次擴張,向察赤(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費而幹納盆地及澤拉夫尚河流域進兵。當年5到6月,在忽氈(今塔吉克斯坦苦盞)擊敗西喀喇汗國可汗馬赫穆德·伊本·穆海默德的軍隊。


10、1141年9月9日,葛邏祿人因為被塞兒柱帝國蘇丹桑賈爾為首的伊斯蘭國家聯合10萬軍攻打而向耶律大石求救,耶律大石在和桑賈爾談判失敗後,雙方發生了卡特萬之戰。雙方的參戰人數有不同說法。《遼史》記錄左右兩翼兵力是2500人,估計全西遼軍在1.25萬到2.25萬人左右。阿拉伯史料記載葛邏祿騎兵為3到5萬。即合計西遼一方盟軍人數4到7萬左右。

至於塞兒柱帝國聯軍的參與人數,伊斯蘭史料有1:3(即己方10萬對西遼30萬)、1:10(即己方7萬對西遼70萬)兩種說法。

即,卡特萬之戰,《遼史》記錄的是西遼以少勝多擊敗塞爾柱帝國,但在伊斯蘭史書中是西遼以多勝少。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拿回面子。

卡特萬之戰具有重大影響,它改變了中亞地區的政治影響和各國的關係,迫使塞爾柱帝國退出了河中地區。更詭異的是,當時正是歐洲的第二次十字架戰爭時期,由於耶律大石的卡特萬之戰,讓歐洲人認為東方有著一位神秘的祭祀王約翰,從東方發動十字軍夾擊伊斯蘭,是基督教的捍衛者。在俄語、阿拉伯語、拉丁語、古英語中中國的發音和契丹類似,就是因此而來。

卡特萬之戰後,耶律大石立馬赫穆德之弟伊卜拉欣·伊本·穆海默德為桃花石汗,繼續讓其統治西喀喇汗國,迫使花刺子模臣服西遼並每年繳納價值3萬第納爾的財貨作為歲貢。

11、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由於其兒子耶律夷列年幼,遺命皇后蕭塔不湮臨朝稱制。

下圖為卡特萬之戰形勢圖


綜述,耶律大石在北遼時就表現出不俗的軍事能力,北宋50萬大軍竟然在面對北遼2萬軍素手無策;在卡特萬之戰中以7萬軍擊敗10萬伊斯蘭軍隊也不算驚訝。一心想要收復遼國舊土的耶律大石,由於和金朝距離太遠,有心而無力。而一心想要斬草除根滅遼的金國也和西遼一樣存在距離太遠的難題。

耶律大石能夠建立西遼,有兩個原因很關鍵:

1、可敦城遼朝的西北邊防重鎮,留存有精良的遼軍,成為耶律大石的軍事基礎;

《遼史·卷三十·地理志一》:鎮州,建安軍,節度。本古可敦城。統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選諸部族二萬餘騎充屯軍,專捍禦室韋、羽厥等國,凡有徵討,不得抽移。

2、東喀喇汗國發生內亂,讓耶律大石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征服,並定都,讓耶律大石有了稱霸中亞的資本。

可敦城讓耶律大石得到開國的軍事基礎,征服東喀喇汗國讓耶律大石大幅擴大疆域,最終讓西遼稱霸中亞。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其實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遼可不止席捲中亞,而是曾經對整個歐亞的整治局面都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耶律大石本人甚至還曾經陰差陽錯地以一個特殊的形象進入了歐洲的宗教傳說之中,這是怎麼回事呢?

耶律大石的身份和立國經過

耶律大石,字重德,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漢名劉億)的八世孫。他不但繼承了契丹騎射傳統,擅長弓馬,還從小熟讀漢文經典,擁有極高的漢文造詣。公元1115年,耶律大石通過遼朝科舉中了進士,並在殿試中拔得頭名,被任命為只有殿試頭名才有資格擔任的翰林應奉。

電視劇裡的耶律大石

之後耶律大石歷任泰州和祥州刺史,後又升遷興軍節度使。但此時女真人開始崛起,遼朝節節敗退。公元1122年,金軍攻克遼中京大定府(位於今天的內蒙),遼天祚帝驚懼西逃。耶律大石與遼國宰相李處溫等人擁立秦晉國王耶律淳為帝,建立北遼政權。之後耶律大石兩次在燕京附近率軍擊敗分別由种師道和郭藥師率領,與金軍相約聯合滅遼的北宋軍隊,使北遼局勢得到些許緩解。

但雖然遼軍對北宋軍隊仍然有優勢,面對金軍卻仍然無力抵抗。不久之後金軍攻破燕京,耶律大石又率軍去投奔了之前已經西逃的遼天祚帝,並得到其原諒。但不久之後,耶律大石在與金軍作戰中被俘,耶律大石通過向金將粘罕詐降逃過了被殺的命運,後來又藉機和幾個兒子從金軍營中出逃,再次投奔天祚帝。但之後耶律大石和天祚帝又發生矛盾,發動兵變之後帶領200人自行西遷。而遼天祚帝不久後被金軍俘虜,遼朝滅亡。

而耶律大石則在遼國西北重鎮可敦城(位於今天的內蒙)召集遼國殘餘的七個軍州長官和十八個草原部族首領,擁立自己為王。之後他又聯絡西夏和北宋,希望能與他們聯合攻打金國,復興遼國,但並未得到二者的響應。

鼎盛時期的西遼,及耶律大石西遷路線

不過雖然宋夏不願和大石一同攻金,但可敦城本身卻屯集了遼國大量的軍力,有幾十萬匹戰馬和大量邊防軍。而耶律大石看到東征復國暫時無望之後,開始把目光投向西方。公元1130年,耶律大石以借道去大食(阿拉伯帝國)為由,開始西征。當年佔領位於今天新疆額敏縣的葉密立城,使當地突厥部落臣服,並在兩年之後在此登基稱帝,群臣上尊號天祐皇帝,定年號為延慶。而在突厥各部落中,則將他稱為“菊兒汗”,自此西遼正式建立。

稱霸中亞和揚名歐洲

西遼建立之後,耶律大石立即開始了在周邊的擴張行動,先後對高昌回鶻、東喀喇汗國和位於貝加爾湖附近的七河地區用兵。不久後佔領東喀喇汗國首都八刺沙袞,並將其改名虎思斡耳朵(今天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定為西遼首都,並改年號為康國。

鼎盛時期的塞爾柱帝國

之後耶律大石曾兩次嘗試東征金國,但都遭到失敗。此後他基本放棄了恢復遼朝的努力,轉而專心向中亞發展。公元1137年,大石討伐西喀喇汗國,西喀喇汗國向其宗主國,曾經一度佔領耶路撒冷並引發十字軍東征的塞爾柱帝國求援。而塞爾柱帝國也感受到了西遼在中亞擴張所帶來的威脅,因此其蘇丹桑賈爾徵召了今天印度、伊朗和阿富汗地區的多個伊斯蘭王國,組建了大約10萬人的大軍,御駕親征,浩浩蕩蕩殺向中亞。

卡特萬戰役形勢,紅色箭頭為西遼軍行進路線,藍色箭頭為塞爾柱軍行進路線

而耶律大石則同樣組建了由契丹人、突厥人、漢人和蒙古人構成的數萬大軍,在中亞名城撒馬爾罕以北的卡特萬草原與塞爾柱大軍形成了對峙。耶律大石在觀察了戰場形勢之後,決定將自己的軍隊分成三部分,左右兩翼各派出2500人衝擊塞爾柱大軍的陣形,將其中軍擠壓至距離撒馬爾罕以北12公里處的達爾加姆峽谷,而西遼軍隊則在峽谷兩邊憑藉地利大量殺傷塞爾柱軍隊,同時同樣受到塞爾柱威脅的葛邏祿部也加入戰事,塞爾柱大軍迅速崩潰。最終塞爾柱1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桑賈爾的皇后和大量重臣被西遼俘虜,而桑賈爾本人則只帶著15名騎兵逃脫。

此戰過後,耶律大石率軍進入撒馬爾罕,並停留了90天,接受各個穆斯林國王的朝賀,成為中亞所有穆斯林王國的共主,中亞另一強國花刺子模也向西遼稱臣,西遼也自此稱霸中亞。

而前文說過,塞爾柱帝國曾經佔領耶路撒冷,誘發西歐國家發動十字軍東征。而卡特萬戰役之後,塞爾柱帝國明顯受到削弱,對此西歐國家也感受非常明顯。因此他們也開始探究是什麼造成了塞爾柱帝國的迅速衰落,結果就追溯到了卡特萬戰役。但卡特萬戰役是通過在印度的一些基督教會幾經輾轉傳到西歐的,因此等到了西歐,就完全變了味。

歐洲古地圖裡所畫的西遼帝國

公元1145年,在卡特萬戰役僅僅四年之後,德意志地區的一個知名神學兼史學學者弗萊辛的奧托就在自己的名著《雙城編年史》裡記載,自己之前不久會見了一位從印度來的基督教主教,這位主教對他說,有遙遠的東方,有一位賢明的基督教君主,叫祭司王約翰(Prester John),是基督教聖經裡“東方三博士”的後代。他在幾年前在一場大戰中打敗了塞爾柱帝國,而且他本來已經發兵要從塞爾柱帝國手裡解放耶路撒冷,但因為受阻於底格里斯河,所以只好先撤兵了。

歐洲人所想像的耶律大石——祭司王約翰

結果這個東方的“祭司王約翰”極大的激發了西歐人繼續十字軍東征的熱情,因為他們堅信只要東征就能與祭司王約翰會師。所以這個傳說迅速在西歐流傳開來,成為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直接誘因。但之後打了幾百年,歐洲人也沒找到祭司王約翰,在東方遇到過無數君主都不像祭司王約翰。以至於人們後來認為這個人完全就是傳說,根本不存在。但到了近代,卻有歐洲學者突然發現,在祭司王約翰最早出現的那個記載裡說的戰役竟然真的發生過,而當時打敗塞爾柱帝國的是西遼軍隊,其君主是耶律大石……

原來是印度和歐洲的基督教會只知道打敗塞爾柱帝國軍隊的是一個非穆斯林王國,而他們就想當然地認為不是穆斯林就是基督教徒,所以以訛傳論地把耶律大石傳成了基督教神話人物。但這雖然是誤會,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耶律大石和西遼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的重要地位了。


桃花石雜談


史載,遼天慶十年(1120年),金軍攻佔遼上京臨潢府。保大二年(1122年),金軍再克遼中京大定府。遼天祚帝耶律延禧領五千潰兵狂奔至西京道一帶,尾隨而至的金軍隨即攻陷遼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見西京陷落,天祚帝再次往北逃入夾山(地今內蒙薩拉齊之大青山)中藏匿。

遼國漢人宰相李處溫與宗室耶律大石等人,在南京(今北京)擁立皇族耶律淳為帝,是為“北遼”。3個月後,耶律淳病死。宋朝見遼國衰微,兩次派兵大舉攻遼,均被羸弱的遼軍擊敗。不久,剽悍的金軍再次襲來,並一舉攻克遼南京(今北京)。耶律大石率軍節節抵抗,卻不幸在居庸關兵敗被金兵俘虜。1123年9月,他領兵逃出,然後北上夾山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卻呵責他擅立耶律淳為帝,實乃忤逆之徒。耶律大石見天祚帝不容自己,又知遼國大勢已去,於是率200騎兵向北疾馳而去,並在途中自立為王。

遼保大四年,天祚帝耶律延禧自夾山出兵伐金,卻被金兵擊潰。次年二月,天祚帝被金軍擒獲處死,遼朝滅亡。

金軍滅遼後,並未停下征服者的腳步,而是隨即大肆向南攻伐侵掠,不久便攻入宋境。而位於遼西北的各遊牧部落,卻靜謐無戰事。耶律大石領兵來到鎮州(今蒙古國鄂爾渾河上游的古回鶻城),召集遼西北地區的18個遊牧部族的首領們聚會議事,並徵兵萬人,設置並委派官員管理地方,重新組織統治機構。延慶七年(1130年),耶律大石率軍越過回鶻西行,至葉密立(新疆塔城),與當地的突厥語屬部族發生了衝突,他能征善戰,足智多謀,逐一征服了突厥各部落。耶律大石討平突厥諸部後,建號稱帝,他自號天佑皇帝,突厥語稱謂古兒汗,這個草原帝國仍沿用遼朝國號,史稱西遼,又稱哈剌契丹(黑契丹)。

史載,康國元年(1134年),耶律大石在楚河南岸的八剌沙袞建立西遼王都,國都號為虎思斡魯朵。

定都後,耶律大石揮兵東征喀什噶爾,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攻至和闐。之後,他又接連用兵,東征西討,相繼征服了撒馬爾罕和花剌子模等中亞古國。康國十年(1143),雄才大略的耶律大石病死,依漢制立廟號(遼)德宗。天禧二十七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西征,一舉滅掉了操突厥語的乃蠻部,乃蠻太陽汗敗亡,其子屈出律西逃。屈出律來至西遼境內,遼主耶律直魯古不僅收留了他,還將女兒嫁給了他。後來,屈出律篡奪了西遼王位,奉耶律直魯古為太上皇。1218年,蒙古軍討伐西遼,攻滅其國,屈出律被擒獲後遭處死。至此,由耶律大石親手創建、立國88年的西遼名實俱亡。


【寫作答題辛苦 剽竊必究】【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中亞當時屬於唐朝敗退後,而阿拉伯並沒有進入的空檔期。期間有吐蕃帝國進入。因此,原本中亞在阿拉伯帝國前就信仰佛教,加上介入的吐蕃帝國本身信仰佛教,因此中亞一帶沒有徹底伊斯蘭化,中亞仍然遺留大量的佛教徒,本身耶律大石是信仰佛教的,這為西遼的建立帶來群眾基礎,所以大石的到來立馬有牧民歸順投靠,可以判斷都是忍受不了改教的佛教徒。這是人和。

這時中亞並沒有出現強大的伊斯蘭政權,都是一些封建小領主,沒有強大的政權,自然無法阻止西遼的崛起。這是天時。

西遼遠在大漠之外,唯一強大的金朝勢力無法企及。這是地利。

以上都是客觀條件,但是缺少一條就無法成功。如果當時中亞已經完成伊斯蘭化,那麼耶律大石這個異教徒進入中亞估計早被群眾舉報抓起來殺掉了,更別說建立西遼政權了。

耶律大石主觀能力其它幾位答主答得很到位了,我就不多談了。


銫媒體


在今天的俄語和阿拉伯語中將”中國“一詞唸作契丹——這個名字原本屬於中國北方一個驍武善戰的馬背民族:公元916年出自這個民族的耶律阿保機建立了大遼帝國,當時從中亞直到西歐的各國皆以為遼國已入主中原,統治著整個東方,於是契丹成為從中亞到西歐的各國對東方那片土地的稱呼。

契丹人建立的大遼帝國縱橫馳騁草原二百餘年,南方的趙宋王朝也一直受到其壓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驍武善戰的馬背民族依然逃不過滅亡的命運——興起於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完顏部阿骨打創建了金國,隨即遼、金之間爆發了戰爭,戰爭的結果是遼國最終被金所滅。

然而契丹畢竟是一個驍武善戰的馬背民族,祖先傳承下來的熱血基因並沒磨滅,終於在契丹人中出現了一位名叫耶律大石的領袖,契丹人在他的帶領下在民族消亡之前開創了最後的輝煌。

1115年耶律大石中進士,提升為翰林應奉,不久升任承旨。遼以翰林為林牙,所以稱之大石林牙。歷任泰、祥二州刺史,遼興軍節度使。1122年(遼天祚帝保大二年)金兵大舉南侵,攻克中京,遼國天祚帝不敢留守,西逃入雲中。當時耶律大石留守南京,遭到金、宋夾攻。為了安定人心,堅持抵抗,大石擁立耶律淳即位,稱天錫皇帝,後世稱北遼。耶律大石在分析當時形勢後決定向金稱臣,同北宋結好。但北宋君臣認為這是奪回燕雲十六州的好機會,於是出兵二十萬攻打南京。耶律大石率軍迎戰,敗宋軍於白溝河。

1123年四月耶律大石率軍在奉聖州龍門壁附近抵抗失敗被俘,逼迫為金兵帶路偷襲天祚帝的青冢大營。後從金營逃脫,九月投奔天祚帝。天祚帝並不能原諒大石擅自另立皇帝的作為,也不能接受耶律大石“養兵待時”的意見,這使得大石深自疑慮。1124年夏在天祚帝準備出兵與金決戰時耶律大石殺死了蕭乙薛、坡裡括二將,率領親兵200人逃離。耶律大石率領這200親兵輾轉來到蒙古高原上的可敦城,1134年西域東喀喇汗國的阿赫馬德汗死後其子易卜拉欣汗不得人心,造成康里人和葛邏祿人叛亂,被迫邀請西遼出兵協助平亂。耶律大石很快平定了康裡和葛邏祿,並把東喀喇汗國降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帶為西遼直轄領地。當年耶律大石定都於八剌沙袞(今吉爾吉斯托克馬克),改年號康國元年。耶律大石自稱古兒汗即世界之王。歷史上稱耶律大石創建的政權為西遼或喀喇契丹帝國。

不久西遼就實現了對於闐、喀什等地的征服,將昔日喀喇汗國的土地盡數收入囊中。西遼始終尊崇中國文化——將漢語定為官方語言,與此同時對原本遊牧而居的當地原住民進行編戶和徵稅。耶律大石在西域站穩腳跟後就開始東征金國,然而卻遭遇了挫折,於是他轉而向中亞地區擴張:1137年西遼軍進入費爾幹納盆地,與前來抵抗的西喀喇汗國軍隊會戰於忽氈,西喀喇汗國戰敗,可汗馬赫穆德逃回撒馬爾罕。戰敗的西喀喇汗國轉而去進攻葛邏祿人以彌補在與西遼的戰爭中的損失,馬赫穆德為增大勝算還向自己的舅舅塞爾柱帝國蘇丹桑賈爾求援,塞爾柱帝國是當時中西亞頭號強國,很快桑賈爾以聖戰的名義召集了呼羅珊、西吉斯坦、伽色尼、馬贊德蘭、古爾等國的10萬大軍。

葛邏祿人自然無法抵擋強大的穆斯林聯軍,於是向耶律大石求援,耶律大石寫信為葛羅祿人,桑賈爾卻回信要他信奉伊斯蘭教並威脅恐嚇他:若不改宗教信仰,將率大軍將其消滅。為了顯示自己軍隊的強大,桑賈爾在信中誇張的說:“他們甚至能用弓箭把頭髮射斷。”耶律大石見到信後命令手下抓住使者,再遞給他一根針,要他扎斷自己的一根鬍鬚,使者無論如何做不到。耶律大石就說:“你用針尚且無法扎斷自己的鬍鬚,你的同夥安能用箭射斷頭髮?”隨即耶律大石集合了由契丹人、突厥人和漢人組成的部隊。

1141年9月9日兩軍在撒馬爾罕城以北的卡特萬草原相遇,相距兩裡對峙。戰鬥爆發前桑賈爾將自己的部隊分為左右中三路:自己親自率領中軍,其衛隊及後勤輜重壓後,西吉斯坦國王指揮聯軍左翼,聯軍右翼是埃米爾庫馬吉指揮。戰前耶律大石指出桑賈爾的聯軍人多少謀說:“敵軍雖多但是沒有智謀,遭到我們的攻擊,他們就會首尾不救,我們的軍隊必勝。”在仔細觀察對手的佈陣情況後耶律大石也將自己的部隊分為三路。六院司大王蕭斡裡剌、招討副使耶律松山等率兵2500為右翼,樞密副使蕭剌阿不、招討使耶律術薛等率兵2500攻為左翼,耶律大石親率部隊作為中軍。

戰場地形是一個依山的草原,西遼軍隊的背後是山脈,有一道長長的峽谷達爾加姆峽谷。耶律大石觀察了戰場的地形後讓軍隊背靠達爾加姆峽谷安營。戰鬥開始後雙方的中軍出現僵持。經過一番激烈戰鬥後,桑賈爾的左翼部隊插入西遼軍隊中軍與左翼之間。耶律大石的中軍和左翼部隊被迫向左移動,這樣西遼軍隊的陣營就出現了一個缺口。桑賈爾的部隊對準缺口猛攻,試圖突破西遼人的陣營。被分割開的西遼右翼部隊2500名騎兵迂迴到桑賈爾空虛的左翼,西遼左翼部隊的騎兵則迂迴到桑賈爾的後方並攻擊其後衛,而耶律大石帶領的西遼主力被擠壓向左迴旋時,恰好攻擊了桑賈爾陣營的右翼。這樣戰場就出現了西遼正面洞開,而桑賈爾三面受敵的格局。西吉斯坦貴族作戰英勇,桑賈爾的部隊在戰鬥中受到擠壓,只能向前繼續挺進,進入耶律大石看中的那條達爾加姆峽谷。這時西遼軍隊中的葛邏祿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桑賈爾的部隊有至少上萬人在這條小峽谷內被殺,桑賈爾的妻子、左右翼統帥和伊斯蘭法學家布哈里均被俘虜,桑賈爾和馬赫穆德帶殘兵僥倖奪路而逃,奔至泰爾梅茲。

卡特萬之戰後西喀喇汗國成為西遼藩屬、花剌子模也表示臣服於西遼,布哈拉也俯首聽命,西遼南部邊界越過了錫爾河,以阿姆河為界。作為中華文明組成部分的契丹文化在中亞紮下了根。公元1142年古兒汗耶律大石去世,由其遺孀蕭塔不煙攝政直到1150年,隨後耶律大石之子耶律夷列繼位。耶律夷列在1163年離世後其妹耶律普速完攝政。耶律普速完和駙馬蕭朵魯不的弟弟蕭樸古只沙裡私通,並出貶蕭朵魯不為東平王,然後羅織罪名將蕭朵魯不殺害。蕭朵魯不的父親蕭斡裡剌是朝中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他於崇福十五年(1178年)發動宮廷政變,率兵包圍皇宮,射殺耶律普速完和蕭樸古只沙裡,擁立耶律直魯古繼位,改年號為天禧。天禧三十四年(1211年)耶律真魯古外出遊獵時被蒙古降將、乃蠻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被迫讓位。屈出律儘管沿用西遼國號,但這個政權已不是契丹耶律氏所統治的了,1218年西征的蒙古軍團徹底消滅了西遼政權。西遼滅亡後契丹貴族波剌黑前往波斯的克爾曼,於1224年建立了起兒漫王朝,又被稱為“後西遼”,這也是契丹人在歷史上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1306年起兒漫王朝被伊爾汗國兼併,此後契丹人的身影逐漸在歷史舞臺上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