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後,金國無動於衷嗎?

0夢迴大唐0


西遼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鮮為人知的政權,其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只存在了八十多年時間,這個做為遼國滅亡後的延續政權,由於俱進時間遙遠、現存資料較少,所以,一直以來都披著一層山謎的面紗。西遼立國於女真人滅遼之際,因此實際上西遼與有著滅國之恨的金國也是有著世仇的,相對於“宋金世仇”而言,遼金之間的仇恨程度也並不低,那麼當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後,金國為何沒有派大軍進攻西遼呢?實際上金國對於西遼的立國並非無動於衷,而西遼也並非坐以待斃,雙方相互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戰爭。

土地貧瘠、位置偏僻的西遼未引起金國的重視:

實際上金、遼之間的仇恨並不亞於宋金之間的仇恨,曾經臣屬與遼國的女真人在崛起的過程中首先滅亡了契丹人建立的遼國,並且在金朝還在遼國故地上建立了大金王朝,昔日作為統治民族的契丹人不僅失去了統治民族的地位,還不得不面對女真人的深刻壓迫,金國與西遼之間,可以說是深仇大恨。遼國滅亡後,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率眾西遷,在新疆和中亞地區重建了遼國,歷史上將其建立的遼國政權稱之為“西遼”。西遼從建國後到滅亡共與金朝共存的數十年時間,這期間雙方可以說一直都是相互敵對的存在。但是儘管是十分敵對,並一度劍拔弩張,但是金國終其一朝也沒有大舉興兵征討過西遼。這裡面實際上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而在這中間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地理因素。

相比金國與同南宋的之間近在咫尺的距離,西遼距離金朝實在是太過遙遠了。實際上在耶律大石剛剛建立西遼政權立足未穩時,金朝就曾派出了一支一萬人組成的軍隊,從這人數上可以看出,金國並非想就此滅亡西遼,而只是想給他點顏色瞧瞧,說白了,讓西遼知道金國的厲害而已。但是就是在這次征討過程中,因為

西征的的金軍地形不熟悉,加之氣候惡劣戰線過長,補給困難等原因,這支金軍還未看到西遼軍隊的影子就已經損失大半了,萬般無奈之下,金朝軍隊的殘兵敗將得選擇撤兵。此後的歲月中,金軍也進行過一次征討,但仍然因為戰線過長,環境惡劣等地理因素,最終無功而返。實際上這種尷尬不僅發生在金朝一方,同樣也發生在了耶律大石的西遼一方。

耶律大石立國後,立志復興大遼,因此在征服了中亞諸國之後,耶律大石開始率軍東征,由於西遼與金國之間隔著茫茫的戈壁大漠,以至於東征的遼軍缺乏補給和水源,加上氣候惡劣,狂風肆虐,所以耶律大石的東征最終無功而返,從此直到西遼亡國,歷代西遼皇帝再未興兵東征。而金國也在嘗試了兩次之後永久的放棄了西征西遼的念頭,對於這樣一個地廣人稀、氣候惡劣、經濟落後又距離遙遠的國度,實在讓金國缺乏興趣。

當時金國的注意力集中在南方與宋朝的戰爭中:

相比對西遼的缺乏興趣而言,金國對於近在咫尺的南宋卻始終保有著濃厚的興趣,南宋肥沃的土地,繁榮的經濟,眾多的人口和豐富的資源讓金國垂涎的同時也都是貧瘠的西遼所不能比擬的。而近在咫尺的南宋數次的興兵北伐也讓金國深感威脅,南宋王朝並不漫長的一百年的歷史中,總共對金國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北伐。其中最為著名的岳飛北伐更是險些將金國逐出中原。這樣的情況下,金國自然會重視對南宋的征討,而輕視西遼的威脅。



歷史上的西遼政權從建國到滅亡共經歷了80多年時間,而作為西遼死敵的金國則持續了120年時間,最終這兩個死地都隨著北方蒙古人的興起而被先後滅亡了。


歷史課課代表


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後,金國無動於衷嗎?當然不是了,金國其實對於西遼也一直有很高的警惕,雙方也多次爆發戰爭,但由於西遼是建立在漠北,後期還很快把發展的重心轉向西域地區,因此對金朝始終沒能形成直接的威脅,西遼也始終沒有成為金朝的戰略重點。


金國與耶律大石的戰爭

其實耶律大石在西逃之前,就曾經被金軍俘虜,但不久之後他從金軍營中出逃,後來又和遼國末帝耶律延禧發生矛盾,自己在公元1124年帶200親兵西逃。所以耶律大石能夠在後來立國,就是因為他確實逃出了金國能比較容易夠的著的地區。

耶律大石逃亡路線和西遼的疆域,西遼和金國之間始終隔著西夏和戈壁大漠,互相攻伐都很難


比如耶律大石的第一個根據地,也就是他宣佈稱王的可敦城,其位置可能是位於今天蒙古國北部的布爾幹省境內,在遼朝時期這裡就已經是邊陲地區了,和金國的核心地區隔著非常難以逾越的戈壁沙漠,所以開頭幾年金國其實根本就不知道耶律大石的老巢在哪。

但剛剛稱王的時候,耶律大石肯定還是要把金國視為頭號敵人,至少對外要做出這樣的姿態,因為如果不以為契丹人復國為號召,他是無法團結其它契丹人的。所以他稱王之後,曾多次遣使聯絡位於漠南的白韃靼人,也就是後來的汪古部,以及西夏和北宋,希望從外交及軍事上聯合遏制金國的擴張。公元1125年,西夏攻取了金國位於今天山西省的部分領土,期間耶律大石就曾經提供過協助。公元1127年,白韃靼人還曾經在耶律大石的勸說下對金國實施戰馬禁運,和金國交惡。到公元1129年,耶律大石還攻取了金國北方的兩個重要軍事基地,而這次行動之後,引起了金國對耶律大石的警覺。

此後金國從往來絲路的商人口中也得知了耶律大石大本營所在地,於是在公元1131年派大將粘罕和降金的契丹大將耶律餘睹一同發兵,想穿越戈壁沙漠徹底殲滅耶律大石的勢力。但金國大軍在戈壁沙漠中因為自然原因損失慘重,到達可敦城時已是疲憊之師,結果被耶律大石的軍隊輕鬆擊敗。

耶律大石征戰場景想像圖

而耶律大石雖然以反金復國為旗幟團結起了大量契丹人,但其實他內心深處也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反金復國成功基本是沒有希望的。所以他在稱王初期挑逗了金國幾次之後,很快就把重點征服目標定在了西域地區。公元1130年,耶律大石就以借道去阿拉伯為名義,親自率大軍西征,很快攻入今天的吉爾吉斯境內。兩年之後他在葉密立城稱帝,其實這時耶律大石事實上已經準備專心在西域發展了。儘管後來大石在西域立足,力量增強之後,也曾再次發兵東征,但卻和金朝西征的軍隊一樣,在戈壁大漠裡損失慘重,無力穿越。而金國得報後,再次由粘罕率兵反擊,但結果還是一樣,在戈壁大漠里人馬大批凍死,還導致其契丹副將倒戈,最終同樣無功而返。

金國和西遼後期的衝突

所以由於耶律大石建國的地點就已經遠離金國力量所及,後期西征後其重心進一步向西遷移,這兩者之間其實是很難發生大規模衝突的。但金朝對西遼的戒心當然也不可能消除。公元1144年,金朝熙宗得知耶律大石在前一年去世之後,曾派特使粘割韓奴出使西遼勸降。他到達西遼之後,見到當時攝政的耶律大石的皇后蕭塔不煙。他不但不跪,還讓蕭塔不煙下馬接詔,結果被蕭塔不煙處死。

明朝人畫的西遼人形象

但隨著西遼統治不斷西移,其對東方漠北地區的控制也越來越弱。公元1175年,原來受其控制的乃蠻部首領撒裡雅派人與金朝聯繫說:

乞納大石所納牌印,受朝廷(金朝)牌印。

這意思就是西遼的官我們不當了,希望金朝朝廷給我們封個官,我們就效忠金朝了。之後乃蠻部就投靠了金朝,這也為後來西遼的滅亡打下了伏筆。但兩年之後,金熙宗派監察御史巡視邊界時,其隨行的幾個契丹官員還曾藉機叛變,投靠了西遼。到公元1185年,西遼又想借道西夏再次伐金,但後來不知為何也又作罷了,估計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東征的實力不足。

西遼雖然身處中亞,但漢化程度仍然比較高,此圖據稱是西遼發行的十貫紙幣,完全是中原王朝的風範


不久之後,蒙古各部開始崛起,金國應付蒙古已經吃力,也就更顧不上數千裡之外的西遼了。而西遼則更慘,在之前降金的乃蠻部被蒙古征服之後,其王子逃到西遼,竟然篡奪了西遼的皇位。公元1218年和1234年,西遼和金國分別被蒙古滅亡。


桃花石雜談


無動於衷不至於,金國嘗試過進攻西遼。但是相比於繁花似錦的南宋,金國對西遼是真的提不起興趣。

公元1124年,西遼開國皇帝耶律大石認為遼天祚帝無法完成復興遼朝的大業,又害怕天祚帝會殺他,於是他便殺掉了天祚帝派去監視他的兩員大將蕭乙薛和坡裡括,其後他自立為王,決心單幹。

當時,遼軍基本上被錘的全軍覆沒,遼國的富庶領土已基本都被金軍攻佔,耶律大石環顧四周後,發現只有一個地方可以去,那就是漠北草原。

於是在同年,耶律大石便率領兩百鐵騎出奔大漠。直奔漠北的可敦城

據遼史記載,遼朝開國初期曾經在漠北草原設立了三個州:維州、防州、鎮州(其中的鎮州就是可敦城),並在此三州駐軍,監視草原部落。

設立此三州之初,遼國皇帝即言明,不論國家到了什麼地步,三州的駐軍不許南下。


因此,當耶律大石率領兩百多人及六百多匹馬抵達可敦城時,他便如天上掉餡餅一般的獲得了可敦城的兩萬遼軍精銳鐵騎。

估計也是耶律大石命中有當皇帝的運,就在他剛剛獲得可敦城遼軍的指揮權時,突然從南方傳來消息,天祚帝被金軍俘虜,遼國滅亡。他和西北路招討司的幾萬遼軍,變成了遼國僅存的殘餘力量。

隨即,大家擁立耶律大石為王。為了延續遼朝國祚,耶律大石打算召集各路力量,聯合草原部落一起抵抗金國。

對於耶律大石聚眾抵抗這件事,金國大將完顏宗翰非常惱火,打算一戰拍死他,但是由於當時金太宗下旨攻宋,金軍的主力全員南下,無暇顧及草原上的遼國殘餘勢力。因而耶律大石就躲過了一劫。(完顏宗翰就是金國五大貝勒之一的“粘罕”,據說耶律大石的妻子就是被他射殺的,他們兩人有血仇)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待了五年時間,實力有所恢復,但他認為自己還不是金國對手,便決定離開可敦城,先去新疆擴展地盤,等到實力能與金國抗衡後,再殺回來。



完顏宗翰聽說耶律大石要去新疆擴地盤,當即向金太宗建議,攻打可敦城。

但是,由於當時金國的另一員大將完顏宗弼在黃天蕩被南宋大將韓世忠給困住了,金太宗無暇北顧,便只給了完顏宗翰一萬人,讓他去打可敦城。

完顏宗翰的這一萬人,是由燕雲地區的漢人和女真人組成的雜牌部隊。戰鬥力不強都是次要的,更關鍵的是這次出擊,包括完顏宗翰在內的金軍統帥,壓根不熟悉蒙古高原的地形,沒有做好後勤準備。結果大軍出征後沒多久,便斷了後勤。還沒走到可敦城,就灰溜溜的撤了回去。

其後,完顏宗翰再次提議攻打可敦城。但是由於南宋和金國的戰爭規模升級,再加上成吉思汗的太爺爺合不勒汗大鬧漠北草原,多次擊敗金軍的邊軍,並曾一度攻取金二十七團寨,攪得金國北面一片大亂。金太宗為了避免三線作戰,便只得壓制完顏宗翰,禁止他沒事找事。(蒙古原本臣服於遼國,金滅遼後,合不勒汗在蒙古草原趁機獨立,一度統一了草原)

又過了五年,耶律大石在西域站穩腳跟,兵強馬壯。此時的他,決心發動反擊。



公元1134年,耶律大石派大將蕭斡裡剌率七萬大軍七萬東征金朝。出征之前,耶律大石非常激動。他在漠北草原和西域征戰了十年時間,就是為了等今天的這一刻。只要能打敗金軍,他就能迴歸故里。

然而,遼軍的這次行動的結果,跟五年前完顏宗翰的那次一摸一樣。蕭斡裡剌帶著七萬大軍在大漠裡轉悠了幾個月,牛馬多死,再繼續前進怕是要全軍覆沒。於是,這次東征便以遼軍主動撤退而不了了之。

事後,耶律大石仰天大哭,心情低落,對殺回老家不再抱有任何幻想。隨即,他便改革發展策略,全心全意向中亞發展。

不過耶律大石還是不甘心,他認為既然大軍出擊不現實,那派出小規模部隊騷擾金國還是沒問題的嘛。

於是他便在蒙古高原的大沙漠邊緣,派出小股騎兵出沒,不為攻城略地,只是單純的刷存在感,告訴蒙古高原各部落,自己還是他們的大汗。

對於西遼的在蒙古高原刷存在感的行為,金熙宗非常不爽(金太宗病死),他派完顏宗翰去沙漠裡搜尋西遼主力,予以殲滅。



當時,由於皇帝由金太宗變成金熙宗,熙宗不喜歡完顏宗翰,故意把他架空。因而完顏宗翰對金熙宗這次讓他帶兵出征的命令,非常的感激,認為這是自己鹹魚翻身的大好機會,喜滋滋的就出徵了。

然而最後的結果跟上次是一摸一樣,金軍在沙漠裡轉了幾圈,根本沒找到遼軍,反倒被遼軍打了幾次伏擊,吃了好幾次虧。後來金軍士氣低落,一支數量有幾千人的契丹偽軍部隊還成建制的叛逃到了西遼。幾千人的叛逃,基本上可以說,這場仗是沒辦法繼續打下去了。完顏宗翰就此大敗而去。

回國之後,完顏宗翰灰頭土臉,被金熙宗一頓譏諷。他本來就是憤恨金熙宗,再加上金熙宗又繼續故意整他,以貪贓罪為由,接連誅殺了他的數名心腹。生性暴躁的宗翰,坐視心腹親信被殺,無能為力,未及一月便憤懣而死,終年58歲。

他死後,完顏宗弼開始掌權,宗弼跟岳飛有死仇,發誓要滅了南宋,於是金朝開始大舉進攻宋朝,沒人再提打西遼的事了。(完顏宗弼就是著名的“金兀朮”,他對南宋極度仇恨,一心只想踏平江南,對建立在茫茫荒漠上的西遼沒興趣)



不過懂點歷史的人也知道,完顏宗弼跟岳飛交戰,他就沒贏過。因此儘管後來宋高宗處死岳飛,拿他的人頭給金國納了投名狀,但完顏宗弼一刻都沒有放鬆警惕,死死的盯住南面,一刻也不忘南征雪恥。

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病死。由於西遼的第二代跟金國的第二代一樣,都對當年的契丹和女真的仇恨不感冒,因此西遼在進入蕭塔不煙和耶律夷列時代後,對反攻金國,殺回老家也就沒什麼興趣了。(蕭踏不煙是耶律大石的老婆,耶律夷哥是他們的兒子)

此後的三十年時間,西遼和金國都是各自的地盤發展經濟。期間發生了兩次小插曲,但雙方都沒有跟對方撕破臉。

第一次是金國派使者出訪西遼,由於使者盛氣凌人,激怒了西遼攝政太后蕭不塔煙,於是蕭不塔煙便斬了使者。金國聽說使者被斬的消息後,選擇忍氣吞聲,沒有報復。

第二次是金國海陵王徵宋失敗,當時契丹人趁機會起義,但最終被鎮壓。在整個起義和鎮壓過程中,西遼沒有任何動作,既沒有趁機攻打金國,也沒派人接應契丹同胞。

一直到公元1175年,由於草原上的乃蠻人歸順金國,雙方才撕破臉皮。(乃蠻人原本是西遼的附庸部落,以幫助西遼在東北抵禦金國而存在)



面對乃蠻的背叛,西遼上下非常憤怒,金國上下則非常高興。當時的金國正好是金世宗在位時期,國力強盛。西遼惹不起,因此這件事就這麼不了了之了。(西遼當時還是對付花刺子模,確實無力報復)

再此之後,無論西遼還是金朝,都開始走下坡路,再也沒有遠征對方的能力。一直到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後,蒙古人崛起,把它們倆都給收拾了。


Mer86


在遼國覆滅之際,耶律大石果斷捨棄天祚帝,自立為王,然後率領二百鐵騎連夜逃遁,向西逃亡可敦城。這座位於遼國西陲的軍事重鎮可敦城,當時駐紮著一支不下兩萬人的遼國騎兵部隊。

原本,耶律大石是想以此為基地,收復失地,光復大遼的。後來,耶律大石也深知自己這點實力根本不是強大的金國對手,所以也就放棄了這個目標,轉而繼續向西發展。公元1130年前後,耶律大石在可敦城舉行祭天,整頓軍隊發動西征。在此後的幾年內,耶律大石相繼擊敗中亞各國,讓西遼國力走向鼎盛,成為當時的中亞霸主。

而在此期間,為何金國不對耶律大石這支遼國的殘存勢力進行打擊呢?其實這裡頭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是因為耶律大石勢力離金國實在太遠了,金軍夠不著。

我們從上面這張地圖就能看到,即便是耶律大石最開始的落腳地可敦城,離金國西部控制線也還是有很長一段距離的,中間還隔了蒙古的汪古部和塔塔兒部。因此,金軍要想穿越蒙古部落,遠程追擊耶律大石,是相當困難的。

再說,金國初年,自己也拿蒙古這個西部鄰居沒辦法。雖然,金國自立國之初,便憑藉強大的戰力,在短短十餘年之內,便吞遼滅宋。然而,即便金軍戰力強悍,但到了蒙古草原,他們照樣不是蒙古騎兵的對手。金熙宗年間,金熙宗就曾派頭號名將金兀朮親率八萬精兵,深入草原去征討經常侵擾邊境的蒙古部落。然而,最後不僅無功而返,還落得個損失慘重的下場。

既然連蒙古部落都搞不掂,那金國有哪來的能力,跨過蒙古草原,深入到中亞去追擊耶律大石呢?

其次,當時金國的戰略重心在於南方的宋朝,而且耶律大石也威脅不了自己;

在滅了遼國後,金國的戰略重心就放在了南方的宋朝身上。雖然,金軍很快就滅亡了北宋,並佔領了中原。但趙構在江南建立南宋,成功守住了宋朝南方的半壁江山,並且還在發動收復中原的北伐行動。因此,對於金國來說,南宋才是自己的心頭大患。

至於西走出逃的耶律大石,不論人力物力,與南宋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而且離自己還很遠。因此,金國統治者自然也就無視他們的存在了。

再說了,不遠千里跑去追擊耶律大石那點人馬,金國能得到什麼呢?而與耶律大石所在的中亞苦寒之地相比,坐擁江南的南宋顯然就富裕多了。因此,在金國看來,攻打南宋可撈到更多的好處......



這些歷史要讀


金國的確是有想法,但是沒有卵用。金國和西遼距離很遠,中間隔著大漠。西遼和大金開打首先就要克服地形的限制,西遼不是沒想過主動攻擊金朝,初建時就曾經發兵數萬攻打金朝,無奈路途上就死傷過半,這眼看是打不成了,就只能如此了。


南柯396


金國在進攻遼國的過程中,耶律大石西遷入中亞。耶律大石離開遼國天祚帝西遷的時候,只帶了200人。但耶律大石最終在中亞一代建立了盛極一時的西遼帝國。而且耶律大石還一度派出七萬大軍往東打回來,準備滅掉金國,重新恢復原來遼國的江山。

既然如此,當初金國為什麼不斬草除根,而要放任耶律大石,讓他建成強大的帝國呢?

(耶律大石劇照)

一、金國忙著剿滅遼國皇帝天祚帝。

金國當時一直很關注的是天祚帝。儘管金國一攻打遼國的都城中京,天祚帝就逃跑。留守中京抵抗金國的是耶律大石,他擁戴耶律淳為皇帝,號召遼國人堅決抵抗金國的進攻。儘管耶律淳去世後,耶律大石又擁戴耶律淳的妻子蕭德妃為太后,讓蕭德妃主政,領導大家繼續抵抗。不過,金國確實並沒有把那時候的耶律大石放在眼裡。

因為不久,金國在進攻中京的時候,耶律大石很快就敗亡了,蕭德妃回到天祚帝那裡,被天祚帝殺死。後來,耶律大石也回到天祚帝那裡的時候,當時天祚帝責備耶律大石,說,本來我是皇帝,你為什麼要另立一皇帝?耶律大石說,你都逃跑了,沒有人帶著大家抵抗金國了,難道我不該另立太祖的子孫起來抵抗嗎?當時天祚帝無言以對,雖然沒有處罰耶律大石,但是忌憚上他了。

後來,天祚帝忽然冒冒失失又想進攻金國,這與耶律大石的“養兵待時”的主張不一致,耶律大石反對天祚帝出兵,天祚帝更加忌憚耶律大石。於是,耶律大石殺掉天祚帝的兩員大將,率領200人西逃。

耶律大石逃走後,金國一直在準備徹底剿滅天祚帝,當然就不會去注意只有200人馬的耶律大石了。因此,耶律大石沒有遭到金國的任何打擊。

(天祚帝劇照)

二、金國滅遼後進攻重心轉移到進攻宋朝。

金國滅掉天祚帝后,儘管耶律大石西逃了,而且在中亞一代打得有聲有色,大有死灰復燃的陣勢。但是,當時金國的進攻重心在宋朝,沒有在乎耶律大石,也實在抽不出兵力對付耶律大石。

之所以金國只重視宋朝,並不重視耶律大石。一是因為宋朝是中原王朝,滅掉宋朝,就可以取代宋朝,成為新的中原王朝。二是宋朝的物產極為豐富,這是位居中亞的耶律大石的西遼完全不可比的。因此,沒有必要放著富庶之地不要,去進攻西遼。三是就算想斬草除根,也分不出兵力來應付。畢竟當時宋朝的反抗異常激烈。尤其岳飛、韓世忠等人,還多次打敗金軍。金國對付宋朝都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怎麼還有精力去對付耶律大石的西遼呢?

三、西遼太遠金國鞭長莫及。

當時西遼雖然屬於遼國的後裔,但是,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遼,離金國實在是太遠了。當時耶律大石曾對百官們說過一句話:“朕與卿等行三萬裡,跋涉沙漠,夙夜艱勤。賴祖宗之福,卿等之力,冒登大位。”

這句話中包含了一個重要信息,西遼離他們所出發的遼國本土有“三萬裡”。這個距離也實在是太遠了,金國就算要想進攻西遼,他也得“勞師遠征”,這對於金國來說,是辦不到的。

耶律大石實際上是想要打回來的。《遼史》記載:“(耶律大石)率七萬騎東征……行萬餘裡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也就是說,耶律大石率軍七萬多人東征,但是才走了一萬多里,牛馬很多都死了,毫無收穫,只得返回去。當時耶律大石喪氣地說:“皇天弗順,數也!”也就是說他已經認命了。

既然耶律大石想打回去都不容易,金國怎麼可能還能打到西遼去呢!

(岳飛劇照)

四、金國和西遼之間隔著西夏等國。

在耶律大石率軍西遷後,他們經過的地方,党項人逐漸強大起來,建立了西夏。除了西夏外,還有其他一些國家。這樣一來,金國不但和西遼隔得很遠,而且也不接壤,中間隔著許多別的國家。金國就算想打西遼,也打不著了。

當然了,也是金國實力不濟。它要是像後來的蒙古一樣,就算中間隔著國家,把這個國家給消滅,依然會打過去。只不過,他們既沒有那樣的實力,也沒有那樣的魄力。


張生全精彩歷史


1124年,耶律大石與天祚帝分道揚鑣,率二百鐵騎起家,到達遼國西北路招討司可敦城(今蒙古國布爾幹省青託羅蓋古城)。

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在葉密立城(今新疆額敏縣)稱帝,建立西遼,號菊兒汗。

金國對西遼不是無動於衷,而是多次派軍隊試圖攻擊耶律大石。

但是兩者相隔萬里,並受制於漠北草原環境的惡化,大部分時間中,金國軍隊還沒找到耶律大石的軍隊,都快餓死凍死了,只得撤軍。

1,遼國西北路招討司。

唐朝末期的846年,漠北草原的回紇汗國被黠戛斯滅亡,黠戛斯人數較少,無法統治整個漠北草原。

隨後整個漠北草原成為各個部落混戰的局面。

遼國建立後,逐漸降服了大部分的漠北草原部落,並建立西北路招討司進行鎮撫。

遼聖宗統和十二年(994年),承天蕭太后的大姐領三萬兵,擴展西北路,隨後在漠北草原修建鎮州(可敦城)、維州、防州三城。

遼國在西北路招討司留下二萬騎兵屯軍,已防備韃靼和蒙古部落的反叛,並規定“凡有徵討,不得抽移”。

耶律大石起家時只有200騎兵,但到達可敦城後,兵力迅速擴充到二萬人。

原來的西北路招討使耶律遙設,早已被遼天祚帝殺死。西北路招討司的屯兵對天祚帝極其不滿,耶律大石收編軍隊時毫不費力。

2,北宋和遼國末年的小冰河期,使漠北草原的環境惡劣。

北宋末年,進入了一個小冰河期,氣候異常寒冷乾燥。

靖康元年的冬天,開封一場大雪就下了三尺深。長江以南的太湖都結冰了。

漠北草原的氣候更加惡劣,各個部落為了爭奪草場和牲畜,戰亂不停。

金國想從大同出發進攻西遼,首先要穿過內蒙草原,再經過戈壁灘大漠,橫穿整個漠北草原,再翻越阿爾泰山,才能與耶律大石交戰,行程萬里。

金國並沒有降服漠北草原的各個部落,這些部落反而對金國人虎視眈眈,在小冰河期的嚴寒下,都處於飢餓狀態。

金國的統治者完顏部落起源於東北平原地帶,雖然冬季寒冷,但沒有冷到漠北草原的地步,也沒有穿越沙漠的經驗。

金國多次試圖尋找耶律大石的主力,進行決戰,但都沒找到,最後都失敗在自然環境和飢餓之手。

3,金國幾次嘗試對西遼進攻,均失敗。

1130年,金太宗派遼國降將耶律餘睹征討耶律大石,但由於漠北草原的各個部落不同意出兵,金國大軍行進至兀納水後,草草收兵。

此時金國的主力還在淮南和陝西,分別進行搜山檢海捉趙構和富平大戰。

1131年,金軍元帥完顏宗翰探聽到耶律大石西征,緊急簽發燕雲漢軍和女真軍一萬人,還是由耶律餘睹率領,北攻可敦城。

金國發動三路農夫運糧隨行,陷落在沙漠之中,死亡率高達80%,結果連耶律大石軍隊的影子還沒看到。

《大金國志》記載:

可敦城自雲中由貓兒莊銀甕口北去,地約三千餘里,盡沙漠無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勝計,車牛十無一二得還。

1134年3月,耶律大石以六院司大王蕭斡裡刺為兵馬都元帥,率領七萬騎兵東征金國。結果也是路上不順,“行程萬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

1135年,金熙宗命粘罕再徵西遼,在大漠地帶,被西遼伏擊。金軍糧草不濟,人馬多死。副將外家得是契丹人,帶領部下起義,迴歸西遼。金國再次無功而返,最後粘罕也病死了。

後來掌權的金兀朮的主要精力主要對付南宋了。

從此金國和西遼,誰也夠不著誰,連仗也懶得打了。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這個問題很簡單,金國對耶律大石的關注度是伴隨著雙方距離的越來越遠而越來越少的。

耶律大石最初是在蒙古高原上的可敦城積攢力量,圖謀復國大業。而可敦城位於今天蒙古國土拉河西岸的巴彥諾爾縣附近,


被契丹征服後就成為了遼朝在西北地區的軍事重鎮。這個時候大約是1124年10月,耶律大石的部隊此時就在金朝側翼。金朝的邊境將領上報給金太宗這樣一封信——
(即西北路招討司的駐地)

近日,遼朝詳穩撻不野前來投奔,據他彙報,耶律大石自稱為王,設置南北面官署,擁有戰馬萬匹和很多牲畜,請陛下決策,是否要趁其未穩,發兵進攻。

金人當時的第一要務是要捉住到處亂竄的耶律延禧,同時也擔心跨過荒漠去實施遠征會顧此失彼,於是決定先不進攻耶律大石,但要緊盯著其動向。而且,金太宗不像金太祖,太宗他這人對宋金加盟中宋軍基本沒出啥力是非常不滿的,而且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可以發現——

當耶律延禧1125年被捉住後,金人馬不停滴地開始進攻宋朝,所以說,金人此時對於耶律大石是覺得進攻他得不償失,他們得為了之後進攻宋朝做準備。

到了宋金大戰時的1126年,駐紮在陝西府州的將領折可求曾經上表給宋欽宗,指明瞭耶律大石在蒙古高原招兵買馬,意圖復國之事,宋人本來因此想和耶律大石結盟,可惜信使在路上被金人捉住了,這件事讓金人更加警惕了。

第一次進攻汴梁失敗後,斡離不曾經提議讓粘罕放棄攻打太原,和自己合兵一處南下攻宋。粘罕拒絕了,並且說道——“耶律大石割據西北,聯絡西夏,我如果現在放棄山西,說不定他就會趁虛而來。”最終在攻克太原,徹底堵住了任何勢力從西救助宋人的可能後,金人才合併進攻汴梁。


在宋金戰爭高潮期間,即南宋抗金,耶律大石趁機襲擾金人的西北邊境,直到1130年,金朝才最終能騰出手來了。第一次西征金朝本來想的策略是派出一小支部隊招募草原民族,借力打力,可惜沒能成功。而至此時,耶律大石也終於意識到可敦城終究不是安身之處,發動了蕩氣迴腸的西征。

高昌回鶻的國王畢勒哥知道金朝正在追捕耶律大石後,便將耶律大石留在高昌城中的將領如撒八,突迭捉住送給了金人,金人同時決定趁耶律大石不在可敦城的機會,再次進攻。

由於長途跋涉後,加上經過的都是廖無人煙的荒漠,所以金軍到達可敦城周邊時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被守將耶律佛頂殺的大敗。

到了西遼正式建立後,耶律大石曾經派遣蕭斡裡刺東征復國,但一路上都沒遇到金軍的影子,反而補給損失大半,最終撤了回來。

耶律大石死後,那些在中亞享有榮華富貴的契丹貴族子弟誰還記得東征復國的偉大使命,況且金朝的統治力量也沒有越過蒙古高原直接和西遼接壤,於是,兩個仇敵的印象和聯繫就越來越淡了。


普魯士之魂


西遼是遼國的延續王朝,主要統治範圍在西域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新疆與中亞部分地區。公元1125年,稱霸漠北二百餘年的遼國(契丹族)被新興的金國(女真族)所滅後,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卻率領一支契丹人橫跨蒙古高原,進入新疆境內建立了強盛一時的西遼帝國。

由於耶律大石的西征,將契丹文化傳到中亞河中地區,使得許多國家將古代中國稱為“契丹”。

時至今日,俄語和烏克蘭語中關於中國的發音還是“契丹”,這就是當年的耶律大石西征所帶來的影響。

西遼王朝的歷史,主要記載在《遼史》之中。也就是說,後世史學家將遼朝與西遼視為一體;或者說,把西遼視作是遼朝的延續,就像北宋與南宋的關係一樣。不過,耶律大石與金國是世仇,因為契丹族的遼國就是被女真金國所滅的。在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後,難道金國方面會無動於衷嗎?

當然不是了。金國在攻滅遼國後,對於西遷的契丹貴族耶律大石一直不放心,曾多次想要消滅這支遼國的殘餘勢力,但由於蒙古高原的阻擋一直沒有成功。此外,金國的戰略重心主要是攻宋。在1127年消滅北宋以後,金國的精銳主力一直在與南宋王朝作戰。畢竟南宋富裕的江南地區比起西遼所控制的西北地區,更具有經濟價值。

根據史書記載,耶律大石在西域站穩腳跟(建立西遼)以後,也曾多次聯絡汪古部和西夏一起夾擊金國,但沒有成功。

公元1131年,金國方面派大將粘罕(完顏宗翰)和契丹降將耶律餘睹一同西征,目標直指耶律大石。但由於路途遙遠,金軍在穿越戈壁沙漠時,損失慘重,十不存一,到達西域的金國殘部也被耶律大石的軍隊消滅。


為了報復金國人,耶律大石也於1134年派大將蕭斡裡剌率領七萬西遼大軍東征。不過由於道路險阻,西遼軍隊的牛、馬大多在路上死去,所以西遼軍隊也被迫撤回。此後,金與西遼不再大規模派兵攻伐,只是相互敵視,各為其主。金國主要與南宋王朝作戰,而西遼則與西域諸國作戰。

至此,耶律大石徹底放棄了恢復東方故土的想法,轉而將戰略中心變成西征。在耶律大石生命的最後幾年裡,西遼王朝消滅了東、西喀喇汗國,進入中亞擊敗了塞爾柱突厥帝國的聯軍,變成了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在耶律大石死後,後繼者以遼國的舊制,給他上廟號為“德宗”(西遼德宗)。


歷史的荒野


當時的力量來看跨越整個蒙古高原、西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西遼地處偏遠,勞師遠征相當耗費國力。雙方也有幾次攻伐最後各種原因不了了之,金國並不是無動於衷而是力不能及,它的主要敵人是南宋及後來崛起的蒙古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