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看待民族英雄耶律大石?

一生三三生萬物67893


▲契丹貴族蠟像

耶律大石,乃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八世孫,出身高貴的他自幼通曉漢文與契丹語,並擅長騎射。天慶五年(公元1115年)耶律大石中進士,遼帝賜其為翰林應奉,不久又擢升為承旨,因為契丹語中翰林讀作“林牙”,故世人多稱其為大石林牙,中亞各國史書中,也以“大石林牙”記載這位西遼開國之君。

▲天祚帝劇照

耶律大石歷任泰、祥二州刺史和遼興軍節度使。在女真大軍攻克中京後,天祚帝西逃至雲中,命耶律大石等留守南京。面對宋金聯軍夾攻,耶律大石等人為了安定軍心、抵抗到底,遂擁立天祚帝堂叔耶律淳為帝,後人稱之為“天錫皇帝”或“北遼宣宗”。耶律淳登基後,命耶律大石為南京守將,負責拱衛南京一切事宜。耶律大石在對時局進行分析後,決定向金國稱臣,並同北宋締約交好。

▲北宋官員劇照

然而北宋君臣一致認為這是奪回燕雲十六州故地的大好機會,堅決不同意和談。反而出兵二十萬攻打南京。早已做好準備的耶律大石率軍迎戰,大敗宋軍於白溝河,耶律淳病死後,宋軍趁機奇襲南京城,遼軍於巷戰中再次獲勝。兵心復振後,耶律大石受到了所有遼人的欽佩稱讚,其用兵遵守"養兵待時"古訓,雖屢遭失敗,但都能把握時機反擊敵人,以一城哀兵破數十萬宋軍的耶律大石。

▲西遼地圖

大敗宋軍後,耶律大石決定東征金國以恢復大遼,結果卻遭到慘敗,僅有二百親信精兵隨他突圍,之後耶律大石便率領族人西遷中亞。宋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帝國,並派大將蕭斡裡剌率七萬大軍討伐女真,後因牛馬病亡被迫撤軍。眼見覆國無望後,耶律大石徹底戰略重心轉向中亞伊斯蘭世界,於三年後親自率軍進攻西黑汗國,在忽氈大敗敵軍。另一方面,伊斯蘭世界在塞爾柱突厥帝國的指揮下組成聯軍,向耶律大石的西遼發動聖戰。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伊斯蘭十萬聯軍與西遼軍在撒馬兒罕一帶進行決戰,此戰之中,耶律大石親率遼軍於卡特萬擊敗十萬穆斯林聯軍,乘勝追擊下下,耶律大石一直率軍攻至起兒漫。此戰過後,伊斯蘭勢力退出中亞,西遼成為這一地區的霸主,兩年後,耶律大石因病逝世。

▲塞爾柱突厥士兵形象

耶律大石在位期間,總結遼國興衰教訓後,吸收當地民族的統治經驗,因地制宜,制定了符合西遼國情的政治制度與兵制。西遼建立後,極大地推動了中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並促進了這一地區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西遼滅國後,蒙古重臣耶律楚材稱讚耶律大石"頗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由此看來,耶律大石對遼國與契丹族的貢獻比起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也不遑多讓。

《西遼史》


趣觀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耶律大石和民族英雄有什麼關係?

所謂民族英雄,是做過對中國或者中華民族有巨大貢獻的人。

耶律大石有個雞毛貢獻?

耶律大石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西遼帝國,但對中國和中華民族沒有什麼貢獻。






但耶律大石建立西遼,不過是因為遼國已經被金國擊破,亡國就在眼前。

耶律大石自己都被金國俘虜過,被用繩子牽著做嚮導。他無可奈何下,只能率部遠遠躲避到遼國西北境內,利用邊防遼軍自立。

這裡的遼軍必須防備西北,是不能隨便調動的,沒有參加和金國的作戰。

當時西北的遼軍還有精兵1萬多人,雖不可能和金國對抗,但在西域稱霸還是沒有難度的。因為當時新疆一代,並沒有強大的割據力量。即便實力較強的高昌回鶻也沒有大的威脅。

況且,遼國全盛時期威震西域,當地各部落本來就將遼國當做宗主國。

1132年,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帝國。同年,耶律大石出兵新疆全境。

此時的新疆四分五裂,實力較強的喀喇汗國曾經擊敗耶律大石。他們的大汗突然病死,繼承人伊卜拉欣二世懦弱無能到了極點,國家發生內亂,各部落互相殘殺。軟弱的伊卜拉欣二世見狀,竟然主動將權力交給耶律大石,自行下臺。

由此,耶律大石不費吹灰之力控制新疆南疆,基本控制新疆全境。

因新疆地廣人稀,和金國又靠的太近,耶律大石出於戰略考慮繼續遠征中亞。

擊潰同樣發生內亂的西喀喇汗國,又擊潰了救援的塞爾柱突厥帝國10萬大軍,基本控制了中亞地區。

塞爾柱帝國雄踞中東、中亞和今天的土耳其,此時已經是王朝末年,外強中乾。

他的軍隊多是各部落聯合,各懷怪胎,並不一條心。

而且,當時十字軍正在東征,塞爾柱帝國正在西線招架,也無力分兵支援。

相反,耶律大石的西遼大軍雖然又有很多部落,但主幹都是遼軍精銳正規軍,戰鬥力很強。

雙方局長中,塞爾柱帝國近10萬大軍,被耶律大石在卡特萬草原徹底擊潰,死亡數萬人。

塞爾柱帝國的幾個指揮官都被俘虜,連主帥桑賈爾的妻子也被活捉。

塞爾柱帝國徹底失去對中亞的控制權!

需要說明的是,這次打仗還有宗教戰爭的意思。

戰爭之前,雙方曾經談判,塞爾柱帝國蘇丹要求西遼可以保持一定獨立歸屬他麾下,但必須全部信仰伊斯蘭教。而耶律大石是佛教徒,雖不禁止部下信仰伊斯蘭教,卻要求西遼契丹上層堅持信仰。

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在位20年。

而他創建的西遼帝國,控制了中國的新疆、中亞,還有波斯部分地區,地盤很大。

但是,西遼帝國並沒有多少契丹人,而都是各民族的大雜燴。他們分成很多國家和無數部落分別獨立,僅僅附屬國就有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高昌回鶻和花剌子模。

西遼在附屬國不駐紮軍隊,實際上等於允許他們自立。

因此,西遼的附屬國和部落不斷互相攻打,導致西遼內亂不斷,逐步衰敗消亡。

1218年,西遼帝國被蒙古大軍消滅,西遼滅亡。

西遼帝國雖然也算輝煌,但對中國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也沒有什麼貢獻。

雖然西遼保有當時遼國在中原的一些制度和文化,並不能說是漢化。因為西遼的文化和儒家文化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耶律大石自身的漢化文化水平不能代表他的國家。

契丹人之所以接受部分漢文化,只是因為他們自身太落後,文化太低,被迫接受而已。

比如西遼繼續實行遼國的南北兩院制度,只是漢文化和漢制度中沒有的。

而且,見於史料記載的主要是契丹武將職位,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北面官。與南面官和漢人官僚直接有關的記載和文物則並不多見。

也就是說,西遼其實沒有實行什麼漢文化和漢制度。

甚至,西遼契丹人的生活方式也和漢人不同。

以回教作家伊本•阿西爾在記錄了西遼契丹人遊牧生活的情況時說: 契丹人按照自己統治中亞之前的習慣,生活在帳篷裡。西遼契丹人依舊穿著本民族的服裝。在髮式上依舊是頭頂中間剃光, 四周留髮, 頭部後面頭髮編成兩根辮子。

雖西遼的統治對對西域多少一個漢化過程,但都是很膚淺,影響不大。

當時大體中亞還是伊斯蘭教範圍,這是西遼無法扭轉的。

西遼頂多是打斷了伊斯蘭教國家對中央的直接控制,卻不能動搖這裡的宗教和文化基礎。

西遼之所以滅亡,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國王屈出率強迫穆斯林改信佛教,導致穆斯林大面積叛亂。

而西遼的影響力弱,其中重要原因是契丹人太少(約四五十萬),而穆斯林太多,最終反而是契丹人被當地民族融合,消失不見了,等於歷史上的匆匆過客而已。

另外,西遼帝國並非中國的正統王朝,頂多屬於地方割據王朝。他的出現,對於中國統治西域並沒有什麼作用,也沒有起到什麼文化的影響。


薩沙


提問題的,是出來找抽的。

這種混混,跟他扯什麼,讓他自己滾犢子回家玩去

頭條後臺,真的需要把把關了。

否則

亂幾把套。

注:

*眾所周知,“民族英雄”這個稱呼是不能隨便叫的,尤其是媒體和教科書,是不是民族英雄,是什麼性質的(比如是否偉大),當以官方權威表述為準。

*目前為止,我沒有在任何權威媒體上看到這個大石先生是民族英雄的說法。



觀滄海GCH


耶律大石不算是民族英雄,但是他卻是在世界歷史上留名的優秀統治者。作為遼朝的延續,他帶著200人開始了自己走向帝王的征程,最後通過自己各種手段和武力的征伐,建立了一個橫跨在西域、中西亞的龐大帝國,叫哈喇契丹國,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西遼。

一、耶律大石是如何發跡的

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1115年中了進士,是《遼史》中記載的唯一一個契丹進士,當了一個叫翰林應奉的官,過了沒多久就升為承旨,後面還當過一方封疆大吏,統領一方兵馬,擔任遼興軍節度使,可以說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的東方大地上有宋、西夏、金、遼、蒙古等勢力,都在相互角力,試圖一統中原。但是此時的遼朝已經體力難支,在金和宋的南北夾擊下即將玩完。天祚帝丟下城池和臣民一個人跑了,但是耶律大石不放棄,繼續堅守南京,為了給留守的臣民加油鼓勁,耶律大石擁立了一個新皇帝天錫帝。

本來想和簽訂了《檀淵之盟》的宋朝結好,但是北宋怎麼能放棄一個奪回燕雲十六州的機會呢!在金和宋的蹂躪下,耶律大石迴天無力,戰敗被俘,還被迫當了金軍隊的嚮導。

歷史對耶律大石的第一個意外出現了,他從金朝軍隊了逃出來了,千辛萬苦之後又投奔了舊主天祚帝,但是天祚帝接受不了耶律大石擁立新帝的行為,也不採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戰略思想,使耶律大石徹底失望了。就在天祚帝又要出兵攻打金的時候,耶律大石也許是顧念天下蒼生,也許是有其他的想法,耶律大石殺掉了帶兵的大將,領了200多人向西而逃,徹底斷了自己回來的路。

一路上耶律大石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可以說是連蒙帶拐,經過白達達部落、可敦城等地時不斷壯大著自己的力量。再往西走就是高昌回鶻,手上的兵力也不夠回東方的,在可敦城考慮再三後,耶律大石給高昌回鶻王寫了信,他要往西發展,繼續壯大自己的力量,將來有朝一日迴歸故土。

當時的新疆大地上是在東喀喇汗王朝的統治之下,當時王朝後期也內亂頻發,國家衰退。正是東喀喇汗王朝裡的兩個部落反叛,軟弱的東喀喇汗王朝大汗請求正想發展疆域的耶律大石幫忙平叛。結果卻被耶律大石反客為主,霸佔了部分領土,還讓東喀喇汗王朝做了自己的附庸國。

又經過一番征戰,耶律大石的西遼帝國越來越強大,他想要回到東方,發動了一次東征,許多因素沒有考慮到位,還未開戰就因為其他原因損失了不少兵力,最後只得無功而返。之後耶律大石在一聲長嘆中放棄了回到東方故土的夢,一心一意向西發展疆土。

一場與塞爾柱帝國的卡特萬之戰,西遼成為了中西亞的大帝國。在耶律大石死後,又經過了歷經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後,到耶律直魯古時代由於窮兵黷武,國力逐漸衰退,最終被屈出律篡國。屈出律也不是什麼好鳥,堪稱一代暴君,最後被南下的蒙古大軍所滅。

這由東方流亡而來的契丹人建立的影響了中西亞歷史的帝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二、對耶律大石的評價

政治上沿用了遼朝的“一國兩制”方針,對附庸國也不會過多幹涉,給予了極大的自立權,只是在附屬國進行巡視或者按年收取年貢等方式,這就決定了其附庸的極不穩定性。

軍事上的體制大部分繼承了喀喇汗王朝。只有少數部分進行了改良,皇帝把軍隊的控制權牢牢把握在手裡,也能更加有效的發動戰爭,縮短了指揮體系。

經濟方面是農業畜牧業及手工業、商業貿易等為主,佔據著東西方的貿易通道,對經濟的發展是極大的幫助。

文化方面雖然沒有兩漢時期中原王朝對西域的影響那麼大,但是隨著西遼的漢人,漢文化也在中西亞有一定的影響。在西遼的統治範圍內,有佛教、伊斯蘭教、景教、薩滿教、摩尼教和猶太教等宗教,只要體現對宗教的包容,整個國家才能發展。也是就那個篡位的屈出律卻逼迫穆斯林改信佛教(其實他們改信佛教也是對的,在宗教戰爭之前西域就是佛國),才導致了民怨極大,最後被蒙古大軍輕而易舉攻破。


不能說他是一個民族英雄,而只是一個在中西亞歷史上留下印記的偉大統治者吧!


歷史中簡堂西域鷹眼


請問這些酋長都是哪兒來的民族英雄?

小庸子筆下的康麻子酋長,忽必烈酋長,多爾袞酋長,耶律大石酋長,請問有一個好人嗎?哪個不是萬人屠?英雄是保護人民,捍衛正義的,不是殺人放火,搞民族壓迫的,如果他是民族英雄,東條英機,希特勒也是民族英雄了。如戴高樂將軍所言,愛你的人民才是民族主義,迫害他國人民是民粹主義。

小庸子才華是一方面,但是他的價值觀實在難以苟同。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他的主要作品全是藉著漢族主人公口裡稱讚胡人的情節,除了這群漢族主人公,就是胡人表現非凡。好像言外之意就是漢族不如胡人的意思。然而很遺憾的是,小庸子表演太拙劣,五千年來漢化和漢族都是中國社會的主流,漢族是中國社會文明的指導者。像是蒙元,滿清,金朝,遼朝,西夏,五胡全是公認野蠻愚昧的糟粕文化。

至於小庸子本身,他家在明末清初就是靠著告密起家的,自然吹捧這些胡人酋長,但是雍正酋長殺了他旁系祖先,查家自此衰落。所以小庸子非常憎恨雍正酋長,還寫書劍恩仇錄黑他。他家最後是漢八旗,所以他精神上是胡人也沒啥不正常的。

他祖上,和閆崇年,瓊瑤一路貨色。


放學後的teatime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耶律大石民族英雄?守仁君今早起床本來很困,現在完全清醒了。敢問提這個問題的人是不是天祚帝時期穿越過來的,就不說民族,耶律大石乾的事和民族英雄也一點不搭邊啊。契丹人裡算得上民族英雄的也就耶律楚材曲線救國,其他人無感。



遼國漢化本就不徹底,耶律大石帶人進入西遼無非就是想延續遼帝國,大石自己都不是漢化的契丹人,雖然他的漢文化水平很高,但是僅僅是精通而已,他骨子裡還是個契丹人。


他所建立的西遼帝國雖然把漢語定為官方語言,但是漢語僅僅在西遼高層和跟著大石過來的漢人之間流通,臣屬於西遼的大部分國民都用自己的語言。從信仰上來說,大石不控制宗教,他只在西遼高層裡宣傳佛教,至於大部分國民都是穆斯林,跟著大石來中亞的契丹人和漢人總共不過三十萬之數,二十年不到基本上就被穆斯林化了。

西遼建國總共不過八十多年,但是僅僅二三十年後基本上就被穆斯林化了,和中原文化基本沒什麼關係了,和以前的遼國關係也不大,大石算不上民族英雄。


守仁讀仁



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是在今中國境外的中亞的吉爾吉斯坦伊塞克湖附近吹河建立的格局政權,國都是虎思斡耳朵今托克馬克。所以他按理說不應算中國一個王朝,因為統治中心在中亞地區,而耶律大石的西遼早已和中原的金宋已處在隔閡期,沒多大的聯繫,畢竟在他們中間還隔著西夏和回鶻,西遼只委屈統治著今喀什地區和托克馬克地區,而河中和新疆仍處在附屬地區。


我想耶律大石應當是舊王朝的復辟者,他為殘遼找到了生存餘地,避開了金國的鋒芒,應當算是拯救契丹人於危難中的救星。金國女真人本來臣服於大遼,後來興起,佔領了遼朝的五京,耶律大石那時是契丹的舉人,參加過正統的漢學殿試,可見他有一定的漢文化造詣,從而接受過一定的儒學。至於他後來在中亞建立西遼,對於本人而言,他也不想,都是形勢所逼,面對女真人海浪式攻擊,上京臨潢府失手,中京大定府也失手了,現在他守衛的南京析津府就是今天的北京首當其衝,金國聯合南方的北宋一起進攻燕京,耶律大石作為遼太祖後裔,肩負起了復興大遼計劃,看到天祚帝逃亡心灰意冷,於是另立皇帝意圖堅守。可是時間不長,燕京淪陷,他也隨天祚帝耶律延禧西逃夾山,準備復國大業。



面對大遼核心地帶失手,耶律大石不得不勸說皇帝西逃大食重振朝綱,另起爐灶。這時天祚帝哪能聽得進去,還抱著和敵人一絕生死,最後淪為大遼的亡國君。耶律大石擔負起了救遼重任獨自帶領人馬由漠北可敦城向西域轉移,當走到新疆也迷離時被漠北諸部擁立為古兒汗,首領耶律大石已經成為事實上的遼朝繼任者,他又以漢名自稱天佑皇帝,最後越卷越大,席捲回鶻,哈拉黑汗,葛邏祿,花剌子模甚至連盛極一時的波斯大國塞爾柱也被捲了進去。



按功勞,其一耶律大石改變了金宋夏以西的政治格局,西面基本都成了耶律大石的天下,後來建立了西遼,所謂的後遼。其二他有點和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一些相似,也是從東方第一次向西域捲來的旋風。其三耶律大石的到來也把漢文化第一次傳到了西域,他建立政權後仍沿用遼體制,以漢語為官方語言 ,用儒家思想統治中亞,所以他應算中國歷史一部分,這也是基本的劃分,畢竟他佔有中國西部一隅,在修遼史中也有後遼史,就是西遼,耶律大石及其後繼者都是遼朝的延續。其四同樣耶律大石也使遼朝血脈得到延續,一直到蒙古成吉思汗崛起,金,宋,西夏,西遼仍並存。


龍文說史


真的無法把耶律大石和民族英雄扯上關係,耶律大石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建立了西遼政權,為已經滅亡的遼朝續了幾十年的命,除此之外,都很難把他和民族英雄扯上什麼關係。




遼朝是契丹人耶律阿保機在中國北方建立的政權,存在於五代和北宋時期。最初國名叫“契丹”,遼太宗時期才改國名為“大遼”。耶律大石出生的年代,遼朝受到崛起的女真人的不斷攻伐,國力大大削弱。1129年,統治中國北方長達209年的遼朝為金朝所滅。遼朝滅亡的前一年(1124年)宗室耶律大石率領殘部餘族逃往今蒙古國境內的可敦城,並在那裡稱王。稱王期間金兵窮追不捨,耶律大石覺得蒙古高原不能守,果斷率領部眾西征。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縣東南)稱帝,歷史上稱西遼,耶律大石治國有方,西遼逐漸做大做強,成為中亞一大強國。




耶律大石是根正苗紅的遼朝貴族,為耶律阿保機八世孫。據《遼史》第30卷“本紀第三十”記載:“耶律大石者,世號為西遼。大石字重德,太祖八代孫也。通遼、漢字,善騎射,登天慶五年進士第,擢翰林應奉,尋升承旨。遼以翰林為林牙,故稱大石林牙。歷泰、祥二州刺史,遼興軍節度使。”耶律大石文武雙全能力出眾,他還是唯一獲得契丹進士的皇族。在漫長的西征之路中,耶律大石率領部下浴血奮戰創下不朽基業,成功的為遼朝在中亞續命了近百年,也使契丹族威震中亞,他是契丹族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西遼開國之君。




與遼朝紮根於中國北方不同,西遼的統治區域畢竟不同於遼五京地區,這裡遠離漢地,民族、宗教成分複雜,且小國林立。為了鞏固統治,不至於激發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階級矛盾,耶律大石沒有采取高壓的統治措施,而是懷柔為主,軍事震懾為輔。但也沒有隨意放權,依然實行中央集權,這種措施既有效地處理了矛盾,又使得政權得以穩固。可以看出,正是西遼政權的建立,才使得這一地區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可以說耶律大石統治下的西遼是政和民庶,相對太平,其促進西域和中亞地區的發展是貢獻巨大的。




西遼的存在有力的震懾了滅國世仇金朝,耶律大石在位期間,西遼已具實力與金朝抗衡。據《三朝北盟會編》:“結集兵馬已及數十萬, 待時興舉。”《金史》: “大石已得北部二營,恐後難制,且近群牧, 宜列屯戍 。”公元1128年耶律大石還組織了一次對金朝的東征,雖然東征最後失敗了,但金朝已不能輕視西遼,此後多次招降西遼皆不得。耶律大石屬於契丹族的英雄,但實際上與民族英雄的概念相去甚遠,他雖建立了強盛一時的西遼王朝,但始終遊離於中華之外,是一個獨立的政權。


大國布衣


01

公元1122年,金軍西進南下,準備給遼國最後一擊。

此前,面對所向披靡的金軍,遼軍被打得滿地找牙,疆域急劇縮水,五京只剩下了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南)。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當時的遼國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拋下了危如累卵的國家和一眾契丹重臣,向西逃入雲中。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北宋趁自己的老鄰居落難之際,背棄了帶來百餘年和平的“澶淵之盟”,跑去和金國簽了個“海上之盟”,夾擊遼國,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

這就是當時的遼國所面臨的情況:南北夾擊,兵臨城下,皇帝西逃,命懸一線。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已經放棄。

留守在南京的契丹大臣們,決定拼死一搏。

這其中,就包括本文的主人公——耶律大石。

02

耶律大石,字重德,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八世孫,通曉契丹文、漢文,擅長騎射。天慶五年(1115年)中進士,入翰林院。契丹人管翰林叫林牙,所以耶律大石也被稱為大石林牙。

這個稱呼幾乎與其本名一樣為人熟知,因為他是見於《遼史》記載的唯一一位契丹族進士。

雖然跟天祚帝的血緣遠了點,但作為皇親國戚,忠誠毋庸置疑,再加上能力出眾,文武雙全,大石深得天祚帝的賞識。

於是,他作為契丹族的優秀青年代表,歷任泰州刺史、祥州刺史、遼興軍節度使。

如果沒有意外,大石也許就會緩步高升,終成一代名臣,寫入《遼史》列傳之中。

但歷史最不缺的就是意外。

女真族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攪動華夏大地,給了大石一個血與劍鑄造的舞臺。

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最終,耶律大石的故事被寫入了《遼史》本紀之中。

03

先從女真起兵說起。

公元1114年,完顏阿骨打正式起兵反遼。

剛開始,天祚帝完全沒有把女真人放在眼裡。但不久之後,阿骨打擊敗了天祚帝派去平叛的所有部隊,並於次年建立金朝。終於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天祚帝決定親率大軍討伐金國。

不過,天祚帝的發揮向來都是非常穩定的。

他大敗而歸,遼國五京之一的上京臨潢府(今赤峰市林東鎮)淪陷。

此時天祚帝定睛一看,遼國大地已是叛亂頻發,烽煙四起。雖然大部分最後都被鎮壓了下去,但已危及遼國的統治根基。到本文開頭的1122年為止,金人已經攻克了遼國五京中的四京,準備進攻僅剩的南京析津府。

而曾經的友好鄰邦北宋也不知道腦子進了什麼水,竟然完全不考慮唇亡齒寒的道理,決定與金人夾攻遼國。金人打遼人都不在話下,那打北宋呢?

天祚帝受不了了,堂堂遼國皇帝,怎麼能死在這呢?於是他率領衛兵五千逃入雲中(今大同)。

皇帝雖然跑了,可國家還在啊。於是留守南京的重臣們,擁立了耶律淳為皇帝,繼續抵抗,史稱北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主角耶律大石臨危受命,於白溝河大敗二十萬北伐的宋軍,解除了一路威脅,算是露了個臉。

然而不久後,新皇帝耶律淳病死,其妻蕭德妃攝政。本就搖搖欲墜的北遼,看起來更是希望渺茫。

而奇蹟,也確實沒有發生。

雖然再次大敗奇襲的宋軍,但南京最終還是被金軍攻破,北遼滅亡。

不過,耶律大石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天祚帝

04

逃離金軍之後,耶律大石來到天祚帝處,希望跟隨天祚帝繼續抵抗。

天祚帝彷彿完全忘了自己曾經拋棄國家和人民遠遁,理直氣壯地質問大石:

老子還沒死,你們怎麼敢立耶律淳?

大石更有底氣:

大敵當前,陛下你不能抵抗,拋下百姓自己逃走,我們就算立了十個耶律淳,不也是太祖的子孫嗎?總好過向他人求饒吧?

天祚帝自知理虧,赦免了大石。

而就在這時,附近的一些部落歸順了天祚帝,讓這位“中二少年”突然感受到了流淌在體內的太祖之血。於是他決定主動出擊,去跟金人掐架。大石拼命勸阻,卻毫無效果。

大石想通了,跟著這種小肚雞腸,智術淺短的人混,不是被他殺了就是被他給害死。更重要的是,復國怎麼可能會有希望呢?

審時度勢之後,大石率領二百騎兵連夜向北逃跑。他不想給天祚帝陪葬,他要為遼國保存實力。

而不聽勸阻的天祚帝結局又如何呢?

戰敗被俘,死於金營。

就這樣吧,使生靈塗炭,他難辭其咎,這是他應得的。

05

耶律大石不用想也知道天祚帝的結局如何。而他應該做的,不是一味逃跑,更不是自殺,而是保存血脈,光復遼國。

大石向西北翻過青山,渡過黑水,達到白達達部落,受到了禮遇以及資助。他發現,在遠離金國的地方,遼國依然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他繼續向西北進發,穿過了漫天黃沙,人跡罕至的沙漠,最終帶領著二百多人,找到了那個只聽過,沒見過的遼國西北路招討司所在地,可敦城。

由於遠離中原,又有大漠的阻隔,這裡駐守的遼軍並沒有受到金軍的進攻。可在遼國滅亡之後,他們就成了無主之軍,不知為誰而戰鬥。耶律大石的到來就像擎起了一面旗幟,給了他們方向。

是的,國家拋棄了我們,但是大石林牙來了。

於是,一路走來,經歷了九死一生的耶律大石,終於看到了希望。

他又聚攏了當地七州十八部的力量,以恢復遼國為號召,很快擁有了精兵萬餘人。他自立為王,按照遼朝的制度,設立官署。一支以復興遼國為使命的力量,在西北誕生了。

雖然站穩了腳跟,但一個重要的問題也擺在了大石的眼前:

可敦城並不適合長久的發展,可是要離開的話,該向東還是向西?

向東是故土,也是強敵。

耶律大石看著眼前剛剛積攢起來的力量,知道自己還遠不是金朝的對手。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對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決定——繼續向西。

但他心裡很清楚,向西,是為了將來能夠向東。

出發,神秘而充滿機會的西域!

耶律大石西征路線圖

06

大石首先取道高昌回鶻。他寫信給高昌回鶻的國王,極力表示自己的友好。此舉贏得了高昌國的信任,國王盛情款待了大石。

經過高昌之後,耶律大石率眾成功抵達了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並以那裡為中心,開始經營。這個融合了契丹族和漢族文化的外來勢力,迅速受到了當地各部族的擁戴。

中文 阿拉伯文歷史中對西遼的記載

公元1132年,在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之後,耶律大石在葉密立稱帝。

採用突厥汗號,菊兒汗(眾汗之汗),以及漢族尊號天祐皇帝,改元延慶。西遼政權由此建立。

這個政權是遼國的延續,又被稱為哈剌契丹。

同年,耶律大石出兵高昌回鶻,兵不血刃,高昌回鶻便正式歸順了西遼。

兩年後,東喀喇汗國歸順,成為西遼的附庸。大石在其境內的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建都。而原先東喀喇汗國控制不住的康里人和葛邏祿人也都向西遼臣服,西遼國力大增。

而實力的大增,伴隨的是翻湧的思鄉之情。

於是大石派元帥蕭斡裡剌率軍東征金國。臨行還特地叮囑,要信賞必罰,與士卒同甘苦。

但事與願違,大漠彷彿是一道無盡的屏障,將西遼的軍隊死死地隔絕在了西邊。蕭斡裡剌率軍在漫天黃沙中前進了萬餘里,卻毫無所獲,反而是“牛馬多死”,只好班師回朝。

耶律大石哀嘆,皇天弗順,這是命啊!

他終於明白,自己已經離家太遠,回不去了。

07

西遼的影響力不斷向西,漸漸威脅到了當時西亞的霸主,塞爾柱突厥帝國。

於是,兩強相爭之勢逐漸形成,一場改變中亞格局的戰爭即將到來。

先動手的是塞爾柱王朝的蘇丹,桑賈爾。

不可一世的蘇丹動員伊斯蘭諸國,集結了十萬騎兵,對葛邏祿人發動了進攻。

葛邏祿人當然不是對手,於是向大石求援。

土庫曼斯坦5馬納特貨幣上的桑賈爾素丹像

大石寫信給桑賈爾,為葛邏祿說情。這位在伊斯蘭世界聲名赫赫的蘇丹毫不在意,甚至有些想笑。他在給大石的回信中,大肆吹噓自己的軍隊,還奉勸大石皈依伊斯蘭教,完全不把新興的西遼放在眼裡。

談不攏,那就打吧!

公元1141年,桑賈爾率聯軍十萬,在撒馬爾罕以北的卡特萬草原與大石展開決戰。雖然聯軍的人數遠超西遼,但這種場面大石早已不是第一次見了。

他指揮若定,將隊伍分成左中右三路進攻敵軍,迫使桑賈爾首尾不能相顧,最終大敗塞爾柱聯軍,贏得了這場震驚世界的卡特萬會戰。

這也是繼唐代的怛羅斯戰役之後,東亞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第二次對抗。這一戰過後,塞爾柱突厥退出了河中地區,並從此一蹶不振。西遼也以此確立了自己在中亞的霸主地位。

這個來自東亞的孤兒,終於在遙遠的異域他鄉,堅強地活了下來,閃耀世界。

08

西遼統治時期,漢文化在中亞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這是漢文化最後一次在西域傳播,蒙古滅西遼後漸漸穆斯林化,一直到近代。

其疆域東起圖拉河,西盡鹹海,稱霸中亞近百年。

卡特萬一戰,更是確立了西遼在中亞穆斯林世界的統治,威名遠播歐洲,要知道桑賈爾軍隊可是輕鬆蹂躪“十字軍”的。

以上任何一條,都值得被後人稱頌。

而大石,全都做到了。

公元1143年,耶律大石帶著對故土的無限思念離開了人世。

廟號德宗。

他的名字已經成為了西遼政權的符號,即使在他去世幾十年之後,西域、南宋、金國依舊用大石來代稱西遼。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偉大的人。

他既是文化的使者,又建立了赫赫武功。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他的信念。

教科書對西遼的介紹

從南京城下的挺身而出,到離開天祚帝時的審時度勢,從穿越千里黃沙的不畏艱險,到經營西域的運籌帷幄,大石不忘的,是心心念唸的故土。

耶律大石的一生,體現了一種自始至終不變的精神。

這種精神,最終鐫刻成了他的墓誌銘:

我這一生,不曾放棄。

我有生之年確實發起過東征,可惜離故土太遠,補給跟不上,最終遺憾…


漢周讀書


這個星球上沒有通用的“民族英雄”,比如鐵木真是蒙古的民族英雄,但對於被他征服奴役的其他民族來說是什麼? 耶律大石是契丹的民族英雄,但不是華夏的。要記念也應由契丹人來記念。其實更應該記住的耶律楚材,他救了華北無數人的性命。漢家欠他一個人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