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很多人质疑夏朝存在?

Vihi


有关“夏朝是否存在”的争论,由来已久。“新文化运动”以后,更是分成了“疑古派”和“信古派”两个学派。“疑古派”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人,他们认为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古史”,因此有必要怀疑《史记》中关于夏商周以及五帝时代的历史记载。

这种疑古精神具有反封建传统的意义,然而这种精神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就出现“尧舜禹抹杀论”,甚至“大禹是条虫”等怪论了。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说的:“疑古思潮,对于古史,对于古代文化,在某些方面否定过度,以致造成了古代历史文化的空白。”与“疑古派”相对立的则是“信古派”(或称“泥古派”),是以刘掞藜、胡堇人、柳诒徽等人为代表的学派,他们对传统文化及中国古史持笃信态度,对“古史辨”学说激烈反驳,相对“疑古”而成“信古”。此外还有以王国维、郭沫若等为代表的“考古派”。总之学派林立,众说纷纭,有关夏朝的存在与否也一直未有定论。

许多人持“夏王朝否定说”的原因在于,迄今为止,并没有确切的史料或者考古依据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历史中有关夏朝的记载散见于《史记》、《诗经》、《左传》等典籍以及先秦诸子的著述中,但由于年代久远,且内容疏略,可以考证的部分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然而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和二里岗遗址的发掘,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也即: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期商文化→殷墟晚商文化。

由此可以看出,在殷墟晚商文化之前,确实确实存在一个文化阶层,只是这个阶层是属于商王朝文化还是夏朝文化,或者是属于夏朝以外的王朝文化,目前还没有定论。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者许宏先生在其演讲《“夏王朝考古”:学术史·新动向·新思考》中说到:“我们现在要直面的问题,不是夏王朝的实际存在与否,而是要搞清在已被甲骨文证明了的殷王朝之前,是否存在可称为王朝的王权和政体;如是,它是否可以称为中国最早的王朝,其政体具有怎样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特质。考古学可以充分发挥其特长之处,舍此无他。”可见证明夏王朝的存在与否,并不是所要关心的关键所在,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

英国文学家约翰生在回答学生关于游览爱尔兰名胜,六角柱石“巨人石”时说,“巨人石值得看,但不值得跑去看。”同样地,夏朝是否存在值得我们关心,但不值得我们那么关心,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形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