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金融学是学什么的?

邱思民


金融学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工作实践能力,掌握金融学科学研究的方法。优志愿小编为您介绍一下金融学专业的主要情况。

专业介绍

金融学专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金融知识和金融理论,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精湛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金融学核心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概论、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中央银行学。

什么人适合学习金融学

此专业偏文科,知识多属文科范畴。毕业生进入外企的机会相对较多,而且进行证券投资等银行、证券及保险相关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因此,良好的英语、数学基础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对数字比较敏感,同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更适合选择该专业。需要提醒的是,从事金融工作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承担投资风险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一般来说,在政府机构工作较稳定,福利较高,但收入水平可能并不很高,但不同机构工作内容和待遇差距较大;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工作竞争压力大,薪水较高,发展空间较大;高等学校适合热爱科研工作的学生继续深造或留校工作,有较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工作稳定。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


优志愿


金融学专业要学习什么?本科阶段主要学什么?

广西民族大学金融学课程设置:政治理论课、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数学、会计学、统计学、证券与投资、财政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结算、国际金融、中央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学、企业战略管理、经济法等。

广西科技大学金融学课程设置: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宏观经济学、经济法、Visual foxpro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财政与税收、金融学、金融市场营销、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金融、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保险学基础、金融市场学

广西大学金融学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学业指导与职业修养、政治经济学原理、大学英语、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经济法、论文写作。3、专业课: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财政学、保险学、金融企业会计、证券投资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

学金融 数学要求高

金融类专业对学生数学的要求大都非常高。中国银行国门支行的王经理表示,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学过高等数学的金融类人才更受欢迎,尤其是证券、保险类。保险精算师职业资格考试中,数学科目之难让很多数学专业学生为之咋舌。

另外,毕业生进入证券投资、证券及保险相关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因此,良好的英语、数学基础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对数字比较敏感,同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更适合选择金融专业。


继续教育Mr吴


金融专业都学一些什么呢?
  1. 金融专业的主要学习金融学相关课程、经济学相关的课程、还有计算机、数学与统计相关的课程。具体包括:宏观和微观的经济学、公司金融、会计学、金融统计、商业银行管理、金融法政治经济学、证券学、财务报表分析等等。
  2.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金融学其实是有点偏理科的专业。如果数学底子不好的话,学精学金融学会非常的困难,因为他是经济学里面最难的一个专业类别。
  1. 而且这个专业因为很热门,所以报考学校的时候收取的分数也会相对的比较高,如果不是学霸的话,也很难报考好的学校。
  2. 如果在高中的时期,觉得对数学和英语比较擅长的学生,觉得自己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话,那么可以去尝试学习金融学专业,给自己的职业规划画上一个黄金句号。
最后我们来看看金融学专业有哪些比较好的高校,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四所金融学有名的高校。
  1. 第一所,人民大学。学校的前身是建立于1937年的的陕北公学,后来成为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它是由教育部直属的北京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同建立的是985、211高校,也是双一流高校,是一所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2. 第二所,中央财经大学。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985、211高校,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财经方面是比较强大的,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3. 第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想必大家也非常熟悉了,其他就不多说了。
  4. 第四,厦门大学。也是小编研究生时期就读的高校,大家都知道厦门大学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一座美丽的城市,厦门,厦门大学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高校。
  • 2019年厦门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在世界QS排名当中进入了世界的前50强,厦门大学的金融学专业这几年一直在走上坡路,与国际交流频繁深入,将来的发展会是越来越国际化的,非常有前景的。

交大升学小博士


金融学传统意义上的研究对象是以货币为载体的金融活动,信用机制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信用机制的存在,也就不存在现代金融。

从大的方面来说,金融包括金融市场、金融中介,金融学要学的就是这两者所囊括的信用机制下的所有货币融通活动。

金融市场是从事金融交易活动的场所(物理的或者虚拟的), 包罗万千的金融活动都在金融参与主体的作用下在金融市场里面活跃交易,例如股份公司在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或债券,投资人买卖股票等。

金融中介是指为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提供资金服务的机构,例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


金融学研究的就是资金怎么融通,在融通过程中怎么设计资金盈余方和短缺方的产品(金融工具),信用机制下的风险怎么确认和计量,产品怎么定价,等等。


金融市场里的各种金融活动和金融中介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融资、投资;套期保值、投机;股票和债券发行,炒股和买卖债券;期货、期权、掉期交易;利率产品、外汇交易等。

金融活动也符合经济的基本规律,比如供求规律。当经济形势向好,投资增加,企业的融资需求增加,资金供大于求会引起资金价格上升,也就是利率上升。


金融是实体经济在信用机制下衍生出来的一个经济部门,以货币为经营对象,但是作用于实体经济。所以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一味的投机,不是真正的金融活动,过度投机会玩火自焚。



家族财富密码


市场有效悖论

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两个人,一个是尤金法玛,另外一个是罗伯特希勒,两个人同时分享诺贝尔奖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两个人的观点居然是完全相反的。法玛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奠基人,他坚定的认为市场是完全有效的。而希勒则认为市场不是那么有效的,他是“行为金融学派”的奠基人之一,这个行为金融学派是反对市场有效的。

有效市场悖论,争论的就是市场是否有效的问题。这个悖论是一切金融理论的基石,是金融学中“理性学派”和“行为学派”的分界线。这两派争论的焦点,就是已有的信息还能不能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也就是价格的变化。

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价格就已经反应了所有的已有信息,这时候价格的变化只能是你还不知道的未来的新信息驱动的,已有的信息就不能再预测它的变化了。所以“不能预测”是市场有效的标志。如果能预测,说明价格还没有包含这些已经公开知道的信息,它反而是无效的。

比如,市场有效派,他们就看一些日度、周度价格的变化,以及交易量和价格这样的数据,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就会安福县其实预测价格的变化真的是很难的,历史数据基本上不能预测。所以市场是有效的。

市场无效派,通过很多的数据分析,也倒找了一些价格可预测的证据。比如,“盈余公告效应”,如果比较好,就会发现未来的价格还会持续上升长达好几个月。如果这个英语公告不好,未来的价格会持续下降长达好几个月。

市场有效无效的机制到底是什么?这里涉及到一个叫做“市场不完全有效”的原理。这个原理说的是市场变得有效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家不停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去寻找交易机会的过程。

当大家非常努力地工作,把交易机会都穷尽完毕的时候,市场就完全有效了。可是当市场完全有效的时候,大家没有交易机会了,这时候大家工作的努力程度就会下降,有利可图的交易机会反而就会慢慢又冒出来,于是大家反过来再努力工作去获得这些交易机会。

市场的有效和无效对我们日常的投资有什么影响吗?

1.既然市场是高度竞争、高度有效的,市场里就不太会有那么多容易得到的盈利机会。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专心于自己的工作,投资股票的事情很难,还是找一个靠谱的基金,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会比较好一点。

2.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趋于有效的竞技场。这时候你见到一个投资机会,一定要反复思考,要想一想为什么别人没有发现这么一个投资机会,你得到的是提前的信息,还是已经是第N手、前面已经有很多人知道的信息?如果是后一种情况,这可能是一个陷阱,而不是一个机会。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是我们的分析判断决策当中那些不完全正确、不完全理性的成分,这些行为对你的投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一点:行为金融学要从一个重要的认知偏差开始。

传统金融学假定人们可以完全理性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不会出现诸如过度自信这样的情况。但是很多研究都发现人类的认知和决策过程很多时候是不太理性的,是会产生各种各样偏差的,过度自信就是这样一种偏差。

由于人类的“过度自信”,人类过于相信自己对于股票价值的判断能力,并且依据自己这种判断进行交易。就会导致频繁的买卖股票,调整仓位,结果经常发现刚卖掉的股票就涨了,买入的股票反而不涨。

“过度自信”就是一种认知偏差,还有一种认知偏差叫做“心理账户”。你在买卖股票的时候,是看你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还是看每个单个股票的收益呢?其实不管是哪只股挣来的钱或者赔掉的钱都是一样的钱,你关心的应该是整体的收益。可是现实当中,很多人都会关心每一只个股的收益,这个股票如果赔了钱就不愿意去卖掉,要等着它反弹,另外一个股票如果挣了钱,可能就会把它卖掉,这样的心理行为其实非常普遍。

第二点:这样的认知偏差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容易克服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普遍、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叫做“损失厌恶”。当赔了钱的时候,人们非常不喜欢这种赔钱的感觉,非常期望它反弹挽回损失,这种强烈的心理感受妨碍人们理性思考,去“割肉止损”。但是赢钱的时候人们就产生了很愉快的心理,这种心理就导致人们很快卖掉股票,落袋为安。过快套现和过慢止损的现象发生在很多投资者身上。

第三点:认知偏差导致的行为和决策,会对金融市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刚才说到的比如过度自信、心理账户、损失厌恶,都不仅仅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心理偏好,而且还深刻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这些判断决策都产生了很多重要的金融市场现象,比如过度交易,止损过慢,过快套现。

行为金融学有两块主要内容

1.从有限理性的角度来研究人们的分析判断,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价格的误差,市场里的定价不是那么完全有效的。

2.这种价格的误差存在以后,它是会很快消失掉呢?还是能够持续存在?

根据传统理论,这样的价格误差是会很快消失的,因为那些积极套利的人会利用这些机会进行套利,套利过程也就是把这些价格的误差给消灭掉。但是行为金融学告诉我们这样的套利不是完全的,它是有限的。一个套利的过程有很多的成本和风险。

套利者看到一个做空机会、套利机会,他就一定会去做空吗?不一定,他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随着这个市场的波动随波逐流,也许能够挣到更多的钱。1999年美国纳斯达克有很大的泡沫,可是市场还是在疯狂的上涨,这时候很多对冲基金套利者,他们不仅没有做空,而且还反手做多,借着市场上涨这个势头挣了钱,在市场下跌之前平仓赚取了利润。

行为金融学对我们日常的两个影响

1.我们的很多判断是不完全理性的,可能是有局限的,有误差的。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不要过于自信,要时刻审视自己可能出现的误判和误差。

2.市场有时候会发生系统性误差,比如发生泡沫的时候或者发生恐慌的时候。这时候如果你确信市场是发生了系统性的恐慌,它反而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买点。

经济学与金融学的若即若离

1.学科分类不同: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经济学是基础学科,相当于是素质教育。金融学更像是技能教育,功能更加直接,效果显现更快。

2.研究假设的不同:有限约束和跨期优化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约束条件下的优化,就是人们在给定的约束之下进行优化。金融学可以比作一部时间的机器,是把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今天的考量。

3.研究视角不同:国师之道与百姓之学

经济学这门武艺其实是非常适合卖给帝王的,它是庙堂上的学问。金融学是百姓之学,它研究的都是百姓日常的问题,是从个人、公司、家庭的角度出发,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学习建议:经济学要广泛涉猎、全局把握;而金融学要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案例学习。

本周学习小结

本周学习的内容好多,而且涉及到人类心理层面,特别的有感触。我就是属于哪种股票跌了就不会卖掉,股票涨了就赶紧卖掉的人。正是有这样的非理性认知偏差,才让我在之前的投资中始终都是处于起起伏伏,没有看到任何进步。

经过了本周的学习之后,我需要看到人性的非理性一面。对于任何投资决策不要过度自信,要认真分析,认真研究。大概率下保障自己的判断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另外还需要找师父进一步学习和制定之后的计划。加油。


个人管理成长营


金融专业涵盖范围很广!学什么要看具体的专业和未来工作的内容!如果是从事金融交易类的,除了需要金融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很多金融之外的东西!比如哲学、历史、逻辑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博弈论、佛学等很多东西!这条路既可以使你通向天堂也有可能使你通往地狱!这就看自己的悟性和造化了!


金融书生


金融专业领域为国家时代层域资本结构领域的标志,产业商业资本经济结构的综合。王立新博士


wlxwepwpywpiqtpee


微观金融学
微观金融学,也即国际学术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资学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个大的方向。微观金融学科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内。微观金融学是目前我国金融学界和国际学界差距最大的领域,急需改进。
宏观金融学
国际学术界通常把与微观金融学相关的宏观问题研究称为宏观金融学(Macro Finance)。我个人认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微观金融学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国际资产定价理论为基础的国际证券投资和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Financial Market And Intermediations )等等。这类研究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和经济系内。第二类是国内学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专业,涵盖有关货币、银行、国际收支、金融体系稳定性、金融危机的研究。这类专业通常设在经济系内。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简称BF)
金融市场学(Financial Market,简称FM)
公司金融学(Corporate Finance,简称CF)
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经济学(Financial Economics)
投资学原理(Investment Principles)
货币银行学(Money,Banking and Economics)
国际金融学(International Finance)
公共财政学(Public Finance)
保险学(Insurance Finance)
数理金融学(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计量经济学(Financial Econometrics)
交叉学科
伴随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学科交叉成为突出现象,金融学概莫能外。实践中,与金融相关性最强的交叉学科主要有两个:一是由金融学和数学、统计、工程学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二是由金融学和生物学、心理学等交叉而形成的“演化金融学(Evolutionary Finance)”、“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三是由金融和法学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
数学、物理和工程学方法在金融学中被广泛应用,阐述金融思想的工具从日常语言发展到数理语言,具有了理论的精神与抽象,是金融学科的一个进步。当我开始涉足金融学理论时,正是将物理和应用数学应用于金融模型的高峰期,比如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随机积分等数学工具描述股票走势、收益率曲线等。我读金融学博士时的一个同窗是意大利人,他本科学的是物理,之所以选择金融,是因为期望金融能成为20世纪后期的物理学。11年后的今天,事情并没有像他当初预期的那样,物理和数学并未能统治金融学,完美的金融模型并没有出现,金融学经历了对物理和数学的狂热期后,回归到了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上。
那为什么高深的数学和物理方法在金融研究中作用有限呢?金融是艺术(Art)而非科学(Science)。物理学理论模型使用确定性的参数,而金融学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所以不存在完美的金融模型来指导实践。科学利用理论模型引导人们的认识由未知走向已知,而金融利用理论模型从一种期望变成另一种期望——如股票定价、期权定价模型的参数分别是期望红利和期望收益变动率,永远是一个不确定性。
基于以上原因,加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的缺乏,估计金融工程学在中国不会有太大的现实意义。金融学人应该学会“走过数学”(Go Beyond Mathematics)。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发展却亟需法和金融学的理论指导,可以预见法和金融学在我国将会有相当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的结构性难题大多都同时涉及法律和金融两方面问题:如在转型期的法律体系下,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最能有效配置资源?怎样为解决银行坏帐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等金融创新提供法律支持?怎样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中不合时宜的条款,激励金融创新?类似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已成风潮,而且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谓之“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
“法和金融学”是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法和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的延伸,Rowley(1989)把法和经济学定义为“应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程序和影响”,法和经济学强调法学的“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法和金融学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结合法律制度来研究金融学问题,也就是以金融学为中心、同时研究涉及的法律问题,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这也是本丛书的核心任务。二是利用金融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法学问题,本丛书同时覆盖这方面的重要问题,例如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法和金融学对中国的金融创新和司法改革意义尤为深远。这门学科在我国尚属空白,吴敬琏教授和江平教授已开始倡导经济和法的融合研究,不过学术界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引进阶段,其对实际工作和教学科研的意义尚未显露。换言之,要实现法和金融学由概念诠释到实务操作、教学普及直至学科发展的跃升,学界仍需付出巨大努力,从头做起。
微观金融学是金融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仿照微观经济学建立起来的一套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通过资本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期最优配置的理论体系。核心内容是个人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进行最优化;企业如何根据生产的需要接受个人的投资;经济组织(市场和中介)在协助个人及企业在完成这一资源配置任务时,应起的作用;关键在于怎样达成一个合理的均衡价格体系。微观金融学借助正统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例如,个人最优化和均衡分析等),意味着它必然带有浓厚的新古典特征;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使用现代数学提供的有力工具—— 随机过程理论。

中公考研


金融学主要有微观、中观与宏观三大分支。

微观金融学主要包括:投资学(如何承担最小风险、使个体收益最大化)

中观金融学主要包括:公司金融(反应公司的发展情况,为公司规划提供依据,为投资者提供投资信息)

宏观金融学主要包括:央行货币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以及国际金融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