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说至今没有一个选秀节目红过05年的《超级女声》?

_Terrific


原因很简单,因为2005年《超级女声》的前三名: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三个人都无一例外成了中国歌坛的一线歌手!这样的成绩是任何一个选秀节目都无法企及的。何况就连第四名何洁也经常出现的银幕上、人们的视野里,还有嫁给跳水王子田亮的第七名叶一茜也是综艺节目的常客。

再看其他风靡一时的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走出来的歌手第一季冠军梁博,他希望做一个纯粹的音乐人,所以他的曝光度和影响力都与《超级女声》三位歌手不可同日而语。同一季的吴莫愁、吉克隽逸、金志文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但是走红程度和唱片销量都不能和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相比。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冠军李琦基本上消失了,包括红极一时的张恒远、萱萱、金润吉。还好第三季除了个张碧晨,不过要是没有《凉凉》的加持,她基本上也就凉了。之后几季的冠军是谁?你们还有印象吗?我是不记得了。再说《我型我秀》,这些年出来了张杰、薛之谦、戚薇,但是张杰的走红还是要感谢《快乐男声》,而薛之谦的走红与《我型我秀》没啥关系。戚薇转型演员,你还记得她曾是是个歌手吗?
《快乐男声》比《我想我秀》更成功,从《快乐男声》走出来的华晨宇现在是当红男歌手,现在在《歌手》节目中力压汪峰。还有张杰、陈楚生、苏醒也都是活跃在演艺圈的当红歌手。能想起来的还有《中国最强音》,尽管有罗大佑、郑钧、陈奕迅出任评为,选出来的冠军曾一鸣已经不见踪影了。
如果一定把台湾的《超级星光大道》算上,2007年的第一季《超级星光大道》第一季出现了三位一线男歌手杨宗纬(退赛)、萧敬腾(踢馆)、林宥嘉(冠军),算得上是可以与2005年《超级女声》一较长短的选秀节目。
之后的《超级星光大道》还出现了徐佳莹这位唱作歌手,当然她也是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中被更多人知道的。


媒体人王勤


2005年的超女,创造内地选秀史上奇迹。现在的任何一档选秀节目,无论评委有多大牌,选手水平有多高,制作团队多专业,均无法和2005年超级女声相提并论!


当年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超女的火爆和受欢迎程度。总决赛当晚,最娱在李宇春张靓颖的家乡四川成都,总决赛当晚街上基本没人,都在家或酒吧看电视。而上一次万人空巷看电视的场面,还要追溯到80年代初,老百姓看《霍元甲》《射雕英雄传》。而最近一次,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


当初爆炒“超女”时,最娱并没太在意,尤其是在海选阶段,因为“洋相百出”甚至一度被批为“恶俗”,没料到决赛阶段变成了全民狂欢,变成电视嘉年华,无论小学生还是大学教授,年轻人还是70岁的老奶奶,都在追超女,投票支持自己的偶像。

2005年的超级女声有多牛,因为还创造了内地选秀史上的几个首次:

一、首次出现全民偶像

当初,超女灵感来源与国外的选秀节目《美国偶像》,让节目策划受到启发决定举办类似节目,通过大众投票、层层选拔淘汰晋级,最后让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纪敏佳、黄雅莉等超级女声站在塔尖成为全民偶像。

如今,当年的三甲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已然成为内地乐坛新领军人物,又因为她们是老百姓一轮又一轮投票筛选出来的,她们就像自己的孩子,被一路呵护,一路相随,直至今天,不离不弃。

二、首次出现“毒舌评委”

2005年的超级女声让昔日高高在上,端着跟专家似的评委被摘掉了面具,打破以往常规套路,开始说真话,出现了类似柯以敏、黑楠这样的“毒舌评委”。

柯以敏本来是马来西亚的过气歌手,当年因为演唱超女另一“毒舌”评委,同样是来自马来西亚歌手巫启贤的《太傻》成名。


柯以敏做了评委后,因为点评犀利,对选手不留情面,风格有别于那种“低头写分数,抬头看选手”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专家,因此被称为“毒舌”,但不能否认,超女能火,离不开柯以敏的“毒舌”在推波助澜。

但凡事有度,因为在总决赛阶段,因为过于抢戏,差点成了个人表演秀,引起观众反感被撤换。

三、PK成了年度热词:

PK本来是游戏和体育范畴的专有名词,因为2005年超级女声的终极PK,尤其是比赛中让人看得心惊肉跳的PK环节,让“PK”这个词变得家喻户晓,随后很多选秀节目出现了PK,包括节目与节目间的PK。


四、首次出现粉丝团

粉丝这个词就是在那个时候火的,在2005年的超女之前,粉丝叫追星族或者叫影迷歌迷,但在超女之后,粉丝从追星族中脱胎换骨,并逐渐形成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粉丝文化”,此后出现了脑残粉。


而给粉丝起名历史就史于2005年的超女,张靓颖的粉丝被称为凉粉,李宇春的粉丝叫玉米,何洁的粉丝叫盒饭,黄雅莉的歌迷叫荔枝等,且水火不相容。


综上原因,你就明白为什么说至今没有一个选秀节目红过05年的《超级女声》原因了。


最毒莫若


我其实并没有认为05年《超级女声》有多火,起码我不是很喜欢李宇春、周笔畅、何洁、张靓颖,虽然她们现在算名人。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中国好声音》的梁博,那个不爱笑的小伙子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不过既然题主问起来了,我就简单说两句。

如果说什么时候普通人最容易成名,不是现在的全民直播时代,而是05年那期全民选秀,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是普通人最接近明星的时代。李宇春从普通人,到万众瞩目的明星,全靠观众一步步捧起来,从开始的选秀到最后300多万短信投票支持,都是观众自己的选择,要知道,当时投票短信是1元/条,能花一块钱支持一个明星绝逼是真爱了,换成现在朋友圈免费点个赞我们都要考虑考虑,高下立判。

现在尽管有什么《好声音》《好歌手》《好嘻哈》《好舞蹈》《好偶像》之类的选秀节目,大多都会有水军控评,后台刷票,幕后条约等等观众看不见的东西在束缚,就比如《好声音》不签约就淘汰,《好嘻哈》不花钱就不晋级等等内幕。

以前普通人选秀靠的是实力,如今选秀,靠的就不仅仅是实力,还是粉丝、人脉、团队等等了,没有了当初的纯粹,选秀只能沦为个别人成名的跳板,寒门再难出贵子。

中国选秀节目变来变去说是创新其实根本就没有创新,选来选去选出来的都是一些什么选手,说心里话我掐着半拉眼珠子都看不上他们一点好在哪,说是选秀,不如说是某些团队自己的狂欢罢了,有那功夫我还不如看《星光大道》呢。


四斤


原因有三个。

1.收视率

《超级女声》的历史收视率最高达11%,是四大卫视同类综艺中的冠军。当然,和央视某些节目还是没法比的。

2.开拓性

《超级女声》开启了选秀元年。从那时开始,内地的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很多模式和桥段都是仿超女的,部分甚至沿用至今。

3.参与度

与收视率略有不同。《超级女声》有短信投票环节,就像今天的《偶像练习生》一样,由观众决定谁能上位。记得05年那阵,街头巷尾都是给爱豆拉票的中学生。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选秀节目制作流程极为成熟之后,反而诞生不了另一个比超女还红的综艺的呢?

但凡这种“现象级”作品,创作者的努力只占成功的50%。还有一半在于天时地利。《超级女声》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抓住了国内选秀节目的空白,以及那时萌芽的、观众对“草根逆袭”传奇的情感需求。

而现在会玩桥段的节目实在太多,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刁了,菜鸟互啄哪有神仙打架好看?于是有了《演员的诞生》和《声临其境》,从专业人士而非草根中选秀。

但草根选秀并非日薄西山。潮流就是一个圈,兜兜转转总会回到原点,还美其名曰“复古”。最近很火的面筋哥程书林,其实2013年就上了《中国梦之声》,但一直无人识。

最近他却凭着旧视频突然火了一把。这里面固然有团队运作的功劳,但更重要的是观众开始怀念草根逆袭了。相信不用多久,就会有超越《超级女声》的选秀节目出现。


虎皮青猫的小窝


一个爆点的形成,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一种潮流的出现,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当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是很难被超越的。

个人觉得《超级女声》就属于这种情况,它是电视媒体行业集大力量的一次盛举。

1、天时

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九组饭饱思“淫 /欲“,此欲在此表达为娱乐与消遣,更为贴切。大部分地区在9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新千年后,小镇和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涨了很多,整个娱乐市场需求剧增。

与之相应的娱乐市场是:80年代90年代,大半壁江山基本还是由港台承包,剩余小部分基本是学院派或军艺派。而这2类或多或少受政治影响,非常高冷,那么,此时,市场需要接地气的大众娱乐明星,可供大家消遣,国内选秀市场又非常薄弱。

那么为什么,火的不是演员而是歌手节目呢?

因为,演技难度高,唱歌很简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数字音乐的出现,唱片市场衰退,歌手需要拓展新盈利方式和降低造星成本。而音乐市场在民谣及港台后,需要新的发展。所以,个人认为这是天将降大任于唱歌节目的理由。

2、地利

1)电视湘军:超女所处的时代,几乎是内地电视行业的鼎盛时期,也是湖南卫视和电视湘军的鼎盛时期。(客观地说,换在别的频道举办和播放,应该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2)互联网媒体及手机:05年,是互联网刚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手机兴起的时代,观众与电视的互动距离得到拉近,但又存在距离,负面的不会很快传播,优质的却能很快传播。

3、人和

人主要有两方面吧。

1)选手和观众:05超女的选手很多来自四川湖南等南方,这些地方民风本来就比较娱乐,也比较积极,热衷于互动和参与,是他们将超女推到了这样的热度。

2)行业:行业和媒体的追捧,是火爆的一大因素。

3)人和:制度的包容,不可忽略。


仙桃牌通汝饮


05年的《超级女声》有多红?可以这样说,那个夏天,是一个全民的狂欢。

至今,没有一个选秀节目红过它,以后,应该也不会再有。

我感受颇深,因为我在成都,选秀之城。05年《超级女声》的前五名,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纪敏佳,除周笔畅外,其余四人都来自成都赛区。

那个夏天,成千上万个追梦的女孩,在海选现场排起了长队;那个夏天,每个周末都雷打不动地守着看节目;那个夏天,街头巷尾、朋友聚会、同事闲聊所热议的,都是PK台上的女孩们;那个夏天,很多“大朋友”、“小朋友”们,自发地到处拉人发短信,支持偶像……

05年《超级女声》,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下子就让大家都嗨起来、沸腾起来了。

为什么05年《超级女声》这么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它是内地第一个“吃螃蟹”的。

虽然湖南卫视从2004年起就开始举办《超级女声》,获得第3名的张含韵也以“酸酸甜甜就是我”为大家所熟知,但无论是从举办的规模、互动的模式、新颖的赛制,还是宣传包装、炒作造势来说,05年《超级女声》都可以说是,开创了内地选秀节目的一个先河。

之前电视上的《青歌赛》等歌唱类比赛节目,都是专业选手的竞争,而05年《超级女声》将“想唱就唱”的理念广而告之,给所有怀揣歌唱梦想的女孩们一个舞台。

这也是第一个非常注重互动性,很好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积极性的节目。还有什么比,能陪伴自己支持的歌手从海选、一步一步地晋级,自己发出的每一个短信、都能支持到偶像,更让粉丝们激动的呢?

在05年《超级女声》上,我们也看到了“粉丝经济”的萌芽。虽然那个时候,网络还不象现在这样发达,也没有各种的平台,但粉丝们自发成立的“玉米”、“凉粉”、“盒饭”已颁具规模。

和后期各类选秀节目纷至沓来、让人审美疲劳不同。05年《超级女声》的主要选手,是最具个人魅力和特点的。

比男孩还帅气的李宇春,引领了一场中性之风,让女生们为之疯狂。老歌《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也因她一夜爆红。而春春极强的舞台表现力,为她赢得众多粉丝的青睐。

至今,李宇春仍稳居一线明星之列,在歌坛、影视、时尚界都发展得很不错。

喜欢R&B的周笔畅,视陶喆为偶像,她的风格和表现,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而崇拜玛利亚﹒凯莉的张靓颖,不仅给我们带来很多首英文经典歌曲,还在《Loving You》中惊艳地秀出了海豚音。

现在张靓颖也身居一线歌手之列,而且去年底还成为第一位登上维密秀的亚洲女歌手。

05年的《超级女声》,和那个火热的夏天,成了我心中,关于青春的回忆。


吾评吾剧


2005年的超级女声,曾经让那么多少男少女疯狂过,感动过,梦想过,作为选秀节目的鼻祖,它引领了整整10多年的全民娱乐风潮。

那么为什么05年的超女那么经典呢,让我们回到那年的夏天,来寻找答案吧~


一,全民选秀时代来临

随着2004年的超级女声的结束,张含韵的名字在当年的少男少女中一下子火爆了起来。

一个唱功平平但是又有几分可爱的女孩子,通过超级女声这个节目一夜成名,瞬间就点燃了千千万万少女的明星梦想。


于是2005年,成千上万的女生从全国各地赶到了超级女声的报名点,甚至出现了超女报名队伍天天都长达两三公里的奇景。

这样火爆的报名场景,预示着2005年必定是一届竞争激烈,星光闪耀的超级选秀盛宴。


二,中性风潮席卷全国

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 只要看到2005年超级女声的前三甲名单就不难发现,当年由李宇春,周笔畅刮起的中性风潮有多么猛烈。

连唱功样貌俱佳,多年后稳坐国内一线女歌手前几名的张靓颖,在当年这股中性风潮面前也只能屈居第三。

干净的声音,帅气的相貌,李宇春的中性风格出人意料地吸引了千千万万的粉丝。进入十强赛之后,她的粉丝数量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数以百万计的“玉米”开始在全国各地疯狂造势拉票。

而隐约能与她分庭抗礼的,来自广州的周笔畅,同样也是一位留着干净短发,带着黑框眼镜的帅气女孩。


大家惊讶的发现,中性风格居然在女生中有如此大的号召力,这在当年也引发了粉丝之间,关于主流审美和中性风之间激烈讨论。

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股中性风也越吹越旺,最终席卷全国。

三,草根的娱乐狂欢盛宴


“喜欢她,就拿起手机投出你宝贵的一票吧!”

2005超级女声,是中国的娱乐节目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全程由观众投票,来决定自己喜欢选手去留的节目!

记得当年,每一期选手的去留都牵动着电视机前每个观众的心。每个选手的粉丝在贴吧疯狂的发帖,制作海报,甚至上街拉票,总之为了自己心爱的选手能够获胜各出奇招。

最疯狂的时候,“玉米”们一箱一箱的购买手机卡,每个手机卡只为了能够给心爱的春春投上一票!

终于在总决赛之夜,李宇春以超过350万的短信票数,拿下了“超女”冠军,开始了自己的传奇道路。然后由于造成的社会影响太大,直接通过短信投票的方式来选出选秀冠军的机制也在随后的几年内慢慢被废除了,2005年的超级女声成为了不可复制的经典。



综上所述,2005超级女声首先引领千千万万的少女进入了全民选秀的时代,然后让中性风格第一次作为主流审美风靡了全国,最终让所有观众投票来决定冠军,引爆了全民草根的投票狂欢。以上这3点就是超级女声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的原因~


安妮娱乐


今年夏天,选秀节目《创造101》火了起来,性格各异的少女们在镜头前使出浑身解数,展现着各自的实力,最高点的C位是她们想要达到的位置。

最终孟美岐、吴宣仪凭借唱跳实力与个人魅力分别站上了C位、夺得了第二,和其他九位女孩子一起成立火箭少女101组合。

但自从成团以来,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的却是最不被看好的第三名杨超越,从“转发这个杨超越不努力期末也能考第三”开始,杨超越打嗝、脱鞋也能频登热搜,正面的新闻少之又少。

而美岐、宣仪、紫宁的离团风波才刚刚以最终归队而平息,经历了这么多负面事件,组合已经与最初预想的“中国最强女团”偏离的不止一点点。

还有前一段刚刚结束总决选的国内大型女子偶像组合SNH48,力图打造养成系偶像模式,用粉丝的钱砸出“48系偶像”,以“我想成为偶像的顶点,请为我投票吧!”为宣言。

还记得去年放狠话要拿第一的李艺彤吗?有人被霸气圈粉,有人说戾气太重,实力不行...

她今年的确登上了1位,却被许多人调侃:“要不是小鞠不参选了…”云云。

最近三年,站上1位的也只有鞠婧祎真正凭借着自己的唱跳实力走了出来,

自此成立个人工作室,开启了音乐、演艺双栖之路。

在选秀节目大肆盛行的今天,“偶像”这个字眼再次铺开在了大众的面前,让人质疑:难道现在的偶像们都不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充实的舞台魅力了吗?

让人忍不住的怀念,那个十三年前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当年意气风发的三强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染着金色爆炸头的cool girl李宇春,笑容洋溢的“笔笔”周笔畅,实力演绎“海豚音”的张靓颖…

经过十三年的历练,无论是事业上的沉寂还是感情上的错位,在经历了生活的诸多波折之后,

她们都已不再是当年那些会被流言蜚语击垮的小女孩,而是完成了凤凰涅槃与破茧成蝶的过程。

如今都在华语乐坛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乐坛天后、实力唱将,赞誉纷纷踏浪而来,她们依然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而李宇春,永远是那个亮眼而独特的存在。


美丽俏佳人


说实话,这是我唯一看过的完整的选秀节目。05年的《超级女声》真的令很多人印象深刻。

首先就选手来说,我觉的那时候的选手都很有实力。这个从现在的发展就能看出来了。李宇春,张靓颖和周笔账作为当时的三强,现在的人气还是丝毫不减当年。而且也不断有新歌好歌,可以说在曝光率上还是不错的。而后面的选秀节目,大部分的选手只是风光一时,之后就跟被雪藏了一样,也没有什么好作品出现。

当时选手们的表现很真实,他们的友情也很真实。不像现在的选秀节目处处都是心机还有黑幕。当时05年《超级女声》可以说轰动全国,各种后援团,全国性的投票,让大家都参与到这个浪潮中。还记得当时李宇春和何洁的友谊,当何洁被淘汰是李宇春哭的像个泪人,着实让人心疼。

这也是我喜欢看这个选秀节目的原因,比赛虽然残酷,但是选手之间的友情更让人动情。


科幻碰上娱乐


2005《超级女声》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媒奇迹,和它媲美的,近几年来只有中国的历次春晚和《人民的名义》。

而选秀这种类型,已经注定承载不起这样沉重的现象级了。因为产生那个奇迹,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点,而现在都不具备了

1.电视收看是全民性的休闲行为

在那个时代,收看电视是人们茶余饭后最常见的娱乐媒介。人们通过电视了解新闻资讯,通过电视愉悦身心。电视台的一档新颖的节目,很容易引起很多观众的参与,即便是写信或发送电子邮件这样低效率的互动模式,也会有不少电视观众痴迷于其中。

《超级女声》的用户基数,就是这样积累的。海选、奇葩、淘汰、PK,这些新颖的电视玩法,吸引了很多电视观众。

反观现在,移动端才是我们关注的主要媒介。而每个人的小屏幕里,又有完全不同的个性化选择。《超级女声》这种场景化、万人空巷的局面,只有百万答题出现过类似的,但也不过吸引了几百万的注意力。


2.观众具有干涉电视内容的参与权和决定权

观众参与《超级女声》的投票,是可以通过短信、网络、彩铃等多种途径参与的。这些票数直接决定了选手的去留。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法规,全面禁止短信互动。观众通过手机跨屏互动被全面切断。这意味着,场外观众将无法干预电视节目的进程。

电视节目后来引入了彩铃、网络支持率等其他方式,但很快也有相应的政策,全面禁止引用任何场外票数。


3.电视娱乐本身匮乏

那个时候,中国的电视娱乐产业并不如今天这般发达。一周下来,湖南卫视的娱乐类的节目不过2-3档。而现在的娱乐节目,除了黄金档布局之外,还有22:00之后的次黄金档。


4.商业化运作的粉丝群体尚未形成

那时候人们自发喜欢某位选手,自发组成粉丝群体,并转换为有组织的粉丝力量。这些力量成为推动节目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在今天,找到这样一批“偶像小白”已经很困难了,更难形成规模化的群体力量。所以,像玉米这样的奇迹,也会少之又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