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王朝更替之後,老百姓手裡的古錢幣怎麼辦?

梁寶明


悟空小秘書邀請來答,這個提問其實很有意思,之前回答過相關紙幣類淘汰與帶頭像古幣新老國王的問題。其實都類似,至於提問“王朝更替之後,老百姓手裡的古錢幣怎麼辦?”,這問題提問也不準確,王朝更迭之初,老百姓手裡的前朝貨幣屬於現行流通貨幣,本身還在參與流通怎麼就變成古錢幣了。如果是說老百姓手裡本身收藏的古代錢幣,那王朝更迭無所謂,繼續收藏即可。

很多人覺得在封建時代,皇權至上,在一個朝代改弦更張後,前朝貨幣就成為“叛逆之物”,新登基的皇帝不允許這種“前朝之物”出現。但這不是電影裡“前朝尚方寶劍斬本朝的官吏”那只是一種段子而已。

帝王心我們不可測,至於是否帝王看到市面上流通的更迭朝代前的貨幣急的暴跳如雷,歷史上似乎沒有這方面記錄,應該也不太可能。古代受制於生產力,行政效率很有限,很多朝代實際政府都設置到縣一級,再往下就是保甲鄉紳等替代方式管理。貨幣發行不同於其他,年號說改就改了,新文書使用新年號,但貨幣已經在社會上使用很久了,流通幣已經成熟的運轉,即使新朝廷有一萬個不情願,也沒有如此效率或能力可以短時間內收兌全國的前朝貨幣,這也不符合經濟規律,即使今天常規國家也做不到,都要有一個過渡期乃至各種政策的實施,這不是拍腦袋一兩天決定的事情。

古代稱量貨幣多用銀兩,這是大額支付,宋朝後也出現紙幣,小額支付民間主要用方孔制錢,也就是俗稱的”銅錢”,這種幣按我國定式,從秦漢開始的計重幣文錢改為年號錢,延續到清末。正常朝代更迭官方是認可前朝貨幣的,也是是留有時間給予慢慢更替的,也會出具各種兌換政策,隨著時間慢慢市面上開始流通新朝貨幣。至於一個朝代不同帝王的年號錢,一般都是隨時可用的,嘉慶朝用乾隆朝的方孔制錢再正常不過。作為稱量貨幣的大額銀兩更不可能作廢不用,改刻重鑄都可以。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本朝內或朝代更迭間出現的農民起義等政權的鑄幣則被視為“偽幣”,這是不可以使用的,如張獻忠鑄幣,太平天國鑄幣,這些反朝廷的政權鑄幣是嚴厲禁止的。

張獻忠寶藏中的貨幣在封建王朝一定是被禁止的。


錢幣司令


你好,朝代更替後,新皇帝為了樹立權威,開始鑄造新幣慢慢更換前朝的幣種,老百姓把手中舊幣兌換成新幣。袁世凱稱帝后用他的頭像鑄造了洪憲紀元紀念幣,三年
、八年、九年、十年銀幣。袁大頭銀幣很受老百姓歡迎,也是收藏界不可缺少的品種。



蓮湖收藏


這是個經濟問題,也是個政治問題。誰處理的好,誰的社會穩定與經濟就恢復的快。大多數新朝庭是承認舊朝錢幣的,有專門的兌換機構與人員做舊幣與新幣的兌換事項。兌換種類、時間、比例、額度是由新朝的決策者研究決定,是為他們的政治經濟服務的。清朝能夠在明朝南方有大片治區存在的情況下,以數量並不龐大的軍隊擊潰數量比較龐大的明朝(南明)軍隊,從而較快掌控該地域,與洪承疇策劃並得到批准執行的錢幣政策有很大關係。明朝市場上流用大明寶鈔(紙幣),官方、民間大量持有,清朝借官民對明朝的信心不足,打壓寶鈔,甚至棄用,造成人心惶惶,傾向清朝經濟信用。從而使明軍不能以明幣從市場上進行交易,物資籌措困難,軍資匱乏,戰鬥力下降。以上是個例,明以前的朝庭很少用紙幣,鑄錢為多,但確實存在一個政策性的接替與兌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