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北京晚報評論:跨校選課,大學變“大”

近日,北大清華同時發佈通告,稱兩校決定互相開放部分本科課程且互認學分。2020年春季學期,清華大學開放12門優質課程,供北大本科生選修;北京大學則有27門本科生通識核心課的部分名額,向清華學生開放。

北京晚報評論:跨校選課,大學變“大”

對於少數“別人家的孩子”而言,世界上最難的題是成績出來以後選擇清華還是北大;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兩校近在咫尺卻只能彼此相望。諸如此類的段子,雖是調侃,卻也顯示二選一的不甘以及選擇之後的遺憾。

作為中國高校的雙子星,清華和北大段位上不分伯仲,學科設置上各有千秋。兩校學子中,都有很多行有餘力者,意圖通過跨學科學習,開拓學術視野、補足短板。物理學家李政道曾說過:在年輕的時候,雜七雜八的書看一些,頭腦就比較靈活。一個科學家,假如只知道自己搞的那一門,對其他事情一概不知,你的思路怎麼開闊呢?


北京晚報評論:跨校選課,大學變“大”

聖人無常師。一心向學的學生也不該受校門之囿。美學家朱光潛提倡的博學,就是把根基擴廣一些,不但要有社會科學常識,也要有自然科學常識。此次清華開放的主要是理工科課程,如《工業系統概論》、《人工智能技術》、《系統與計算神經科學》等;而北大開放課程以人文社科類課程為主,包括《〈漢書〉導讀》、《理想國》、《發展心理學》等。敞開學校大門,互開課程、互認學分,有利於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也為學術和學生交流打開了一扇大門。

清華北大互相開放課程,既因為兩家是同等量級的學校,也因為是地理上的鄰居。其實,客觀條件的便利,遠不如開放的意識和胸懷更重要、更值得學習。在很多城市,不少大學同在一座大學城,彼此之間不過一牆之隔。因此,不妨向清華北大學習,在充分調研本校學生興趣、瞭解相鄰高校意願的基礎上,合理有序地推出一些互相開放、互認學分的課程。

如今各個高校在網絡上推出公開課已不是新鮮事,既然歡迎千里之遠的人來學習,又何必大門緊閉拒絕來自隔壁的學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