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驚蟄知多少

文王八卦中的“震”卦,是一個輪迴的終點,亦是一個新輪迴的起點!對應的方向是東方,對應的節氣是——驚蟄!

驚蟄知多少

驚蟄更名:

驚蟄,本名“啟蟄”,《禮記·夏小正》中即有“正月啟蟄”之說。西漢初年,為避景帝的諱而改為“驚”。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月令72侯》:“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漢景帝時非但更其名,還為24節氣重新排序。將“驚蟄”與“雨水”的順序相置換,“穀雨”與“清明”的次第相顛倒。這種新的節氣排序一直沿用至今。

漢初以前:立春—啟蟄—雨水—春分—穀雨—清明

景帝以後: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到了唐代,“啟”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啟蟄”之名被重新啟用。日本的時歷中,至今仍然使用“啟蟄”。

驚蟄春耕:

古語說“正月打雷,滿地是賊!”驚蟄之前不能動土農耕。故而“驚蟄雷鳴”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被視為春耕之始。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

驚蟄起居: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意即: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呂氏春秋·仲春》引《禮記·月令》:“是月也,雷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啟戶始出……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

驚蟄習俗:

1、蒙鼓皮。古人以為驚蟄雷鳴,是天庭雷神擊鼓,故而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中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即是說,非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人類也要順應天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2、聞雷抖衣。驚蟄之後,春暖花開,百鳥爭鳴,各種冬眠的蛇蟲鼠蟻也開始活躍了。故《千金月令》上說:“驚蟄日,取石灰灑在門檻外,可絕蟲蟻。”如此,給百蟲出蟄時一個下馬威!

3、驚蟄吃梨。早先在驚蟄日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漸漸地,隨著過完正月,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梨”就變成了“離家創業”或“努力”的意思。

此外,各地還有“祭白虎”、“打小人”、“吃炒蟲”等不同習俗!

驚蟄知多少

音頻請掃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