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安家》兩老為兒買房被要求加兒媳名字:中國式家長的愛與痛

中國式父母的一生就像是蠟燭,燃燒到最後一刻,都是為了照亮兒女。


《安家》兩老為兒買房被要求加兒媳名字:中國式家長的愛與痛

中國式家長的愛與痛

《安家》是由孫儷、羅晉主演的都市職場劇,劇中的孫儷飾演的是一個雷厲風行的房產中介,在其中一集裡,孫儷截胡了羅晉分配給下屬的一對老年客戶,併成功讓他們買到了滿意的房子。

這對老年客戶,來上海打拼已經幾十年,靠著賣單價1.5一個的包子,一點一點地攢到了買房子的錢。他們決定在上海給兒子買套房子,讓兒子和後代都能成為真正的上海人。

老兩口準備用全款買房,簽約的時候兒子卻突然說想要加上媳婦的名字,老兩口猶豫了一下。

媳婦見狀,生怕老兩口會拒絕,就趕緊說自己已經懷孕了。老兩口一聽非常高興,因為對他們來說,房子就是買給兒子孫子住的,兒媳已經懷有孫子就相當於了了老兩口的一樁心願,所以兩人高興地答應了加兒媳的名字。

《安家》兩老為兒買房被要求加兒媳名字:中國式家長的愛與痛

羅晉飾演的徐姑姑勸老兩口,兒子還年輕,不如按揭買房,把一部分房款拿去做投資,不要把所以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其實徐姑姑是怕老人辛苦掙了一輩子錢買的房子,寫上兒媳名字,萬一以後小兩口婚姻出現變故,老兩口就一點保障都沒有了。

老兩口掙的這筆買房錢並不容易,他們每天賣早餐,要從半夜2點開始起來做包子磨豆漿,一直工作到上午10點,數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才攢下的這筆錢。對於已經年邁的老兩口,房子就相當於後半生的依靠。

《安家》兩老為兒買房被要求加兒媳名字:中國式家長的愛與痛

在徐姑姑提出建議的時候,老兩口兒媳的臉色馬上就變了:分期買房就意味著未來她要和丈夫共同還房貸,雖然房本上有她的名字,她是最終受益人,但很明顯,她只想讓老兩口出這筆錢。

或許兒媳也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的:房子付清了全款,在房產證上加上了名字的她,就算結婚後離婚也並不吃虧。

所以兒媳對著猶豫的老兩口說“我要是開心了,寶寶就開心,寶寶開心,那就優生優育了”。一句話直擊老兩口的軟肋,因為在他們心裡“我們兩口子活著,就是為了兒子。只要兒子過得好,那就比什麼都強。”

《安家》兩老為兒買房被要求加兒媳名字:中國式家長的愛與痛

老兩口替兒子考慮著“兒子剛工作不久,背這麼重的債,那日子怎麼過”。可他們自己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已經逐漸年邁的他們,身體也開始出現各種小毛病,嚴叔有腰痛的老毛病,而買了新房子,他們就要比以前更辛苦,要更早趕到店面開始一天的工作。

而且老兩口的上面也還有老母親要照顧,老人萬一有個小病小痛也是需要花錢的。但嚴叔說“屋簷的水往下滴,人心全都一樣,咱們給爹媽的錢,他們不也都是給孫子留著了嘛”。

《安家》兩老為兒買房被要求加兒媳名字:中國式家長的愛與痛

中國式家長,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寧願自己多吃點苦,也不願意讓孩子受一點罪。他們習慣了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給孩子學習愛與給予愛的機會。

那些在父母的一味付出與寵溺下長大的孩子,都有很大概率會變成不懂體諒父母難處、自私、啃老的巨嬰。


《安家》兩老為兒買房被要求加兒媳名字:中國式家長的愛與痛

年輕人的婚姻,承擔風險的卻是老人

其實,徐姑姑建議老兩口貸款買房並非沒有道理,因為現下社會的婚姻體系跟老一輩眼中的已經完全不一樣。

對老一輩的人來說,婚姻是一輩子的事,但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婚姻就是一陣子的事。近幾年,我國結婚率不斷下降,離婚率反到一直上升,婚姻在年輕人眼中已經不再神聖,“白頭偕老”更像是天方夜譚。

前陣子,民政部出爐了一組大數據:2019年,我國結婚登記947.1萬對,近10年來首次低於千萬對,離婚登記415.4萬對,辦理離婚的幾乎達到了結婚的一半。

婚姻在老一輩眼中是一種要遵守的契約精神的,“牽了手就是一輩子”。而年輕人的婚姻,就是“合則聚,不合則散”,一切全憑心情。

所以,嚴叔老兩口全款買房,就相當於把他們後半生的依靠全給了兒子做籌碼,如果兒子的婚姻不幸失敗,他們後半生的幸福也就跟著全打了水漂。

雖然,父母給孩子買房,在中國已經變成了一種常態。據社科院調查,我國有超過60%的年輕人在買房時得到過父母的幫助。有的父母為了子女能夠在城市立足,也為了後代能有更好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甚至不惜舉全家族之力買房。

一旦父母用累積了一生的財富給年輕人買房,大多已經年老的他們,老年生活也將面臨著要降低生活質量、或者老無所依的風險。

許多中國式家長,前半生都在為孩子成家立業奮鬥,可等到他們退休了,也沒能真正過上安穩的老年生活。他們大多數都會幫已成家的兒女照看孩子、做家務,真真正正地把自己一生的時間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中國式家長,一輩子都在為自己的孩子著想,但是,一旦他們覺得自己活成了孩子的負擔,就會萬般愧疚。他們習慣了付出,卻沒試過接受孩子回報的愛。


《安家》兩老為兒買房被要求加兒媳名字:中國式家長的愛與痛

兩全的選擇

徐姑姑說:“房子不光是房子,它也承載著,這一家人一輩子的幸福。”所以,父母為孩子買房,只出一半房款,寫年輕人的名字讓他們自己還房貸,無疑是一個兩全的選擇。

老人既替孩子的婚姻做好了物質基礎,給自己的老年生活留有餘地,也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不易,感恩父母的付出,也激勵孩子為幸福生活去努力奮鬥。

年輕人不應為了自己的一時輕鬆,而讓房子成為壓垮父母晚年幸福生活的那根稻草,父母們為子女奮鬥了一輩子,都太不容易。

拿老人辛苦攢了一輩子錢買的房子,去冒險換一段或許保質期只有一陣子的婚姻,對老人來說太不公平。

雖然,無論我們年紀多大,都依然是父母眼中的小孩,但既然我們已經成年,就應該要學會自己抗下生活的重擔,承擔自己的決定帶來的風險與後果。

父母的養育之恩或許我們一輩子都報答不了,但替他們分擔生活的壓力,讓他們不用再活得那麼吃力,是我們力所能及的。



《安家》兩老為兒買房被要求加兒媳名字:中國式家長的愛與痛

所有的父母,都全力在為給孩子好的生活而奮鬥,對他們來說,為了下一代能享受到幸福的生活,再苦再累都值得。但,如果所有人的奮鬥都是為了下一代,那麼又有哪代人能真正享受到奮鬥帶來的成果呢?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我們能給父母最好的回報給就是體諒、耐心與陪伴。小時候他們是我們的靠山,現在,他們老了,我們也應該要成為他們的靠山了。


作者簡介:小旭和你聊情感——原名:吳小旭,情商不高但敢愛敢恨。歡迎關注,期待和你一起聊暢意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