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特別報道:守護家園——碧水苑小區黨員群眾抗疫紀實


特別報道:守護家園——碧水苑小區黨員群眾抗疫紀實

小區宣傳


本網訊(湖北日報通訊員汪朝朝、李保全報道)


疫情洶洶,轟然作響。坐落在湖北省紅安縣城沿河大道倒水河畔的碧水苑小區,在這場不期而至的災禍面前,黨旗飄揚,人心凝聚,群防群控,守望相助,激盪著浩然之氣,譜寫出戰鬥的壯歌。


特別報道:守護家園——碧水苑小區黨員群眾抗疫紀實

巡查小區


支部是一盞燈,共產黨員是那燈上的光


1月23日,隨著紅安縣新冠病毒防控指揮部1號令的發佈,碧水苑小區立即進入戰時狀態。發動早、消毒早、管控早,是碧水苑小區的顯著特徵。小區第一時間成立防控小組,制定防控措施,全面動員業委會、物業辦及小區黨員群眾參與疫情防控。防控小組致力於築牢抗疫防火牆,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對門衛管理、樓棟管理、人員管理、值勤管理、採買管理、衛生管理等等一系列細節問題進行涉身處地的考量,制定出嚴密的防控措施。


當天下午,業委會就通過微信平臺向廣大業主發出防控疫情《公開信》,辦起了防控知識宣傳欄,在大門口懸掛了橫幅標語。當天傍晚,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江長元與各支部委員帶領小區內各樓棟黨小組長、樓棟長組成入戶調查摸底專班,逐戶登記入住人口、外來人員,對其健康狀況全面摸底。隨著疫情形勢的不斷嚴峻,支部一班人又進行明確分工,實行樓棟包保責任制,同時輪流到物業辦公室參加24小時值班。


碧水苑小區共有業主260戶,疫情期間在住戶220戶,在住人口783人,在住黨員373人,從武漢返鄉116人,從黃州返鄉1人。在這場與肆虐病毒的生死較量中,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彰現。號召捐款捐物時,黨員紛紛帶頭,一個晚上就募集資金22800元,黨員王明清、李明霞、佔才春、李紅霞、李建濤等鑑於有業主缺乏必要的防護用品,又通過各種途徑募集到口罩、防護服、酒精等防疫必需品;為了摸清業主真實的生活健康狀況,支部書記江長元如一顆釘子天天釘在防控一線,白天值班,夜晚篩查,多個深夜察看各個樓棟的亮燈情況,以判斷是否有人在家;為了使各項上報數據不錯不漏,業委會秘書長馬義貴在老伴身患絕症的家庭境況下,天天幫助物業文員彙總數據,並經常在微信平臺向業主們推送防疫宣傳;為了讓每家業主都擁有一支體溫儀,黨員邱紅明想方設法幾經輾轉終於尋求到多支體溫測量儀。小區內有12戶特困戶,黨員吳秋生、佔學能、吳恆忠、吳意橋等自覺成為他們的包保人,主動上門幫扶,解決他們在米麵油等生活必需上的困難。


春節乃至疫期中的碧水苑,一部分黨員幹部職工因職責所繫奮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而不能上班的黨員,為了心中崇高的信念,主動請纓,成為抗擊疫情的急先鋒。在這樣的日子裡,小區共有85名在職黨員主動投身到縣城6個社區值班執勤,有35名在家黨員成為王家畈社區和碧水苑小區的志願者,他們站在與瘟疫搏鬥的前沿,以實際行動書寫了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


小區的志願者號召一出,率先響應的同樣是一批共產黨員:"算我一個!""我年輕力氣大,搬運物資讓我來。""我在農村種過地,會用噴霧器,消毒的事就交給我。"……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周曉霞、趙紅霞、石念中、熊晶等同志紛紛站出身來,凝聚起眾人的力量。於此,每日的執勤、測溫、登記、消毒、採購、衛生等管控行為和服務項目有條不紊,周圍8處社區卡口迅速得以封堵,人車進出按照上級要求執行有力,所有居家人員每日兩次測量體溫,公共區域每日三次消毒,日用品、蔬菜的代購發放有序進行……


特別報道:守護家園——碧水苑小區黨員群眾抗疫紀實

上門服務


王師傅和他的物業團隊


王文清是金沙物業公司碧水苑小區項目部負責人。一直以來,大家都稱呼他"王師傅"。一直以來他就是個大忙人。此次疫情襲來,頻繁的電話、繁雜的事務、日以繼夜的工作讓他更加清瘦,但他仍然精神十足。除了每天要負責上下聯絡、業主日常生活用品的登錄和安排,還要親自帶隊到超市採購。誰家的電路壞了,誰家的水卡、氣卡要充值,他都是在第一時間上門解決,每天的工作時間在16個小時以上。


"碧水苑業主微信群"是一個溫暖的窗口。通過這一窗口,業主的各種訴求都能及時受到物業管理人員的關切和回覆。疫情發生以來,這裡更是信息紛繁,目不暇接,但每一條信息依然會暢達到王師傅和他的團隊人的收錄之中,並得以圓滿落實。僅蔬菜和日用品採購一項,兩百多戶人家,品目繁雜,數量各異,業主們在微信群中各自呈報,物業管理員就得仔細登記,分門別類安排採購。日復一日,天天如此。


王師傅和他的物業管理員、保安自抗疫以來沒有一天的休息。保安員張克明、葉祥鬥家不在縣城,卻主動請戰,從抗疫至今沒有回家,除夕、春節、元宵都未能與家人團聚,四十多天吃住在門衛值班室。沒有食堂,方便麵成為他們主要的伙食。為嚴防病源輸入,小區門禁從未放入一個無證人員,即便是對證件齊全人員的出入,他們也堅持一驗證二測溫三登記四消毒,始終保持著戰時的警惕。


物業管理員李彬和文員吳秋蘭每天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兩位女同志每天早晨八點準時上班,下午通常的下班時間在晚七點以後,沒有因為孩子小等困難耽誤所應對的任務。她們負責各類臺賬的登錄和統計、上報工作,還要認真排查小區所有人員健康狀況,特別是對武漢返回人員、居家觀察人員等重點對象進行跟蹤排查,真正做到了不漏一人,不斷一天,給上級摸排小區居民身體狀況及時提供精準數據。為了讓保安師傅吃得好一點,李彬和吳秋蘭經常讓家裡面多做些飯菜,以帶到保安室為堅守崗位的保安改善生活。


小區的保潔人員少,任務重,幾位女同志天天把院落、樓道打掃得乾乾淨淨。各樓棟大門通道和電梯箱等密切接觸場所,更是勤消毒,電梯箱內按鈕旁,她們粘附安放了衛生紙巾和提示,使業主上下電梯都能隔層紙巾點按相應的樓層按鍵。在這特殊的時期,細緻的服務呈現給人們以安詳。


特別報道:守護家園——碧水苑小區黨員群眾抗疫紀實

電梯消毒


特別報道:守護家園——碧水苑小區黨員群眾抗疫紀實

小區消毒


志願者在行動


紅馬夾、紅帽子,是疫情期間一道別樣的風景。碧水苑的志願者們忙忙碌碌,像跳動的火苗溫暖人心。


周曉霞、趙紅霞等黨員站出來了,隨之小區內成群結隊的志願者站了出來。


大學生熊晶晶站了出來,高中生王瑜站了出來,小夫妻吳炎延、吳高揚雙雙站了出來。


就職於太平財產保險湖北分公司的張民,於1月22日放假從武漢來到紅安岳父家,本打算回宜昌老家過年,不料阻隔在此,成為"外地滯留人員"。置身紅安這塊紅色的土地,無數黨員幹部和醫護人員的無畏逆行激勵著他,在自我隔離14天身體無異常的情況下,也主動站了出來,和其他志願者一道盡力。


日用品和菜品的代購是志願者們的一項主要工作。業主們在微信群報上所需物資,物業辦將其彙總,由於採購物品的種類繁雜且數量不一,志願者還需自制表格進行分類登記然後指定專人各負其責。待所有物品採購回來後,志願者們再根據業主所報的品目數量一一對照,一戶戶的打包,並附上小票,然後依次結算分發到家家戶戶。具體的採購和結算繁瑣而苦累,志願者們常常一人推著兩輛購物車,往返於蔬菜區、水果區、日常用品區、乾貨區、副食區進行採買,有時為尋找業主特需的某件物品要來回跑多趟,但他們都儘量去滿足業主們的需求。由於交通封閉,物品採購完成後,他們只能肩扛手拿,徒步搬運。後來王師傅找到一輛三輪車,才減輕了一些搬運上的困難。分發物品和結賬時,他們還要將每家每戶的各品目小袋打開,將小票合計好後放入各家購物袋,再標記上各戶房號。遇到市場上有些品目無法採買,還要向業主一一解釋。


一天又一天,志願者們不畏寒冷,不懼疫情,不嫌苦累,把小區的服務功能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特別報道:守護家園——碧水苑小區黨員群眾抗疫紀實

志願者到商場選購物資


特別報道:守護家園——碧水苑小區黨員群眾抗疫紀實

志願者給各業主分發物資


守望相助,這裡是一個和美的大家庭


小區封閉管理,隔不斷的是親情和愛。12戶特困戶有專人包保,每次菜品的採購都必須送到他們的家門口;73歲的獨居老人陶奶奶,更是小區黨員群眾的重點服務對象,每天都有人上門服務,噓寒問暖,細緻入微;誰家小孩作業本用完了,哪家嬰兒尿不溼沒有了,只要在微信平臺一說,馬上就有業主響應,把自家儲存的相應物品分出一部分調劑使用;業主有什麼意見、建議和具體問題,只要在微信群中反映,就立馬可收到來自業委會或物業辦的回覆,表明以登記待辦。有業主在微信群中留言:"生活在這個充滿愛心的小區真幸福!"


2月中旬的一天清晨,物業負責人王文清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叫起:五號樓棟產婦袁文靜突發高燒。王文清又立即聯繫業委會主任江長元、物業管理員李彬迅速趕致,並立即聯繫通勤車,及時將患者送到醫院。經診斷,袁文靜只是因傷口發炎引起發燒。於是,他們與其家屬一起開買了藥物,又聯繫醫院專車送回小區。


生活在碧水苑的人們,出門就是一河兩岸的美好風光,但自防控令下達後,無一人出外走動。除衝在一線的黨員群眾外,宅在家中的居民深明大義,不出門就是不添亂,不計較就是講愛心,大疫當前,代購代管,即便有一些缺憾又算得了什麼,他們有的,是一份理解,一份信任,一份謝意。


碧水苑小區至今無一例新冠肺炎感染者。"0"感染——這是多麼慰藉人心的符號!


特別報道:守護家園——碧水苑小區黨員群眾抗疫紀實

保安執勤


2020年2月20日,碧水苑小區黨支部在抗擊疫情中的防控行動得到黃岡市委組織部的通報表彰。省委組織部巡查小組在檢查了碧水苑小區抗疫各項工作後,滿意稱讚說;你們這裡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生動寫照。


就在筆者敲擊著這些文字的時候,一位家居碧水苑的朋友專門打來電話:你的筆下再怎麼生花也不為過,這裡的物業可稱紅安第一,這裡的業主最有凝聚力!——致敬碧水苑!恕我筆拙,無力寫出華美的文章,唯有帶著滿滿的真誠平實地記錄這艱難煎熬時期的凡人凡事,記住這人間的美好。相信多年以後,我們回望今天的日子,更會感慨那些逆向前行的戰鬥者多麼值得讚美。




汪朝朝,財政幹部,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李保全,湖北黃岡作協、紅安作協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