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2020年的初春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阻止了相聚,阻止了假期

阻止了閤家團聚……

疫情防控一線

多少個你、我、他

凝聚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鋼鐵長城

他們的故事

只是其中的幾個剪影


為了萬家平安,我們無怨無悔!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康自輝、陳敏是標準的雙警家庭。丈夫康自輝在嵩明縣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工作,妻子陳敏是嵩明縣看守所的民警,家中有一個在昆明讀高中的兒子。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今年1月中旬,兒子左肺感染住院治療了一個多星期。1月27日,大病初癒的孩子剛好出院,一家人正準備好好團聚,夫妻兩人都接到單位要求提前返崗抗擊疫情的通知。兩人將孩子託付給已過七旬的父母,毫不猶豫趕回單位,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在疫情防控一線,康自輝帶領民警、輔警在長嵩大道勸返點值班,每天堅持對上千輛過往車輛、數千名人員進行查詢,不漏一車一人,將疫情堅決堵在防線之外。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陳敏在看守所內部消毒殺菌、人員數據篩查、輿情監測數據上報等方面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除此而外,她還要充當好警嫂的角色,照顧好家庭和孩子,讓丈夫在疫情防控一線安心工作、無後顧之憂。雖然對父母、孩子抱有內疚,但是夫妻倆沒有絲毫怨言猶豫, “我們都是警察,不能臨陣退縮,必須帶頭衝在前。”每當夜深人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時,看到孩子仍在客廳等著他們,心裡總是酸酸的。但是,為了萬家平安,再苦再累,他們依然無怨無悔。

自我隔離26天的共產黨員!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1月28日,嵩明縣司法局牛欄江司法所所長蔣要先提前來到了工作崗位上。一上崗,他就進村入戶走訪社區矯正人員。發現部分矯正人員沒有口罩,又買不到,花了兩天時間,從朋友、同事那裡終於勻借到16個口罩,當天就送到沒有口罩的矯正人員手裡。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疫情防控期間,蔣要先掛鉤聯繫兩個村委會,天天在外奔波,檢查每個勸返點的工作,忙得連一天家也回不了,又辛苦,又危險,但是群眾捐資、捐物、“捐人”的暖流,激勵著他一直堅持在一線。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一名社區矯正人員發來微信,可不可以帶小娃參加勸返堵卡,他回答:“不提倡,心意很好”。另外一名社區矯正人員打電話來說:“我想捐點水”。他說“好”。20箱礦泉水,不是什麼稀奇的物資,不要多少錢,但這名矯正人員對他說:“好的也買不著,先用著,不夠又和我說。”捐口罩,捐消毒液,捐錢,不用再一一列舉了,疫情防控期間,蔣要先最大的感受:“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普通群眾的善舉,激勵他連續20多天穿行基層村組的各個路口,經常工作到凌晨,只想為了保護更多的人。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26天,截止發稿時,蔣要先的工作還沒有結束,還在一線奔忙。這期間,他沒有回過一次家,為了工作,與親人的自我隔離還沒有結束。“關鍵時刻,做一個對得起黨,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不是太大的豪言壯語,卻很感人。

父子出征,共同抗疫!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這個春節,27歲的楊勇曄過得特別充實。他是一名共產黨員,土生土長的嵩明人,父親是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名醫生,也是昆明市紅十字救援隊的一名隊員。

楊勇曄是文山州廣南縣的一名特崗教師,回家過年時正遇疫情防控,父親主動請戰到一線,楊勇曄果斷報名申請,成為嵩明縣紅十字會的一名抗疫志願者。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每天,都有很多的愛心人士和企業到紅會捐款捐物,楊勇曄熱情迎接,詳細講解捐贈程序,預約捐贈方,配合同事做好捐贈儀式會場佈置、宣傳拍照、把物資搬進倉庫等等雜活累活。

一箱一箱的水,25公斤的消毒液,他二話不說,衝上去扛在肩上,扛完一車又來一車,邊幹邊笑:“加油加油,一線同志還等著用呢。”汗水打溼了他的全身,依然埋頭苦幹,不怕苦不怕累。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2月17日,是他最勞累的一天,太陽高照,一輛拉滿4噸愛心蔬菜的貨車緩緩駛入嵩明。老闆不是本地人,楊勇曄提前開車到城邊為貨車引路。來到捐贈場地開始卸貨,每袋蔬菜20公斤,他跑了一次又一次,卸到一半的時候,衣服溼透了,天氣炎熱,大家都讓他歇一會,他卻笑著說:“再累也沒有在一線的同志們累,還有一半就完了。”一干就是兩小時。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卸完貨,還要把部分蔬菜運往退休老幹部和一線人員家屬生活的小區,原本疲勞的志願者,又鼓起最後的勁兒,把蔬菜裝上小貨車,把蔬菜送往小區,休息時,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今天過得好快,好充實”。

隨叫隨到,不辭辛苦,正是有了許多像楊勇曄這樣的志願者,戰“疫”正在走向勝利。

90後寶媽袁曉東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乖乖在家,不要出門,媽媽去上班”,每天清晨,走出家門的袁曉東與兒子告別,眼淚都會忍不住流下來。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袁曉東是寺腳社區居委會副主任,文書,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寺腳社區居委會黨總支書記楊永志介紹,袁曉東是一個九零後二胎媽媽,大孩子4歲,小女兒只有6個月,是一名哺乳期媽媽。

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眾志成城!

疫情防控期間,她每天早早出門,中午短暫回家吃飯、喂孩子,就要到晚上。寺腳社區共有1880戶7335人,還涉及錦繡蘭苑等5個小區2108住戶。袁曉東是文書,承擔了大量值班、統計、上報、基礎要素排查APP錄入等工作,辛苦可想而知。

但是,為了大家,舍了小家,袁曉東僅是廣大社區工作者的一員,無數個像她這樣的社區工作者,在疫情大考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工作者關鍵時刻的責任和擔當。

一個多月

醫生、警察

黨員、幹部

群眾志願者

無數個小小的你我他

匯成了大大的我們

再大的災難

都將被眾志成城的力量打倒

機聲轟隆

春光明媚

感謝每個人的努力和付出!

發佈:嵩明縣融媒體中心

供稿:縣公安局、紅十字會、縣司法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