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央廣時評」火線入黨最強音:戰“疫”必贏

3月2日,一場特殊的入黨宣誓儀式在廣州和武漢兩地醫院同時進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堅持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徐永昊、內分泌科馳援武漢漢口醫院護士李穎賢兩名同志舉行“火線入黨”宣誓儀式,由鍾南山院士莊嚴領誓。不約而同,就在同一天,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中山一院”)馳援武漢醫療隊14名醫護人員“火線入黨”。

這批年輕人,面對黨旗,眼神堅定!一句“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疫情防控中的最強音。

“火線入黨”他們為什麼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回想出發那天,他們面對親人、戀人,依依惜別,執手相看淚眼。轉過身,卻義無反顧,心中帶著牽掛,舍小家,為大家。他們的身影,是最美的“逆行”!

這世間本就沒有誰是天生的英雄!面對感染風險,試問誰不怕?怕歸怕,他們逆風而行站出來,擋在其他人面前。面對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試問誰不累?累歸累,他們俯下身來,小恬片刻,又站起身,投入戰鬥。

是他們,平凡英雄。他們中,有些是黨員,有些是入黨積極分子,他們在一起,堅定地以行動踐行著入黨申請書裡的初心。

新黨員司向是一名重症醫學科醫生,是廣東第一批醫療隊到達漢口醫院後第一個遞交入黨申請的隊員。在漢口醫院,一名75歲新冠肺炎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驟降至60%,千鈞一髮之際,司向用床邊心肺超聲檢查,第一時間確診氣胸,為成功搶救患者贏得了寶貴時間。

檢驗技師王銳智援助武漢前已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漢口醫院一開始並不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條件,王銳智便主動承擔起廣東醫療隊的院感消洗和後勤工作,清洗、消毒、烘乾護目鏡和麵屏,領取、配送、搬運物資,為隊友送飯、留飯,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默默付出毫無怨言。

這批“火線入黨”的年輕人,他們做的多,被記錄下的事蹟可能卻只有寥寥數語。他們把微笑寫在臉上,把苦累留在心間。在普通的崗位上,把事情做到極致。崗位雖普通,極致卻非凡。

什麼是中國共產黨人?敢於挺身而出,敢於率先垂範。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擔當。

擔當,源自於對國家,對人民最深切的愛。哪裡最危險,哪裡有黨員。危難之中顯身手!在行動中,當一個人把個體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繫起來時,就能夠體驗到,天地是多麼廣闊,生命是何等的榮光。

以中山一院為例,派出援助武漢的三批醫療隊150名隊員中,黨員有82名,超過醫療隊總人數的一半。2月12日,中山一院心血管內科青年醫生何江向醫院黨委遞交的請戰書中這樣說:“17年前‘非典’時,是全中國守護了我們的成長,如今應由我們來守護武漢、守護中國。”

在廣州大本營,在中山一院黨委發出招募後備隊的通知後,上百個黨支部、2000多名黨員和職工紛紛報名請戰,把醫院後備力量牢牢凝聚在一起。一襲襲白衣,一顆顆紅心,一腔腔熱血,構築起先鋒的光輝榜樣,凝聚起戰鬥的磅礴力量。昂揚的戰鬥姿態,正是源自行動與信念。

王樹增先生所著的《長征》一書前言中,有這麼一句話可以用來詮釋信念。支撐生命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小到決定一個人人格的優劣,大到決定一個民族和國家文明的興衰。

一代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用時間和行動,講述著一個樸素而堅定的信念,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愛國家、為人民!也正是這樣的信念,一代代傳承,讓我們可以確信,這場戰“疫”,中國一定贏!(央廣評論員 鄭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