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村,青黃不接是指哪個季節,為什麼?現在農民怎麼樣?

迎風飄揚779


鄂東農村:每年農曆八九月新谷登場一直到來年農曆四五月新麥出來吃粉子。這段時間就叫青黃不接。

困難年代,種田大集體,靠工分分糧食,每家就哪麼多。孩子多的人家,勞力不多吃得多。挖野菜,蒸紅薯南瓜,搞瓜菜代,勉強度日往前挨。

包產到戶頭幾年。家家有點錢。興起建房熱。那時市場沒放開,掙錢門路不多。就靠賣穀子。有個頭痛腦熱,趕情送禮,手中錢不夠,賣了口糧湊。先解燃眉之急,再想別的。缸裡沒米,挑著籮筐到處借,鄰居沒有親戚有,週轉下也容易。

農業機械化,農村變化大。產量高,糧食便宜。很多人忙完田地去打零工。一月掙幾千,不靠賣糧食了。存糧都吃不完,可謂年年有餘,徹底解決了吃飯問題。


何育華


我來說一下我經歷過的青黃不接的年代,那個季節吃什麼。

在70年代,我十多歲的時候,記得非常清楚。從春天到初夏是青黃不接的季節,夏天的蔬菜還沒下來,白菜都不隨便吃,菜裡也沒什麼油水,就是一個鹹。還有老鹹菜,外面是一層鹽粒,鹹的要命。地裡有了野菜就好點了,天天出去挖野菜,開水一焯,潑點花椒油抓把鹽就是好萊。

主食更不用說了,生產隊麥子玉米除了交公糧再留下種子,沒分過麥子,主要是靠過麥收去地裡拾點麥穗,一年才能上吃幾頓白麵,我記得生產隊年前每人偷偷分了幾斤麥子過的年。

平常就是吃高梁面紅薯面,還有帶皮的谷面,解手都困難,吃個玉米餅子就不錯了。我記得上初中的時候,老人特意貼上倆個玉米餅子帶到學校當作午飯,在學校吃個玉米餅子就感覺很有面子了。

不夠吃怎麼辦?說點丟人的話,那時候不管大人小孩,只要地裡有糧食,有機會就偷點回來,有時晚上都出去,都是被一個″窮″逼的,那時候孩子都多,沒錢又沒糧食,總不能一家子捱餓,大家都心知肚明,彼此彼此。說句實話,現在的豬都比以前人吃的好。

為什麼會青黃不接呢?就是因為吃大鍋飯年代,人們沒有積極性,好年景小麥玉米畝產也就一二百斤,差不多都交了公糧。那時候沒有胖子,沒有三高,只有三低。每家的日子都差不多,吃不飽也餓不死。

現在是比以前好多了,吃喝不愁了,可壓力卻大了,拚命賺錢,買車買房,都不敢鬆勁。


初心老聶


首先要謝謝大家的湧躍回答,而且回答的很好,因條件不同、地域差異,出現的青黃不接情況也不一樣,只要是瞭解三農的好友,肯定回答的也正確。

我記得那是在七十年代,農民每家每戶都不富裕,可以說吃了上頓愁下頓,總體上講,那時候是走集體路線,經濟收入基本上沒有,靠家庭養豬是主要經濟來源,糧食產量太低,一家人靠掙工分來分糧和分錢,一年下來,口糧剛好夠吃,也有大部分家庭出現了青黃不接。人口多沒有勞動力分錢少,而且還倒拉饑荒,吃飯就是更大的問題。

去年分的糧食春天還沒過完就沒的吃了,眼下春天種的作物又不成熟,愁壞了貧苦百姓,買著吃沒錢,只好借錢,借糧,維持度日,待秋後分糧時,扣除所借錢和糧,也基本所剩無幾,就這樣循環年復一年,窮富差距越大,青黃不接的時候也就是在春末夏初,本來不富裕的家庭又趕上了春荒,那時候還有很多人因此串街串巷討飯。

我們那時候吃的主要是地瓜幹,有了地瓜幹可做煎餅,煮瓜幹吃,夏初就開始買瓜幹,當時瓜幹價格好的是5毛,生蟲子的差一點3毛5左右,我們農村吃煎餅為主,麥子麵粉也就是過年吃頓餃子,平常 擀麵條己很不錯了。

想想過去,看看現在,真是天壤之別,農民糧食豐收了,家庭有了存款,生活富裕了,過去的農村正在走向美好的美麗鄉村!


迎風飄揚779


大家好。我是60 後趙大姐,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春夏之交的時候,那時候前一年的糧食基本上吃完但第二年的新糧尚未成熟入倉,所以就造成了青黃不接現象.,現在農村人生活很好,只要你勤勞,種地時現在有機裓化,幾天種完,可以出去打工,賺錢種地兩不誤,家裡有老婆管理,自家門前種點自己吃的蔬菜,所以糧食,菜都不需要買,賺錢就是供孩子上學,給孩子娶媳婦,我感覺比一般城裡工人富裕


60後趙大姐


題主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青黃不接指的不是特定季節,南方種水稻北方種小麥相差時間差太大了。他是指頭年的陳糧已經吃盡新種的糧食還沒有成熟。一般來說北方會出現在農曆3-4月份南方出現在8-9月份。

舊時農村碰見青黃不接時會向有餘糧的親戚鄰居借些度過難關,來年收成好了再還他。在北方主要吃小麥,假如吃完了又借不到只能拿其他作物充飢了。玉米高粱紅薯都可以磨成麵粉吃。

如題主所問什麼都沒得吃了怎麼辦?地裡野菜樹葉樹皮凡是吃不死人的都吃。老家河南的爺爺輩經歷過河南大饑荒,每次說起來都會兩眼掉淚兄弟姐妹6個餓死3個。人食人在當時是真實存在的。

現在的農村基本上都種經濟作物收割完曬乾直接賣掉,青黃不接現象已經不在了。在這裡我們應該感謝袁隆平院士的團隊是他讓我們的糧倉滿滿不必擔心青黃不接。祈禱🙏🏻巴鐵蝗災早點治理好,讓辛勤耕作的農民少捱餓。


吹燈的鬼


青黃不接,是過去和舊社會貧苦農民的常語。指農田裡的莊稼還在生長,是青苗,還沒成熟!然糧倉裡的糧食已經吃光。

這個時間大意指春天,也就是過了年以後農曆的二三四月份!因這個時間,糧倉屯積的糧食已經過一冬天食用,可地裡的麥子等一些作物還沒成熟!有的吃樹葉,挖野菜來充飢,甚至於有人吃麥階,這段經歷五零後,六零後都有親身經歷。

那時鄉下農民還有一句:年好過,春難熬!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流浪老農工


瘋狂不接,指的是夏季和秋季。因為在這個季節的話,上一年種的糧食基本已經快吃完了,這一年種的糧食還沒有收穫,所以。就導致了青黃不接的現象,只是現在的農民也還好,如果實在是沒糧食了的話,可以去買補足現在的空缺。說實在的現在的農村,普遍出現的都是留守老人跟留守婦女,婦女在家,也沒怎麼種糧食,都是買著吃。我家都是這樣子的,我爸爸出去打工了,媽媽一個人在家只是種了一點玉米,種了一些菜,然後稻穀是沒有種過的,所以我們有很多年都是買著吃了,所以不會說出現那種青黃不接的現象,那一現象也只是針對以前那個年代。


鄉下小紅


農村說青黃不接指的陳糧已吃完,可新糧還未接上。以前因為種子和肥料問題,糧食產量低,沒有足夠的儲存,每當農曆4月至5月半就斷糧了,小麥和一些瓜果雜糧疏菜之類又沒有成熟。人們只得背井離鄉,討飯度日。俗話說”小滿三日發饃香”,說三日其實得幾個三日。無奈時把小麥割了打出來後磨成漿連皮吃掉。後來小麥換了優良品種,又有化肥,成熟早了產量高了。特別是水稻比以前翻了好幾倍。現在可好了,國家富強了,人民富裕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再也不存在青黃不接的日子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美好時光,愛惜糧食,杜絕浪費。


美好一六八


青黃不接是指開春後這個季節,最怕的是秋糧欠收或者大旱無收。因為這個季節樹無芽地無草,連個充飢的東西都沒有。鬧年慌多指舊社會,那才叫苦!吃樹皮、挖草根,你就是借幾鬥糧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還要借一還二,來年形成有糧無食的後果。

不過現在這個現象不會存在了,首先是產量高了,是過去的四五倍,農村人有個習俗就是囤糧。做為很一般的家庭最少有六七千斤的囤糧,再加上現代農民多在外打工,家中糧食消耗是很少的,農民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高,水果副食類增加,就是二三個青黃不接也決不可能有飢餓的感覺存在。

當代的水利設施很好,排洪工程無憂,國家也有糧食進口來源,象過去的渡慌之物,現如令卻成了希歡玩意了。


星辰191549800


青春不接,主要是指過去農村過年後糧鬧饑荒,春夏之交的季節,糧食接不上趟,鬧饑荒。時間大約就是春節以後,立夏節以前。

青,在這裡主要是指青豆,也就是指蜿豆,還有蠶豆。黃,主要是指成熟的稻穀和小麥,也包括其它雜糧。

過去,農村田地較少,產量低,加上經常性的自然災害,一般家裡的存糧不多。每年春節過後,夏糧成熟之前,農民家的糧食就開始鬧上了饑荒。許多家庭就開始春天靠挖野菜充飢。直到立夏節前後,年後的第一批糧食作物~豌豆和蠶豆即將成熟,農民便開始用豌豆充飢。到了小滿節後,大麥小麥開始收割,糧食饑荒問題才得到根本性解決。母親曾經告訴我,她們小時候,過了年就沒有多少糧食了,豌豆從還未成熟就開始當主糧,一直要吃到小麥成熟。

自農村實行責任制之後,大約過了兩三年的時間,中國農村基本上解決了糧問題,過去那種青黃不接的現象基本上得到了緩解。現在,這種現在已經基本上不存在,只要有錢,隨時都可以買到糧食。

現在,青黃不接一詞己經引伸到其它領域,以代表新舊更替續接不上。比如,人才儲備,幹部交替的銜接,經常會用青黃不接來形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