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今天的人要寫詩應該押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呀?

腹黑的小憂鬱王子璇


《中華新韻》對是隨著語言的發展特別是現代白話文的傳播使用而新編的詩歌韻腳,但對於聲律,也就只能根據現代白話文的一、二、三、四聲調了。這樣的好處就是,對於說普通話的我們,不用特別記憶韻腳和入聲字。而壞處就是,我們寫詩詞的時候,使用的詞語、成語、習語等都是古代漢語流行文化用語,其中很多是按照《平水韻》的韻律體系的,並不會全部適合新韻的韻律體系。因此,我認為中華詩詞學會所提倡的兩條腿走路還是非常實際的,我也贊同詩詞愛好者在創作過程中儘可能多地瞭解《平水韻》。


舟月6368


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這樣來看,就說我自己吧,從上學識字開始學得就是中華新韻。參加工作以後,由於工作需要經常寫文章,業餘時間愛寫寫小詩,散文等等。退休後也沒有擱筆,頭些年看到現代詩歌走上了朦朧之路,讀不懂看不明白的時候,我就愛上了律詩和絕句,覺得比看不懂的朦朧詩要好過千倍,自己也在學習練習。原來想學習平水韻,買了書以後,由於自己年齡大了記不住,與新韻老是相混,乾脆就放棄了。現在寫什麼詩都用新韻,因為我只會新韻。

第一,由於流行的一直都是普通話,小時候雖然說學了一些文言文,但是古代的去聲已經歸入了拼音的三四聲裡,沒有專門的研究,是沒有人能夠分出來的。

第二,由於平水韻懂得的人比較少,你即使是使用了平水韻,如沒有註明也是看不出來的。現代人學習的都是拼音字典裡的中華新韻,寫現代詩和寫律詩,詩詞,古風,也都用新韻。

第三,只要是你的詩歌寫得好,有意境之美,又有押韻的音樂之美,還有其它的藝術之美,用什麼韻都無所謂,因為說到底那只是一種表達的工具。

謝謝悟空問答平臺!謝謝大家對我的鼓勵支持!





封護勝463


智者勤,能者達,勞者獲,勇者勝,專者精,聰者規,備者福,豐者喜,足者樂,學者升,創者生,謀者順,才者博,悟者通,曉者知,誠者靈,舍者得,思者明,慎者行,器者捷,望者空,慮者密,缺者補,群者義,廉者安,信者盛,諾者守,容者大,謙者禮,忠者穩,忍者興,錯者改,危者變,險者避,潔者輕,進者取,退者闊,難者幫,急者救,奸者懲,惡者除,叛者誅,犯者監,騙者罰,偷者關,搶者斃,狂者亡,縱者悔,多者賤,少者珍,守者落,貪者獄,拐者滅,坑者失,蒙者丟,賭者敗,困者助,貧者扶,懶者窮,浪者恥,節者榮,合者貴,和者諧,誠者盈,正者鋼,善者揚,仁者敬,老者尊,幼者愛,慈者美,孝者幸,律者強,俗者隨,恆者成,堅者贏,志者壯,強者銳,德者重,王者聖,適者存。寫詩詞歌賦,主在傳文達意,感悟詩文意境。


蒼穹新能源


在規例上,目前中華詩詞學會推行的是雙軌並行,也就是說,寫近體詩詞,選擇《水平韻》體系,或者選擇《中華新韻》體系,都是可以的。

但有一點要注意,這裡面涉及的不僅僅是“韻”的問題,而且還有“律”的問題。所以我在此用了體系這個詞。



近體詩有著一定的格律規範,習慣上會以平仄進行標示。由於今、古音在聲調上已經發生變化,所以平仄的歸納方式也有變,例如,中古音中,分平、上、去、入四聲,其中以平聲為平,上、去、入為仄。而在今音中入聲字已脫落,在聲調上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其中又以陰平、陽平為平,以上、去聲為仄。

那麼,假如是選用《中華新韻》體系,就要以今音的聲調去劃分平仄;如果是選用《平水韻》體系,就要以中古音聲調去區分平仄,兩者不能混用。如果僅僅是涉及韻腳問題,押什麼韻對創作都沒有什麼影響。但因涉及到“律”,問題就有點複雜了。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不論是多年前《當代詩壇點將錄》中推舉的百名大家,還是當下徐晉如推舉的“當代八大詩家”,以至曾一度被稱為詩壇新生代中堅的“後浪社”成員,基本上都沒有人選用《中華新韻》體系。而一些以新韻入門的作者,到一定階段後也多會轉到《平水韻》體系。我們在教學上,也一律採用《平水韻》體系。

主要原因便是聲律體系不能獨立於詩詞語言之外。語言由語音、語詞、語法共同構成,相應於詩詞語言,則為聲律體系、意象體系和詩詞語法體系。

意象是構成詩句的基本單位。傳統詩詞的整個意象體系,都是在《切韻》音系下產生。而《中華新韻》的制訂方式,並非和歷代制訂韻書的方式一樣,以《切韻》為基礎,根據當時的語音變化進行擬定。或者說《中華新韻》體系,是自隋以來,唯一不屬於《切韻》音系的韻書。



假若選用《中華新韻》進行創作,就意味著傳統詩詞中,很多意象的使用習慣和句法上的使用習慣,都會受到影響,會給閱讀和創作帶來不必要的困惑。所以我建議不論學寫詩詞,還是創作詩詞,都選用《平水韻》。


詩詞書院


應該使用《中華通韻》。這是2019年初,教育部委託中華詩詞學會,和北京的一些大學的專家學者們立項研究後通過的。是國家推行的,一部用來規範詩詞、戲曲等韻文創作的用韻依據。

《中華通韻》是根據現在全國通行的法定標準語言_普通話的讀音為依據,整理而成的音韻工具書。具有契合時音,簡單明瞭、科學合理的巨大優勢。以中華通韻為依據創作的詩詞作品,受眾是全國人民,因而,會受到更為廣泛的歡迎和流傳。會對繁榮詩詞等韻文創作,起到極大的助推作用。

因為,新韻剛剛誕生,很多詩詞愛好者早已習慣使用“平水韻”。詩詞創作在目前又是純民間行為。故國家沒有廢止平水韻。但提出“倡今知古”,雙軌並行的方針。就是在目前:大力提倡使用今韻(倡今)對古韻,適當瞭解即可(知古)。看來,平水韻被新韻取代,已是大勢所趨,時間問題了。

在詩詞創作中使用國家通行的新韻,是順天應人的明智之舉。



橡木桶61955766


寫詩用新韻,不能抱殘守缺。今天寫字,你還會用小篆嗎?做為愛好和研究平水韻也無可指責,就像不能用文言文寫社論和通迅一樣。


手機用戶6278985126


關於此問題,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這裡從繼承、順應時代和創作三方面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從繼承詩詞精華方面來說,有必要學習平水韻,這樣才能在欣賞古典詩詞時,更好的理解它的韻味和格律美。

二、從順應時代的方面來說,用中華新韻創作的詩詞更便於傳播和服務於大眾。

三、從詩詞創作的角度來說,無論詩用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只要肯下功夫,對照韻譜就可進行創作。要創作出好的詩詞,不是由用什麼韻決定的,而是由意境、用字詞和組句精煉達意決定的,韻和格律只是形式。採用中華新韻完全可創作出好的詩作來。當然由於平水韻屬古韻,共一百零六韻,上、下平各十五,上聲廿九,去聲三十,入聲十七。上平、下平韻部字為平聲字,上聲、去聲和入聲韻部字為仄聲字。中華新韻最新版按拼音韻母僅劃分為十四個韻部,其讀音為一、二聲的字為平聲字,三、四聲的字為仄聲字。平水韻韻部多,變化多,但因時代的變化許多字的讀音和聲調與今天有差異,故只有對韻部去創作。而採用中華新韻就簡單多了,從創作用韻和格律方面來說,新韻更利於當代人的詩歌創作,但應注意因韻部寬範,同韻部字用於一首詩押韻時應注意音律的上口合諧。

下面是本人用中華新韻創作的五首律詩,望條友品評斧正。

五絕 趵突泉

趵突泉水澈,三眼湧花蓮。

客賞流波映,源頭自哪山?

五律 秋登鸛雀樓

默步唐詩韻,秋登鸛雀樓。

凌空觀日近,舉手攬雲頭。

遠影青山秀,田原翠色稠。

黃河天際盡,了去萬千愁。

七絕 關中夏收

關中六月麥金黃,日照割機地裡忙。

四五田家乘樾樂,經年汗水化成糧。

七律 徹省因

日月星辰萬象循,翩躚物種地球繽。

神機妙理尤奇異,怎奈饞貓壞宇倫。

暴殮獵食山野味,天咳散落冠毒塵。

舉國之力勢除滅,痛定還需徹省因。

七律 大雁塔

雁塔雄姿矗寺中,千年肅穆向天穹。

晨鐘暮鼓東西守,閱歷風雲氣度宏。

夜晝修行心待客,星移物轉目從容。

終南渭水長空望,靜納紛華默悟宗。

一家之言,不妥之處望海涵。


珒禺


這個完全看這人的興趣愛好。


如果你學生廣博,精通平水韻,對格律詩有比較嚴格的講求愛好,那就使用平水韻。在我所認識的大學古代文學的老師中以及一些資深近體詩愛好者,他們喜好平水韻,甚至對使用新韻的創作者嗤之以鼻,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何必強人所難。


時代在變化,語音語義也在變化。實際上,如果你能穿越到古代去,他們說話你可能完全聽不懂。與時俱進,,那我們寫詩歌為什麼一定要拘泥於平水韻呢?中華新韻是現在進行時,反映了現代的語音語義,為什麼要捨近求遠、食古不化呢?


因此,根據個人愛好,你能力所及,使用平水韻當然可以。如果對平水韻不大精通,那完全可以使用中華新韻。


本人也是詩詞愛好者,也經常寫寫,用的就是中華新韻:


  • 疫中觀花
  • 蓓蕾花開春千朵,細風暉映霞一抹。
  • 寒冬歷盡蜂不散,繞枝依舊忙如梭。

  • 疫中讀書
  • 詩書如酒可醉人,快意著筆慰風塵。
  • 信步尋得桃源渡,小樓一統樂無聞。

  • 秋日晨景
  • 旭日初昇雲霧彤,晨霜未散七色工。
  • 秋風合是多情客,軟語羞紅滿山楓。

  • 無題
  • 月下逡巡憶蕭娘,蟾光佐酒斷人腸。
  • 援筆還道相思意,滿紙盡箋春恨長。

  • 拙作幾首,獻醜!敬請各位方家指正!


耕讀小棧


應該根據您寫什麼內容的詩而定。適合什麼用什麼。我想寫只要順口就寫出,從來不研究什麼韻:例如,短句:思友人:柳林望無盡,秋思本無垠。水灣流紅葉,青林點白雲。春雪兮敲窗,孤燈枕上聞。白霜犬蹄輕,思君拭淚痕!


高廣福204高廣福204


呃,今天的人的話,你寫詩的話也可以哎,去效仿一些古人寫詩,那些風格,從而中西合璧,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因為你沒寫首詩啊,都代表了自己的心境,和自己的意韻,還有自己的想法都融合在市裡面,五味雜陳的感覺很不好受,可是你通過一件事物來表達,比如說寫字啊,畫畫啊,來來使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就好了,其實寫詩吧,每個人又沒人縫給我,不介意你們拋棄一些就的想法去領略一些新的想法,可是你們可以完全,你們可以綜合一下中華,還有古代詩文的意韻來寫一些屬於自己的文章,詩詞文化來以自己的理解去,包含一些包羅萬象,一些屬於自己的一些看法吧,你寫也可以,但是要順理成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