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学生的档案会对以后有什么影响?

莫道不消魂85667654


01

毕业生的档案分为两种:学籍档案和人事档案。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档案,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记录了高考成绩、在校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在校期间表现和奖惩情况等。而人事档案是由学籍档案转换而来,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这时的学籍档案正式成为人事档案。真正发挥作用的恰是你的人事档案,如你的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相关事宜都是由学籍档案转换成人事档案后才能进行

02

  毕业生最容易出现三种档案问题:一是毕业时未办任何手续,任档案“自由飞翔”;二是虽然托管到了相关机构,但从此置之不理,只到用时才回头查找;三是留在自己手上。

  03

  目前国家对于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一、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事局接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

  优点: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

  缺点:是两年内如离开生源地就业,需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04

  二、把档案留在学校。国家下发文件,允许毕业时尚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户口、档案留校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

  优点:学校诚信度较高,代为保管户口关系和档案不收取额外费用。

  缺点:毕业生档案留校只是延长了择业期,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都不能出具

05

  三、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

  优点:易于毕业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缺点:由于毕业生与就业指导中心交流相对少,容易造成信息不畅。


搜了农业认养模式


档案是记录每个人人生节点的重要资料,也是办理各种关键证明的支撑材料。所以,大学生未来无论是提升深造,还是入职就业,亦或是自主创业,都会用到档案。

先结合题主的情况说一下对策

这种情况下只能和原单位进行沟通,根源在于档案的转出方,而并非是档案的接收方。而且题主档案即便带回生源地也没有用,任何的档案保管机构都不会接收个人携带的档案。所以,这种情况下得在原单位做好工作。国企讲制度,但是也讲人情,和单位人事部门好好沟通一下,还是可以办成的,别站在制度角度去吓唬人,就站在人情的角度感同身受的和人事部门领导沟通一下,让单位邮寄出去。

关于提升深造方面

考研、出国留学、在职提升学历,这些方面都会用到档案,由相关部门调取档案,或在学成毕业之后,更新最高学历,从而在未来找工作或者评级、考核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于入职就业方面

应届毕业生入职的第一步就是提取档案,用人单位会审核清点档案基础信息,根据档案信息来确定员工的身份、学历等等基础信息。未来晋升、考核、评级、调转、核薪、退休等方面都会用到档案中的相关资料。每年结合实际情况,会组织员工统一填写各类表单,来更新档案内的相关数据。因此,档案是在职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发展依据。

关于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方面

很多大学生自己头脑灵活,顺应时代发展,愿意从事一些新兴产业或者自主创业,总以为这种情况下档案作用不大。其实不然,如果想到好的地方发展,比如一些一线城市,那么档案就可以解决暂住和工作的问题,通过报到证等档案资料能够在一线城市多留几年。而且在缴纳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时也需要档案作为基本依据。

需要注意的地方

任何人都不能持有档案,必须将档案转递至具备资质的部门和单位保管,入职的单位会自己调档,并且保存;灵活就业的要自己找档案保管单位进行托管。因为任何单位用档案的时候都是公对公的去调取档案,不会接收和使用个人提供的档案。而且,档案在个人手中拆封,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认定,不然不具备相应效力。


丁Bar不是银


一般情况会寄送到签约单位,或者是户口所在地人事保障档案管理处,或者是自己从学校带回户口所在地市民中心有专门的档案保管处,会有一张报道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