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防控“志願兵”扶貧路上貼心人——記吉安縣安塘鄉淡江村第一書記彭建午

肖子杏、王玉卉、本報記者

賀曉梅

疫情當前,他是一名普通的志願者;扶貧路上,他是村裡的領頭羊。

身份不同,角色不同,但吉安縣安塘鄉淡江村第一書記彭建午對待工作的熱情,卻從未因此而減少半分。不管何種身份,對他而言,有的只是沉甸甸的責任感。

疫情當前

積極組建村級防控志願隊

“老哥,你的體溫是36.8℃,屬於正常。平時要勤洗手,沒事不要外出、不要串門、不要聚餐。”2月22日上午,淡江村疫情防控志願者彭建午反覆叮囑村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和你們一起奮戰在一線。”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身為吉安縣人社局駐淡江村第一書記的彭建午正月初一就來到了淡江村,第一時間號召全體黨員幹部、村支兩委、青年民兵、返鄉大學生組建淡江村疫情防控志願應急隊。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裡,彭建午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很多。過年是村民走親訪友的高峰期,如何勸導他們不聚集、少出門?如何才能做好村裡的消殺工作?33歲的彭建午一邊堅守在抗疫一線,一邊快速找準工作路徑。

在積極做好疫情聯防聯控應急處置的同時,他全天候督導志願隊員在4個出入口應急值守、設點排查和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正月初三便開始對整村巷道、房前屋後實行隔日噴灑消毒液,勸導村民疫情防控期間不走訪、不接待、不聚會。同時,嚴格落實值班值守制度,全體成員輪流安排值崗,24小時保持通訊暢通,嚴格排查直接或間接與武漢轄區返鄉人員接觸情況。他的認真與負責,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大家積極響應,用實際行動築牢基層疫情防護網。

田間地頭

第一書記為村民脫貧找“譜”

作為第一書記,村民的健康,彭建午關注。村民的錢袋子鼓不鼓,彭建午同樣關注。

2017年初,彭建午被派駐到安塘鄉淡江村擔任第一書記。捲上簡單行李,彭建午吃住在了村部。初來乍到,如何才能更快摸清情況,帶領村民脫貧?彭建午知道,這沒有捷徑可走。進農家院落,與村民促膝談心;去田間地頭,瞭解農耕生產。認真查找致貧原因,仔細瞭解群眾需求,彭建午心裡漸漸有了譜。

淡江村人多田地少,無廠無礦,村民收入來源主要靠種植農作物和外出打工。如何發展產業,成了彭建午心頭的大事。於是,他帶領村幹部、青年能手和貧困戶“走出去”,到青原區、安福縣等地考察學習,並結合本村實際,建立淡江村富民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種植了1600餘畝井岡蜜柚,與縣鑫眾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簽訂入股協議書,多方向發展產業;召集肖俊等52戶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雞苗、飼料、技術指導,當年肉雞養殖產業獲益共計10.4萬餘元,每戶分紅2000餘元;引進蔬菜大棚,將肖華章等5戶貧困家庭的12畝土地進行流轉,讓他們在獲得土地流轉金和分紅無憂基礎上,還可以在基地務工掙得工資。在村主任的帶領下,幾戶貧困戶發展巴西菇種植產業,新建菇棚6個,菌菇面積近6000平米,年產菇近2萬斤,產值近8萬元,實現了貧困戶獲益與村集體經濟雙豐收。

初心不忘

帶領村民追逐幸福夢

用真心聆聽百姓心聲、用耐心服務百姓難處、用細心為百姓辦事——幾年扶貧路,是彭建午為民服務的三顆“心”。

貧困戶肖生根白內障手術後不方便,彭建午主動聯繫專家上門複診,並定期送藥上門;留守兒童沒人輔導,他引導孩子放學後到村委會一起學習;貧困戶肖期想外出打工,他主動與縣招工辦聯繫,並騎著摩托車帶著他到36公里外的縣園區3個企業面試,他就是這樣認真負責地將6名貧困人口安全送進企業打工;村裡有3戶行動不便的殘疾人,雙手靈巧腦子靈活,彭建午就與園區某企業聯繫,將他們的半成品帶回村民家中加工,成品再由彭建午送回企業。彭建午還充分利用村賢鄉友等社會資源,為貧困老人和學生捐贈衣物50餘件,為1戶重病貧困戶捐款1萬餘元,為2戶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捐助15400元,全村43名留守學生享受教育補助5萬餘元……

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點滴問題入手,彭建午用真心與真情感動著眾人。

以村為家,以山為伴。幾年來,為了爭取資金改變村裡落後面貌,彭建午帶領村幹部一趟趟跑部門、找項目,先後爭取到了通村公路、淡江村風雨長廊、休閒廣場等近20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他和村幹部的帶領下,全村已實現51戶200人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