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朱棣可以把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么?朱高炽架起来不违法吧?

京东李达康


朱棣不能直接将皇位传位于朱瞻基。具体原因有:

一、朱棣很喜欢朱瞻基,并在永乐九年封朱瞻基为皇太孙,是继太子朱高炽的第二顺位继承人。虽是第二顺位继承人但也次于太子朱高炽之后,所以说传位给朱高炽才是合情合理。

二、太子朱高炽年弱体衰,恐难继大位,但是只要朱高炽比朱棣多活一天,那皇帝大位肯定是先又朱高炽继承,之后才轮得到朱瞻基。

三、太子朱高炽在永乐大帝二十二年间监国多年。恩威并施,治国理政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靖难之役中,燕王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仅以一万余众抵挡住了李景隆五十五大军的轮番攻城,使燕王朱棣根基稳定,最后大败李景隆并成功靖难。朱高炽的帝王之相,朱棣是看在眼里的,传位给太子朱高炽有利于大明王朝的稳定与繁荣昌盛,即使太子身体不好,但是传位给朱高炽多少都是对大明王朝有益的。

四、朱棣最喜欢的皇孙就是众所周知的宣宗朱瞻基,但是宠爱朱瞻基的原因除了朱瞻基本人的聪慧过人,最大原因还是因为他是太子朱高炽的嫡长子。所以说朱棣宠爱朱瞻基是基于朱高炽罢了。

五、论传位于太子还是太孙,其实朱棣心里是在明白不过了,当年起兵造反的原因除了反对朱允炆的激进的削藩政策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立太孙,并在死后传位于太孙。朱棣心里知道,要是直接传位于皇太孙朱瞻基,肯定会于众人不服,天下藩王共诛之,王朝肯定会再次发生靖难之役。

如果朱棣把朱高炽架起来肯定是不违法的,因为朱棣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九五之尊。天子做的岂能是犯法。但是朱棣不是一个糊涂皇帝,架起朱高炽直接传位于朱瞻基肯定对大明王朝不利,所以朱棣不会那样做。





愿你开怀


这不是一个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朱棣敢不敢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礼法问题,关乎大明江山的稳定,所以朱棣不会直接传位给朱瞻基,也不可能这么做!


皇位的传承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皇帝的一句话,但,实则不然,终明一朝“宗法”之下,一直采取立嫡立长的原则,特别是靠“靖难”夺取天下的朱棣更是深知如果跳过朱高炽而立朱瞻基的危害。宗法制能从周朝起一直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是有其道理存在的,朱棣不敢这么做。

其实历史上也有不少的皇帝传位给自己的孙子,如朱棣的老爹朱元璋就传位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如南越皇帝赵佗因为活的太久了熬死了自己的所有儿子,只能传位给自己的孙子;再如南北朝时期的齐武帝,因为太子病逝选择传位给自己的孙子。

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太子“不在了”才会出现隔代传位的情况,没有任何一个是皇太子还在便隔代传位的。


因为这是“宗法”,更是为了防止
不必要的动乱,哪怕朱棣在喜欢朱瞻基也不行!

自古以来最无情的便是帝王家,皇位的继承是一个大问题,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如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朱棣自己的靖难之役。


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反过来一想自己直接跳过朱高炽传位给朱瞻基,这不是要自己的靖难之役在重演一遍么?别的藩王不说,自己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必定是第一个跳出来的,打着维护朱高炽正统的旗子,起兵“靖国难”然后杀掉朱瞻基和顺手除掉朱高炽,自己做皇帝。



此外,虽说朱高炽这个人是一个三百多斤的大胖子又肥又胖,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从朱棣靖难时期开始守护朱棣的大后方顺天(北京),建文帝一方以十数倍的兵力仍无法撼动顺天,便可看出。而且朱棣常年征战,朝中大小事务也都是朱高炽一人处理的井井有条。


江山只有交给朱高炽才不会出问题,而且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朱棣心里也明白朱高炽坐稳了天下,朱瞻基的继位便是板上钉钉。这一切也如朱棣所想的一样,朱高炽与朱瞻基不仅坐稳了皇位,还继永乐盛世之后将明朝推向了巅峰,史称“仁宣之治”!


像素说


朱棣没有并直接将皇位传给朱瞻基。具体原因有:

1.朱瞻基的母亲 张氏是朱高炽的结发妻子,虽然出身寒微,但却贤惠律己,对待朱棣公婆十分孝顺;朱瞻基自幼聪明颖慧,又因为有深明大义的母亲的教育,所以,从小就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喜爱,直接被成祖封为皇太孙;正是由于张氏母子的加持,才使得体质孱弱、虚胖、行动不便的朱高炽的太子位子稳如泰山。


朱瞻基,是在永乐九年被封为皇太孙的,是成祖心中继皇太子朱高炽后的第二顺位继承人。也就是说朱棣传位给朱高炽,朱高炽再传位给朱瞻基,这合情合理。

2.明仁宗朱高炽于1378年8月16日到1425年5月29日在位,是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后的第四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他生性端重沉静,喜好读书。尽管身形较胖,身体较弱。但靖难期间,朱高炽以燕王世子身份镇守北平,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靖难成功,朱高炽蹶功至伟,由燕王世子晋升到皇太子顺理成章!

3.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他在位期间为政开明,与民休息,拨乱反正,废除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结束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使天下百姓得到了安居乐业的机会,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因病去世,终年47岁。



4.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后,数次随成祖朱棣征讨蒙古,于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即位。是名正言顺地接父亲的班!他在位期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重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继续实行仁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使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朱高炽执政时间加在一起只有十一年,但却开创了“仁宣之治”。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纵使朱棣把朱高炽凉起来,直接传位给朱瞻基,也不违法!朱元璋就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因为,在封建社会,皇权决定一切;皇帝是天子,代表上天的旨意!他一言九鼎,能随意更改和创建法律条文!


希望星晨58298869


朱棣不可以直接把皇位传给朱瞻基,若是朱棣执意把皇位传给朱瞻基,必定会引起朝臣的反对;更会引起朱高煦的反对;而且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这样引起的后果就是朱棣死后朱瞻基未必可以顺利继位,即便是可以继位,一个没有支持者的皇帝,很难坐稳皇位。


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中国自古以来传嫡不传长,传长不传贤,传贤不传爱,若是朱棣随意改变这个制度,大明王朝很可能会有重蹈唐朝的覆辙。唐朝就是因为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导致李家子孙每代都有谋反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没有人愿意看到的,朱棣自然也不愿意看到。

朱棣作为一代雄主,虽然他不喜欢他的嫡长子朱高炽依然传位给了朱高炽,就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影响深远,朱棣不得不考虑长远,不得不考虑他的朱家江山是否能够长治久安!


群臣反对

朱高煦相当太子惹得全朝大臣一致反对,所以若是朱棣执意传位给朱瞻基会得到更多的反对。很多人认为朱棣比较强势,那么万历皇帝强势不强势呢,他为了废长立幼,33年不上朝,最终还是没有战胜朝中大臣,可见还是朱棣比万历更有先见之明!

即便是朱棣可以战胜朝中大臣,但是若是新的继位人得不到大臣们的拥护和支持,那么他的皇位是很难坐稳的,大明的臣子们有多固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可能会引起造反

中国历史上每当有新皇帝继承皇位的时候就容易引起谋反,特别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甚至会惹恼天下人。这时候别人不敢说,朱高煦肯定是会谋反的,而且朱高煦的谋反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朱瞻基能不能够镇压各路叛变也是很难说的!

所以说朱棣直接传位给朱瞻基违反了嫡长子继承制,也算是违法,而且这样的传位风险很大,所以朱棣不会这样做!


唐朝的长老


如果朱棣能够多活一年,他肯定会将皇位传给他的孙子朱瞻基。

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朱棣和朱高炽,两人的去世的时间。
朱棣是在公元1424年去世的,而朱高炽是在公元1425年去世的,也就是说,如果朱棣晚死一年,那么朱高炽也就死了,皇位继承人肯定是朱瞻基。

可以这么说,朱棣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好皇帝,他也很有才华,他和朱元璋的性格非常相似。

而朱瞻基有深受朱棣的喜欢。朱瞻基从小就很有才华,也很聪明伶俐,他的性格和朱棣非常相似。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不久,朱瞻基就被朱棣封为皇太孙了,而当时朱瞻基还只是个孩子。

朱高炽的几个兄弟当时都反对朱棣这么做,他们认为朱高炽生性懦弱,不配当这个太子,但是最终朱棣还是间接的将大明江山交给朱瞻基了。

和朱元璋执政时期不一样,虽然朱元璋将大明天下交给了朱允炆,但是朱棣的政治眼光非常高,所以最后天下还是被朱棣抢走了,而朱棣的几个孩子就没这么厉害了,相对的,朱瞻基却比朱允炆要强很多倍。

朱高炽对自己的儿子能够当上皇太孙,自然是非常的高兴,也就是说即使朱高炽死在了朱棣的前面,大明江山也是由他的儿子朱瞻基继承。
但是朱高炽最终还是当上了皇帝,而且只比朱棣多活了一年时间,朱高炽当上皇帝以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朱瞻基能够登上皇位,说明他的政治能力非常强,朱瞻基在去往北京登基的路上,他的几位哥哥为了截杀朱瞻基,在路上埋下了重兵,但是朱瞻基仍然顺利登上了皇位。

朱瞻基当上皇帝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朱高炽生性懦弱,主要就是靠着他的宝贝儿子朱瞻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这个身份。

可以说,如果朱高炽死在了朱棣的前面,那么朱棣肯定会像朱元璋一样将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朱棣非常喜欢朱瞻基这个皇太孙。后来事实证明,朱棣的几个儿子的能力确实不如朱瞻基的,所以朱棣的选择还是非常明智的。


公元前


先说第一个问题,作为皇帝的朱棣可不可以直接传位给朱瞻基?当然可以!在封建帝王朝代,皇帝就是最高权威最大的法,想把皇位传给谁,几乎就是皇帝说了算。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朱棣后世子孙明神宗,在这个问题上就翻了船,没能自己说了算。扯远了,还说朱棣,必须承认朱棣是个好皇帝,治国能力在大明270多年的十六位皇帝中,排名应该在前三名之内!在皇位传承上,朱棣有过犹豫,究竟传位于长子朱高炽?还是传位次子朱高熙?个人感情江,朱棣喜爱次子朱高熙,周为次子像自已,英勇善战文武双全。但是朱高炽是长子,立嫡以长是历代帝王秉承的皇位传承习惯,也是历代帝王宣扬的儒家思想,朱高炽为人性格忠厚心地宽容善良,在治国方面也没啥错误,而且朝中大臣一支持朱高炽的人很多,若废长立幼,朱棣担心会给大旧带来动荡。最主要的还因为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朱棣虽然不喜欢既胖且跛的儿子朱高炽,太喜欢这个孙子了!所以最后还是按照立嫡以长的皇家习俗,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

既然直接传位给自己喜欢的孙子朱瞻基不违法,朱棣为什么不这样做呢?理由就两个:

第一:没必要!因为皇位终究是要传给自已儿孙的,而且儿子健在,己做太子监国治国多年,也没啥错误,若直接传位给孙子,如何对朝臣及天下臣民有个合情合理的说法?说太子没治国能力?那么太子有啥错?最主要的还因为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你虽然越过儿子,把皇位直接传给了孙子,但孙子继位之后,会因此感激你而说自已老爸不好吗?既然出力不讨好,不如传位给儿子朱高炽,由儿子再传位孙子,这样来得皆大欢喜。此其一也!

其二:怕产生动乱动摇大明统治。这可不是乱猜想,上面说过,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未棣有过犹豫,若是直接传位给孙子,那么就给次子造成留下了话柄。别忘了,太祖朱元璋就这么干过,结果朱棣不就因此造反并成功了吗?既然于情于理于国于私,都是传位给太子朱高炽更合适,那么以朱棣的英明,如何会想不到这些?所以最后朱棣还是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





JSDD


可以啊,朱棣是皇帝啊,他把凳子一摔,对着朝臣那么一吼:“今天我就是要让我孙子当皇帝!谁有意见那就白绫毒酒见吧!”

有几个不长眼的会比比?比比的都给我拉出去斩!完了还能镇不住局面?所以朱棣可以这样做,也许还想过这样做,但问题是朱棣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这样做。

朱高炽做错什么了?

朱高炽是朱棣和徐皇后生的嫡长子,虽然身体不好,但性格沉着冷静,进退有度。朱棣每一次出征都是他在镇守后方,输送物资,所有的事情都打理的井井有条,朱棣才能够心无旁骛的打仗。

朱高炽只是胖一点,身体差一点,不像弟弟们那么英勇善战,但他从来不是无能的人,靖难之役也曾经死守北京,抵挡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朱高炽不像朱棣,却正好弥补了朱棣性格里不足的地方。

朱元璋就很喜欢朱高炽,更何况他还有个好儿子。朱棣就算不够喜欢他,也信任他,认可他。

朱瞻基也是很爱他爸爸的

朱瞻基当然也想当皇帝,但他也不至于要越过自己亲爹去坐这个位置,他皇太孙的地位足够稳固,朱高炽是个好爹,仁厚温和,假如朱棣真有这种心思,朱瞻基也不会任由朱高炽倒霉。

朱棣何必没事找事?

在古代作为皇帝,朱棣万万人之上,他当然可以任凭自己的喜好做事,比如他喜欢打仗,那就劳民伤财,横尸万里。

但朱棣同时也是个明君,他看得见朱瞻基的优秀,也看得见朱高炽的能力。朱棣想要的是做一个好皇帝,让后人都知道他的功绩,撸掉朱高炽,必然会有很多人为此牺牲,国家动荡,民不聊生,这就违背了朱棣的初衷。


汪十月


一般皇帝对皇太子不满意,最终将皇位传给孙子,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少见。朱棣如果对皇太子朱高炽不满,将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也是可以的。毕竟皇帝可以决定一切,但是恐怕也会遭到很多人的指责。因为这样做确实有些违背了中国古代的立法。

而且之前朱元璋在还有很多儿子的情况下,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结果引发了不晓得问题,估计到时候很多大臣肯定会以这件事情来劝谏朱棣不要这样做。朱棣非常喜爱朱瞻基这个孙子,以至于在永乐九年的时候立他为皇太孙。在皇太子还在的情况下,直接立了皇太孙,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要知道,当年朱元璋也是在皇太子朱标死后才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不过,可能这件事情确实不太好办,因为传位给孙子恐怕还会遭到另外另个儿子的反对。最终,朱棣也没有直接传位给朱瞻基。不过,历史也很给力,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死了,朱棣也很快实现了他的愿望。

因为一般情况下,中国古代皇帝的儿子很多,即使皇太子在皇帝之前死了,皇帝也会选择另外一个儿子来继承皇位,像朱元璋和朱棣直接想传位给孙子是极其罕见的。不过,这种事情在国外却很常见。因为,国外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儿子不会很多。路易十四活得实在是太长久了一些,结果他的儿子在他之前死了,所以只能够传位给孙子。谁知道,继任的路易十五也活得足够久,最后也是传位给孙子。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俄罗斯的叶卡特琳娜二世对儿子保罗不满意,所以打算直接传位给孙子,也就是保罗的长子亚历山大。可惜还没有来得及公布这件事情,叶卡特琳娜二世就生了重病去世了,保罗得以继承皇位。不过,由于保罗一世施政不当,结果很快被反对者推翻,亚历山大接任皇位,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愿望也很快就实现了。现在的例子则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满意现在的王储,也就是她的儿子查尔斯,甚至也有了直接传位给孙子的打算。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事实上朱棣要想越过朱高炽,直接将皇位传给朱瞻基,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朱棣能不能做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了大明王朝皇位继承制度的问题,关系到大明王朝以后的皇位传承,关乎到国家发展的稳定与否,出于这方面的考量,朱棣就不会直接将皇位传给朱瞻基,哪怕他在喜欢朱瞻基,都不会这么干。

任何朝代涉及到皇位的传承,都是相当严谨的,很多政权采取的都是立嫡长子的传承制度,特别是像朱棣这样在靖难之役中夺到天下的皇帝,更加明确知道,一旦将皇位继承人由跳过长子,而立长子的儿子做皇帝的做法,很有可能会直接动摇到朱家统治基础。别小看宗族礼法制度对于王朝传承的作用,不然为什么从周朝起长子继承制度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这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以至于像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都不敢逾越这种制度的合法性。

在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例子,就是因为皇帝自己活得太长了,结果熬死了自己的儿子,无奈之下只能将皇位传给孙子,进而引发了不少动乱。在朱棣之前就很直接的例子,那就是他的老爹将皇位传给了他的侄子朱允炆,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因缘际会之下,朱棣才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那么朱棣就很清楚,如果他敢这么干,很有可能会让朱瞻基走上朱允炆的老路。

皇位传承制度是固定的,要求也是相当明确的,即便是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在这一点上也很难有所违背,哪怕作为太子的朱高炽,并不是很受到朱棣的喜欢,哪怕他也非常喜欢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他也没有办法跳过朱高炽,而去选择另外的人来当皇帝,毕竟他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一旦跳过了朱高炽,将皇位传给朱瞻基,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让靖难之役重新再来一遍。

但实际上,如果说抛开朱高炽这个人的身材体貌特征,他的能力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从朱棣的靖难之役开始,他就成为了朱棣阵营能够负责后方事务正常运行的牛人,在治国理政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和手段。想当初建文帝这一方,以数十倍的兵力都无法拿下朱棣的根据地,就可以看出,朱高炽在军政事务方面的手段是相当厉害的。

既然自己的儿子,除了在身材体貌方面稍微有所欠缺之外,无论是名分还是能力,都是当皇帝的上上之选,那么为什么还需要跳过自己的儿子来选择孙子作为皇帝呢?反正等朱高炽百年之后,这个皇位最终人选还是朱瞻基,根本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小芊芊爱历史


古时,皇帝作为国家最高权威的存在,他想做的事情是没有人拦得住的,朱棣当然可以把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而不传给朱高炽,没有违不违法之说。只不过把朱高炽架空就有点难度了,而且牵扯到很多事情。

嫡长子与礼法

首当其冲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所谓嫡长子继承制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假如朱棣立朱瞻基而不立朱高炽,不就相当于视这制度如无物吗?也就意味着朱棣把嫡长子继承制给废了,把立老大的传统惯例给直接废掉了。

但是,嫡长子继承制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根本,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假如朱棣把这个制度打破了,那么就意味着以后谁都可以当太子,只要他是一个皇子的身份。

那时,天下将会是兵荒马乱,而手足相残的戏码会天天上演,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作斗争,而且“出师有名”。

其次,让朱瞻基即位,也就意味着朱棣把朱元璋辛辛苦苦地建立起来的礼法给废掉了,这不仅会影响天下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会降低朱棣的权威,失去民心。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时引用了祖训,现在却违背了祖训,天下的人会怎么看?


朱棣不能再得罪文臣了

要想把朱高炽架起来也是很能难度的,朱高炽不同于一般的太子,毕竟监国数十载,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其次,朱高炽的支持者有很多,不但有武将,还有文臣。而且,是绝大多数的文臣都支持立朱高炽为太子,比如金忠、黄淮、解缙、尹昌隆等等,后来都是鼎鼎有名的大臣。

要是架空朱高炽,必定会失去这些人的心,等同于朱棣又失去了一批的支持者,加上诛杀的建文旧臣等,可能会面临一个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这是朱棣不能承受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朱棣当然可以直接把皇位传给朱瞻基,只不过付出的代价也很大,甚至比立朱高煦的代价还大。所以,朱棣应该不会如此做。

另外,题主说朱高炽身体肥胖,不讨朱棣喜欢,确实有这样的回事,而且立朱高炽为太子,与喜欢朱瞻基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朱高炽后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也慢慢地得到了朱棣的认可,朱高炽更是开启了仁宣之治,可见其能力是不错的。


【小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