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打造2000萬人口超級城市,武漢憋著哪些大招?

沙漏遺愛


武漢成為超級城市有以下幾方面支撐:

第一:光谷引領發展方向,輻射華中乃至全國

第二:高鐵中心,全國交通中心地位牢固

第三:地鐵建設飛快,城市軟件硬件升級

第四:周邊的湖北小城市甚至鄰省小城市不斷為武漢輸血


看哥


首先可以十分明確地說,無論採用何種大招,武漢都不可能成為超2000萬以上的城市。即便要達到1000萬人口數量,估計也得從現在的700、800萬基礎上還需要至少10~15年時間。也就是在整個城鎮化完成的2035年前後,武漢人口數量將達到歷史極限,也就是在1200萬左右。而後就會一直趨於穩定!

以行政區域來決定城市人口數量的做法顯然是不科學的,一個城市的人口不是通過城市無縫隙發展,而是通過了畫地為城的方式。這樣我國重慶人口就是3000多萬,排在了日本東京之後成為世界第二大城市。這是得不到世界觀點的認可。全球對城市的定義一定是打破城市行政區的劃分,而是通過通勤理論和無縫隙對接來衡量城市規模。

據2018年全球城市排名情況,東京—橫濱人口數量3800萬、雅加達3200萬、新德里2700萬、馬尼拉2450萬、首爾2400萬、上海2400萬、孟買2300萬、紐約2100萬、北京2100萬,聖保羅2100萬、墨西哥城2100萬、廣州1950萬。全球達到2000萬以上的城市只有12個,而其中大部分還都是貧民窟城市。我國只有北京和上海達到這個數目,廣州還是相差一點。未來可以達到2000萬以上人口數量的城市應該只有北上廣深!


通勤最大的體現就是軌道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以地鐵日乘坐量來衡量應該相對比較科學。我國城市地鐵日客流量排名情況如下:上海、北京超過1000萬排在前二位,廣州以900萬排在第三,深圳550萬起後。接著是成都、南京和武漢數量為300多萬。而重慶、西安和杭州在200萬上下。

因此,在地鐵日客流量看成都、南京和武漢才只有廣州的1/3和深圳的1/2。武漢要想把人口規模擴張到2000萬,那麼先把地鐵日客流量從現在的310萬增長到600萬以上才來談論與北上廣深人口對齊的問題,否則一切都是空中閣樓!


鞅論財經


最近武漢方面提出了這樣一個目標:要推動武漢城市人口從1000萬向2000萬跨越、推動GDP從1萬億向2萬億跨越、推動武漢從中部中心城市向國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點城市跨越。

看到這個消息不免令人大吃一驚,你說武漢GDP從1萬億向2萬億跨越,這個不難,這些年來武漢經濟穩步發展,其2018年GDP就達到了14847.29億元,因此再過四五年,武漢GDP突破2萬億不成問題。但是,武漢要想人口由1000萬向2000萬跨越,那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根據武漢市統計局發佈數據,2018年年末,武漢市常住人口1108.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81萬人,距離2000萬還有892萬,如果按照每年增加18、19萬的人口,那麼起碼要四五十年,顯然現在提出這個目標似乎還早著呢!其實在過去2011年~2018年,武漢市常住人口7年間也只不過增加了大約100萬人。

從目前來看,我國人口超過2000萬的城市只有上海、北京,其中上海市2423.78萬人,北京市2154.2萬人,而另外兩座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的常住人口也分別只有1490.44萬人和1302.66萬人,與2000萬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既然是武漢市提出的這個目標,自然有它的道理和打算。只是小編覺得要實現這個目標,難度非常大,短時間內難以達到,沒有個二三十年,小編認為實現不了。



就目前而言,最快的途徑就是效仿四川省會成都和山東省會濟南那樣,合併或者代管周邊的縣市,可以讓武漢市的常住人口增長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樣通過畫地為城的方法小編覺得沒有意義,我國直轄市重慶常住人口就有3000多萬,但重慶的面積也高達8.24萬平方公里,通過這樣的方式擴充人口,大家會認可嗎?而且我們也知道,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在省內“一城獨大”,GDP佔了全省的37%,合併或代管周邊縣市豈不是讓武漢在省內更加無敵的存在?因此這是行不通的,更何況整個湖北省的常住人口還不到6000萬呢!

因此,最好就是走常規方法自然吸引人口落戶,放寬人口落戶政策,出臺相關優惠政策留住人才、大學生,把經濟發展好等,這樣也會提高武漢的人口吸引力。當然了,通過這種途徑來實現2000萬人口這個目標,也需要很長時間。


錦繡中源


我認為武漢的未來是無限輝煌的,這是我的確信。至於武漢人口規模會不會超過兩千萬,這倒是一個需要在當前面積(8494平方公里左右)的基礎上謀劃擴容的問題。簡單說,現有面積不足以支撐兩千萬人口過上空間相對寬裕的生活。拿北京和上海為例,北京的面積在16410.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在2154.2萬人,但北京的房價高得離譜;上海的面積在634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在2423.78萬人,房價之高全世界都知道。為什麼國家唯獨對這兩個城市的人口規模進行了限制,就是因為人口平均空間不夠寬裕。廣州和深圳戶籍人口似不到兩千萬,常住人口怕是超過兩千萬了,而且廣州和深圳未來的戶籍人口很可能超過兩千萬,下一步,國家有可能對這兩個城市人口進行限制。為什麼說這四個城市呢?因為武漢的對標城市,就國內來說,就是上述北上廣深了。下面談談武漢未來發展和人口規模問題。

先談武漢未來發展。一句話,武漢是中央心裡頭必須發展起來的城市,不然就愧對歷史,愧對武漢的地理位置。也就是說,如果武漢發展不起來,天理難容!如果武漢發展不起來,中西部崛起就是一句空話!理由如下:

第一,武漢的歷史昭示,武漢的復興是必然趨勢。自盤龍城以來,武漢在歷史上就是一個風雲際會的城市。南宋以來,岳飛駐紮在武漢和卾州一帶,說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與廣大長江中下游密切相關。明清兩朝,湖廣地區已經成為中央財政和糧食供應的重地,想必對中國經濟地理瞭解的人心裡都明白這一點。民國時期,武漢一度成為臨時中央所在地,中日雙方為了爭奪武漢甚至於發生了十四年抗戰中發生了最大規模的戰爭!武漢的重要性至此已經太明顯了。共和國時期,開國領袖到武漢來的次數比回他老人家的家鄉還多,這豈是用情有獨鍾這四個字能解釋得了的?毛澤東熟讀歷史,對歷代地理方誌爛熟於心,作為世界級的偉大戰略家,他深知武昌首義能推翻清王朝,如果哪一天,武漢有什麼風吹草動,共和國也會深受影響!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共和國一五計劃期間,在武漢設立了武鋼、武重、武船為代表的眾多國字頭中央企業的原因。改革開放起步時期,武漢一度落伍,進入新世紀後,武漢重新奮起直追,而今已經有崢嶸之勢!

第二,從武漢的地理位置來看,武漢的未來發展真的是無限可能。長江中游的節點城市,漢江入長江的地方,中部地區連接東西南北的樞紐,其淡水資源全世界都找不出幾個可以媲美的城市!九省通衢現在已經變成九州通衢了,祖國立交橋能不重要?

第三,武漢的科技教育優勢非常明顯。武漢大學的測繪科學和空間技術、生命科學在世界上都很有優勢,華中科技大學的智能數字製造技術和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是未來人工智能的基石,武漢理工大學的材料科學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華中農業大學的生物農業科學在世界上也很有影響,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從其新建的校區可以看出該校準備在地球科學和人工智能時代大展拳腳了,至於華中師範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優質教育供給、國家治理、財政金融方面的優勢,全國的人文社科界心中自有一杆秤。其他方面的科技教育優勢,用每年在校大學生一百多萬和高校120多所可能更好地詮釋。

第四,武漢的產業優勢極其明顯。四個國字頭產業基地落子武漢決不是偶然。集成電路(芯片),信息安全,智能電動網聯汽車,火箭製造,全部是全球性高端製造,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材料技術,海洋裝備技術,農業技術等等,武漢都在全力推動,這為武漢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再談武漢的人口規模問題。

武漢現有面積只能支撐1000到1500萬人口規模。要想實現人口規模達到兩千萬必須擴容。怎麼擴容?

第一,順應光谷發展的內在需求,先合併鄂州,為光谷的產業尋找土地來源。

第二,合併漢川等地,為漢口的國家級甚至於世界級大科學中心尋找空間。

第三,對黃石部分地區和黃岡沿長江岸邊幾個縣級市進行合併。

第四,對武漢城市圈中的靠武漢近的地方進行整合。

為什麼要這麼做?把武漢做強做大符合世界通行做法,這點可以學下美國紐約州、加州的做法,也可學學日本東京做法,德國和法國的有關做法也可參考。國內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京津冀一體化都可參考。

如果有產業支撐和地理空間支撐,武漢人口規模在未來二十年內常住人口有可能超過兩千萬,在未來三十年內其戶籍人口有可能超過兩千萬。


蘇恩濤


從目前各城市到2035年的城市總規來看,到2035年人口規模達到2000萬以上的城市沒有武漢,只有如下幾個: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2020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提出上海目標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定位為長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到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左右,建設用地總規模不超過3200平方公里。

《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2035年廣州常住人口規模將控制在2000萬人左右,按照2500萬管理服務人口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 (2016-2040年) ,提出高標準全面建成國家中心城市,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至2035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控制在1360萬。


什葉藏


誰說的不能到2000萬?武漢現有人口1100萬,黃岡700萬,鄂州100萬,把他們給吞併就1900多萬了,再把臨近的漢川100多萬人口吞併,輕輕鬆鬆2000萬!


鴨y哥


就武漢目前的發展情況來說,要達到2000萬人口,不是不可能,只是可能還需要點時間。

1、根據最新的統計,目前,武漢的人口已經突破1100萬,而且增速還算不錯。

2、說到另一個指標,就是通過市內交通,尤其是地鐵的日均客流量來衡量城市人口發展潛力。那麼還是用圖來說話。

由此看來,武漢的人口淨流入和發展活力還是很不錯的。

尤其是近年來,武漢實施了“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和即將舉行的“世界軍人運動會”,可以算作是兩哥比較給力的大招。還有武漢光谷的持續發力,下一步,據說以小米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業總部或分部將進駐武漢,都將持續增強武漢城市發展活力。

而且,武漢天然的地理優勢和交通優勢也在逐步凸顯其重要性。尤其是武漢臨空港、長江新城的建立,全國高鐵線路最多的高鐵站,長江航運的便利,世界第一的地鐵里程,國家長江經濟帶的發展,都是武漢獨一無二的優勢。

所以,武漢成為2000萬超級城市,可能性非常大,只是還需要時間。


美圖咖啡館


先不說二千萬人口生活在武漢對武漢環境、資源、管理的要求。湖北就六千萬人,二千萬生活在武漢,剩下三分之二人口分散到其他的次牛逼的襄陽、宜昌,還有地級市和直轄市,好多縣市都要變城鎮,人都沒有,哪來人才,怎麼發展?湖北整體實力不降才怪,都擠在武漢不亂才怪。


濾芯Pro


武漢搞的再怎麼大,怎麼好,都不是能耐的事,也不是值得炫耀的事,你看把周邊的城市搞成啥樣了,把周邊城市資源都吸武漢了,多年以後再看,這就是個失敗的案例。


A一路撿錢


據2018年數據顯示武漢常住人口達110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83萬人比上年增加30萬,隨著2017年武漢加入搶人大戰以來效果顯著,計劃未來5年留住100萬的大學生。當然開放戶籍政策取得顯著的效果是一方面,武漢還憋了哪些大招向2000萬人口大都市目標邁進呢?

戰略位置

引用美國學者麥金利·康韋再1999年發表的《未來的超級城市》中所提到,武漢作為中國內陸中心城市被列為21世紀全球十大超級城市,武漢也在2050年的規劃中定位為洲際中心城市。

這些並不是空穴來風,武漢的位置在中國戰略版圖中極其重要,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以武漢為圓心北至北京、東至上海、南達粵港、西通成渝、西安,基本涵蓋了中國主要的都市經濟圈,也成為我國未來打造全國4小時經濟圈的絕對中心,2016年被確立為第二批國家中心城市,成為九大中心城市之一。

產業多元化

一線城市制造業逐漸轉移,打造以服務業、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根據目前形式來看,長三角向內陸轉移、珠三角北上,而武漢處在兩大發達經濟區產業轉移的中軸交匯線上,產業體系顯得更加多元。

傳統產業產值大,高新技術型產業發展也僅次於少數沿海發達城市,不僅形成傳統汽車、鋼鐵等千億規模產業群,北斗芯片、光谷光纖等高尖端產業也逐漸成型,可以這麼說武漢在全方面的發展,不僅如此在科研教育、醫療、公共服務資源等方面也是僅次於一線城市的存在,是繼深圳、上海、北京之後的全國第四大創新科研城市,如果武漢率先完成產業升級將引領中部。

消費市場

2018年武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843.9億元,同樣位列中部城市之首。

北上廣深因為過高的房價消費低迷,增速成長遠不如中部城市,中部內陸地區幅員遼闊,也是我國拉動內需的中堅力量。

商業投資

武漢上市公司77家,世界500強入駐企業已達266家,最關鍵的是武漢商業有便利性、成本低等優勢,未來將吸引更多國內外投資,中部商業中心地位進一步提升。

人口和人才

人口和人才是地區發展的基石,隨著產業轉移人口也隨之遷移。正如前面所說,東北、京津南下、長三角西進、珠三角北上都會在武漢交匯,武漢也積極的在規劃城區,為將來擴容1000萬人口做準備。未來可能逐漸兼併周邊城市,讓淨流入人口占比突破20%,打造新興移民大都市。

而武漢在人才入籍方面也不遺餘力,引進人才的成本優勢也很明顯,如果說四大一線城市留住一個人才安家和科研投入需要1000萬的話,可能武漢只需不到30%。若是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留住就讀大學生,那麼將進一步增量人才儲備。

內陸發展較沿海有先天劣勢,但是如今也搭上經濟發展改革的東風,武漢集內陸物流中心、消費中心、交通中心、教育科研重鎮等於一體,在未來下的一盤規劃大棋中搶人大戰、兩百工程以把得先機,是否能進一步確立優勢將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