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银行理财“回望”与“展望”:去年保本理财月度发行量缩四成 今年投向仍将以固收为主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渐渐临近,熟悉的银行理财也在悄然告别过往。这对于无论是银行,还是投资者来讲都是一个重新适应与学习的过程。比如,曾经的保本产品渐渐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净值型产品,对理财产品的设计与挑选考验着从业者和投资者的智慧。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渐渐临近,熟悉的银行理财也在悄然告别过往。 这对于无论是银行,还是投资者来讲都是一个重新适应与学习的过程。 比如,曾经的保本产品渐渐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净值型产品,对理财产品的设计与挑选考验着从业者和投资者的智慧。

“金融1号院”初步统计,从去年1月份到11月份, 保本型理财产品月发行数量缩减四成,净值型产品渐成主力。 理财平均收益率从资管新规下发时的4.82%下跌至去年11月份的3.98%,但更多的权益类投资产品也意味着投资者有更多获取高收益的机会。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资管行业重塑新格局,银行面临着诸多机遇与责任。 未来银行理财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不容忽略的两大趋势: 一是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趋势,二是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资管行业将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资管本源。 逐步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不断增强客户服务能力,满足更广泛的群体和更多样的投资需求。

平均收益率连续超20个月下滑

“金融1号院”从理财产品数量、产品类型、收益率方面梳理了2019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变化。 具体来看,在理财产品数量上,2019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为43279款。 从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类型来看,城商行发行产品数量最多,达到16355款,占所有产品的37.79%,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国有大行则分居二三位,发行数量分别为12115款和8817款,占比为27.99%和20.37%。

银行理财产品2019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保本型的产品急速下降。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19年前11个月,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每月发行量约为2367款,而2018年前11个月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每月发行量则约为3055款。

在2019年年内,保本型理财也是位于持续缩量的过程中: 具体来看,2019年1月份银行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最多,为3219款; 10月份,因长假因素,银行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最少,为1863款。 11月份,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为1912款,较1月份所发行的3219款减少了1307款,缩减幅度超过四成。

据了解,目前银行正不断加快消化理财存量,加速转型。 近期部分银行纷纷停止发行或调整保本类理财产品。

与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形成对比的是净值类产品。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会监测银行各月净值型产品的发行情况,据其统计,去年11月份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为1383只,较10月份增加了298只,环比增长27.47%,新增净值型产品数量创新高,且连续五个月超过1000只。 去年以来,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稳步增长,下半年以来发行量大幅增加。

自资管新规落地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一直呈现下行态势,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从4.82%下跌至3.98%,至今已连续21个月下滑,其中11月份更是跌破4%。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最后一年倒计时,银行开始加速处置存续的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老产品。 一方面是高收益老产品加速处置; 另一方面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政策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理财产品资产端收益下行,两方面共同作用下,理财产品整体收益水平不断走低。

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2019年以来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净值型产品规模仍然偏低,在净值化转型的过程中,银行不仅面临投研能力欠缺、投资者净值型产品接受度不足和净值型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建设等挑战,还面临新老产品如何顺利接续的问题。今年银行的转型任务将非常艰巨, 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会继续大幅增长。

随着理财产品逐渐向净值化转型,普通投资者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投资呢?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建议,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应该充分了解产品的估值方式、投资方向等信息,并与理财经理充分沟通,了解产品收益波动的大致情况,比如部分产品可能同时应用摊余成本法与市值法,进而出现产品运行初期收益波动相对剧烈,但长期来看收益稳定的情况。

2020年的理财产品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魏骥遥则认为,由于2020年仍然处于过渡期内,银行理财的重心仍然是从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因此理财子公司产品设计的拓展力度不会过于激进, 产品投向仍将以固收类资产为主。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