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歷史上封號相同命運相似的四位蘭陵公主

根據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的《公羊傳》(又名《春秋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的諸侯都稱為某某公,比如齊桓公、晉文公等。如果周天子要將女兒嫁給某一諸侯,自己不主持婚禮,而是讓同姓諸侯主婚,比如讓晉國或魯國的國君主婚。因為讓諸侯國的某某公主婚,所以天子的女兒從此就被稱為“公主”了。

另據《新唐書·志·百官一》記載:“皇姑為大長公主,正一品;姊妹為長公主,女為公主,皆視一品;皇太子女為郡主,從一品;親王女為縣主,從二品。”從中可知唐朝的規定是皇帝的姑母為大長公主,享受正一品的待遇;皇帝的姊妹為長公主,女兒為公主,皆是一品待遇。實際上從隋、唐開始除了元朝對皇帝的女兒和諸王的女兒皆稱公主,以及清朝皆稱格格外,其餘各朝的規定都大同小異。

歷朝歷代公主的封號通常有三種形式:以郡縣名作封號(最常見);以國名作封號;以各種褒義詞作封號。我們要說的就是以郡縣名作封號的蘭陵公主。從北魏孝文帝到唐朝唐高宗時期大概170年的時間,總共出現了封號相同的四位蘭陵公主。

歷史上封號相同命運相似的四位蘭陵公主

一、北魏蘭陵公主

北魏的蘭陵公主是孝文帝拓跋宏之女,所以當然也姓拓跋了。北魏拓跋皇族屬鮮卑族,孝文帝實行漢化改革後,皇族改為元姓。這一時期是北魏統一北方後最為強盛的時期,距北魏走向衰弱的六鎮起義還有二十多年的時間,按理說這位蘭陵公主應該過得很幸福了,可是因為性格原因婚姻並不幸福,反而是四個公主裡面死得最慘的一位。

《魏書·劉昶傳》記載,北魏宣武帝元恪的二姐蘭陵長公主嫁給了劉昶的次子劉輝。劉昶是南朝劉宋皇族,宋文帝之子。當時北朝的公主和南朝流亡皇族政治聯姻是很正常的現象,劉昶就曾先後娶了北魏三位公主,他的嫡長子劉承緒還曾娶孝文帝的六妹、宣武帝的姑母彭城公主,可惜劉承緒很早就因病去世,次子劉輝於是繼承家業。

北魏的這位蘭陵公主在婚姻上是一位追求一夫一妻制的女性,和後來隋文帝的獨孤皇后一樣。不過她沒有獨孤皇后那樣的命運,隋文帝在這方面還是很尊重獨孤皇后的。劉輝不是那樣的人,他和蘭陵公主時間一長新鮮感就沒有了,竟然與公主的婢女私通還置其懷孕。

蘭陵公主知道丈夫和自己婢女的事情後,就打死了婢女,並剖出婢女腹中的胎兒“節解”,再用稻草塞進婢女的腹中,然後讓劉輝看裸屍。要說這蘭陵公主也真夠殘忍的,劉輝雖然憤恨不平,但是他也無能為力,沒什麼辦法,只能越來越疏遠蘭陵公主。

歷史上封號相同命運相似的四位蘭陵公主

公主的一個姐姐把蘭陵公主夫妻間的這些事兒傳進了皇宮裡執掌大權的胡太后那兒,胡太后派人調查後,最後讓蘭陵公主和劉輝二人離婚。實際上當時二人已經結婚十多年了,離婚後公主回到了皇宮裡。一年後,有許多重臣請求太后讓公主和劉輝復婚,太后起初不同意但是抵不住多人勸說,就同意了哭著送走了公主,這十有八九是公主想復婚安排大臣們去說情的。

然而事情並不如蘭陵公主所希望的那樣,她和劉輝的感情並沒有複合,劉輝出軌已經是習慣性的了。沒多久劉輝就又私通了張、陳兩位有夫之婦,公主知道後就和劉輝吵了起來。結果兩人越吵越兇,劉輝將公主推下床,一頓拳腳相加,最後導致懷有身孕的蘭陵公主流產而死。而劉輝則畏罪潛逃,最後被抓後準備判處死刑,結果恰巧碰到天下大赦而免罪。兩年後,劉輝還恢復了官職爵位,升為徵虜將軍、中散大夫。

史書上講,這位蘭陵公主“頗嚴妒”,也就是嫉妒心特強。不過以現代婚戀觀念來說,蘭陵公主追求一夫一妻、夫妻平等,那也是無可厚非的,有嫉妒心也屬正常。但是她對待婢女的狠毒確實是讓人不能接受。然而所有的這些放在古代封建社會就都是合理合法的,就像隋朝獨孤皇后那樣的一代賢后不也是不允許隋文帝有其他女人,並且殺死了隋文帝寵幸過的前朝尉遲囧的孫女嗎?

歷史上封號相同命運相似的四位蘭陵公主

二、東魏蘭陵公主

東魏是從北魏分裂出來的政權。自北魏政權被權臣高歡(北齊王朝奠基人)把持後,孝武帝元修不願再做高歡控制的傀儡皇帝,於是逃去投靠另一權臣宇文泰(北周王朝奠基人)建立西魏。高歡則與其他同僚商量後,立孝文帝的曾孫元善見為皇帝,建立東魏。

柔然是繼匈奴和鮮卑之後在蒙古草原崛起的遊牧民族,在南北朝時期與北魏和南朝形成長期對峙。柔然對於北魏頻繁的侵擾掠奪讓北魏統治者頭疼不已,對於柔然的軍事打擊也是持續了很長的時間(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時期,花木蘭當兵對付的敵人就是柔然人)。後來因為戰爭使雙方都疲憊不堪,所以大家採取通婚聯姻的方式來避免大規模戰爭。

《魏書·蠕蠕傳》記載,北魏分裂後的東魏和西魏,為了維持各自的統治都爭相與柔然通婚來避免兩線作戰。先是西魏文帝元寶炬封舍人元翌之女為化政公主(這封號一看就是為了和親的)嫁於柔然可汗阿那瑰的兄弟塔寨,自己納阿那瑰之女鬱久閭氏為後。

幾年後,鬱久閭氏懷孕待產卻突然病死。高歡趁機遊說阿那瑰,說元寶炬害死了阿那瑰之女,而且送去柔然和親的化政公主是位假公主,西魏政權也名不正言不順,真正正統的是東魏。阿那瑰於是和東魏結親,為自己的兒子庵羅辰求婚。高歡就將常山王元騭的妹妹樂安公主改封為蘭陵公主嫁給了庵羅辰。

東魏的蘭陵公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成為政治交換的犧牲品。愛情於她而言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歷史上封號相同命運相似的四位蘭陵公主

三、隋朝蘭陵公主

根據《隋書·列女傳》所說,隋朝的蘭陵公主叫楊阿五,是隋文帝和獨孤皇后第五個女兒。史書上說楊阿五“美姿儀,性婉順,好讀書”,是所有公主中隋文帝最喜歡的一位,從小就嫁給了隋文帝在北周時的同僚兼好友王誼的兒子王奉孝。結果王奉孝沒有當駙馬的命,沒多久就因病去世,楊阿五還按制守孝了三年。

後來楊阿五的二哥,就是當時還是晉王的隋煬帝楊廣給自己的妹妹介紹了他的小舅子,西梁明帝蕭巋之子蕭瑒。但是隨著楊廣在隋朝統一天下當中的功勞越來越盛,隋文帝有意平衡他和太子楊勇之間的關係,就將楊阿五嫁給了重臣柳機的長子柳述。

楊阿五從小跟隨獨孤皇后長大,知書達理、溫柔謙恭、品行端正,又能孝順公婆,不像她的幾個姐姐那麼驕縱。楊阿五的美名傳遍之後,隋文帝覺得面上特有光,越發喜歡這個女兒,連帶著對駙馬柳述也特別的喜愛和重用。

為此柳述一直做到代理兵部尚書和代理吏部尚書,然而在此過程中也得罪了楊廣和楊素。楊廣在登基稱帝后藉機將柳述免官貶到龍川郡(今屬廣東河源,當時是煙瘴之地),同時責令蘭陵公主楊阿五改嫁。 楊阿五以死相拒,不再拜謁自己的二哥隋煬帝楊廣,並且上書要求免去自己公主的封號與丈夫柳述一起徒步去龍川郡。

歷史上封號相同命運相似的四位蘭陵公主

隋煬帝看後大怒不同意楊阿五的要求,楊阿五最終憂憤而死,年僅三十二歲。臨死前上表請求歸葬柳氏,隋煬帝更加大怒,不但不同意,還將公主薄葬。楊阿五雖然貴為公主,最終也難逃政治鬥爭犧牲品的命運。

隋朝的蘭陵公主楊阿五不但痴情,也算是忠貞烈女的典型代表了,所以死的時候朝廷和民間都是聞之傷心啊!也難怪唐朝著名的宰相魏徵在給隋朝編撰史書時將楊阿五放在了《隋書·列女傳》裡。

四、唐朝蘭陵公主

在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九嵕山上除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外,還有185座陪葬墓,都是唐朝皇室及名公大臣之墓,其中就有唐朝蘭陵公主的墓。根據墓碑上的碑文可以知道蘭陵公主名叫李淑,是唐太宗的第十九個女兒。這與《新唐書·公主列傳》裡說的李淑是唐太宗的第十二女有所不符,不過考慮到碑文是李淑的丈夫,也就是駙馬竇懷哲所寫,所以碑文上的說法應該更為準確。

從碑文的敘述看,蘭陵公主李淑自幼聰慧,才氣出眾,九歲開始研讀《易經》就能理解其謙和的精妙詞句。個性溫和端莊,不喜奢華,九歲時封蘭陵公主,唐高宗時晉封為蘭陵長公主,同樣也是戒驕戒奢,崇尚節儉,對朝廷的每次賞賜都是極力推辭。

李淑的丈夫,駙馬竇懷哲是唐太宗母親的族孫,算得上是親上加親,不過在古代封建社會這種皇室與士族門閥聯姻維持封建統治和士族勢力是很正常的事情。李淑嫁到竇家後,謹守禮制,與竇氏妯娌關係融洽,對待公婆也是非常孝順。可惜她和隋朝的蘭陵公主一樣,也是三十二就去世了,只不過李淑只是單純的因病去世。

歷史上封號相同命運相似的四位蘭陵公主

在古代封建男權社會,婦女本身就沒什麼地位,即使像四位貴為公主的蘭陵公主,很多時候都需要為了維持男人的統治、政治的需要而付出青春甚至生命,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即使像漢、唐這樣古代著名的盛世,去和親的公主也不在少數。如果想追求愛情、追求幸福那就更難了。即使想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容易,畢竟她們所處的環境和位置已經決定了以後的路,想改變命運不是不可以,但是很難。所以像這四位封號相同,命運相似也就不難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