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谁的成就最大呢?

玮玮唐诗宋词古诗


秦孝公,在位24年。在位期间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惠文王,在位45年。在位期间秦国不仅打通了中原通道,而且夺取了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攻灭了巴蜀,占领了汉中,使秦国的领土面积骤然扩大了数倍。更重要的是,巴蜀、汉中与秦国的本土关中一样,是当时第一等的良田。

秦武王和秦孝文王一样,在位时间极短,没有影响国家,这是他们最大的贡献。

秦昭襄王,在位55年。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其晚年时发动的。同时他在位时期也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庄襄王,最大贡献是结识吕不韦和有个好儿子(嬴政)。

秦始皇,在位37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二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我觉得还是秦始皇的成就最大。


萌化神灵


这七个人按照他们的功绩来说,先排除掉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这几个过客,他们除了在位时间短暂,也不能与其他四位相提并论。

1. 在给剩下的四位排名之前,不妨也了解下他们的功绩。

  • 1.1 秦孝公让大秦迅速崛起,十九年称霸

起用商鞅,推行变法。

对内提倡致力农业,对外严明赏罚,鼓励士卒力战效死;

修城设县,划田置陌,把领土扩大到洛水以东;

对外屡次挫败魏国,虏魏公子卬,俘魏错。

  • 1.2 秦惠文王得巴蜀粮仓,扩大版图

起用张仪和司马错。

七年,俘魏将龙贾,斩首八万;

八年,得魏国之河西之地;

十年,得魏国上郡十五县;

十一年,在义渠设县,义渠君俯首称臣;

十四年,修鱼之战,俘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

二十二年,司马错伐蜀,攻占赵的中都、西阳;

二十三年,攻占韩的石章,打败赵将泥,攻占义渠的二十五座城;

二十四年,打败韩军于岸门,斩首一万,韩将犀首逃走;

二十六年,丹阳打败楚军,俘虏楚将屈匄,斩首八万,攻打楚的汉中郡,占领地六百里,设置汉中郡;

二十七年,占领楚国的召陵,丹、犁、蜀俯首称臣。

  • 1.3 秦昭襄王远交近攻,斩首六国军队过百万

六年,司马错平定蜀乱,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十四年,伊阙之战,白起斩首二十四万;

十八年,司马错占领垣、河雍;

二十七年,司马错攻打楚,得南阳,白起攻打赵,占领代国的光狼城,司马错发兵占领楚国黔中郡;

二十八年,白起占领楚国的鄢、邓;

三十二年,丞相穰侯攻打魏国,击溃暴鸢军,斩首四万,得魏国的三县;

三十三年,客卿胡阳占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攻打芒卯于华阳,斩首十五万,得魏国的南阳;

四十三年,白起攻占韩国的九座城,斩首五万;

四十五年,占领韩国十座城;四十七年,长平之战,白起斩首四十万;

四十八年,得韩国的垣雍,王龁占领赵国的武安、皮牢,司马梗北定太原,占领韩国的上党郡;

五十一年,将军摎攻占领韩国的阳城、负黍,斩首四万,占领赵国二十多县,斩首俘虏九万,得西周城邑三十六座;

五十二年,西周人民逃往东周,周的宝器九鼎被搬到秦国,周开始灭亡;

五十三年,天下皆来归顺。

  • 1.4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六年,攻克卫国;

十七年,灭韩国,抓获韩王安,设为颍川郡;

十九年,灭赵国,抓获赵王;

二十一年,占领燕国的蓟城,杀太子丹;

二十二年,魏国称臣;二十四年,楚国灭亡;

二十五年,灭燕国,抓获燕王喜,灭代国,俘虏代王嘉,降服越君,设置会稽郡;

二十六年,灭齐国,俘虏齐王建。

统一法律制度和度量衡标准,规定车子两轮距离相同,书写采用统一的文字。

2. 我认为没有谁强谁弱,大秦帝国的成功是得益于一个好的治国策略的赓续传承

  • 2.1 人才选用:不任人唯亲,重用客卿

秦穆公引进百里奚、由余;秦孝公引进商鞅;秦惠王引进张仪;秦昭王引进范睢;秦始皇引进李斯等。

  • 2.2 法治强国代代相传

其实,他们四位都处于大秦发展的某一阶段,秦孝公确定依法治国,秦惠王得巴蜀粮仓,得攻楚之有利地理条件,秦昭王远交近攻,以绝对武力打垮了六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权的强国。我觉得他们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结语:如果秦孝公没有确定法治强国的战略,后面都将是一句空话。但如果治国策略没有代代相传下去,大秦也不会获得成功。

您认为呢?


我是“读春秋思无忌”,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也欢迎大家关注我。谢谢!


读春秋思无忌


在秦国700年历史中,秦国共经历了37位君王,秦国虽然有过秦穆公主政期间,春秋五霸的短暂辉煌,但真正崛起,却始于公元前361年的秦孝公,摁下了图强图新的快进键。

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帝,七任国君的接力,至公元前222年,终从众诸侯中脱颖而出,最终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开创大秦王朝。

七位国君在位时间长短不一,建树不同,但却都将秦国指向强大。

1、秦孝公。

在位24年,迁都咸阳,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建立县制行政,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奖励耕战,“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变王道为霸道,秦国自此日益强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秦惠文王。

在位27年。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凭借秦孝公商鞅变法的成果,文用张仪,武用司马错,北扫义渠,东进攻魏,灭蜀败楚,将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特别是运用张仪连横之策,玩弄六国于股掌之间,使秦国实力一举超越齐楚,为一统六国创造了条件。

3、秦武王。

19 岁既位,重武好战,争强好胜,性格霸道,是秦国正式显露取代周天子,吞并六国野心的第一个国君,在位短短四年,首设丞相一职,拔宜阳,置三川,打通了问鼎中原的通道,可惜死得太早。

4、秦昭襄王。

在位56年。 文用范雎,武用白起,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的谋略运用得风生水起,秦国压倒性优势已经十分明显。齐国、楚国等,在强大的秦国面前已经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赵国、魏国已经是彻底被打残废。特别是灭掉西周公国,正式吹响了统一六国的号角。

5、秦孝文王。

由于老爸秦昭襄王活得太长,在位时间也太长,已经是53岁小老头的秦孝文王即位3天就去死了,唯一的建树就是在众多儿子中,选了嬴异人,秦始皇的父亲,也就是秦庄襄王接了班。

6、秦庄襄王。

也由于爷爷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实在太长,秦庄襄王登位时也已经35岁了。在位3年,继续欺负韩国、魏国、赵国,结果被魏国联合燕、赵、韩、楚,在黄河以南击败秦军,成为秦国扩张以来少有的败仗。秦庄襄王,最大的贡献估计就是生了个好儿子赢政。

7、秦始皇帝。

在位36年,名气实在太大,简要说功劳,横扫六国,首次统一华夏,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将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始创者,结束了一个时代,又开创了一个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七位国君,都是强主,只能按作为和战功,优中选优了。

秦国自秦穆公五霸露面后,又百年沉沦,自秦孝公起又变法图强,七位国君一代代拉力棒,成就秦始皇帝千古伟业。

如果非要在这七位了评选成就最大的,我们不妨先用排除法。

第一轮pass掉的,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武王。

这三位,主要是在位时间太短,没有时间好好表现。

其中:秦孝文王是七国国君中最仁慈的一位,在位也只三天,唯一贡献就是选对了接班人,确保以后能传位给秦始皇赢政。

秦庄襄王虽有战绩,但竟然挨魏国的揍,有点丢强秦的脸,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生了个优秀的儿子赢政。

秦武王算是比较可惜,年少气壮,敢想敢干,没有辱没强秦的威名,但也太敢想了,结果举鼎而死。如果能活久,还真不好说。

第二轮pass掉的秦惠文王、秦昭襄王。

这一轮是最难选的,准确的说,剩下的四位都是大神级人物,军功战绩都没得话说,但如果从开创的高度去选,只好先pass掉的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了。

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两位都有军功,秦惠文王用人是一绝,秦昭襄王玩远交近攻更妙,两者任内都极大地扩充了秦国的地盘,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秦孝公、秦始皇帝两位的开创性来说,却又要逊色一些。

第三轮秦孝公PK秦始皇,秦始皇胜出。

秦孝公首推变法,以法治国,推行霸道政治,奖励军功,抑商劝农,强化中央集权,有改革首创之功。

但秦始皇与之相比较,不仅横扫八方统一六国,军功更胜,更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首创了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封建帝制,气魄更大,格局更高,影响更深。

我们罗列一下秦始皇帝的历史首创:

1、古今中外世界第一位皇帝。

2、华夏民族第一次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人物。

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建立郡县制的帝王。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推行文字、交通、通信、度量衡等大一统的帝王。

5、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帝王。

西方人将秦始皇帝与罗马恺撒大帝相提并论,但罗马帝国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我们的华夏民族却依然统一强大,难怪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赞叹:“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掌心读历史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贾谊《过秦论》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就是贾谊《过秦论》中说的六世之余烈,正是他们的铺垫,才有了最后秦始皇一统中国的千秋伟业,那么这些人的功绩如何比较呢?谁的功绩最大呢?

首先把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这3位排除,因为秦武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间都是3年,秦孝文王更是只有区区3天!

秦孝公:

最大的功绩就是大力推行商鞅变法,改变了自秦穆公之后连续14任君主不作为后积弱的秦国,内政人民安居乐业,军事将士用命,外交西戎诸国臣服。

秦孝公将秦国从战国棋局的看客变成了主要棋手,而且具备了通杀的能力。

秦惠文王:

商鞅变法给秦朝积累了大量资本,正好需要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很明显秦惠文王就是。

打赢了秦魏河西之战,夺回了被魏国占领百年的河西之地,并在河东建立了前进根据地,自此,秦国打通了东进道路,出可以进攻东方六国,退可以扼守函谷关,立于不败之地。

击败楚国,夺得巴蜀,如果说夺回河西是打开了通道,那么夺得巴蜀地区就是保证了秦军连绵不断的军粮,从地图上看,也对楚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高压态势。

降服义渠,扫除秦国的后顾之忧,并且获得了义渠的大片优质马场,军马的供应也得到了保障。

重用张仪,利用连横之策破坏六国的合纵,避免了秦国被六国围攻,为秦国的最终崛起创造出了空间和时间。

可以看出来,秦惠文王将秦国国运、国力最大程度地转变成了实际“收益”,自此秦国拥有了傲视东方六国的强大实力。

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让秦国具备了称雄的军事实力,而发挥这强大实力的就是秦昭襄王。

他任用魏冉、范雎为相,白起为帅,采取“远交近攻”之策,鲸吞周边邻国土地,严重削弱齐国、楚国、赵国等大国实力。

先拿韩、魏、楚下手,三国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割让河东400里地,韩国割让武遂200里地,楚国更是损兵折将,被占领无数城池,最后连楚怀王都被秦国绑架,最后客死他乡。

面对着胡服骑射强大起来的赵国,战神白起长平一战将赵国送入万劫不复,甚至差点被白起灭国,自此再无力与秦国对抗。

对于东方大国齐国,秦昭襄王先是用“东西二帝”的虚名稳住齐国,让其见死不救,然后乘着燕国进攻齐国,联合诸国一起攻击齐国,打得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座城,差点灭国,自此唯一能和秦国扳手腕的齐国也沦为二流国家。

简单来说,之前七国排身高,秦国和齐国差不多高,另外也只是比赵国、楚国高了半个头,经过秦昭襄王的主动出击,远交近攻,最后一看,就秦国是站着的,其他六国都已经趴在地上了

秦始皇:

面对着太爷爷秦昭襄王留给自己的遗产,再看看瑟瑟发抖的东方六国,嬴政一声令下,王翦、王贲、李信等名将四处出击,自公元前230年灭亡韩国,到公元前221年齐国投降,

只用不到10年时间,嬴政便扫荡了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他也成了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嬴政幼年继位,面对吕不韦的专权以及嫪毐的反叛,不到20岁的嬴政以雷霆手段铲除了这些隐患,最大程度保证了秦国内部稳定,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题目中问谁的成就最大,毫无疑问,肯定是秦始皇,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来,秦始皇是站在了巨人们的肩膀上:

秦孝公打下了坚固的地基

秦惠文王修好地面及宫殿骨架

秦昭襄王为宫殿封顶

秦始皇则是为宫殿装修上梁,并宣告宫殿落成!

如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优秀电视剧《大秦帝国》完整讲述了秦国从崛起到统一。

《大秦帝国之裂变》——秦孝公

《大秦帝国之纵横》——秦惠文王

《大秦帝国之崛起》——秦昭襄王


荣耀历史


题主问的是谁的成就最大,那当然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了。因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秦国历代君主的梦想,秦始皇做到,虽然是他现在巨人的肩上做到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千古一帝。

当然成就最大的是他,如果要问功劳或者贡献最大的是谁,那就不好说了,奋六世之余烈,方有那时的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一步步发展壮大,最后灭六国,统一天下,六世都是明君,真是难得。

秦孝公秦国的奠基者,力排众议,任用商鞅变法,把秦国从灭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为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惠文王,坚持新法,重用樗里子,公孙衍,张仪,司马错,远交近攻,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使秦国国力,从一小国变成超级大国。从之前的鱼肉变成了刀俎。

秦武王赢荡,听这名字,总让人想笑,可人家是荡平天下,不要想多了。在政治上,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联越制楚。军事上,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可能是太心急了跑去洛阳举鼎,被鼎砸赏,英年早逝。

秦惠文王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在位期间打趴下了山东六国,让六国再也没有能力和秦国一颗拼。

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暂且不谈。

秦庄襄王虽然在位仅三年,但是灭东周国,长达八百年的周朝结束。

秦国有了统一天下的机会,上面两位皇帝太过短命,不然秦国统一天下还要提前几十年,秦始皇无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前几任国君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他灭山东六国,统一天下,华夏文明迎来了五百多年的大一统,他的成就无人可以比拟。


沉默三秒2


没有谁大不大的,都一样重要,接下来让我来分析三个比较重要的君主,

1秦孝公:秦孝公时期,开始重视吸纳各国的人才,于是就有商鞅来投,便有了商鞅变法,秦国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了,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奖励军功,奖励农业和手工业,使秦国内部分工明确,国力蒸蒸日上,为以后统一打下基础,

2秦昭王:秦昭王是秦始皇的爷爷,秦昭王时期秦国人才辈出,战神白起就是这时期的,秦昭王时期发生了长平之战,

灭了赵国几十万军队,使东方六国再无多强的军队抗击秦军,

为以后统一扫平一些障碍,

3秦始皇:经过六位祖宗的努力,秦国统一六国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秦始皇时期,经过秦始皇的不懈努力和国内文武百官的奋斗,还有百姓的支持😁,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

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封建国家秦国,

一个打下基础,一个继续发展,最后一个成功,

告诉了我们成功的道路不是很简单的,要经过不断的坚持与努力、奋斗才会胜利,

谢谢😜大家,我的分析就此结束。





红嘴讲影视


这几任君王都是秦国在战国纷争时期的君王,按照功绩来说,对秦国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的当属秦孝公。若不是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变法,秦国依旧是那个西垂野蛮小国,正是因为变法图强,才能使得秦国经济军事大发展,才有了向东扩张和进攻的实力。



秦孝公:秦孝公嬴渠梁在位24年,其最主要的功绩是任用商鞅变法,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秦国军事经济的发展,使秦国日渐强盛,使秦国从一个西垂小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为后世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主要功绩可总结为变法改革。贾谊的《过秦论》中写到:“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秦国从这一任君主开始称王。秦国在秦惠王时期是一个大发展时期,主要是打通了中原通道,夺取了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攻灭了巴蜀,占领了汉中,使秦国的领土面积扩大了数倍。巴蜀、汉中都是肥沃之地。除此之外,向东他任用张仪为相,采用连横之策,对东方六国的合纵抗秦策略进行分化瓦解,打退了六国的进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胜利,为后来秦王赢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向西他平定义渠。所以,他的主要功绩可以总结为开疆扩土。

秦武王:在位四年,平定蜀乱,攻占宜阳,天生神力,举鼎绝膑而亡。主要功绩可总结为稳定过渡。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他任用范睢为相,白起为将,创造性地运用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策略,消除周边威胁;其次是巩固巴蜀统治,南征北战,削弱六国实力,扩大秦国范围,将秦国的统一事业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功绩可以概括为壮大发展。

秦孝文王:正式在位仅三天。期间主要是大赦罪人,善待先王功臣。也是属于平稳过渡型的,没有多大发展。

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对韩国和魏国发动战争,取得了一些土地。

秦始皇:在位37年,在位期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打下了政治基础。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先河的地位和作用。



所以,总结起来,秦孝公变法改革使秦国位列战国七雄之首,他的儿子秦惠文王开疆扩土,扩大了秦国根据地。秦昭襄王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灵活处置,不断削弱六国实力,也后世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到了秦始皇,他统一六国,终成千古一帝,可以说是站在前几任君王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是坐享其成者。若论功劳大小还是秦孝公具有决定作用。


文史刘砖家


你的题目是谁成就最大,也就是谁的功绩最大,在位太短的不谈,只说秦孝公,惠文王,昭襄王,和始皇帝。 第一:如果针对秦国这个单一国家而言,这四位都是大有为之君,谁成就更大不好评说,我个人觉得是惠文王,因为他是承上启下的中枢,没有他顶住老世族,孝公和商鞅打下的基础可能毁于一旦。没有他,秦国就不会积累下东出争霸的宝贵经验,不会积累下日后以一国敌六国的经验(破合纵)。他给秦国,给后来的昭襄王留下的遗产太丰厚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之见,这四位都很厉害。 第二:针对我中华民族,中国而言,毫无疑问是秦始皇,有人说他的功绩是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其实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他统一了中国,并且让大一统的思想在以后得后继王朝中根深蒂固。若没有他,今日华夏不知是何样,不知神州大地上会有多少国家。也正是因为长久的大一统,中华民族才能孕育发展壮大,屹立不倒。


肥宝小蝴蝶他爸


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谁的成就最大呢?
个人认为,若一定要比较这几个人的功绩,则先要看孝公、惠文王、昭襄王、始皇。从这四位秦王所处的时代背景,孝公所处的时代秦国面临刚刚经过改革而强大起来的魏国,经李悝变法而强大起来的魏武卒天下闻名,一举让魏国成为一时的七国霸主,成为秦国西边的强敌。献公时,对外不仅丢了河西,还被蜀人频繁入侵。此外,秦国东部的大荔戎国,西部的豲(huan)戎、绵诸戎、乌氏戎,北部的义渠戎等亦成为秦人的威胁。孝公所接手的秦国就是这样一个弱小、贫穷的国家。他要在这样的国家提出变法强国是多么困难。变法触动了秦人老氏族的利益而使得变法举步维艰,面临如此困境孝公仍能坚信自己的眼光,只有变法才能强秦。是孝公开创了秦国新法生存的根基。
后世的惠文王接手的秦国已经经变法慢慢强大起来,在他手里秦国收回了河西之地,与魏国争锋并处于有利地位。昭襄王接手的秦国比孝公、惠文王时更加强大,在他任内发动了长平之战,一举奠定了战国后期秦国的霸主地位。秦始皇时,奋六世之余烈,几位秦王的努力已使得秦国有了统一六国的能力,此时的秦国已经成为六国中国力最强的国家。


总的来看孝公所面临的处境比后面的几位秦王困难得多,万事开头难,因此开创了秦国政治、经济全面变法的孝公成就最大。当然后世的几位秦王也有很大的功劳。

以上观点属个人愚见!


趣味读史


第一,战国时期各国都进行过变法,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但是各国变法要么不深刻,要么半途而废,归根到底就是各国国君意志不坚定,方法不得当。秦国的商鞅变法不但最彻底,而且商鞅颁布的法令一直持续到了秦朝灭亡,变法大成还让秦国变成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嬴政这才得以一统天下。

第二,变法需要把国家交给权臣,举国托于一人,这样的气魄可不是任何一个君王都具备的,嬴渠梁为了秦国强大,铁下心支持商鞅变法,把变法失败的所有风险承担了下来。

第三,商鞅变法激励了秦国,也撕裂了秦国,尤其是触动了老氏族的利益,引起老氏族群起反对,暗中搞破坏,嬴渠梁想方设法化解矛盾,商鞅因此才得以实现自己的报复。

第四,刑治百姓也就算了,商鞅执法六亲不认,连王公贵族也毫不留情,手握大权的商鞅当然无所谓,但是烂摊子需要嬴渠梁来收拾,这一点非常难,但是嬴渠梁做到了。

第五,商鞅变法期间秦国有好几次处在战争边缘,此时变法还没有成功,秦国国力还不强,作为国君的嬴渠梁其实非常难,但是最终得以化解。

秦孝公嬴渠梁支持商鞅变法,让商鞅把秦国打造成了战争机器,当时的秦国只有三种人,农民、军人和官员,国家的一切权力被集中到了君王手里,这种带有明显时代局限的法治制度在列国争雄的战国时代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秦国之所以可以一统天下,商鞅变法起到了关键作用,有了法度,秦孝公之后的五代君王只需要踩着先人的足迹继续前进就可以,秦国在商鞅变法的框架下会变成庞大的战争机器,直到具备横扫六国的实力。连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嬴政也承认自己是“奋六世之余烈”,因为经过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等君王的反复杀伐,东方六国的战争潜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赵国也在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整个邯郸几乎看不见男人。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说明,那就是商鞅变法的先进性和局限性都十分明显。商鞅变法把秦国变成了铁板一块,丝毫没有人情味,动辄以酷刑惩治罪犯,这样严酷的法令在战时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发展经济,回复民生才是根本,商鞅的法令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了。但是秦始皇依旧没有改变政策,继续沿用残酷的秦法,最终导致被征服的六国人民无法忍受,始皇帝驾崩后,各地农民起义揭竿而起,秦帝国也在短短二十几年后就被推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但又短命的封建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