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何当代书法能称为大师的只有启功?

书法影响力


谢谢你的提问。据说近代“十大书法家”没有启功先生的名字,还引起了舆论哗然,可见社会对启功书法家地位的关注有多高。

不过,也可能有人认为,是不是中国近代“十大书法家”才是大师,启功没有被专家群众选为近代十大书法家之一,就不是大师了呢?


其实,人家评近代“十大书法家”是1900年以前出生的书法家。启功是1926年出生,不属于“近代”的书法家。

大师就是大师,我们从几个标准来看,一个是书法艺术的创造性高不高,第二看书法家的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大不大。

有人翻出清代乾隆时期的书法家梁诗正的书法,说启功的书法更梁诗正的几乎一样,梁诗正就是一个平凡书法家,启功的书法跟平凡书法家差不多,怎么是大师?


这种看法是不负责任的。启功的字,看起来与梁诗正的书法真比较接近。

但是,启功在梁诗正的基础上,大大超过原来的平凡,一变平凡成不平凡了!这就是启功与梁诗正的区别。

比如,启功的书法大气潇洒,有一种书卷上的豪气。

但是,梁诗正就没有,而是比较清新的规矩。


梁诗正与启功的差别就在于,少了一点超脱。

所以,启功的书法面世以后,很快就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这是有道理的。

首先,启功的书法可以用“通俗易懂”和“雅俗共赏”来形容。

事实上,通俗易懂和雅俗共赏,这是书法很高的一种境界。

特别是“雅俗共赏”非常难得。你可以得到雅赏,未必呢得到俗赏。而俗赏又能得到雅赏,那就难上加难了。


启功的书法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们不反对有些书法家的书法,老百姓不接受,就等于不好。但是,老百姓能接受,专家也接受的书法,这不正说明是真正的好书法吗?

其实,启功完全是以书法赢得社会声誉的。

启功在改革开放初的八十年代就非常出名了。而当时很多老一辈书法家都还活着,例如林散之、沙孟海还有台湾的于右任。

凭名气地位,启功也没有林散之沙孟海高。

但是,他的书法迅速走红,主要就是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这就是大师的标志,其次,启功的学术,也是人人敬佩的。尤其他在文物鉴定上的贡献,都是很高一个水平了。比如非常难以释文的西晋文学家陆机的《平复帖》就是启功先生考证出来的。

此外,启功先生的谦逊和低调以及不为名利的精神,也是超出人们的想象的。

像启功先生名满天下而谦虚谨慎的人,真的是当代书法家根本无法比的。

现在的书法家,最大的骄傲就是“我的作品值多少钱”了。其实,书法作品真正的价值还是雅俗共赏。

启功先生是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大师,以后像启功这样的书法大师,应该说是非常难以产生的。

高山仰止,启功就是这样一位书法家。而书法,仅仅是他的一点业余兴趣。他真正的成就是学问和诗歌。


千千千里马


“为何当代书法能称为大师的只有启功?”首先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妥当,启功先生的书法固然好,但是也不能说当代书法能称大师的只有启功先生!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启功先生的书法水平,在当代来说应该是一流的水平,但是,和启功先生同时代的大师级人物也是不少的,因为每个时代几乎都不乏书法大师!



那为什么启功先生的书法如此受到大家的喜爱和认可呢?启功先生为什么能拥有如此多的话题呢?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启功先生的书法和绘画还有诗词水平都是当代一流的水平,在当代,像这样诗书画俱佳的人物也确实很少了,启功先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启功先生的书法据他自己说是“启功体”,但是这仅仅是他自己的自嘲,因为启功先生还是从“二王”的体系入手的,有人说启功先生的书法就是瘦金体,但是启功先生可能仅仅是吸收了一部分瘦金体长处,他的书法里还有欧阳询的影子,可以说,启功先生是真正地融汇百家,自成一体!他的这种书法水平和风格,在当代来说自然算得上是一流的水平了!田蕴章老师曾经说过,启功先生的诗书画在当代都是一流的水平,甚至是超一流的,但是放在民国年间只能算是一般水平,更不用说放在清朝了,很多人很认同这种看法!我觉得这种看法也是很客观的!




第二,启功先生一生为人谨慎而又不失和蔼,所以很多人称启功先生为“启功老人”,言语间透露着对启功先生的尊重和随和,也正是因为启功先生的这种性格,所以使得他被更多的书友爱戴,找他求字的人也是踏破门槛,络绎不绝,有趣的是,启功先生自比大熊猫,每当无奈不想应酬时,就在门口挂上“大熊猫生病了”的牌子,众人啼笑皆非!

我想就是这两个最主要的原因导致了大家一致认为启功先生就是当代少见的书法大师,也更加加深了人们对于启功先生的印象!


但是,高手往往在民间,启功先生是露出来的那一部分,而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大家他们的书法也是很好的,可能只是没有一个展现的机会而已,田蕴章老师就曾说,他的朋友在一个小县城里看到一个写欧楷的,比他和田英章都写得好,然而这位老先生却并不为人所知,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有环境让那位老先生静心习字!

启功先生的成就不止是在书法方面,包括他的品格,他的文化修养,他的精神,所以综合这些方面的情况,启功先生的确是一个当代少有的大家,但是不是唯一的大家!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笔尖写字课堂!


笔尖写字课堂


启功先生的大名响彻海内外,是近现代以来公认的书法大师、国学大师。

但是近现代可以称得上书法大师的人物可不止启功先生一人。

实际上,在现当代,大师这个成为可谓是越来越“诡异”了。国人对于大师的迷恋是从铺天盖赞扬民国开始的。

民国那一带文人,确实占尽了先机。

首先他们大部分人都受到过传统的文化熏陶,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打上了传统的基因,也就是说他们骨子里的文化传统,仍然是中国古人的,仍然是古代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有率先向西方学习,甚至掀起了知识分子式的启蒙运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对于科学、民主的推崇,中国知识分子在当时具有鲜明的两重特质。

这样他们一方面没有学到现代化精神真正的精髓,另外一方面又让传统在那个时代无所适从。从五四开始,传统就被打上了落后的标签,更早的追溯,可以到1895年左右,清廷败给弹丸小国日本的甲午战争开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感到莫名的羞耻和危机感。维新运动的狂潮席卷当时的清政府。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五十多年前达到了顶峰,对于就有传统和经验的全面否定阶段。而后又是一个新旧思想青黄不接,略显尴尬的时代。

所以,现代的我们既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价值束缚,又无法完全规避到传统名目或者现代精神下,民国那一带文人就是最佳的精神避难所。他们身上有太多我们的影子,传统的羁绊、新思潮的诱惑两个互相拉扯的力量半推半就的带着我们走向一个奇怪的道路。

这方面很典型的就是胡适先生。他一生推崇个人自由主义,崇尚科学民主,却也不得不接受家里安排的包办婚姻。

而当民国时代的伟大人物们用西方科学精神和逻辑论证来开启一个新的学术时代之时,他们自然是作为这个学科的开创者的身份来面对世人的。所以面目陡然高大了起来也是正常之事。

而后,“大师”就不再指那些民国时代的人物了,大师也往往被用于一些近现代知名文化名流上。

对于大师的迷恋是我们现代人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在经历了集权时代带给整个世界的伤痛之后,更多更自由、更多元的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让人生有了更多可能性,但是同时也陡然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这些不安稳的因素让我们渴望再一次找到一个可以为我们所崇拜的对象。

所以,英雄、明星偶像乃至于学术名流,自然就会成为人民在这些不安定情绪下的抚慰品。

所以我们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痛惜所谓当代无大师、大师绝矣的情绪,却没有看到现代社会下,已经没有可能出现想民国时代那样特殊的人物了,他们即是学者,又是名流,兼具多重身份。现代社会下分工如此细密,明星和学者注定是两路人。如果既想要获得公众关注,但是同时还想再学术上真正做出高度,恐怕是非常难的事情。

所以,当民国时代那些头顶明星光环、身负学术成果的人物被我们崇拜之时,也应该意识到,这些大师,永远都不可能再一次出现了。


松风阁书法日讲


感谢提问!我也因此问只谈及启功先生,并无对现代其他书法大家们有任何亵渎和不敬之意🙏🙏🙏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启功先生职务头衔众多: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至于有的人说现代书法家能成为大师的只有启功,究其原因绝不仅是因为头衔众多,而可能是有可能有以下两点。

其一,其书法沿袭古人又自称一家。他对碑帖的研究和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他就是这片园地的开拓者之一;

其二,在启功先生众多头衔中教育家的头衔一一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文史研究馆博士生导师等等,让我们知道了他无疑是一名师者,是一名文史包括书法的传承者、传播者,真正的师者!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

正所谓“书法在字外“,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他与众不同,同时具备大师的风范和才能。称其为大师,也是对其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做出的贡献以及德行人品的肯定,亦属实至名归。

诚挚的希望,现代的中国有更多的大师(真正的师者)出现,当然包括书法界的大师🙏


關東老王


启老能称为大师,更多的是因为启老的学识,人品及才华!

启老的书法很好,但不是最好的,即使是对启老怀着崇敬的心,但是艺术是不能掺杂太多的情感,所以我只能用很好来评价启老的书法。

启老学识渊博是人所共知的,其书,画,诗皆有所成,这是当代其他学者难以望其项背的,还是启老的人品高尚,最显著的例子是主动辞去书法协会主席的职务,既然难以改变,我也不同流合污,现代社会就此高洁的品质,真是难能可贵啊!

我最喜欢的是启老的一张抱着玩具娃娃的照片,启老笑的憨态可掬,正好是启老的人品的象征!

除了启老,现代真的没有人有资格称大师!


一笑貫长天


启功先生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位书法大师,甚至不承认自己是一位书法家,可以不愿意当书法家的启功却因为书法而成名,还担任了一届书法家协会的主席,虽然他被称为“诗、书、画”三绝。


启功书法,温文尔雅

启功先生的书法到底能不能让他成为大师呢?在一次媒体对中央美院教授邱振中的访谈中,邱振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林散之、沙孟海可以成为大师,启功和张海的水平还不够。对于邱振中的说法虽然存在争议,但是也有不少的赞同者。

启功笔下的莲花

但仅从书法一样而论大师未免有一些偏颇,大师都不仅仅在一个人方面有成就,很多人或许不了解启功先生,他于诗歌、国画、文学、文物鉴定亦有很好的成就,不唯独书法。而对于一个大师的往往是综合性的。在当今,称启功先生为国学大师并不为过。


启功画竹子

正如高晓松所说,民国才是大师辈出的时代,或许我们今天对于大师的要求太过,如启功都称不上大师,那么当今能称大师的也屈指可数了。

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不二斋,关注更多精彩。


不二斋


何谓大师,何谓大家乎?

首先,学书之人莫谈名利,成名成家不是主要目的,书法大到文化传承,小至修身养性,都是出于爱好与情怀,莫名其妙给书法添加了许多官职,许多派系,各种圈子,从古到今多少书法大家无一例外不是学问人品都出类拔萃,光把字写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在把书法继承的前提下把人做好,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书之人应该有胸怀有涵养有文化下苦工,最重要本分做人,而不应该只是利用书法谋取利益。

各类学科都有专家,书法也有职业书家,至于能不能成为大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能否成为大师,更需要天分与运气,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应该是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人。代表一个专业达到了至高境界,而真正的大师从来不会自我吹嘘,只不过做好一件事,把事做到最好,做到让所有人都不得不佩服,并以此为模范。

我想任何专业都会有专家,但是大师不好说,或许一个时代有许多个。也可能一个时代一个都没有。

启功,我觉得他为人师表,可以算个书法家,至于是不是大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他本人并不在意此类称谓,但同时代与启功在书法造诣上不分上下的有些,比如林散之,舒同,于右任、毛泽东、沈尹默、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李叔同等。启功属于近现代书法代表人物之一,当代书法家中接近启功的很少,无论地位,影响力。启功体这本身就是一种影响与书法上的独特性!

希望一生学书,抛弃杂念,取法乎上,临池不缀,不在意走到哪,而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在书法上能让更多人喜欢并传承下去。

如果通过你让更多人热爱并坚持书法,文化复兴,即使不是大家大师也算得上是功德无量!

人生既然是一次历程,何不寻找一条坚持终生的道路,有意义得去实现人生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坚持书法,并弘扬传统文化,这事值得每个学书人士努力并坚持!

何谓大师,何谓大家,心底无私天地宽。











缪章宪的人生哲学


我认为欧阳中石 于右任 林散之书法方面 都比启功要好一点!古代大师都是五体皆能!启老我们看到的多是行楷!欧阳中石楷行草 碑都不错!于 魏碑 草更是融于一炉!林草隶一炉!要说启老书画鉴定一炉 并都登峰的话!我觉得谢稚柳更好!所以启先生不是唯一大师!齐白石除了没看到楷书,好像5体其他也不错!











湘中老意


这个提问很胡扯,启功生前根本否认自己是书法大师!现在有产生书法大师的土壤吗?启功先生不承自已是书法师是有道理的,因为是否书法大师需要一二百年的时间检验,又因为产生书法家的土壤已不复存在!过去人人天天都要用毛笔字,计帐,书信,药方,告示,奏报等凡用到字的地方都是毛笔字,就好比当代人用水笔圆珠笔,用电脑,智能手机一样普及,自然就会产生一批书法家,在众多书法家经过百年的洗礼再产生几个书法大家,再经过百年的淘汰,产生一二个大师,现在既然失去了书法家的土壤,何来书法大家?既无书法大家又何来书法大师?好象若无海拔6到7000米的群峦,怎么会有8千多米的珠锋?不要说书法大师,书法大家都已象唐诗宋词元曲,成为历史的绝响,当代能产生几个书法家已然是石破天惊的消息…如果非要排名,有林散之和沙孟,高二适,费新我的书法在,坦率讲书法大家还真轮不到启功,启功头绪太多,分散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毕竟不象他们那么专业;而林散之毕其一生精力和才华专注于书法(其中部分得益民国时代,他天天用到毛笔字),是唯一也可能是最后一位,有希望接近书法大师,且这还需要起码一二百年的时间考验…至于现代绝大多数人所写,连书法都不配,只能叫毛笔字,还有连毛笔字都不配,只能叫用毛笔在宣纸上写硬笔字,比如莫言,贾平凹等,而马云等虽也用毛笔写硬笔字,但他连硬笔字也没写好,所以时代就要求产生了硬笔书法.因此现在人临模书法的主要任务不是要产生书法家,更不是要产生书法大家(至于大师更不可能)而是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下去,免得再被韩国小丑钻空子,跑到联合国把中华文化申请篡改为韩国文化!


用户57881488284


酒哥答曰:

就但讲书法界,在书法学习带研究生在中国是最早的一批,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他和四川的徐无闻是中国书法硕士教育最早的导师,这个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对我们国家书法人才的培养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书法界影响巨大且深远。

我认为启老有大师品格的判断,源于以下几个层面:

一 有浩然正气

启老是满清王族嫡系后人,具体世袭为雍正五子之后,堪称正统,后来他却拒绝姓爱新觉罗,当文革结束以后,很多满清王公大臣之后裔纷纷恢复爱新觉罗之姓,而他断然拒绝,也从不张扬过往家族辉煌历史,他不趋炎附势,对权势从不低头,这些故事很多,可以找度娘问一下,启老有方砚台,上有铭文:“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清净”就是他的写照。

启老对他的恩师陈垣尊崇有加,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他的名誉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卖书画作品近200万元,以他老师的名义在北师大成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要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普通人才几十块钱一个月工资,一个万元户就是大款,相当的了不起,一二百万那就是天文数字,这笔钱帮助了许多学者和学子,而启老却把这个天大的荣耀归于他的老师。

二 有情有义包容大度

启老和他的太太堪称人间鸳侣,他太太比他稍大一点,他尊称为姐姐,在艰苦岁月里,他太太始终勤俭操持家务,文革时,她太太以过人的勇气和智慧把启老的作品藏起来,等文革结束后,启老才发现他的旧作,心里大喜过望。他太太在病重住院期间,每天下班启老都去病房陪太太,和她聊天讲故事逗她开心,当太太病故后,启功以一个天下名流尽然拒绝所有为他提亲的人,至此一人度过后半生,苏东坡怀念妻子的时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那样深情款款,但是他后面也是妻妾成群,而启老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酒哥和他的研究生文博学院院长陈步一交往之时,也谈过许多关于启老的事情,比如有人请他鉴定他的书法时,看到写得很好的人落他的款时,他会笑笑的说:算真的吧,比我还写得好,他让天下写好字的都有饭吃。不像有些号称大师的画家,书家在没有得志时便宜卖给别人的东西,后来得志了都说是假的,一个人吃了天下人的饭,最终不是毁誉参半就是身败名裂。

三 书法与学养

启老精通多个文化艺术门类,学养深厚,可谓博古通今,这里一笔带过,仅仅浅谈一下他的书法特点,启老的书法文气十足,张驰有度,八面出锋,看起来以素金为体,实则变化创新,在结字,布局上既有险峻跌宕,又是稳健沉着,每个笔划既有出处,又是自己百炼成钢之妙笔,好看,好认,普通大众都能够欣赏,酒哥认为这归结于他看透世事后的从容淡定,以及处处细心的人文关怀。就艺术而言,酒哥认为是上乘之作。

综上所述:启老人品好,在学界书法界影响深远,书法自成一格,实为当代不多得之雄才,尽管有许多诋毁之声,但是影响不了启老的学术声望,无论如何启老堪称大师级人物,我坚信历史会给出答案,但在书法界堪称大师者,启老也不是唯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