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永定紮實推進徵遷工作,促進項目落地——啃下“硬骨頭”跑出“加速度”


上月30日一早,永定區政協副主席、鳳城街道黨工委書記胡佐仁和鳳城街道拆遷辦主任盧貴鋒就趕赴書院社區組織召開徵地拆遷工作推進會,會議一結束,兩人馬不停蹄地來到涉遷戶王某祿、王某明家中,協調解決租戶與田主之間的補償糾紛問題。

攻堅會戰,強力推進。近年來,永定紮實推進土地房屋徵遷工作,有效促進項目落地,突破了發展路上的一個個重要瓶頸。

十五年的“瓶頸路”通車了

如今,開車行駛在永定城區沿河路,路面寬敞平整,車輛暢通無阻。可是,在2018年年底,這裡卻是另一番模樣。

因徵遷遲遲無法推進,寬敞的沿河路到了麥園裡突然收窄,最窄處僅有約2.3米寬,路面坑窪不平,且該路段處三岔路口,過往車輛極易發生刮擦和堵塞,群眾出行很不方便,老百姓怨聲載道。

早在2003年,永定就啟動了麥園裡徵遷工作,先後開展3次,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突破,導致項目擱淺。該項目涉徵居民有5大戶21小戶,面積3150平方米,歷史遺留問題眾多且紛繁複雜,彷彿打了一個個死結,是公認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如何打通“瓶頸路”,打通老百姓擁堵的心路?燙手山芋被重新端上桌。

經過摸底調查和梳理歷史遺留問題後發現,涉遷戶張某的徵遷面積大、家族人口多,是整個項目的關鍵點、難點。“我們決定採取先難後易的策略,難點解決了,後面就容易多了。”胡佐仁說,徵遷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徵遷幹部一邊想方設法與張某及其家人溝通,一邊多次前往住建、財政等部門查找資料,尋找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辦法。“他們天天來,甚至早上6點到菜園裡來做我們的思想工作。”張某的妻子表示。對歷史遺留問題,徵遷幹部有調查、有回應,不敷衍,這讓他們逐漸打消了牴觸情緒。當盧貴鋒得知她一直襬攤賣菜的南市場即將拆除,便主動帶著她去市場管理部門協調攤位問題,幫助她在中心市場找到了合適的攤位,解決了燃眉之急,讓她很是感動。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2018年11月7日,張某第一個簽下徵遷同意書。徵遷幹部信心倍增,逐個突破,至11日晚12點,麥園裡拆遷戶全部完成簽約。

2019年春節前夕,沿河路麥園裡段完成改造通車。“當時可謂是全城轟動,老百姓自發送來錦旗。”回憶起當時的畫面,盧貴鋒至今仍十分高興。

把徵遷工作做到群眾心坎裡去

徵遷工作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只有把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想細緻、想全面,才能把徵遷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裡去。

中央紅色交通線暨金砂紅色小鎮項目啟動後,在城郊鎮古二村遇到了阻力。因項目建設需要,該村的“公王”(即民間祭拜信仰的場所)需要遷移,起初村民紛紛反對遷移,一時之間,項目推進受阻。城郊鎮黨委書記張樹親自帶隊來到古二村,召集每個家族的代表開會,耐心介紹項目和解釋政策,並通過退休幹部、黨員、鄉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

統一思想後,“公王”該如何搬遷?對此,徵遷幹部充分尊重民風民俗,先後5次召開協調會,並按照村民的意願,將“公王”的位置選在河邊,祈求其繼續保護一方。同時,嚴格控制建設規模和造價,嚴禁鋪張浪費。經過不懈努力,上月23日,古二村已簽訂搬遷協議,將擇日搬遷“公王”。目前,中央紅色交通線暨金砂紅色小鎮項目涉及城郊部分已完成徵收土地110畝,房屋500平方米。

在徵遷工作中,坎市鎮做到服務群眾和徵拆工作相統籌,在理清眾產權屬、山場界址等方面主動延伸服務,做到群眾放心滿意。廣泛收集意見、逐門逐戶走訪,積極向區委、區政府反映群眾合理訴求,最大限度保證群眾切身利益,並抓住村幹部和黨員的關鍵少數打開突破口,在當地幹部和黨員的帶動下,僅用6個月時間,完成了坎市文秀片區產業園(一期)項目51386平方米的房屋拆遷和3796畝的土地徵收,創造了產業園區建設的“文秀速度”。

來源:閩西日報 □ 記者 羅玉文 王耀輝 通訊員 蘇冠生 謝芬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