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哲学三大定律是什么啊?

殷诗妍


三大哲学定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否定之逆定理.

其实,人生有很多东西都是辨证的,对立统一的.

高二的哲学 , 我记得学的应该主要是学习

唯物论包括物质、意识的问题。

辩证法包括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三大规律、几对范畴。

认识论 包括实践、认识、真理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是一样的,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个人和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社会发展形态、社会发展道路等等这些问题。

认识论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指导实践;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真理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民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动力;等等

学习哲学我觉得根本不需要去死记硬背的,把握以上主干就差不多了,答题也基本就这些,毕竟我们学习的所谓的马克思哲学是狭隘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马克思的伟大,因为哲理就是生活规律的高度统一的概括,只需要静下心来,运用抽象思维的去理解和分析就可以了,哲学是与实际紧密相联的,凡是没事的是否多想一想,总会从生活中找到哲学的影子,不愧为先人的智慧所感悟,


方言易经


这段时间正在读毛主席的《矛盾论》。结合此书,我来简单地谈一谈这个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①第一规律是: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②第二规律是: 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状态。

③第三规律是: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提示了事物自我发展的方向、过程和总趋势。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归纳、总结出来的哲学规律。它反映了大自然,人类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万物万事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本质。



二、如何理解这三大规律?

①先说矛盾规律。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毛主席在其《矛盾论》中讲到: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事物矛盾的法则,也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是互相对立,互相斗争,相互转化的。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祸,就无所谓福;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难…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

这段话如何理解呢? 都说 "人是矛盾的统一体",那我就拿人来作例子说事,矛盾在人身上也是无处不在的,如:

【身体器官(硬件)】: 手指的长短,器官的大小,腿臂的粗细,嘴唇的厚薄,心律脉搏的快慢,血压的高低,舌齿的软硬,容貌的美丑…都是一对矛盾的双方。

【意识行为(软件)】: 善良与邪恶,勇敢与懦弱,聪明与愚蠢,正直与虚伪,远见与短视,勤劳与懒惰,高兴与忧愁…也都是一对矛盾的双方。

这些对立的矛盾双方面,可以完美地统一集中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




②再说量变质变的规律。我们先看看毛主席的《矛盾论》中是怎样讲的:

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有两种状态,即相对静止的状态 和 显著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事物的运动在第一种状态时,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呈现静止的状态。当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的数量的变化达到了某一个最高点时,引起了统一物的分解,而发生了性质的变化。

这段话听起来很高深,让人"不明觉厉"。其实也很好理解,还是以人为例来说事吧。

比如: 一个婴孩从牙牙学语开始--﹥儿童-->少年--﹥中年--﹥老年--﹥驾鹤西去。"出生与死亡"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婴孩从儿童成长到老年,就是时间量(即天数)的积累和变化,也即哲学所说的量变。当这个量变达到某天后(最高点时),老人死亡了,这就是质变了(由人变鬼了,当然唯物是否认鬼神的)。

再如: 你和你爱人从最初的相遇相识--﹥心生好感,展开追求--﹥感情升华,成为男女朋友-->感情稳固步入婚姻-->家庭生活烦事而心生不满--﹥矛盾积累而互相厌倦--﹥反目成仇到劳燕分飞。 由爱变恨、由合到分、由融洽到破裂…整个婚姻过程就是各种矛盾由量变(生活烦事次数累积) 到 质变(婚姻破裂解体)的转化,最终由正面(爱/合)走向反面(恨/分)。



③最后说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肯定—否定—再肯定(即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它所提示的是事物自我发展的方向、过程和总趋势。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 事物发展方向和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事物发展的过程则是曲折的。

毛主席在其《矛盾论》中说: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事物内容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它的对主方面转化了去,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二种意义。

这个规律又如何理解呢? 毛主席在其《实践论》讲到这个问题时说: "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后,得到了理论的认识,是由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过程。

比如: 人总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之中前进的,这种前进看似在原地转圈,不停地回到起点,实际上是在螺旋式上升,每一次回到起点时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三、学习三大规律有何作用或好处?

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站在运动的,发展的角度,从正反两面,全面客观地来分析看待问题,不要片面性,孤立地去处理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一厢情愿,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劳而无功。 思考和处理问题时不分主次轻重,头发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却丢掉“西瓜”。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步雲御風


哲学的三大定律是什么啊?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吧!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并符合哲学的三大定律。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阶段说,充满了哲学的三大定律规律,改革开放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到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经济体,就是运用好把握好了哲学的三大定律形成的!

一,对立统一规律。

任何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基夲动力。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落后就是经济落后的其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问题,就是要解决人才紧缺,教育要先行,就有了恢复高考。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也有其它矛盾出现,资金紧缺,技术落后,这又是同时出现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问题,就有了搞经济特区先行,引进外资,资金技术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基夲动力,解决矛盾就是改革开放为动力。

二,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发展规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改革开放中期,有了特区的改革开放经验,“发展就是硬道理”。全国各地广泛的招商引资热朝,私营企业,大小工厂,遍地开花,农村广大劳动力全面进入打工潮,带动广大农村农民富裕起来了!这就是量的积累,突破了质的制约,到达了质的飞跃,经济快速发展。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新的事物替代旧事物这是必然。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中期确实有很多的科技含量不足的物品,为适应市场的竞争,必须更新换代,向科学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维,优胜劣汰,如移动网络从模拟阶段到了现在的5G时代,是更新换旧的逐渐发展过程,这就是事物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发展过程。

综上所述,哲学的三大定律,就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


刘梦辉1445414400581


首先,哲学三大定律这个提法是仅在中国,且仅限于马克思主义。

其次,马克思不是哲学家,合适地说他是社会革命家,他的学说、理论因此必须给他的革命运动服务,因而产生“对立统一”等概念。

再次,属于多说的一句,“中国自古以来没有哲学家,只有哲学学家”。(哲学家这个称谓在中国很想当然,而且特别廉价。)

回到问题,马克思的三大定律是适用于革命的、社会的,然而,不适合自然,如果非要说适合,那只是比喻、拟人罢了,即是把自然人格化。

瞧瞧三大律是不是社会的:(1)要革命,必然要树立对立面即敌人,不然什么叫革命?对立统一?玩呢?随即产生矛盾论,本身就矛盾。对立统一,就是统一对立,归根结底要对立,要矛盾。(2)质量互变规律,互变?搞笑呢?量大了多了,引起质变,人身体肉长得多了,就变了,就不是人肉了?反过来,更说不通。为什么?因为质是物质,量是物质的数量,他俩怎么“互变”?叫变化还行。那么,马克思用意何在?联合起来就能革命胜利!(3)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谁?第一律设定的对立敌人。否定什么?否定敌人的统治(主要是社会制度,政治的、经济的),否定到兴起,就全盘否定敌人,事后冲个凉水澡发现,敌人的东西还是不错的,自己的“否定”有不少问题,于是接着否定自己的否定。自然里,谁否定谁?是不是人格化?

综述,马克思是社会革命家,他的所有理论必须为革命服务,否则他疯了,浪费时间搞“文字游戏”?

抱定一家之言,丧失整片森林:我们要兼听兼看,不能偏信,更不能迷信,最不能一劳永逸式地循规蹈矩。

宇宙是变化的,不变的是宇宙自身即变化。

话外:任何理论,它都有时代的局限,而且更有领域局限,跨界就出错,再怎么附会、圆说,都没有用,因为事实并非如此。


秦皖琼


(1)对立统一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基础规律,其他两个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象。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质量互变是在对立统一基础上运动的规定。度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

否定之否定又是对质量互变中质变这个关键点的规定。所有哲学三大规律归根结底是一大规律:就是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


复兴兴


哲学无定律也无规则原理及定式,仅随机应变而已,体现为与物相随,达到可控可认物的完成。

所以哲学有目的性,即完成对物的把控及认知的完成。

从而,具各将物质状态转为人意识的功效。

也就是哲学是用于未知事物了解的学识学说,还没形成学问学术的形态。

所以,古中国人用劈混顿,及劈后将混顿不清楚的内外各:元素.组织.结构.系统系列.框架.包装.功能.功用.功效,八项罗列出来,就完成了哲学任务。

再把哲学已有曾有的各罗列项,弄清楚搞明白,归玄学的任务。

但,因哲学没传出中国,仅玄学传播出去,从而国际上将玄学当成哲学了。

玄学依据物质不灭原理,才归纳出三大定律。

1.正负电子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定律;有人述成对立统一律,也有说成对称律的。

2.粘合积聚或分解分散定律;有人述成量变至质变律。

3.性质稳定否定律;有人述成否定之否定律。

现实里:

性质稳定与否,已由门吉列夫元素周期表显示元素活泼与堕性了。

但中国用五行表述。

粘聚与分散,已由质点形成与暴炸展示了。

但中国用合分表述。

相斥相吸,已由电荷,可获得或失去一个电子,已常识了。

但中国用阴阳表述。

不知述明白没。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即是对立又是统一的和谐自然发展过程。


张玉正100541731


早睡,早起。一切听老婆的。


五谷桥


哲学没有定律。哲学是一种思想方式,一种思维模式,一种逻辑套式,都是相对的。


沱湖岸边009


哲学的三大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由低级到高级,由旧到新的内在的,本质的客观规律,是我们研究社会发展变化的最科学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