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美術工筆化、書法工匠化?時代呼喚有大國氣象的藝術作品

經常能聽到或看到大家在參觀各類展覽後的各種抱怨之詞,例如說美展上越來越精細化、工筆化;書法展上越來越炫技、工匠化;當代藝術展,則是越來越觀念畫,直呼越來越看不懂了!對於綜合性的全國展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實屬正常。如果詬病過多,那就說明展覽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對展覽組織者來說,展覽沒能做到綜合,沒能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對創作者來說,為了迎合入展、獲獎,有意創作此類作品,抹煞了自己的性情。

美術工筆化、書法工匠化?時代呼喚有大國氣象的藝術作品


藝術來自人類的實踐活動,也就是說來自生產和生活,自然是與時代密不可分的。藝術展覽雖然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也應該與時代特徵相適應,也就是說至少應該反映時代的本質特徵。如果脫離這個大背景,展覽就成為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然而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我們現在的很多展覽實際已經背離了時代,完全成為了一個純粹的名利場,成為迎合評委、適應展覽規則的大秀場。


美術工筆化、書法工匠化?時代呼喚有大國氣象的藝術作品

藝術是個人化的,是藝術家個人精神的產物。但個人從來離不開時代,脫離不了生活的。藝術家置身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時代裡,自然應該去展現新時代下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時代風貌,提煉民族氣質,振奮民族精神。從長遠來說,至少應該表現人與天地、與宇宙的關係,人如何在地球村更好更幸福的生存下去,傳達的是正能量。決不是為了獲取一時的榮譽,而犧牲自己的性情、抹煞自己的個性,去迎合誰,迎合市場。長久以往,這樣的藝術家註定是走不遠的,更別奢望能為後人留下什麼。


美術工筆化、書法工匠化?時代呼喚有大國氣象的藝術作品

華文明五千年,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化遺產。有繼承才有創新,有人甚至認為繼承本身就是創新。中國傳統文化至少為我們留下了三重藝術境界:其一儒學境界,藝術為社會、為人民服務,講技法、重規範,表現的是經世濟民的主題,傳達的是正大光明氣象;其二是道學境界,講究人與天地的和諧,注重寫意精神,表現人與自然的關係,傳達的是天一合一的境界;其三是佛學境界,萬事萬物緣起性空,講究“無我”,表達對生命和宇宙的認識,傳達的是一種“空”境。就書畫而言,此“三境”涵蓋藝術家完成藝術作品的方方面面,依然是藝術家們難以逾越的,因此繼承是必要的。然而時下也有不少所謂藝術家,創作的書畫作品,卻離“三境”甚遠,甚至不知“三境”為何物,就匆忙創新,結果是把好端端的水墨弄成了四不像的怪物,還名之曰觀念水墨。倒是不少當代藝術家,利用西方的創作手法,融合傳統文化的內容,取得了別開生面的效果。當然不少當代藝術家為了突出風格,故弄玄虛,肆意玩弄觀念,明明沒有什麼思想內涵,簡單的作品硬要整得人們看不懂。


美術工筆化、書法工匠化?時代呼喚有大國氣象的藝術作品


當代中國正蒸蒸日上,大國氣象已然形成,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藝術家們當然應該創作出更多的與大國氣象想匹配的藝術作品,才無愧於生活在這個時代,決不能為了一時的名利,而成為迎合市場的藝術奴才。作為藝術家,首先應有高貴的靈魂,這種靈魂從何而來,應該從生活中歷練而來,從大自然的萬事萬物中涵養而來。只有貼近時代脈搏,反映時代氣象的作品,才是新時代所呼喚的作品。


美術工筆化、書法工匠化?時代呼喚有大國氣象的藝術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