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研究中國古代書法中的“筆法”現象,不但要有看中國流傳有緒的法帖碑版書跡;還要藉助於上古中古時期中外書法交流事實的便利,從域外流傳的書跡中去分析判斷中國上古中古時代書法的“本相”。

在目前人人引為正宗,但又很難解釋清楚的所謂“二王筆法”或“魏晉筆法”的研究方面,由於宋元以後將近千年的代代嬗遞與不斷被解釋、再解釋,我們已經很難分析清楚什麼是古典書法之“本相”。


歷來有米芾式的解讀,有趙孟頫式的解讀,有董其昌式的解讀,也有王鐸式的解讀,更有近代以來沈尹默式的解讀。通過“蘭亭論辯”而出現的郭沫若式的解讀,也曾在當時風行天下。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 《萬歲通天帖》局部


但究其本來,二王時,或更準確地說是王羲之時代的“魏晉筆法”或還有“晉帖筆法”,究竟是何等樣式,恐怕仍然是今人難於簡單加以確定的。世人把其中的原因,主要歸於王羲之沒有可靠的真跡留傳於後世,所留下的都是唐摹本或臨本,因此不足為憑。


關涉王羲之的唐摹本,除《萬歲通天帖》所收的《姨母帖》《初月貼》,至今傳世的唐摹本所涉及到的名帖,主要有《寒切帖》《遠宦帖》《奉桔帖》《妹至帖》《行穰帖》《遊目帖》《快雪時晴帖》《旃罽帖》等。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 孔侍中帖


唐人雙勾廓填的水平極高,又是出於唐太宗這位書法皇帝的嗜好,精益求精,不肯苟且,自是題中應有之義,如馮承素、趙模等名手的水平仍有高下之分,又勾摹時有摻以己意與忠實於原作之分,在這批雙勾廓填的摹本中,仍然能夠分出一些與大致的差別類型。


比如,我們可以將《遠宦帖》《平安帖》《奉桔帖》《妹至帖》《遊目帖》《旃罽帖》《快雪時晴帖》等作為一類,是非常符合後世對“晉帖”筆法解讀的角度與方式的類型。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 一部分摹搨手們拋棄自己的主觀解讀方式,儘量在“無我”境界中忠實於原跡線條(用筆)的形態傳遞;
  • 而另一部分摹搨手們在摹搨過程中融入了自己(時代)的審美趣味,或是由於自控能力不夠而無法壓抑自己的個性,從而在摹搨過程中顯示出作為初唐時人難以避免的口味與線條理解。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以唐摹本王羲之書跡為切入口與依憑的、以上追魏晉筆法特別是“晉帖”風姿為鵠的的思考過程與實際檢驗過程。唐摹本是一個籠統的對象,在其中有“發揮派”與“忠實派”之分,我們能引以為據的,應該是後者而不是前者。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 得示帖 喪亂帖


以此為標準,則早已流失海外的法帖中,現存日本的《喪亂帖》(日本宮內廳藏)《孔侍中帖》(日本前田育德會藏)《二謝帖》《得示帖》(日本皇室藏)以及《行穰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等,皆應作為“忠實派”摹搨的代表而受到我們廣泛的關注。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當然與此同時,現存中國大陸的《姨母帖》(遼寧省博物館藏)《初月帖》(遼寧省博物館藏)也應歸為此類。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唯一能出現差異的,應該線條、“用筆”、筆法。在勾摹的過程中,唯有對線條的粗細枯溼疾遲輕重,由於是再一次還原,無論是當時的動作還是筆墨質量,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忠實再現。

原跡為疾而勾摹為徐,原跡為枯而勾摹為潤,原跡為折而勾摹成轉,原跡為銳而勾摹為鈍......這些都是極有可能的。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晉帖”與魏晉筆法的基本形狀,本來應該是怎樣的?


結合今陸機《平復帖》、王獻之《鴨頭丸帖》、王珣《伯遠帖》諸名跡,以及作為參照的新出土的魏晉西域樓蘭殘紙書跡,其線條特徵應是以“扭轉”“裹絞”和“提按”“頓挫”位置不固定為特徵——在楷書成熟以前,在點畫撇捺還沒有形成固定的“起”“收”回鋒、藏鋒動作之前,晉人作書是沒有那麼多規矩與法度的.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這樣,即可以用一種“反證法”來廓清“晉帖”的基本特徵來。當我們無法從正面敘述說明什麼是晉人的線條特質時,一個最簡單的反證是:只要離唐楷的固定法則越遠,則越接近晉法。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沈尹默先生為研究二王的專家,但他在對二王解讀時,曾經提出過一個技法要領:是要“萬毫齊力”,要筆毫“平鋪紙上”。而在對這批唐摹本的線條進行細緻分析之後,鄙意以為所謂的“晉帖”“二王之法”的要領,恰恰不是“萬毫齊力”而只是筆柱筆尖部份著力,而筆毫也絕不可以“平鋪”,相反應該在“釁扭”“裹束”“絞轉”的運動過程不斷變換方向與調節進退.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 哀禍帖


現藏日本的《喪亂帖》《孔侍中帖》《頻有哀禍帖》等,更是在許多局部細節上顯露出極強的“晉帖”特徵來。《喪亂帖》的“肝”字“當”字的寫法,《孔侍中帖》中的“不能”“泛申”“忘心”各字的寫法,《頻有哀禍帖》中的“摧切”“增感”各字的寫法,皆是以“釁扭”“裹束”“絞轉”之法為之而並無“平鋪”之意,按現在我們的書寫經驗來推斷之,這些線條無論是形狀還是質量,有時是不無古怪,違反常規的。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究竟什麼是“魏晉筆法”?


唐以後的楷書意識的崛起與佔據主導地位,又加以高案高座、五指執筆之法盛行,還有各色紙墨的變化,或許還有字幅越寫越大,種種緣由,導致了唐楷以降的點畫動作位置固定,以及平推平拖方法的盛行;或還有如前所述的“萬毫齊力”“平鋪紙上”“腕平掌豎”等一系列新的技法要領的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