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口述史|李涛:像当年支援红军那样支援神府煤田开发

李涛1987—1989年任陕西省神府煤田开发经营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

神府煤田开发初期状况

我于1987年5月调任陕西省神府煤田开发经营公司。地委书记霍世仁和专员李焕政两人在西安的路上商定好公司成立事宜后,需要地方上给配一个办公室主任,考虑应该叫谁去了,李焕政专员就让我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以后,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但是面临着能源短缺。能源大省山西省资源面临枯竭,井下越来越深,越深瓦斯浓度越大,开采成本越高。山西的煤已经采过一百多年了,从清朝末期、民国初年就已经开始采了,京津唐的用煤基本上是山西煤、内蒙古煤。但是我们国家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煤炭产量只有七八亿吨,以山西省将近4亿吨看,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东北、山东、河南、云南、贵州、湖南、西部省区都有煤,这样国家就考虑把煤炭生产基地从河东、山西转移到陕北来。先有神府煤田,然后提出东胜煤田。国家找的地质资料,陕北的地质资料国家早就心里有数,内蒙古资料不是完整的,掌握得不太清楚。后来到1980年左右,神府煤田已启动,内蒙古也行动很快,搞煤炭普查,内蒙古的煤田更大,但内蒙古的煤没有陕西的质量好,矸石多,煤不纯,发热量也不如陕西。这就是为什么要先开发神府煤田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陕西省行动比较早,反应很快,就要把陕西省煤炭工业基地重点转到陕北去。1980年,陕西省开会就把所有的煤炭地质力量集中起来调到陕北,搞神府煤田勘探,组织185、186等地质队开始集中会战。陕西省当时提出了很有远见的想法。因为煤田要开发,你没有普查,没有达到精查的程度矿就开不成。普查是大面积打孔的,精查是非常精确具体到哪一块、多大面积、多少层,每层厚度、含碳量多少、含磷多少、含硫多少、灰分多少。陕西省成立神府煤田开发经营公司以后,要求榆林配一名干部,因为这个煤田开发是地方先干起来的。神府煤田开发,一开始是省地县三级 党委政府开始开发的,华能精煤公司成立以后地方才把这个公司交给华能精煤公司。前面的时间基本是地方管理,那时候大柳塔就是一片沙海,啥都没有。

口述史|李涛:像当年支援红军那样支援神府煤田开发

李涛(右三)在基层调研

陕西省神府煤田开发经营公司是1986年提出来的,省上要搞这个公司,要建起来。当时神府公司的职能是负责神府矿区开发协调工作。当时神府煤田开发是用压油办的资金,压油办给了6个亿, 神府煤田开发由陕西省主导开发时,国家压油办的资金已经开始注入了。华能精煤公司成立,地方退了出来,但是还协助开发神府煤田。华能集团当时一共10个公司,精煤公司是华能集团最后一个子公司。开发初期,我们就是一无所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啥也没有。地质勘探和开发同时进行,首先确定大柳塔1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包括石圪台、哈拉沟、榆家梁、大柳塔、李家畔。神府公司是一边规划一边开采,就是这么样的一个过程。

大柳塔煤矿前身是地方煤矿,1980年开始建设,但是华能精煤公司咬住非要大柳塔煤矿不可。而且地方又没有资金,华能精煤公司有钱,最后两家商量一起开,由地方开变成两家开,股份制。后来地方投不进资金了,退了出来,就变成华能精煤公司独资开了。

口述史|李涛:像当年支援红军那样支援神府煤田开发

李涛(后排右一)陪同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领导考察神木煤田时合影留念

神府公司第一批建设人员到了以后,开始到大柳塔矿区。当时李焕政是榆林地区专员兼神府公司总经理,贺谋德是常务副总经理,樊治国是大柳塔煤矿第一任矿长。贺谋德和我领的几个技术干部也去了。大柳塔煤矿井口位置是沙漠。大柳塔井是平硐(现在可能变成斜井了),平硐下去一定要到煤层上才行呢,沙溜得不行,就一层障蔽一层障蔽往上搭。我上去以后才开始搭了。那时正是春上,一刮风打得一群人从脖子上到身上进去一大堆沙。中午吃饭,大柳塔公社是接待总站,用脸盆盛出水来,大家拿毛巾洗洗擦擦就吃饭。

樊治国当时任大柳塔煤矿矿长。我当公司办公室主任,主管政务、事务、劳资、人事,配两个副主任,办公室任务很重。当时从韩城、铜川、阜新几个矿务局调来一百五六十个人。韩城矿务局第一批上来 72 个人,是戴绍诚带上来的,戴绍诚当时是韩城矿务局的副局长。上来以后,吃没吃处,住没住处,整个后勤住宿都得我弄。当时盖的是简易房子,就在现在神东电力医院那个地方,那时候还在神木城里头呢。神东电力医院那个地方背后有两级台阶,在台阶上面盖的平房,领导班子跟其他技术干部就在那儿住着呢。

神府公司早期的党建工作

陕西省神府煤田开发经营公司在省里属于正地厅级单位,李焕政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贺谋德是从省上调下来的,还有刘汉武,就这几个人。后来戴绍诚上来以后,补充成副总经理,这是一正三副。

陕西省神府煤田开发经营公司从一开始开发神府煤田就把党建工作摆在第一位置。党办和行政办公室是同时成立的,从一开始党办就是独立的办公室,党办主任有时也参加总经理办公会。李治堂是党办主任,我是行政办公室主任。李治堂是神木县的常务副书记直接调到煤田上来。李治堂资历比我深,年龄比我大。贺长江是党办副主任,赵钧、张祥两个是行政办副主任,赵钧是部队正团级干部转业回来的。

那时候神府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这些会议制度都是健全的。我认为那时候党建工作比现在地方上一些企业抓得要好一些。

那时候企业上的党办还是起作用的,组织生活正常过,一般一个星期有一次党支部的活动,星期天晚上过,不占上班时间。组织活动学文件多,讨论多。党费按月交,每人有个党费本。所以我说神府煤田开发从一开始就对党的建设是非常重视的,专门有办公室,专门有书记,很重视。党办跟行政办公室这两个办公室工作基本是互相糅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需要党办出面党办出面,需要行政出面行政出面。党办负责组织管理、党员发展,也负责给总经理办公室传达、学习重要文件,讨论重要大事时党办主任都是一样参加的。

我在神府公司两年所做的工作

我是1989年春上离开神府公司的。从1987年5月—1989年5月,也就是2年时间,时间并不长。那两年时间神府公司主要工作就是神府煤田开发前期工作,规划制定、地质勘探、开发前期准备、路水电基础设施、办公设施、后勤保障系统,实际上是启动阶段。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政务、事务。那个时候接待很多,又是美国的、英国的,又是法国的,有法国兴业银行、日本三菱公司,还有美国的宇宙油轮公司等,很多很多。

从1986年开始,神府公司工作任务就很重很重,一百多号人都是技术干部。神府公司住宿条件很差,吃饭条件就更差了。陕北过去这个地方没有鲜菜,过去很少种菜,就吃腌酸白菜、洋芋(土豆)这些。接待客人就是打罐头瓶子,葡萄罐头、黄桃罐头、梨罐头、桔子罐头、苹果罐头打上六七种,甚至一种罐头打两三盘子,神木当地自己酿的酒,麟州酒,当然还有外面的酒,好酒很少。不论什么样的客人来了,都是在灶上吃饭。那时候神木街上也没有什么宾馆酒店可以住,没住处。

但是省上给市上、县上特批给神府公司供应粮,白面是每天都能吃上的。那时候神木县城人吃的都是玉米面,白面的比例很少。但神府公司因为外地人来,大家说地方要全力支援,第一线上全部给细粮,玉米面比例很少。

地方上对神府公司是全力以赴支持。当时榆林地委、行署要求神府两个县要像当年支援红军那样支援神府煤田开发,你看提得多高。当年陕北支援红军,老百姓支援红军都是提上头、冒着生命危险去支援的。当然煤田开发没有这么险恶,但是老百姓的心情,地方急于改变贫困面貌的急迫心情,提出的口号就是这样的。

我对神府公司那时候开始搞矿区规划记得很清楚。骨干矿井我记得开始有4座。地方上开的煤矿有郭家湾煤矿、哈拉沟煤矿、前石畔煤矿、瓷窑湾煤矿。这都是当时精煤公司给全额贷款,一个煤矿投资了2000来万元。

整个神府煤田开发的前期工作都很艰苦。地方为主导时期,精煤公司给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但是省、地、县三级政府花的也是一笔很大的钱。陕西省和榆林地委行署、神木、府谷两个县把好多民生项目砍掉来修路、办电、搞通信工程、搞基础设施,支持神府煤田开发。神木县、府谷县当时连基本的接待条件都没有,招待所是很小很小的两层小楼房,大概一共连50张床也没有。在1983、1984年间,张斌常务副省长上来说这不行,要赶快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省上给了神木县、府谷县各40万块钱,修了神木宾馆和府谷宾馆,小宾馆就是这么修起来的,就是为了配合接待工作。神木的接待主要是大柳塔镇。吃饭条件很差,就是羊肉、烧酒,主要是没有菜,全是酸白菜、洋芋,东北人吃了还可以,山东人来了也可以,习惯 了吃白面、鲜菜的关中人上来就根本受不了,还有别的地方特别是南方人来了也是根本受不了。当时南方人也来了一大批。

那段时期条件太艰苦。我负责解决技术干部家属的住房问题、户口问题、孩子上学问题,这都是我的任务。我就跑榆林,到地区公安处解决户口问题,终于在两年后我离开神府公司之前,分期分批把户口全给解决了,娃娃也都上学了。职工医院前面先修了一栋家属楼,后修的电力职工医院。那栋楼就是当时我们的办公楼。神木现在东西坐向的电力医院,就是当时的神府公司办公楼。前面是家属楼,我走的时候这些都修起来了。

当时地委、行署和神木、府谷县把神府煤田开发工作作为地方的中心工作,地委、行署研究的主要提案、议题都是围绕神府煤田开发事项的。我们写了个大事记,写的时候把榆林市、县两级的档案全部翻遍了,一万多册的档案资料,挨个查过以后发现那时候几乎每天的会议都是研究神府煤田开发的。

1989年,榆林地区行署要筹建地方上的煤炭公司,就是榆林地区煤炭公司,叫我回来当煤炭公司经理。我干了一年多,把公司搞了起来,基础工作做好后,到腊月底、1990年元月份的时候,又调我到府谷县当县长去了。

神府煤田开发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人物

第一个是李智盛,他当时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管全国经济政策的调研、制定,大的经济项目的决策、重大政策决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就是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们组成的,其他成员是各个部委的正头,是级别很高的权威机构。李智盛先开始是办公室副主任,以后是办公室主任。李智盛1981年回神木沙峁老家过春节的时候,看到老家很穷。李智盛是个老干部,他16岁就参加红军,家里头很穷的。延安时候他主要是给中央领导抄写文件,以后当机要秘书。他1981年回来看见村子里那么穷,很伤心,住了十几天,老百姓说,解放多少年了,现在还穷成这个样子。其中有一件事情把他触动了,老乡说,我们穷成这,我们神木有这么多煤不能开啊,我们卖出去煤就不是钱?就把李智盛触动了。李智盛也知道些情况,因为老家经常有人到北京去看他。正月初一过大年他就坐不住了,很纠结,他说解放多少年了,我们在北京坐下,我们在中枢机关坐下、待下,就不知道老百姓穷?到现在几十年时间了,老百姓穷成这样子。于是上神木县要了辆吉普车,向政府办公室要了一个小伙跟上,到活鸡兔去看。他在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他知道国家现在需要煤电,煤电最短缺。那这个事情该怎么弄?李智盛脑子里开始构想怎么提出开采煤田这个问题,引起中央的重视。回去以后,李智盛两次上书给中央领导。第一次是1981年春节回去以后,建议开发神府煤田,讲了好多意见。就煤田开发,李智盛回神木大概十次 。李智盛这个人很简朴,轻车简从,回来也不开车,不坐飞机,就从包头坐火车下来,下来以后给神木打个招呼,吉普车给他接回神木来,接回神木搞调研、考察。李智盛水平很高,写字跟毛体差不多,很爱动脑筋,很爱考虑问题,对经济工作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很多人。神木、榆林、陕西的干部说,没有李智盛,这个煤田开发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李智盛最后说服了中央领导,争取将神府煤田跟准格尔煤田开发同时考虑,列入中期规划。后来财经领导小组研究煤田开发铁路、公路、港口选择这些规划,他都是一直参与的,一直提了好多意见。我印象最深的是1983年,国家计委主任宋平来考察项目的可行性。我那时候是神木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就在机关住着。李智盛深夜十二点半左右给我打来电话,我问李主任有啥事。李智盛说 :李涛,夜太深了,我不好给人家书记、县长打招呼,给你说,你明天一早,把我电话内容给县领导汇报。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很快要到神府煤田考察,到神木来,你们要做好地方接待准备。宋平这次来正式定这个项目能上不能上,是关键性的一次。宋平是老革命,一定要汇报好。我说你说我记。我记了六七条,他说你很快给县上的领导汇报。我说好的。实际上当天晚上我就到县长、书记家里汇报了,汇报完两个领导一夜谁也没睡觉。这是很大的事情,所以第二天就开始筹备接待工作,准备了一天就基本准备好了。宋平是很务实的,他亲自看了煤田,看了以后很满意,当天说要开这个煤,这么好的煤,我们缺这东西。李智盛以后担任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国家能源办副主任。

第二个是李焕政,当时是榆林行署专员兼神府公司总经理。李焕政能力很强,党性也很强。李焕政在陕北神木、榆林一共工作了20年,他是关中长安人,对陕北有感情。他当专员以后兼神府公司总经理,直接负责神府公司工作,他跟霍世仁书记两个一起上北京、跑西安。那会儿的地委书记霍世仁,是老同志,党性也很强,他是绥德人,榆林本地人,对陕北感情更深。这两个人配合得非常紧密,霍世仁对李焕政全力支持。为争取先开发神府煤田,向中央领导汇报时,李焕政提了四条理由,我记得第一条是神木的煤好,质量好,叫三低一高,就是灰分低、含硫低、含磷低,发热量高。灰分在10%以下,为4%、5%、6%,含硫量在0.3%、0.4%,二氧化硫那是最污染的东西,含磷量是在0.02%—0.04%。第二就是神木的煤能创汇,能出口,内蒙古的煤煤质不行。李焕政这个人对神府煤田开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然李焕政任行署专员的时候,霍世仁把握全局,确保正确决策。美国宇宙油轮公司副总裁带人来考察,霍世仁书记亲自带队,到神木去搞接待,我当办公室主任准备的后勤。霍世仁书记和李焕政专员亲自到北京去给煤炭部汇报,那时候能源部还没成立起来,煤炭部给国务院领导、有关部委汇报需要写汇报材料,行署专员、地委书记就在北京宾馆黑夜加班写材料。那时候领导确实很能吃苦的。

第三个是刘壮民。他是行署副专员,又是神府煤田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刘壮民从1980年前后一直参加了神府煤田开发前期的陪同、接待、汇报工作,李焕政或者地委书记布置工作以后,具体工作是由刘壮民同志到矿区组织实施的。我在神木当政府办主任、到县委副书记,安排接待、汇报这些事情,都是刘壮民提前一两天上来,到现场来安排怎么汇报,准备好汇报材料以后才开会。宋平去矿区那次,刘壮民亲自来神木安排。李焕政调走以后,刘壮民当了专员兼神府公司总经理。刘壮民亲自跑大柳塔、跑神木开现场会,开协调会,神木开会开得最多。许多关于神府煤田的会都在神木宾馆开的。

还有就是刘汉武、刘曰谦这些同志。榆林的煤炭外运是从3万吨出口煤开始的,就是从刘汉武开始的。他当工业局局长,以后到经委主任,后来就调到大柳塔咱们神府公司去了。开发初期这段时间也是最开始、最艰苦的一段时间。那时候书记、县长上来,神木宾馆随便吃点,饭菜都不讲究,忙得要命。车开的是吉普车,哪有什么好车!

第四个就是陕西省的常务副省长张斌。张斌是江苏人,当时是陕西省的常务副省长,是我们陕西省对经济工作最熟悉的一个领导干部。神府煤田开发建设从1980年开始,省上的具体工作都是张斌副省长主持的,去榆林、神木现场开会,代表省上表态、讲话的,都是张斌。张斌副省长很聪明,对经济工作很熟悉,是对神府煤田出力最多的人。记得一次北京来人要到矿区考察,我和张斌副省长陪着,店塔、杨城那边是石灰岩、砂岩的简易路和土路,下雨以后吉普车过不去,好在每个车上都带铁锹,张斌副省长亲自下车,把裤腿挽起来,拿着铁锹把陷进泥里的车轮挖出来,让车过去。张斌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卷起裤腿挖车轮子的形象,至今我记得清清楚楚。张斌身上没有任何架子。他是南方人,习惯吃大米,但那时候当地习惯吃面,张斌副省长就什么都吃,生活很简朴。那时候晚上开会开到一两点才睡觉,第二天一早起来就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