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北京獨當帝都800年,全因他設計的好

現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比大熊貓還瀕危,老北京文化的傳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趙振華老師(網名:一把駁克槍),研究北京文化多年,年初以來趙老師堅持每週六晚上八點到九點,在“舊京圖說”讀者群中,為網友講北京文化。

今天,“舊京圖說”為您整理的是“老北京的都城”之一。

主講人: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退休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餘代、四百年)。受家庭薰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老北京歇後語近千句、老北京俗話近千句、老北京歌謠數百首。

元朝在北京建都之後,元世祖忽必烈改燕京(今北京)叫元大都,當時的老百姓也管它叫都城,也叫大城。明永樂大帝朱棣把北平改叫北京,把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之後,北京城也叫做京城。明嘉靖年間建外城之後,才有內外城之分,但在沒建外城之前,內城則不稱之為內城。因此,歷史上自元大都至明嘉靖之間的北京城、都城、大城都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內城。

北京独当帝都800年,全因他设计的好

元大都的都城自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開始動工;1271年建完都城的城牆城門;1274年建完主體工程;歷經約20年。1285年元大都建成,自此形成了中國新一代的帝都。整個元大都都城的設計、施工由劉秉忠負責,並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首肯。因此,元大都這座舉世無雙的歷史文化名城的產生,既離不開劉秉忠,忽必烈作為元朝最高的統治者也功不可沒。

北京独当帝都800年,全因他设计的好

劉秉忠

劉秉忠,邢州人士,今河北邢臺人,1215年出生,家世顯赫,世代為官,他從小博覽群書,17歲時候當上了邢臺節度使府的令史。在邢臺節度使府工作了一年左右時,劉秉忠認為自己的才華無法得以施展,所以選擇隱退以待時而起。隱居至家附近的的武安山兩年後,為了免於繁雜家務事的煩擾,離開武安山雲遊至雲中(今山西大同)南堂寺出家做了和尚。

南堂寺的方丈以及各位長老,都是尊重知識,愛惜人才的好和尚。看劉秉忠年紀輕輕的不足20歲這麼有學問、好讀書,於是不僅接受了劉秉忠,同時允許他可以不和其他和尚一樣參禪唸經打坐,而是研習他自己的知識。所以,劉秉忠在南堂寺一待就是好幾年,直至1242年,劉秉忠27歲的時候,遇到了來自京城雲遊至此的大慶壽寺方丈海雲禪師,這就是劉秉忠辭官歸隱待時機而出的重要轉折點。

這位海雲禪師大有來頭,他是北京城大慶壽寺的方丈,當時的海雲禪師在整個中國北方的佛學界,都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影響力。他不但道德高深,而且知識淵博,非常之智慧。成吉思汗當皇上的時候,他曾給成吉思汗提過很好的建議,而成吉思汗則採納了他的建議。因此,海雲禪師就得到了當時元朝蒙古統治者的信任和尊崇。

北京独当帝都800年,全因他设计的好

1880年前後,西長安街六部口西慶壽寺雙塔(東向),遠處可見西長安街牌樓和寶月樓對面的回回營清真寺大門上的邦克樓(喚禮樓)。

北京独当帝都800年,全因他设计的好

雙塔慶壽寺

海雲禪師自成吉思汗十七年(1222年)之後的20年間,去過了數不清的地方,去過了數不清的寺院,在有些寺院他不是看看就走,講講就走,還呆幾年做了寺院的方丈主持。這一點,與劉秉忠雲遊就有一些區別,劉秉忠是物色一個適合自己學習的地方,而海雲禪師雲遊是去傳法授戒。

正因為海雲禪師的威望和影響力,作為當時還是一位蒙古王爺的忽必烈就請人尋找海雲禪師,希望他回京為自己指點治國方略,為自己當皇帝做準備。海雲禪師在收到忽必烈的邀請後,動身回京。至1242年海雲禪師在回京的途中路過雲中,聽許多僧人說起南堂寺的一位小師傅名叫劉秉忠,學識淵博、勤懇好學、聰慧機敏,因此來到南堂寺見到了劉秉忠,並與劉秉忠促膝長談。經過深入的瞭解,海雲禪師發現劉秉忠不但有真才實學,甚至他的水平還要高出自己,於是海雲禪師就邀請劉秉忠同他一道進京面見忽必烈,並對劉秉忠說,忽必烈未來就是皇上,憑你的才華,將來定能輔佐忽必烈成為一代賢主。劉秉忠心想,隱居多年的心願不就是要為國效力,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嗎?於是就答應了海雲禪師邀請,隨同他一起進了京城。

到了燕京(後忽必烈將燕京改為元大都)之後,忽必烈先是單獨召見了海雲禪師,來請教治國方略,海雲禪師也向忽必烈提了很好的建議,說您得招賢納士,得廣求天下的能人。向天下賢人諮詢,請教古今治國興邦之高見。然後,海雲禪師就鄭重其事地向忽必烈舉薦了已經是自己弟子的劉秉忠。

北京独当帝都800年,全因他设计的好

忽必烈

由於海雲禪師鄭重其事地向忽必烈舉薦劉秉忠,於是忽必烈同意見一見劉秉忠。當忽必烈初見劉秉忠,見其也就二十多歲,能有多大學問呢?心中就沒報太大期望。但是,通過和劉秉忠深入聊天,忽必烈才發現劉秉忠太了不起了,對各類書籍無所不讀,讀之無所不通,通知無所不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陰陽、律歷,占卜,儒釋道等等,無論哪個方面、哪個話題,他都能說出與眾不同的高見。

劉秉忠可謂是對於天下大事瞭如指掌,同時還曾經鑽研過易經,熟讀了宋朝邵雍寫的《經世書》。對國家的管理很有見地。忽必烈一看心中大悅,於是對劉秉忠說,你就別走了,留在我身邊供職,我隨時與你溝通垂詢。就這樣,劉秉忠就在忽必烈的府上開始供職了。

雖然忽必烈對劉秉忠畢恭畢敬,可是忽必烈府上還有很多其他的官員和幕僚,這些官員幕僚覺得劉秉忠年紀輕輕也沒有當過幾年官,就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布衣幕僚”。這個綽號雖略帶嘲諷的意味,但劉秉忠並不在意。忽必烈留劉秉忠在身邊時間越久,越發覺得他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時也越來越覺得劉秉忠值得倚重。(請聽下回分解)

主講 | 趙振華(一把駁克槍)

文字整理 | 葉文思

錄音整理 | 馬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