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4年亏12亿,9个月盈利12亿,如今账面突减13亿,这家老牌药企怎么了?

年年岁岁雷相似,岁岁年年雷不同,这次轮到了这家63岁的老牌药企——海正药业。近日海正药业发布公告称,将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13.17亿元。也就是说,由于资产市价下跌或者技术落后,或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海正药业可回收资金较账面减少了13.17亿。

2018年年底,白骅突然向海正药业董事会递交了一纸辞呈,即使无奈,但也决绝。白骅不仅是海正药业的灵魂人物,更是纵横中国制药界的创奇式人物,毫无意外,他的辞职在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同时流传的还有海正四年亏损近12亿的事实。

4年亏12亿,9个月盈利12亿,如今账面突减13亿,这家老牌药企怎么了?


接替者是一位毫无制药背景的人物,然而仅仅2019年前三个季度让海正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12.55亿。

从四年累亏近12亿,到三个季度净盈利12.55亿,再到突然减少计提13.17亿再度进入亏损区间,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海正药业过山车式的业绩?是否真如外界传言为了保壳业绩造假呢?

深度爆料

海正药业,始创于1956年,2000年,海正药业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1997年,海正药业抗肿瘤药、抗寄生虫药、心血管系统药三大类产品的出口额均居国内企业首位,阿佛菌素和依维菌素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91.86%和95.85%。2014年营收便已突破百亿元。之后由于受到欧盟和美国的封杀,业绩便持续下滑至今。2015年至2018年累亏11.75亿元。

再不盈利,壳都不保,卖吧!从今年3月至今,海正药业通过卖房、转让股权,甚至卖了23只孔雀换来了2019年前三季度的盈利12.55亿元的净利润。结果,刚挣的钱还不够减值的!

海正药业选择此时宣布资产减值准备13.17亿,无异于又一次把海正药业打回了原形。

4年亏12亿,9个月盈利12亿,如今账面突减13亿,这家老牌药企怎么了?


看来海正药业卖资产只为了保壳这种说法实在牵强!卫士蓝高端猎头注意到,在本次减少计提的资产中,公司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最突出,达9.4亿元。而此前也有媒体深挖,这些在建工程要么无法持续利用,要么经济性差。其中,仅海正杭州旗下的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就因项目建设终止、调试失败等原因,减值合计超过8亿元,而这个项目已开工9年却至今未投产。据报道,海正药业旗下像这样的工程和项目超过10个。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海正药业一面售卖无关资产,另一面处置资源浪费的废旧工程项目,实际是在优化整个集团的业务结构,集中力量发展制药主业。

一切源于人的变化。近三年间,海正药业内部频现人事变动,除董事长白骅外,从副董事长、董秘到监事、高级副总裁等多个高管均相继离职,公司财务总监更是一年一换。直到从白骅到蒋国平,海正药业开始了这一波大动作。看来,当初这位既无医药背景,亦无制药销售履历,一直被业界质疑的蒋国平,还真的想证明一下自己!


4年亏12亿,9个月盈利12亿,如今账面突减13亿,这家老牌药企怎么了?


海正药业能行吗?

已经持续亏损了4年的海正药业,如果再不能实现盈利,未来很可能被带帽,甚至退市。作为海正药业的持股者,看着宝宝这么折腾,心理着实有点不踏实,甚至有位大哥评论称:公司能否不减值闲置厂房而改成养猪?但是对于主要依赖出口的海正药业,目前欧盟市场尚未解禁,加上占应收一半的海正辉瑞,2015年之后经历了意大利工厂暂停、辉瑞撤资等事情,无法对海正药业形成业绩支持。未来除了卖资产,海正药业靠主业实现盈利着实不易。

对此,卫士蓝人力资本业务副总武素菊认为,抛开海正药业上市公司的前提,如果企业真的想回归主业,这种思路还是正确的。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保证药品的效果和安全,才是获得市场认可,进而盈利的根本保证。而这就需要企业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并构建专业的人事管理和人才激励制度。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你怎么看待海正药业的这一波操作?欢迎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