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瀘定產業致富有門路,鼓起村民錢袋子

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

不僅要為貧困戶“輸血”

更重要的是“造血”

通過發展“造血式”扶貧產業

為貧困戶增收致富

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又是一個豐收年,產出的紅富士又脆又甜很可口,年年收成都好,1000多株蘋果樹都掛滿了樹枝,採摘的蘋果就等著銷售了。”昨(18)日,記者在瀘定縣烹壩鎮黃草坪村看到,60歲的村民張發元和他的愛人正在地裡採摘蘋果時說,瀘定蘋果具有色鮮、肉脆、化渣、細膩、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等特點和糖酸味濃、品質優良、口感好、耐儲藏的優勢,備受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州委、州政府確定了“112318”產業發展思路,提出建設脫貧奔康百公里綠色生態農牧林產業帶,並將大力發展瀘定蘋果作為其中的重要任務。目前該縣蘋果面積約0.8萬畝,年產量4000噸,年產值2000餘萬元,成功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縣委、縣政府已將蘋果產業納入瀘定縣2018-2020年農業產業規劃,支持海拔1500米以上適宜地區集中連片發展蘋果,力爭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以上。

走上幸福的“致富果”

沿著國道318線烹壩段,經交叉路口,順著一條S形蜿蜒而上的通村公路往上爬,從山腳來到山頂,穿過雲層,再向上行,就來到了瀘定縣烹壩鎮黃草坪村。抬頭,是白雲纏繞著青山,俯首,是果樹掩映著的村莊,遠處,是橫斷山脈與大渡河相依,近處,是灰瓦白牆二層小樓相連,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畫卷在眼前鋪展。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黃草坪村

黃草坪村位於瀘定縣烹壩鎮北面,幅員面積19.8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至2000米。全村有58戶173人,可利用土地面積625畝。和張發元一樣,該村大力種植、培育蘋果,家家戶戶都在向陽山坡上種滿蘋果樹,使蘋果享受充足的日照,累積了較多的甜份,村民通過細心的澆水施肥,使果樹的長勢更好。到了蘋果出產的季節,總有人慕名來到黃草坪村購買蘋果,用於贈送親友,或儲存到過年時食用。該村蘋果備受當地群眾和外來遊客的青睞,已經成了瀘定的著名品牌、成為遠近聞名的土特產。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近年來,瀘定縣黃草坪村結合自身實際,大力發展蘋果產業。特別在2003年以來,黃草坪村委牽頭成立了“瀘定縣黃草坪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並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全村農戶以承包土地、經濟林木作為股本加入到種植專業合作社,入社率達100%。通過IPM技術管理,並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成都)檢測,黃草坪蘋果達到無公害產品標準。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黃草坪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還先後獲得了由國家農業部頒發的“一村一品”證書,由國家科協和財政部聯合頒發的“瀘定縣烹壩鄉黃草坪蘋果種植科普示範基地”,榮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國家級示範社”、甘孜州知名商標等10餘項榮譽稱號。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截至目前,該村發展蘋果基地1000餘畝,年產150餘萬斤,年產值400餘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9戶31人脫貧致富,輻射帶動周邊鄉鎮、村種植蘋果2000畝。同時,黃草坪村將銷售渠道從線下銷售發展到線上銷售,2019年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蘋果300噸,銷售額達200萬元。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享譽全國的“櫻桃谷”

“我家主要以種植紅櫻桃增加經濟收入,這是靠近年來瀘定縣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自一年一度瀘定櫻桃節舉辦以來,不僅打響了杵坭紅櫻桃品牌,還為村民增加收入、走上致富路創造了條件,感謝黨委政府為村民帶來的幸福生活。”喜笑顏開地杵坭村種植戶冷俐說。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位於瀘定縣城南17公里的杵坭鄉,二月櫻花開,三月桃花盛,四月紅櫻桃,五月水蜜桃。觀光旅遊環線貫穿全境,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全鄉僅杵坭村、金雞壩村就連片種植櫻桃400畝、水蜜桃500畝。近年來,杵坭鄉以花為媒、以果為介,精心舉辦紅櫻桃節、四季節慶活動,全力打造大渡河流域鄉村旅遊目的地、康養度假集散地,探索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產村一體的鄉村振興之路。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2018年,杵坭鄉搶抓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機遇,申報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按照“做實產業強裡子、發展旅遊補面子”的思路,補短板、強弱項。堅持規劃引領,編制《杵坭片區精品村寨規劃》、《杵坭片區鄉村振興規劃》;堅持項目驅動,實施重點項目22個;引入社會資本——瀘定縣四人同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注資600萬元建成二郎山地質博物館,一期流轉土地30餘畝,打造集民宿、科普基地、農場為一體微田園綜合體,三舍民宿成為全州第一家全智能民宿酒店;提檔升級改造農家樂16家,遊客接待中心、觀光旅遊步道、觀景平臺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連續九年舉辦“紅櫻桃節”,拉動旅遊消費,累計接待遊客近35萬人次,旅遊收入達3000萬元。2018年杵坭鄉人均收入達12000元,率先成為全縣人均純收入超萬元鄉鎮。“如今農家樂越辦越好,遊客也逐年增加,多虧黨委政府多年的關心支持,讓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生活也越來越幸福。”嚐到甜頭的杵坭村老宅山莊劉萬莉深有感受地說,真心希望遠方朋友多來瀘定一遊。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杵坭村老宅山莊 劉萬莉

短短几年,杵坭從以傳統農業為主發展為生態、高效觀光立體農業;從以往無一家餐館發展到現今具有休閒、住宿、餐飲的鄉村酒店36家;從一個貧窮落後,發展成為為現在“賞花品果 修身養性”就到杵坭的鄉村旅遊名片,觀光休閒農業、旅遊全域化得到體現,交通四通八達、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新村面貌得以整體提升。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牛背山下瞧“和平”

“以前主要以外出打工掙錢,維持全家的生活。去年通過村委會的努力,廣東援建項目資金為我們老百姓提供了幫扶,讓我們享受到了黨的好政策,去年開始種植黃精中藏藥材,為老百姓收入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措施。”興隆鎮和平村村民黃明有欣慰地告訴記者。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興隆鎮距瀘定縣城東部26公里,所轄和平村是通往牛背山的“必經之地”,也是牛背山徒步登山的起點。牛背山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形成了和平村、下馬廠村作為驢友和自駕遊大本營的區位優勢。和平村作為“牛背山下第一村”,已引導發展以網紅——“鄧軍長青年旅社”為代表的農家樂23家,每天接待遊客幾十人至1200餘人不等,發展旅遊民宿成為興隆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順勢之舉。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2018年,和平村以廣東援建資金367萬元作為村級集體經濟,入股瀘定縣致富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13戶農房打造旅遊民宿,推動民宿接待提檔升級,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下馬廠村盤活村集體閒置資產——村小學,投資100餘萬元打造牛背山別院,帶動周邊投資200餘萬元發展4家民宿,形成精品民宿群抱團發展。同時,為解決旅遊淡季客源不足、收入減少問題,興隆鎮引導農戶學會“兩條腿走路”——旅遊旺季搞服務、旅遊淡季抓生產,依託蒲江對口援建打造貢嘎雪桃基地150畝、發展貢嘎中蜂200箱,依託廣東援建打造中藏藥材基地350畝,提質增效核桃、花椒等乾果1000餘畝,讓鄉村發展了產業、留住了人,保障了旅遊服務。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過去以花椒、大白豆、蘋果和青脆李為主,去年人均收入3000元,今年人均收入達4000多元。通過去年轉產,現在以種植黃精中藏藥材、貢嘎雪桃為主,海拔一般在2000米均可種植,野生黃精在3000米也能生長。”和平村一組組長李進志這樣說,目前黃精種植共有300多畝,三年後就有收成,到那時每畝收入就能達5000至6000元左右,由於簽訂了回收合同,銷路不用愁。

泸定产业致富有门路,鼓起村民钱袋子

△和平村一組組長李進志

信息:康巴傳媒

主 辦 :中共瀘定縣委宣傳部

瀘定縣融媒體中心

總監製 :劉 珊 楊祖軍

監 制 :莫 蕾

編 輯 :楊子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